'從二十二個退伍兵辦廠到太湖南岸萬眾“雙創”'

"

“巍巍天目山,悠悠南太湖。”擁有宋代的“蘇湖熟,天下足”、明清時期的“江南糧倉”之說的湖州,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發達之地、宜居宜業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秉持著“敢為人先、務實創新、義利並舉、實業報國”的湖商精神,一代代湖州人投入到創業創新的滾滾浪潮中,湖州大地工商業迅速發展。

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新中國建立初期,李興發等22名退伍軍人創辦長興耐火器材廠,勇攀科技高峰,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事蹟,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稱讚,作為艱苦創業的典型在全國範圍推廣。他們的事蹟也被編寫成話劇《烈火紅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長興也由此成為全國耐火材料之鄉、全國科技先進縣,並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70年時光荏苒,太湖南岸勃勃生機,百舸爭流,湖州的“雙創”答卷,壯美而秀麗。

創業退伍軍人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

翻開1992年5月1日略微泛黃的《湖州日報》,上面刊登了一篇長興耐火器材廠廠長李興發口述整理的《回憶我去毛主席家做客》的文章,文中寫道:

1958年9月,黨中央召開八屆二次全體會議,特地邀請我廠代表向會議彙報。當我在彙報發言中講到“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時,毛主席十分高興,帶頭鼓掌,並作了插話:“外國人有的,我們要有;外國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接著是一片掌聲。

1959年11月15日,黨中央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我以榮譽軍人的身份列席了這次會議。報到以後,毛主席叫我去,要我向一批“老師傅”介紹辦廠情況,不要用書面講稿,只講辦廠經過,介紹得越具體越好。上了講臺,從上午9點講到11點,只聽得主席臺上有兩個人說:“好!”這時,毛主席說話了,他說:“你們替中國人民解放軍增了光。你們白手起家辦廠是不容易的啊!3700元創辦了工廠。我們國家有你們辦廠的精神就好了。你們要繼續創造新成績,再來北京。”當時我非常激動,大膽地回報說:“好。”

彙報會結束。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委員長、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同志親切地接見了我。毛主席問我:“你住在哪裡?”我說:“住在內務部招待所。”毛主席說:“到我家去吃飯。”毛主席接著又對周總理等人說:“你們都到我家去吃飯。”

目光離開這段文字,想象著當時生動樸實的畫面:是怎樣的成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又是怎樣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從長興明珠路轉到榮軍路,記者前往雉城街道皇家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尋找長興耐火器材廠的歷史足跡。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廣場,從一頭走到另外一頭,只需五六分鐘。然而,這裡時常吸引訪客和周邊居民駐足。“這裡是我們社區2017年新建的‘烈火紅心’耐火文化主題園,社區辦公樓所在地就是長興耐火廠的舊址。”社區黨委書記鄒存英介紹,這個廣場以長興地標之一——長興老煙囪為基點,深度挖掘紅色記憶,將耐火文化和耐火精神提煉展示,讓社區每位居民繼承和發揚。

成功生產高級泡沫氧化磚、耐火產品用於我國人造衛星、耐火產品用於我國原子彈爆發、創建工廠之一的老戰士金福山在做實驗研究……主題園裡,一張張陳列的黑白照片串聯起長興耐火器材廠的大事記,引人注目——

1954年,長興22名退伍軍人靠3700元復員費白手起家,在老縣城的邊上辦起一家耐火器材廠。他們憑著軍人的韌勁,硬是在簡陋的廠房裡創造了奇蹟,開發出當時居世界先進水平的剛玉耐火材料製品。

1958年,《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浙江日報》等媒體刊登了長興耐火器材廠先進事蹟的報道。由於長興耐火器材廠發明的這一產品突破了歐美國家的封鎖,在黨的八屆二次全會上,廠長李興發被指定為特邀代表作大會發言。

從此,耐火材料工業作為長興人創業創新的奮鬥精神,被銘記在浙北這方土地上。

烈火紅心精神源遠流長

“1960年,長興耐火器材廠建成我國第一座5立方米的高溫窯;1962年,成功生產了隔熱度超過蘇聯的高級泡沫氧化磚;1969年,研製成功了高科技尖端產品——廣播高頻發射臺配套用的九五瓷大型瓷杯,解決了國家6985工程的急需……”在長興雉城街道皇家灣社區道德講堂內,每月一期的紅色課堂開始了,長興耐火器材廠的退休職工陶國華作為“紅色宣講團”成員之一,向社區居民講述了那段全國轟動的難忘歷史。

