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今日地圖中的文運街

文/湯蕾

上世紀90年代,我在楚怡讀小學,曾經幾乎天天都要走一遍文運街,這是每天去學校的必經之路。文運街是一條跟五一路垂直的小巷,地點就在現在的老口腔醫院邊上,大成酒店的口子。

驚險穿過五一路

文運街名字的由來非常直觀,街的北端街口有一處老地名叫三角花園,這是清代貢院大門所在地。以前每逢文試之年,各地的學子們都住在此地,以佑自己能文運昌盛,街道因此而得名,這也是舊時長沙的文脈之所。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清光緒年間長沙地圖中的湖南貢院及貢院前的文運街

90年代我住在走馬樓(今九龍倉),去文運街要過五一馬路。記憶中的五一路並沒有現在這麼寬,就是雙向車輛一來一往。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過一遍五一路,這個路口車流不息,一輛接一輛,沒有斑馬線,也沒有紅綠燈,過個馬路高度緊張。今天想來危險係數起碼在五顆星以上。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1990年,由火車站廣場看五一路。圖源/湖南日報

過了五一路方才覺得有了安全感,有時在上學途中偶遇同學故意在背後拍你一下或是嚇唬你一下,於是大家就結個伴歡聲笑語追追打打。90年代的上學放學就像童謠裡所唱:“我們來盡情歡樂……”

無憂無慮的孩提時光大抵如此吧,伢娘才懶得管你,只要平安到家平安到校莫出去惹禍就好,不像現在家長都是汽車接送孩子。

紅領巾與麻辣肉

文運街曾是旗幟徽章生產經營的集中地。我記得以前在五一路的文運街口右手邊,第一家店就是賣錦旗和紅領巾的商店。加入少先隊的時候學校給大家系的都是棉布紅領巾,夏天一來就覺得熱,於是很多同學都到這家店買綢子的紅領巾系。學校發給優秀班級的錦旗也是在這家店採購的。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再往前走兩邊是一些賣零食的個人小鋪,什麼麻辣肉、酸梅粉、烤魚片、可樂糖、大大卷之類,這其中不乏很多從下河街進過來的三無產品。尤以麻辣肉最受歡迎,三毛還是五毛錢一包。其實就是一點豆皮,買上一包兩三個小夥伴兒一起吃,也不管小手髒不髒,更不會考慮到這些東西是不是乾淨,反正每人捏一口往嘴裡塞,一點辣椒粉加味精讓我們獲得了一份極大的滿足感。童年的味道就留在了這一包包麻辣肉中。

不見了的牌坊

離巷口不過數百米有長沙市最老的口腔醫院。這個醫院的斜對面有一條叫玉泉街的巷子,原有玉泉山大廟。舊時大廟是一處佛道合一的宗教聖地,省城最高行政長官都要親率文武大員前來此祈雨,因此成為省城香火最旺盛的寺廟。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圖源/陳先樞

90年代這條巷中間有一座牌坊,上書“甘露”二字,印象中刷著硃紅色油漆,古香古色十分雅緻,是長沙古城的見證。據說當年還成為了電影《怒潮》的取景地,至於後來牌坊是什麼時候被拆除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黃泥街書市印象

玉泉街的斜對面有一條與文運街垂直的小巷,也是長沙人都知道的著名書市一條街——“黃泥街”。黃泥街全長約300來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這裡還只是老城區的一片棚戶集中地,至1978年改革開放後,這裡才逐漸形成了書市格局。臨街一線門面都是私人的小店鋪,一間緊挨著一間。這些書商們最初就是靠著這一家家的小門面起家經營著實體生意。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1987年5月的黃泥街書市 攝影/羅斯旦

我聽父母輩的人說1983年至1989年間黃泥街書市生意十分紅火,可以說中國書業史上的一個奇蹟是長沙黃泥街創造的。最火爆的時候從街頭到街尾一共有二百八十多家書店,真可謂遍地都是“錢”撿。賣什麼書的都有,各種各樣的雜誌、報刊,小說、散文等等。

