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曹丕登基一年以後,甄宓的抱怨已經讓曹丕不能忍受。那首《塘上行》和詛咒不會不傳到曹丕耳朵裡,又或者已經是魏文王的曹丕,早已不是世子時候的曹丕了。

當然,結婚十七年的甄宓,也早已經不是作為袁紹兒媳婦時的甄宓了。

管理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也許兩個人的感情有時候也是如此。

211年,曹丕派遣使者賜死了甄氏,就葬在了鄴城——甄宓當年下嫁袁紹兒子袁熙的地方。十七年世事輪迴,生,曾是袁家的人,死,已是曹家的鬼。

與大哥曹丕相比,曹植雖然政治頭腦差很多,但是在辭賦、寫詩方面,從漢末到初唐400多年裡,絕對是獨一檔的存在,不知道東晉的陶淵明服不服?

曹植的才華,南朝劉宋的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順帶著把自己也吹噓了一下。

清代的文人王士禎則如此評價: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老王把曹植比作“詩仙之才”,四百多年一現,三人組而已。

實際上,曹植不但有才,而且是很有才。

甄宓死後第二年,曹植被曹丕從封底召回洛陽,此時此刻的曹子建心裡很孤獨。

曹植的謀士楊修恃才放曠,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因為私傳“雞肋”的口令“撤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曹植在山東臨淄的左膀右臂,也是兩個密友和酒友——丁儀、丁廙兄弟,也被曹丕登基後馬上殺掉了。

失去了謀士和密友,曹植內心的孤獨和淒涼不言而喻。在趕回洛陽的途中,曹植已經感受到了懸在頭上凜凜的殺氣。

果不其然,新皇帝曹丕給弟弟曹植的是一道考題,即興賦詩,必須七步成詩,也就是傳說中的“七步詩”的段子,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死。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召見自己的地方,居然也在大鍋裡煮著豆子,燒火的材料就是豆萁,噼裡啪啦在鍋底作響,大鍋裡的豆子有的已經炸開了口。桌子上還煮著酒——這一幕多麼像當年曹操和劉備,在許昌煮酒論英雄。

曹植以前思如泉湧,才華橫溢,壯志未酬。如今嗜酒如命,一醉方休,千杯不醒。

玩兒政治,曹植不如曹丕;可是玩兒做詩和辭賦,曹子建當仁不讓。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曹丕登基一年以後,甄宓的抱怨已經讓曹丕不能忍受。那首《塘上行》和詛咒不會不傳到曹丕耳朵裡,又或者已經是魏文王的曹丕,早已不是世子時候的曹丕了。

當然,結婚十七年的甄宓,也早已經不是作為袁紹兒媳婦時的甄宓了。

管理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也許兩個人的感情有時候也是如此。

211年,曹丕派遣使者賜死了甄氏,就葬在了鄴城——甄宓當年下嫁袁紹兒子袁熙的地方。十七年世事輪迴,生,曾是袁家的人,死,已是曹家的鬼。

與大哥曹丕相比,曹植雖然政治頭腦差很多,但是在辭賦、寫詩方面,從漢末到初唐400多年裡,絕對是獨一檔的存在,不知道東晉的陶淵明服不服?

曹植的才華,南朝劉宋的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順帶著把自己也吹噓了一下。

清代的文人王士禎則如此評價: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老王把曹植比作“詩仙之才”,四百多年一現,三人組而已。

實際上,曹植不但有才,而且是很有才。

甄宓死後第二年,曹植被曹丕從封底召回洛陽,此時此刻的曹子建心裡很孤獨。

曹植的謀士楊修恃才放曠,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因為私傳“雞肋”的口令“撤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曹植在山東臨淄的左膀右臂,也是兩個密友和酒友——丁儀、丁廙兄弟,也被曹丕登基後馬上殺掉了。