老一輩創始人雖然陸續辭世,但後來者還在繼續奮鬥。耐火材料對於長興來說不僅僅是一門產業,它記錄了長興工業發展的歷史,還承載著長興人的驕傲和榮耀。“這段歷史離我們很近,從老一輩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披荊斬棘、攻堅克難、不懈奮鬥的烈火紅心精神。”今年69歲的社區黨員汪錫林,曾經是長興耐火器材廠的副廠長,回憶往昔歲月,他依舊記憶猶新。

“1976年,長興耐火器材廠研製成功了集成電路管座,進行了16項技術革新,企業達到全國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當時我26歲,作為長興本地人,從部隊退伍後被分配到了耐火器材廠,由於懂點電器,我成為了廠裡一名電工。”汪錫林介紹,長興耐火器材廠名氣大,能進來上班是件很光榮的事情,當時工廠面積就有76畝地,分行政、加工、實驗室等車間,還有兩個分廠,規模很大,最多的時候職工有2000餘人,每月發工資要十幾萬元。“我剛進廠月工資就有35元左右,比其他廠工資都高,當時國內像我們這樣的耐火廠很少,工廠效益好,上交國家利稅最高的時候有138萬元,那個時候的100多萬元可是很大一筆錢。”

談起在長興耐火器材廠的事情,汪錫林彷彿有說不完的話兒。從剛進廠的一名電工,到廠裡實驗室的一名研究員,到實驗室副主任,直至以負責生產技術的副廠長職位退休,汪錫林見證了長興耐火器材廠的輝煌時刻,也成就了他的耐火事業。“改革開放後,耐火材料工業發展更是迅速,從幾家鄉鎮企業發展到近300家企業,一度佔長興工業經濟比重18%以上,並擁有中國耐火材料之鄉的美譽。”汪錫林笑著說,當年毛主席、周總理親自樹立起來的科技創業典型所在地長興縣已成為全國科技先進縣,高新產品已出口到歐美等國。

“雙創”沃土培育創新之城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座座現代化的工廠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樓破土而出,一家家科技型企業源源不斷地進駐,多個產業陸續涅槃重生,創業園、孵化器、創意工廠不斷湧現,眾創空間、創客基地等應運而生,懷揣夢想的創客遍佈太湖南岸。

如今的長興,已經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先後獲得全省首個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試點縣、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首批試點和國家創新型縣等省級以上試點示範類榮譽近10項,科技進步監測水平綜合評價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一,全縣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86%,位於全市第一。

“去年,我縣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建設主題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縣,掀起了新一輪創新發展高潮。今年在授權發明專利產業化工作績效評價中居全省第二,新能源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列入省級創建名單。”長興縣科技局局長朱偉介紹。

“長興速度”是對湖州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堅持不懈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共進的實踐路徑,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的現實寫照。

在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整個湖州大地成為了創業創新的熱土。家庭作坊、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曾經形成了“天目山”牌農用車、“鐵馬”牌電器、“波塞冬”西服等一批享譽全國的地方特色品牌,並無中生有地催生了吳興童裝、南潯木業、長興蓄電池、德清鋼琴、安吉轉椅等多個頗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截至去年,湖州各類市場主體已達35萬戶,其中企業9.5萬戶(小微企業7.9萬戶)、個體工商戶25萬戶,規上工業企業近3000家,民營經濟總量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70%以上,創造全市50%以上稅收,貢獻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佔據80%以上的進出口,提供9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全市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栽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湖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紮實推進“南太湖精英計劃”等系列引才工程,推動形成了人才總量持續增加、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作用有效發揮的喜人局面,已連續五年獲得全省人才工作考核優秀市,累計引進“國千”“省千”人才176人、235人,帶動引進相關高層次人才2萬餘人。

創業創新,吹拂太湖南岸,其勢已成,其風正勁,這座城市的“雙創”之樹,正在枝繁葉茂、蓬勃壯大。

哈工大機器人湖州國際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白傑博士表示,湖州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擁有全國一流的鐵路、公路、內河水運中轉港,區域交通優勢凸顯。作為近代湖商的發源地,湖州人敢闖敢冒,創業創新氛圍濃厚。當前,各類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華為雲計算機中心落戶湖州、“錢山漾”文化品牌絲綢小鎮等迅速崛起,未來生態科技新城面貌已初露端倪。

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楓說,“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湖州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始終把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作為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來抓。近現代湖商在千錘百煉中孕育形成了“敢為人先、務實創新、義利並重、實業報國”的湖商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湖州人在太湖南岸這片創業熱土上砥礪奮進,無中生有創造了多個產業集群和中國500強民企,而且這份動人的創業畫卷繼續在新時代徐徐開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