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長沙 市民免費坐輪船還送三個包子


民國長沙 市民免費坐輪船還送三個包子


20世紀30年代南湖港碼頭。


民國長沙 市民免費坐輪船還送三個包子


20世紀30年代通泰門碼頭。


民國長沙 市民免費坐輪船還送三個包子


1938年長沙大火中的小西門碼頭。

晚清民國時期,緊靠長江,坐擁洞庭,又有湘、資、沅、澧四大水系的湖南,人們要出城,或是旅行,或是探親,或是去別地做生意、求學,火輪船著實成了可選的交通工具。在此需求下,長沙航運業一度發達。

1904年,長沙開埠後,外資染指這一行業。隨後民營資本崛起,彭六安、胡德初是這一群體的佼佼者。1935年,湖南共有輪船192艘,而長沙港籍輪船117艘,佔到了61%,航運業競爭激烈。

那個年代,航運事故並不多見,直到抗戰爆發,湖南人為免船隻落入敵手,往往行駛過程中自鑿自沉船體,而因為日軍的轟炸,船難事故增多,8年抗戰期間,傷亡人數達2000多人。

1910年代:外籍航船的生意

服務艙內兩張木板床,一碗白鹽水湯,一碟生鹹菜

1912年,熙熙攘攘的常德碼頭上,25歲的江蘇人、地質學家丁文江歐洲留學歸來,他找到掛有“戴生昌”招牌的洋棚(簡易碼頭),打算為自己和隨從買兩張到長沙的船票。

8年前,他曾有過乘坐小火輪的經驗,這次是8年後的第一次,即將再次體驗火輪船,丁文江有點興奮。

然而,洋棚開出的價錢並不便宜:官艙10塊,統艙3塊。丁文江瞬間“有一點不信”。但賣票的管事卻稱,“戴生昌”的船是有名的,官艙一人一間,極其講究,飯食是一天三頓,每頓兩葷兩素一湯,大白米飯,“所以比別家都貴點”。

這樣的條件,加上戴生昌的名號,讓丁文江瞬間感覺“很滿意”,便果斷掏錢買下了兩張船票。但等到上船,丁文江馬上發現自己上了當。所謂的官艙,不過是買辦賬房後面一個七尺長、六尺寬的小房,裡面放著兩張木板床,一對鋪滿油灰的小木桌和高板凳,外加一個沒有玻璃的窗戶。所謂飯食,則是一碗白鹽水湯,裡面有幾片豆腐,外加一碟子生鹹菜,一碟子辣子,一大碗紅米飯。而且一天只開兩頓飯。

而丁文江也從買辦的口中得知,船票其實只賣三塊錢,有交情的還可以打八折。

這一經歷,令丁文江記憶猶新。二十年後,他將此經歷發表在1932年的《獨立評論》上,可以看做是清末民初湖南航運的一個縮影。

自1904年長沙開埠以來,西方先進的火輪船駛進長沙。長沙城的西門外,自永洲碼頭至魚碼頭沿河地段准予租用。大金碼頭被日本控制的戴生昌輪船公司獨佔。此後,戴生昌幾乎壟斷了長沙—漢口、長沙—常德、長沙—津市、長沙—衡陽等航運線。

 價格坐船不要錢,送包子、毛巾,擊垮本土公司

為擊垮湖南本地的民航業,戴生昌與湖南本土資本運營的航運公司展開了價格戰。

湖南本土的航運公司,常德—長沙段客票價為2元,戴生昌將票價減為8角。本土公司只好照樣減價。但戴生昌輪船公司沒等本土公司減價的牌子掛穩,再次把票價降至4角。越往後,旅客不僅坐船不要錢,還可以吃三個包子,得一盒精緻火柴和一條毛巾,惡性競爭登峰造極。

幾個月後,本土公司無以支撐,只好宣告破產,輪船也被戴生昌低價購入。

戴生昌在取得內河航運的專權後,馬上把每張客票提價到3元,還規定旅客坐船前要搜身檢查,到了船上,還得聽任他們擺佈,稍有“違犯”,就會被倒吊在廁所間。

正因為戴生昌的霸道,丁文江才會在洋棚被騙,以10塊錢的高價買入只值3元的船票,上船後也無可奈何。

除了戴生昌之外,當時國外的輪船公司還有英國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等等。長沙開埠以後,湘漢之間的水運一度被外國人壟斷。


外籍航船這麼橫,長沙人忍得了嗎

搶客、搶碼頭,省內輪船公司與外商輪船公司仍然摩擦不斷。1925年12月17日,長沙民眾火燒戴生昌躉船(矩形平底船,固定在岸邊,最初僅作為浮碼頭,用於裝卸貨物或供行人上下)。