失去了謀士和密友,曹植內心的孤獨和淒涼不言而喻。在趕回洛陽的途中,曹植已經感受到了懸在頭上凜凜的殺氣。

果不其然,新皇帝曹丕給弟弟曹植的是一道考題,即興賦詩,必須七步成詩,也就是傳說中的“七步詩”的段子,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死。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召見自己的地方,居然也在大鍋裡煮著豆子,燒火的材料就是豆萁,噼裡啪啦在鍋底作響,大鍋裡的豆子有的已經炸開了口。桌子上還煮著酒——這一幕多麼像當年曹操和劉備,在許昌煮酒論英雄。

曹植以前思如泉湧,才華橫溢,壯志未酬。如今嗜酒如命,一醉方休,千杯不醒。

玩兒政治,曹植不如曹丕;可是玩兒做詩和辭賦,曹子建當仁不讓。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根本不需要七步,只走了五步,六句詩就脫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簡化之後,就變成了更容易記憶的四句《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從鬼門關回來,曹植從洛陽回封地淄博路過洛水,寫下了《感甄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這不是明擺著祭奠嫂子的文字嗎?

所以,不久以後的後來,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避母名諱,改為《洛神賦》。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曹丕登基一年以後,甄宓的抱怨已經讓曹丕不能忍受。那首《塘上行》和詛咒不會不傳到曹丕耳朵裡,又或者已經是魏文王的曹丕,早已不是世子時候的曹丕了。

當然,結婚十七年的甄宓,也早已經不是作為袁紹兒媳婦時的甄宓了。

管理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也許兩個人的感情有時候也是如此。

211年,曹丕派遣使者賜死了甄氏,就葬在了鄴城——甄宓當年下嫁袁紹兒子袁熙的地方。十七年世事輪迴,生,曾是袁家的人,死,已是曹家的鬼。

與大哥曹丕相比,曹植雖然政治頭腦差很多,但是在辭賦、寫詩方面,從漢末到初唐400多年裡,絕對是獨一檔的存在,不知道東晉的陶淵明服不服?

曹植的才華,南朝劉宋的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順帶著把自己也吹噓了一下。

清代的文人王士禎則如此評價: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老王把曹植比作“詩仙之才”,四百多年一現,三人組而已。

實際上,曹植不但有才,而且是很有才。

甄宓死後第二年,曹植被曹丕從封底召回洛陽,此時此刻的曹子建心裡很孤獨。

曹植的謀士楊修恃才放曠,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因為私傳“雞肋”的口令“撤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曹植在山東臨淄的左膀右臂,也是兩個密友和酒友——丁儀、丁廙兄弟,也被曹丕登基後馬上殺掉了。

失去了謀士和密友,曹植內心的孤獨和淒涼不言而喻。在趕回洛陽的途中,曹植已經感受到了懸在頭上凜凜的殺氣。

果不其然,新皇帝曹丕給弟弟曹植的是一道考題,即興賦詩,必須七步成詩,也就是傳說中的“七步詩”的段子,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死。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召見自己的地方,居然也在大鍋裡煮著豆子,燒火的材料就是豆萁,噼裡啪啦在鍋底作響,大鍋裡的豆子有的已經炸開了口。桌子上還煮著酒——這一幕多麼像當年曹操和劉備,在許昌煮酒論英雄。

曹植以前思如泉湧,才華橫溢,壯志未酬。如今嗜酒如命,一醉方休,千杯不醒。

玩兒政治,曹植不如曹丕;可是玩兒做詩和辭賦,曹子建當仁不讓。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根本不需要七步,只走了五步,六句詩就脫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簡化之後,就變成了更容易記憶的四句《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從鬼門關回來,曹植從洛陽回封地淄博路過洛水,寫下了《感甄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這不是明擺著祭奠嫂子的文字嗎?

