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 酈波 寧靜 道德經 百家講壇 英州之子 2019-06-09

喜歡的朋友記得點下關注哦! 你若能在茫茫的網絡中看到我的文章是一種緣分。

曾國藩曾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因一“傲”字致敗。由此可見,我們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到而立之年,而又一事無成,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的人,其難成一事,大多都是因為懶惰。懶惰本是人的天性,有人認為懶惰的人才是富有創造性的人,因為“懶”的人發明了許多機器,解放了自己,提高了效率,這樣的人看起來是在行為上懶惰,殊不知其在“思考”上定勝於那些表面行為上勤奮,而大腦思考懶惰的人。我個人認為,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不外乎要做到這幾點:“勤”、“靜”、“思”、“省”。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甜。

前人有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定需克服自己的惰性,一切的開始需由改變自己開始。世間尚有為而不成,未有不為而成。想法再多,方法再好,不努力去執行都是行不通的,都將是是浮雲。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任何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的努力,辛勤的付出,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白來的成功。曾國藩是個多面性的人,史上對其褒貶不一,爭議極大,革命家章太炎評曾國藩說:“譽之則為聖相,yan之則為元凶”。而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則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則說到:“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死後諡號“文正”公。對曾國藩的為人就暫且不論,但其做教子治家這塊則是大家都認可的,他寫的《曾國藩家訓》可謂是教子之家的良藥,優選。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之中家長如果不勤,則其家會有衰敗之相。結合我自家的情況,我認為曾國藩說的一點都沒錯。“勤”是改變自己的開始,是成事者的根本,是事業的基礎,因此我們需克服自己的惰性,使勤奮作為自己人生中的一條必要的守則。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何謂“靜”?《道德經》中說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老子說過,厚重是輕浮的根本,寧靜是浮躁的君主。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做好“靜”字功夫,進而減少浮躁的心態。《誡子書》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能生智,在寧靜的心態中能夠使自己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安排自己的功課,審視自己的問題,糾正自己的錯誤,能做到“致虛極”,“守靜篤”。曾國藩也及其重視“靜”字功夫,他在他的《求闕齋日記》中寫到“自戒懼而約之,以致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意思就是以小心謹慎來警戒和約束自己,來達到非常靜的境界之中,沒有偏斜的心思。我們也要做好“靜”字功夫,所謂“靜坐常思己過”,所謂“寧靜致遠”就是這個道理。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何謂“思"? 即“不要以身體上的勤奮,來掩蓋思維上的懶惰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在勤於靜的同時,還不應該少了思考,做事情勤奮努力時,大腦思考也要同步進行,因為光勤奮是不夠的,毀掉一個人或者說埋沒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做在無用的勤奮中不停地堅持下去,就是讓他在一件不用思考,沒有思維進步的一件簡單的勞動中努力下去,這無疑是扼殺掉一個人成長進步的希望。因而我們需要勤于思而敏於行。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何謂“省” ?即“反省,反思之意 。

欲成事者,需先立志,立志需先修身,修身需先省克。真正心中有志向的人,必然是在心中立下大志,而那些常和人說自己有多少遠大夢想的不是真正立下志向的人,內心有堅定志向一定要去努力,而且每天都要反思自己,檢討自己的行為,要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方向在哪,一旦選定就要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說到省克,曾國藩可謂是古今第一人,他寫的一本《求闕齋日記》,又名《曾國藩日記》,百家講壇的講師酈波先生稱其為,東方的《懺悔錄》,這本日記所寫的都是曾國藩對自己日常行為、治學、修身,的一些反思,有出版成書籍,值得一讀。總的來說,懶惰是人的天性,需要克服它,要“勤”學,要多做事,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根本,“勤”與“靜”是相互結合的,二者結合之下還要學會“思”與“省”。因此,對於天賦不足又不夠聰明的普通人來說,以“勤”字為做事的根本,才不會致使自己墜入庸人的行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致敗

這是我為自己寫的書齋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