這其中尤以武俠和言情類小說最為暢銷。賣教材的也有,當然教材類書籍我們是不敢去買的,多半是盜版貨,印刷的錯別字一堆。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去這裡買書只會買課外讀物,最喜歡的是漫畫,用省下來的零食錢買《哆啦A夢》,上課看,回家看,晚上睡覺躲在被窩裡看。在一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讀著來自國外的漫畫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2018年12月的黃泥街 攝影/阿信

當然“不務正業”的後果就是導致上課時候很多學生不聽課,一門心思讀課外書。班主任當然不樂意了,於是開始禁止帶漫畫來學校,一經發現一律沒收不退還。1997年11月7日,黃泥街書市實行了整體搬遷,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定王臺書市,也成為後來的全國最大的書市批發市場。

好大的集貿市場

從黃泥街出來往北走兩邊是服裝商鋪,也有一些批發襪子的商店。再往前就到了長治路和長康路的路口。清代時期長沙屬長寶道,治所長沙,稱府。長沙縣、善化縣隸屬長沙府。省、道、府、縣治所同城。長沙府治設長治路,旁有府正街、府東街。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圖源網絡,僅供參考

90年代的長治路這裡有一座很大的集貿市場,附近的居民們都喜歡來這裡買菜。這裡的滷菜味道一絕,特別是滷香乾絲和蒜苗,吃上一口,孜然的味道讓人的舌尖欲罷不能。

最愛一家粉店

文運街上還有一家讓長沙人至今都記憶猶新的粉店——一家粉店。店子不大,就開在楚怡小學斜對面。店裡的特色是炒碼粉,這應該也是長沙比較早的炒碼粉店了。一進門的左手邊是櫃檯,牆上掛著各種粉面的價碼,買完單後老闆會給你一片竹牌,自己拿著竹牌去後房灶屋裡端粉。

我最愛的碼子是原湯肉絲,一家的粉比外面其它小店的粉價略高,但湯底和肉絲皆是其它小店所不能比的,也算物有所值。老媽偶爾也會給我打個牙祭,帶我奢侈一回。點上一碗腰花炒碼粉,腰片切得很薄,口感滑嫩,配上紅椒炒出的香味往碗裡一蓋,唆得滿嘴流油,辣得直呼過癮。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圖源網絡,僅供參考

一家粉店的生意每天都爆好,好像沒有不排隊的時候,端著粉到處搶位子也是常態。唆完這碗粉,我就帶著飽足感連蹦帶跳的到對面上學去了。

彎彎曲曲的儲英園

在楚怡讀書期間最盼望的就是一天的課結束,班主任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會在教室裡排好路隊出門,我們班排隊是分三隊的。楚怡學校邊上原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叫儲英園。裡面都是彎彎曲曲的麻石小路,有好多老公館樣式的宅子。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儲英園巷目前還在

我們班上有好多同學就住在這條巷子裡,他們出校門就左拐。另外兩隊同學或是住在縣府坪,或是住在南陽街,還有遠一點的就住在五一路對面的省供銷社大院和四招待所後面的走馬樓。

“外星人”來到文運街

我讀小學五年級(1996年)的時候,楚怡小學大門改建,搬到了現在的位置。也不知道何時起,文運街上零星散落的書市和記憶中的長治路菜場徹底消失不見了。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楚怡學校全景 湯蕾攝

2019年初國內上映了一部特別火的賀歲片《瘋狂的外星人》,兩年前這部戲就在長沙文運街取了景,當時我也在拍攝現場看過劇組搭臺子。戲上映後,我和小夥伴們到文運街實地考察,結合電影中的畫面將文運街的實景一一找了出來。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湯蕾供圖


如今的文運街再也看不到當年書香濃墨的文脈氣息了,靠北端一線的文運街至順星橋和縣府坪一帶都已圍上了圍擋。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即將拆遷的順星橋


長沙老街舊巷 | 80後的文運街

即將拆遷的文運街北端

老街即將面臨拆遷,但無論城市如何變化,生活如何輾轉,老城的模樣是長沙人心中留存的一個個舊夢,不變的始終是長沙人對這個城市的戀眷和情懷。

END

  •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佈,作者 | 湯蕾,編輯 | 城小憶(微信號:chengshijiyiwh),文中標題及部分圖片為編者所加,未註明出處圖片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