所以,不久以後的後來,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避母名諱,改為《洛神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七步詩事件後不久,有人及時舉報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要知道喝酒誤事可是大過,也是違法行為,曹操和曹丕為了節省糧食,曾多次發佈過戒酒令。

曹丕馬上下令,貶曹植為安鄉侯,後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皇位面前無兄弟——曹丕對自己的弟弟始終不能放心。

226年,曹丕去世,曹丕和甄宓的兒子曹叡繼位。曹植希望自己的侄子能重用自己,一展平生英雄抱負,幫助治理國家。

除了對曹植的才華表示歎服和足夠的尊重,曹叡並不想重用自己的叔叔。

曹植鬱悶地比曹丕多活了六年,曹叡除了口頭嘉許,對曹植的政策,還是延續了自己老爸曹丕的做法,仍是嚴加防範和限制,不讓曹植有自己的黨羽。所以被遷封多次,曹植除了潛心研究儒家經典,也沒有什麼事業可做,酒量倒是見長。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陳王,在不得志的憂鬱中病逝,年僅41歲,遵照曹植的遺願,葬於東阿縣的魚山,所以被後人稱為“陳王”或“陳思王”。

唐代“詩仙”和“酒仙”李白,在《將進酒》中有“自古英雄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感慨,既是說自己,也是對曹植一生最好的註解。

其實少年時代的曹植,也和李白一樣有過“報效朝廷,視死如歸”的豪俠之氣,可惜淹沒在無情的歲月裡。曹植留下的代表作,就是有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有人說,人的一生,逃不過四個字:酒,色,財,氣。

曹操如是,曹丕如是,曹植也如是。

實際上,真正害了曹植的不是曹丕父子,也不是他的才華,而是狂放不羈的個性和嗜酒成性的壞習慣,當然,還有豬隊友——同樣恃才放曠的楊修們。

曹丕和曹植在競爭開始的時候,曹植無疑是佔了上風的。

曹操老早就在測試兒子們的素質,尤其是銅雀臺修成以後,曹植的《銅雀臺賦》技高一籌,壓過諸位世子很多。緊接著,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出城調查一處地方。

曹丕老老實實地出城門,被城門官擋駕沒出去,垂頭喪氣回家了。曹植得知消息,去找謀士楊修商量,在楊修點撥下,拔劍斬殺了城門官闖出城去,按時調查完了情況,交給曹操一份完美的《調查報告》。

在這次考察中曹植暫時佔了上風,開局非常好,加之每逢曹操出征,曹植都能作辭賦迎來送往,而曹丕除了擠眼淚沒有什麼好的表現,似乎曹植就要贏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相比曹植的謀士楊修鋒芒畢露,曹丕的謀士賈詡非常內斂,也老練和世故了許多。在詩詞寫作上,性情和才華更重要;可是在政治仕途上,老練和世故更有用。

按理說,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楊家可是東漢說一說二的大戶人家。母親袁氏是司徒袁安的曾孫女,可以說是有背景的官二代。而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先是舉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來擔任丞相府的主簿,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祕書,軍國多事,總知外內,做得也很好。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曹丕登基一年以後,甄宓的抱怨已經讓曹丕不能忍受。那首《塘上行》和詛咒不會不傳到曹丕耳朵裡,又或者已經是魏文王的曹丕,早已不是世子時候的曹丕了。

當然,結婚十七年的甄宓,也早已經不是作為袁紹兒媳婦時的甄宓了。

管理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也許兩個人的感情有時候也是如此。

211年,曹丕派遣使者賜死了甄氏,就葬在了鄴城——甄宓當年下嫁袁紹兒子袁熙的地方。十七年世事輪迴,生,曾是袁家的人,死,已是曹家的鬼。

與大哥曹丕相比,曹植雖然政治頭腦差很多,但是在辭賦、寫詩方面,從漢末到初唐400多年裡,絕對是獨一檔的存在,不知道東晉的陶淵明服不服?

曹植的才華,南朝劉宋的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順帶著把自己也吹噓了一下。

清代的文人王士禎則如此評價: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老王把曹植比作“詩仙之才”,四百多年一現,三人組而已。

實際上,曹植不但有才,而且是很有才。

甄宓死後第二年,曹植被曹丕從封底召回洛陽,此時此刻的曹子建心裡很孤獨。

曹植的謀士楊修恃才放曠,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因為私傳“雞肋”的口令“撤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曹植在山東臨淄的左膀右臂,也是兩個密友和酒友——丁儀、丁廙兄弟,也被曹丕登基後馬上殺掉了。

