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街子古鎮的麻餅很有名,有打著很多老字號的湯麻餅。母親在這家買了幾封麻餅,據說這家麻餅創於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至今已傳9代。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街子古鎮的麻餅很有名,有打著很多老字號的湯麻餅。母親在這家買了幾封麻餅,據說這家麻餅創於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至今已傳9代。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老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雖然這幾天暴雨不斷,但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依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此。飄著小雨的古鎮,絲毫不影響遊客心情,依然興致勃勃逛古鎮。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街子古鎮的麻餅很有名,有打著很多老字號的湯麻餅。母親在這家買了幾封麻餅,據說這家麻餅創於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至今已傳9代。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老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雖然這幾天暴雨不斷,但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依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此。飄著小雨的古鎮,絲毫不影響遊客心情,依然興致勃勃逛古鎮。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鎮上的古戲臺,依舊還有戲曲川戲表演,看了一下預告,有摺子戲“秋江”,“端午門”兩出。當然,這兩出摺子戲究竟是啥內容,我也不知道,因為沒看過。川戲,這一古老的戲曲,現在看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包括我自己,都是小時候跟著父親去看過。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街子古鎮的麻餅很有名,有打著很多老字號的湯麻餅。母親在這家買了幾封麻餅,據說這家麻餅創於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至今已傳9代。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老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雖然這幾天暴雨不斷,但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依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此。飄著小雨的古鎮,絲毫不影響遊客心情,依然興致勃勃逛古鎮。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鎮上的古戲臺,依舊還有戲曲川戲表演,看了一下預告,有摺子戲“秋江”,“端午門”兩出。當然,這兩出摺子戲究竟是啥內容,我也不知道,因為沒看過。川戲,這一古老的戲曲,現在看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包括我自己,都是小時候跟著父親去看過。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今天到街子古鎮,就是為了買這家的牛肉豆豉醬。每年回去之前,母親是必買這家的牛肉豆豉醬的,15元一斤,確實很好吃。因為本人27號要出發去新疆旅遊一個月,所以這次避暑就提前回成都了。不放心母親一人在青城山避暑,母親也就和我一起回去。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街子古鎮的麻餅很有名,有打著很多老字號的湯麻餅。母親在這家買了幾封麻餅,據說這家麻餅創於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至今已傳9代。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老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雖然這幾天暴雨不斷,但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依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此。飄著小雨的古鎮,絲毫不影響遊客心情,依然興致勃勃逛古鎮。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鎮上的古戲臺,依舊還有戲曲川戲表演,看了一下預告,有摺子戲“秋江”,“端午門”兩出。當然,這兩出摺子戲究竟是啥內容,我也不知道,因為沒看過。川戲,這一古老的戲曲,現在看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包括我自己,都是小時候跟著父親去看過。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今天到街子古鎮,就是為了買這家的牛肉豆豉醬。每年回去之前,母親是必買這家的牛肉豆豉醬的,15元一斤,確實很好吃。因為本人27號要出發去新疆旅遊一個月,所以這次避暑就提前回成都了。不放心母親一人在青城山避暑,母親也就和我一起回去。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在這裡給母親拍了一張照片,來了多次,還沒給母親在此拍過照片。這裡也是很多人喜歡打卡的地方,表示到此一遊。

"

街子古鎮,是每年我陪母親到青城山鎮避暑必去的地方。青城山鎮到街子古鎮相當方便,坐102路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

就是從成都過來,不論是自駕還是坐車都很方便。自駕一個半小時左右,坐車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街子古鎮的大巴。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犀浦,犀浦轉乘快鐵到青城山,下來坐102路公交車就到街子古鎮終點站。

因為公交車站距離古鎮老街還有一段距離,母親走起來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坐觀光車直接到古鎮的瑞龍橋附近。

瑞龍橋,就和都江堰南橋相仿,依然是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我們到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但遊客依舊絡繹不絕。這裡和成都附近的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一樣,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連日的暴雨,讓穿鎮而過的味江水位上漲不少,有一處河堤都被洪水沖毀。黃水漫漫,煙霧朦朧,曾經可以耍水的地方已被淹沒。味江旁的鳳棲山,是喜歡爬山的人鍛鍊的地方,我的堂弟兩口子,週末就愛到此爬山。

說到味江,其名字的由來是有記載的。據《灌縣鄉土志》記載:“味江,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相傳,蜀王徵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故名味江。”說的是蜀王杜宇率軍北伐時,駐軍青城,彭祖獻美酒祝杜宇馬到成功。為了大軍順利渡江,杜宇將美酒倒於江中,舀江水與三軍將士共飲。飲時發現江水酒香醇厚,味美甘冽,後當地人就把這條江稱之為味江。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順著河邊過去,河中有人在清除淤泥。曾經喝茶的地方一片狼藉,茶鋪的工作人員,整在沖洗打理。聽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味江的水已淹了喝茶的地方。可見洪水凶猛。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是古人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之福”之說。只是對於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來說,現在除了打字,可能如古人那般用紙質來書寫的人不多了。

該字庫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字庫塔旁4棵古老的白果樹,是來此的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白果樹下的長凳,是小憩的去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個雕塑,是古鎮的網紅景點,很多來此的遊客都會站在筏上和打魚翁和影。看看這個小朋友,正在看著打魚翁,可能想,咋不走呢?哈哈哈。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這兩個雕塑,應該是很多人熟悉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通錦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居民都到該河去洗衣服,就是這樣用洗衣木錘不停敲打。洗被面就是兩個人這樣站著,反方向擰乾。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街子古鎮的麻餅很有名,有打著很多老字號的湯麻餅。母親在這家買了幾封麻餅,據說這家麻餅創於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至今已傳9代。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老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雖然這幾天暴雨不斷,但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依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此。飄著小雨的古鎮,絲毫不影響遊客心情,依然興致勃勃逛古鎮。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鎮上的古戲臺,依舊還有戲曲川戲表演,看了一下預告,有摺子戲“秋江”,“端午門”兩出。當然,這兩出摺子戲究竟是啥內容,我也不知道,因為沒看過。川戲,這一古老的戲曲,現在看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包括我自己,都是小時候跟著父親去看過。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今天到街子古鎮,就是為了買這家的牛肉豆豉醬。每年回去之前,母親是必買這家的牛肉豆豉醬的,15元一斤,確實很好吃。因為本人27號要出發去新疆旅遊一個月,所以這次避暑就提前回成都了。不放心母親一人在青城山避暑,母親也就和我一起回去。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在這裡給母親拍了一張照片,來了多次,還沒給母親在此拍過照片。這裡也是很多人喜歡打卡的地方,表示到此一遊。

暴雨過後的街子古鎮,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