親歷者杜修經回憶,當天上午八九點鐘,大金碼頭上,掛著太陽旗的日本船隻和躉船連成一片。杜修經帶著煤油桶上了戴生昌的躉船,乘亂用煤油從船頭到船尾淋了個遍。火光一閃,剎那間火苗飛竄。“恰巧這時風勢大作,火得風助,四處蔓延,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簡直成了一片火海。火越燒越旺,不多久,省警察廳派往彈壓的警船也著火了,警察們身上冒起了火苗,一個個撲通撲通地直往湘江裡跳。”就這樣,戴生昌躉船被燒,損失五萬餘元。但更大的損失是,由於沒有躉船,失去了埠頭,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很長一段時間,戴生昌輪船公司未能開航。

1930年代:民營航船的競爭

有的打價格戰,有的客餐“比飯店還好”

到上世紀30年代,越來越多的國人看重了航運這塊蛋糕。

1931年,九一八事變,這一年春天,42歲的胡德初從戴生昌辭職,決定自己下海,並在友人資助下,自建“德孚”客輪一艘,擠入長潭線營業。

很快,長沙城內,“德孚”成為“新鴻運”強大的競爭對手。“新鴻運”輪素以速度快著稱,船長十丈左右,船身三層均可載客,為長潭線上的佼佼者。

競爭之初,雙方都保持票價不降,不久都增加票棚佣金,以鼓勵票棚多拉客。繼之,發展到相互懸牌降低票價。經過兩個多月的拼奪,雙方都遭到了程度不同的經濟損失。最終,由好友出面調解,議定:“德孚”輪退出長潭線,“新鴻運”每月津貼它120元。

對此,胡德初表示接受。同時,他也無心戀戰,轉而投入籌備建立民眾輪船公司。1933年,民眾輪船公司正式開航。這股航運熱持續蔓延。

1935年,剛剛23歲的彭六安湊足200銀元,與他人合夥租來一艘名為“保定”號的小火輪,從南貨店店員轉型為航運商人。此時全省共有輪船192艘,長沙港籍輪船117艘,佔到了61%。彭六安面臨激烈的競爭。

彭六安的“保定”號小火輪行駛在南大膳到長沙120公里的航線上,可載客約百人,兼載貨物。彭六安改善船上客餐,價錢不但比別人船上的便宜,而且比岸上一般飯店還要好。還幫農村集鎮商店在長沙進貨,賺些水腳,自己也隨船帶貨,兼做買賣。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賺了銀元2000餘元。

 [戰時航運]

長沙至宜昌一線,擠滿了難民、軍差

1937年,抗戰戰火燒到了各航運線上。首先遭殃的是日本輪船公司戴生昌。戴生昌的船舶被政府沒收,只剩下少數汽船,因為未曾在日本領事府註冊,便改頭換面組織源通汽船公司進行營業。但也很快被群眾揭發,船隻被沒收。自此,戴生昌汽船局徹底覆滅。

隨著外輪撤退,軍運頻繁,人民疏散內遷,內河航運頓時繁忙。1938年,日軍侵佔武漢,但長沙至宜昌一線客貨甚多,當時無正規班輪行駛,兩地和沿途城鎮,客貨積壓頗多。為此,胡德初與長沙鉅商傅南軒集資組織復和輪船公司,專門行駛長宜一線。“營業數月,頗有收穫”。

彭六安也利用外輪撤走之機發展客貨運輸,1938年集資構造了第一艘輪船,取名“華勝”,主要擔任漢口至南京之間的軍差運輸和長沙至湘陰的客貨運輸。1939年,彭六安又以船隻入股,參加湘沙輪船公司。投入運營的最初有“新鴻慶”、“德興”、“泰運”等輪,每3至5天開一班次,有時定期,有時不定期。

 民營船隻自行鑿沉,以免落入日軍之手

1944年,長沙淪陷。

胡德初帶著自己的船隊往湘西撤退,彭六安則選擇了退往衡陽。胡德初回憶,在沿湘江上游疏散的過程中,途中有的船被飛機炸燬,有的為避免日軍利用,自動鑿沉,能順利到達冷水灘的船隻,所剩無幾。後因敵人繼續向西南進犯,避免資敵,只得一概鑿沉。

彭六安將自己的船隊帶到了衡陽以南300裡的一個小鎮——歸陽。但隨著衡陽城破,形勢愈發緊張。為了避免船隻落入敵手,彭六安和船員將“普濟”、“瑞和”、“新大有”等所有輪駁在歸陽鑿沉江底。船隻沉沒後,船員也隨之失業,只能四處流浪。

八年抗戰,湖南內河公司航運業損毀輪船169艘,客貨駁船達68艘,躉船達38艘,船員工人死難、流離在2000人以上。

內河航運業蒙受巨大損失。只剩下長津、民眾等幾家公司,在沅江上游保存的11艘輪船。戰後,長沙—津市、長沙—常德等航線被恢復,原有航商組織工人打撈了大量戰時沉沒船隻,58艘輪船修復後仍可繼續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