失去了謀士和密友,曹植內心的孤獨和淒涼不言而喻。在趕回洛陽的途中,曹植已經感受到了懸在頭上凜凜的殺氣。

果不其然,新皇帝曹丕給弟弟曹植的是一道考題,即興賦詩,必須七步成詩,也就是傳說中的“七步詩”的段子,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死。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召見自己的地方,居然也在大鍋裡煮著豆子,燒火的材料就是豆萁,噼裡啪啦在鍋底作響,大鍋裡的豆子有的已經炸開了口。桌子上還煮著酒——這一幕多麼像當年曹操和劉備,在許昌煮酒論英雄。

曹植以前思如泉湧,才華橫溢,壯志未酬。如今嗜酒如命,一醉方休,千杯不醒。

玩兒政治,曹植不如曹丕;可是玩兒做詩和辭賦,曹子建當仁不讓。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根本不需要七步,只走了五步,六句詩就脫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簡化之後,就變成了更容易記憶的四句《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從鬼門關回來,曹植從洛陽回封地淄博路過洛水,寫下了《感甄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這不是明擺著祭奠嫂子的文字嗎?

所以,不久以後的後來,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避母名諱,改為《洛神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七步詩事件後不久,有人及時舉報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要知道喝酒誤事可是大過,也是違法行為,曹操和曹丕為了節省糧食,曾多次發佈過戒酒令。

曹丕馬上下令,貶曹植為安鄉侯,後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皇位面前無兄弟——曹丕對自己的弟弟始終不能放心。

226年,曹丕去世,曹丕和甄宓的兒子曹叡繼位。曹植希望自己的侄子能重用自己,一展平生英雄抱負,幫助治理國家。

除了對曹植的才華表示歎服和足夠的尊重,曹叡並不想重用自己的叔叔。

曹植鬱悶地比曹丕多活了六年,曹叡除了口頭嘉許,對曹植的政策,還是延續了自己老爸曹丕的做法,仍是嚴加防範和限制,不讓曹植有自己的黨羽。所以被遷封多次,曹植除了潛心研究儒家經典,也沒有什麼事業可做,酒量倒是見長。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陳王,在不得志的憂鬱中病逝,年僅41歲,遵照曹植的遺願,葬於東阿縣的魚山,所以被後人稱為“陳王”或“陳思王”。

唐代“詩仙”和“酒仙”李白,在《將進酒》中有“自古英雄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感慨,既是說自己,也是對曹植一生最好的註解。

其實少年時代的曹植,也和李白一樣有過“報效朝廷,視死如歸”的豪俠之氣,可惜淹沒在無情的歲月裡。曹植留下的代表作,就是有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有人說,人的一生,逃不過四個字:酒,色,財,氣。

曹操如是,曹丕如是,曹植也如是。

實際上,真正害了曹植的不是曹丕父子,也不是他的才華,而是狂放不羈的個性和嗜酒成性的壞習慣,當然,還有豬隊友——同樣恃才放曠的楊修們。

曹丕和曹植在競爭開始的時候,曹植無疑是佔了上風的。

曹操老早就在測試兒子們的素質,尤其是銅雀臺修成以後,曹植的《銅雀臺賦》技高一籌,壓過諸位世子很多。緊接著,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出城調查一處地方。

曹丕老老實實地出城門,被城門官擋駕沒出去,垂頭喪氣回家了。曹植得知消息,去找謀士楊修商量,在楊修點撥下,拔劍斬殺了城門官闖出城去,按時調查完了情況,交給曹操一份完美的《調查報告》。

在這次考察中曹植暫時佔了上風,開局非常好,加之每逢曹操出征,曹植都能作辭賦迎來送往,而曹丕除了擠眼淚沒有什麼好的表現,似乎曹植就要贏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相比曹植的謀士楊修鋒芒畢露,曹丕的謀士賈詡非常內斂,也老練和世故了許多。在詩詞寫作上,性情和才華更重要;可是在政治仕途上,老練和世故更有用。

按理說,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楊家可是東漢說一說二的大戶人家。母親袁氏是司徒袁安的曾孫女,可以說是有背景的官二代。而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先是舉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來擔任丞相府的主簿,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祕書,軍國多事,總知外內,做得也很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再看看混社會的賈詡比楊修年長28歲,比曹操還大8歲,原來是董卓的部將,董卓死後,給李傕、郭汜獻計反攻長安,失敗後成為張繡的謀士,給張繡獻計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之前,被曹操的謀士自己的好友劉曄說服,勸張繡歸降了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最終以弱勝強爆出冷門。赤壁之戰前,賈詡又勸曹操攘外必先安內,不應勞師動眾討伐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大敗。當曹操在關中陷入拉鋸戰時,又是賈詡獻離間計,瓦解了馬超、韓遂,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對待曹操繼承人的態度上,學院派的楊修和實戰派的賈詡表現截然不同。

曹操曾多次諮詢賈詡有關自己繼承人的問題,賈詡從不表態插手曹操的家事,選擇了不回答、不參與、不摻和的“三不”方針,讓奸詐的曹操也拿他沒轍。實在擺脫不了,才委婉地用袁紹、劉表的例子說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但是在曹丕需要時,又及時給曹丕支招,用父子之情感化曹操,從而暗助曹丕成為世子。

楊修做法則不同,不但與曹植走得很近,還公開給曹操建議立曹植為世子。

曹操對曹丕、曹植態度的逆轉,與其說是曹丕表現的好,還不如說是曹植團隊的營銷工作、危機公關做的太差,尤其是幾次烏龍助攻,關鍵時刻不但扯了曹植的後腿,反倒是幫了曹丕一黨的大忙。

先來看看曹植的第一謀士楊修的四次烏龍助攻,怎麼幫了曹植的倒忙。

第一次是曹操在新修的花園大門裡寫了一個“活”字,花匠們不解。楊修告訴建園子的工人們,門裡添“活”是“闊”字,曹操是嫌門有點兒大了。花匠們趕忙拆了大門,換成一個小的,曹操便面不說心裡不悅。

第二次是曹操給自己的下人們出了一個小謎語,算是智力測驗題吧。在點心盒上寫了“一盒酥”幾個字,放在桌子上。下人們都不敢動,只有楊修看到之後拆開點心和大家吃了,因為寫的是“一人一口酥”,曹操表面不說,心裡更加氣惱。

第三次是多疑的曹操為了防範別人加害自己,有一次半夜裡裝作夜遊症發作,把給自己蓋被子的一個僕人給殺了,眾人對曹操夜遊症信以為真。只有楊修說了句“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你想曹操聽到這句話,簡直是戳了自己的肺管子,所以雖然表面上強顏歡笑,打心底裡更加厭惡這個自作聰明的楊修。

第四次是曹丕為了商議立世子問題,用大框把吳質抬到家裡商議,按照當時的法律這可是嚴重違規,所以楊修立馬告訴了曹操,曹操馬上派人徹查。而吳質將計就計用抬框把一些真的絹布往家裡抬,曹操查獲的自然不是人了。曹操對楊修插手自己的家事,尤其是暗地裡給曹植出點子對付曹丕,非常不滿,討厭到了極點。

後來曹操和劉備漢中之戰,楊修把曹操口令“雞肋”私自解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自己和夏侯惇等人開始準備撤軍,曹操早上醒來大怒,可算抓住楊修把柄砍頭示眾。失去了楊修的謀劃,曹植的羽翼折去大半,只有與幾個酒友一醉了之。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曹丕登基一年以後,甄宓的抱怨已經讓曹丕不能忍受。那首《塘上行》和詛咒不會不傳到曹丕耳朵裡,又或者已經是魏文王的曹丕,早已不是世子時候的曹丕了。

當然,結婚十七年的甄宓,也早已經不是作為袁紹兒媳婦時的甄宓了。

管理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也許兩個人的感情有時候也是如此。

211年,曹丕派遣使者賜死了甄氏,就葬在了鄴城——甄宓當年下嫁袁紹兒子袁熙的地方。十七年世事輪迴,生,曾是袁家的人,死,已是曹家的鬼。

與大哥曹丕相比,曹植雖然政治頭腦差很多,但是在辭賦、寫詩方面,從漢末到初唐400多年裡,絕對是獨一檔的存在,不知道東晉的陶淵明服不服?

曹植的才華,南朝劉宋的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順帶著把自己也吹噓了一下。

清代的文人王士禎則如此評價: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老王把曹植比作“詩仙之才”,四百多年一現,三人組而已。

實際上,曹植不但有才,而且是很有才。

甄宓死後第二年,曹植被曹丕從封底召回洛陽,此時此刻的曹子建心裡很孤獨。

曹植的謀士楊修恃才放曠,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因為私傳“雞肋”的口令“撤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曹植在山東臨淄的左膀右臂,也是兩個密友和酒友——丁儀、丁廙兄弟,也被曹丕登基後馬上殺掉了。

失去了謀士和密友,曹植內心的孤獨和淒涼不言而喻。在趕回洛陽的途中,曹植已經感受到了懸在頭上凜凜的殺氣。

果不其然,新皇帝曹丕給弟弟曹植的是一道考題,即興賦詩,必須七步成詩,也就是傳說中的“七步詩”的段子,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死。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召見自己的地方,居然也在大鍋裡煮著豆子,燒火的材料就是豆萁,噼裡啪啦在鍋底作響,大鍋裡的豆子有的已經炸開了口。桌子上還煮著酒——這一幕多麼像當年曹操和劉備,在許昌煮酒論英雄。

曹植以前思如泉湧,才華橫溢,壯志未酬。如今嗜酒如命,一醉方休,千杯不醒。

玩兒政治,曹植不如曹丕;可是玩兒做詩和辭賦,曹子建當仁不讓。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根本不需要七步,只走了五步,六句詩就脫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簡化之後,就變成了更容易記憶的四句《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從鬼門關回來,曹植從洛陽回封地淄博路過洛水,寫下了《感甄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這不是明擺著祭奠嫂子的文字嗎?

所以,不久以後的後來,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避母名諱,改為《洛神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七步詩事件後不久,有人及時舉報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要知道喝酒誤事可是大過,也是違法行為,曹操和曹丕為了節省糧食,曾多次發佈過戒酒令。

曹丕馬上下令,貶曹植為安鄉侯,後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皇位面前無兄弟——曹丕對自己的弟弟始終不能放心。

226年,曹丕去世,曹丕和甄宓的兒子曹叡繼位。曹植希望自己的侄子能重用自己,一展平生英雄抱負,幫助治理國家。

除了對曹植的才華表示歎服和足夠的尊重,曹叡並不想重用自己的叔叔。

曹植鬱悶地比曹丕多活了六年,曹叡除了口頭嘉許,對曹植的政策,還是延續了自己老爸曹丕的做法,仍是嚴加防範和限制,不讓曹植有自己的黨羽。所以被遷封多次,曹植除了潛心研究儒家經典,也沒有什麼事業可做,酒量倒是見長。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陳王,在不得志的憂鬱中病逝,年僅41歲,遵照曹植的遺願,葬於東阿縣的魚山,所以被後人稱為“陳王”或“陳思王”。

唐代“詩仙”和“酒仙”李白,在《將進酒》中有“自古英雄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感慨,既是說自己,也是對曹植一生最好的註解。

其實少年時代的曹植,也和李白一樣有過“報效朝廷,視死如歸”的豪俠之氣,可惜淹沒在無情的歲月裡。曹植留下的代表作,就是有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有人說,人的一生,逃不過四個字:酒,色,財,氣。

曹操如是,曹丕如是,曹植也如是。

實際上,真正害了曹植的不是曹丕父子,也不是他的才華,而是狂放不羈的個性和嗜酒成性的壞習慣,當然,還有豬隊友——同樣恃才放曠的楊修們。

曹丕和曹植在競爭開始的時候,曹植無疑是佔了上風的。

曹操老早就在測試兒子們的素質,尤其是銅雀臺修成以後,曹植的《銅雀臺賦》技高一籌,壓過諸位世子很多。緊接著,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出城調查一處地方。

曹丕老老實實地出城門,被城門官擋駕沒出去,垂頭喪氣回家了。曹植得知消息,去找謀士楊修商量,在楊修點撥下,拔劍斬殺了城門官闖出城去,按時調查完了情況,交給曹操一份完美的《調查報告》。

在這次考察中曹植暫時佔了上風,開局非常好,加之每逢曹操出征,曹植都能作辭賦迎來送往,而曹丕除了擠眼淚沒有什麼好的表現,似乎曹植就要贏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相比曹植的謀士楊修鋒芒畢露,曹丕的謀士賈詡非常內斂,也老練和世故了許多。在詩詞寫作上,性情和才華更重要;可是在政治仕途上,老練和世故更有用。

按理說,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楊家可是東漢說一說二的大戶人家。母親袁氏是司徒袁安的曾孫女,可以說是有背景的官二代。而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先是舉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來擔任丞相府的主簿,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祕書,軍國多事,總知外內,做得也很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再看看混社會的賈詡比楊修年長28歲,比曹操還大8歲,原來是董卓的部將,董卓死後,給李傕、郭汜獻計反攻長安,失敗後成為張繡的謀士,給張繡獻計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之前,被曹操的謀士自己的好友劉曄說服,勸張繡歸降了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最終以弱勝強爆出冷門。赤壁之戰前,賈詡又勸曹操攘外必先安內,不應勞師動眾討伐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大敗。當曹操在關中陷入拉鋸戰時,又是賈詡獻離間計,瓦解了馬超、韓遂,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對待曹操繼承人的態度上,學院派的楊修和實戰派的賈詡表現截然不同。

曹操曾多次諮詢賈詡有關自己繼承人的問題,賈詡從不表態插手曹操的家事,選擇了不回答、不參與、不摻和的“三不”方針,讓奸詐的曹操也拿他沒轍。實在擺脫不了,才委婉地用袁紹、劉表的例子說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但是在曹丕需要時,又及時給曹丕支招,用父子之情感化曹操,從而暗助曹丕成為世子。

楊修做法則不同,不但與曹植走得很近,還公開給曹操建議立曹植為世子。

曹操對曹丕、曹植態度的逆轉,與其說是曹丕表現的好,還不如說是曹植團隊的營銷工作、危機公關做的太差,尤其是幾次烏龍助攻,關鍵時刻不但扯了曹植的後腿,反倒是幫了曹丕一黨的大忙。

先來看看曹植的第一謀士楊修的四次烏龍助攻,怎麼幫了曹植的倒忙。

第一次是曹操在新修的花園大門裡寫了一個“活”字,花匠們不解。楊修告訴建園子的工人們,門裡添“活”是“闊”字,曹操是嫌門有點兒大了。花匠們趕忙拆了大門,換成一個小的,曹操便面不說心裡不悅。

第二次是曹操給自己的下人們出了一個小謎語,算是智力測驗題吧。在點心盒上寫了“一盒酥”幾個字,放在桌子上。下人們都不敢動,只有楊修看到之後拆開點心和大家吃了,因為寫的是“一人一口酥”,曹操表面不說,心裡更加氣惱。

第三次是多疑的曹操為了防範別人加害自己,有一次半夜裡裝作夜遊症發作,把給自己蓋被子的一個僕人給殺了,眾人對曹操夜遊症信以為真。只有楊修說了句“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你想曹操聽到這句話,簡直是戳了自己的肺管子,所以雖然表面上強顏歡笑,打心底裡更加厭惡這個自作聰明的楊修。

第四次是曹丕為了商議立世子問題,用大框把吳質抬到家裡商議,按照當時的法律這可是嚴重違規,所以楊修立馬告訴了曹操,曹操馬上派人徹查。而吳質將計就計用抬框把一些真的絹布往家裡抬,曹操查獲的自然不是人了。曹操對楊修插手自己的家事,尤其是暗地裡給曹植出點子對付曹丕,非常不滿,討厭到了極點。

後來曹操和劉備漢中之戰,楊修把曹操口令“雞肋”私自解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自己和夏侯惇等人開始準備撤軍,曹操早上醒來大怒,可算抓住楊修把柄砍頭示眾。失去了楊修的謀劃,曹植的羽翼折去大半,只有與幾個酒友一醉了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除了楊修的四次烏龍助攻,曹植的貪杯誤事也讓曹操印象分極差。

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為接班人,可是對曹植還沒忘記培養。

公元219年,關羽從荊州出發北伐曹魏,在襄樊水淹七軍圍困曹操的大將曹仁,曹操打算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

命令發佈以後,傳令官找到的曹植卻酩酊大醉不能領命,曹操從此不再對這個最有才華的兒子寄予重望。而到了自己的封地,曹植和兩個密友丁儀、丁廙兩兄弟,整日整夜歌舞笙簫,不醉不歸,很多軍務政務都耽誤了。

有龐統龐士元的狂放不羈,卻沒有龐統龐士元的日理萬機,加上貪戀杯中之物,“才高八斗”的曹植,因為楊修和美酒,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的好?

在歷史上,全家總動員的詩詞大家並不多見,除了曹家父子三人,稍後南北朝的樑代有“四蕭”,三操以後九百多年,是北宋時期的“三蘇”。

曹丕的文采不如曹植,但是政治上的成就則遠遠強於曹植,比如隋煬帝的高考制度“科舉制”實行之前,曹丕就推出了很有名的“九品中正制”。

兩漢時期,選拔官吏是“舉孝廉”和“察舉制”,用現代話說就是“推薦做官制度”。公元220年,也就是魏文帝曹丕登基的那一年,採納了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制定出選拔官吏的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

所謂的“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

下面,我們一起簡要梳理一下“九品中正制”的流程:

第一步,推選中正。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要求資格是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在大中正裡再產生小中正,相當於二次選拔推薦;

第二步,中央分發人才調查表,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中正們把各地的流亡人士登記年藉,進行點評;

第三步,小中正協助大中正審核考評表,然後呈交吏部,吏部以這個九等考評表為依據,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相當於現代人力資源績效考核。

"

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里。

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

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曹植《雜詩》

說完了事業,該聊聊曹操的家庭了。

據說曹操一生有14個老婆,生了25個兒子

但是宿命論的人認為:曹操為了籌措軍費,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的人盜墓,用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養活龐大的部隊。

在《曹操別傳》就有這樣的文字:“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有人考證,曹操盜墓有損陰德,所以兒孫短壽。

二十五個兒子活了不多。活下來的兒子之中,比較有名的五六歲能“稱大象”的曹衝夭折了,除了在宛城曹操泡妞——張繡的嬸孃,被投降的張繡二次叛亂,曹操和劉氏的大兒子曹昂死於亂軍,剩下就數老大曹丕和老三曹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好吧,說完曹操,我們再來看看“建安文學”的脊樑——曹家二兄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不是迷信“基因”和“血統”。

事實上,除了遇難的曹昂,夭折的曹衝,這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曹操的氣質高度相似——渴望建功立業,酷愛美人,沉湎美酒,交遊廣闊。

曹丕、曹植是守業者,面臨的環境與挑戰與創業者的父輩有很大的不同。

曹丕的才華不如曹植,但是也不會很弱,至少不比“建安七子”差多少。比如這一首《燕歌行》裡面的開頭幾句,就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學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成為千古名句,據說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就特別喜歡用“搖落”一詞,在他的很多首詩裡都有出現。

曹植和甄宓的偶遇,常見宮劇的劇情一般是這樣的:

甄氏本是袁紹的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冀州鄴城,長子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髒兮兮的,曹丕幫她挽起髮髻,用手巾擦拭以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絕色美人,便搶先讓曹操許可嫁給自己。

有才華的曹植這才匆匆登場,據說和甄宓一見鍾情,可惜遲來一步。

甄宓雖然是二婚,依然非常搶手,讓曹氏父子都動心。

當然漢代二婚並不受歧視,像《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妻子劉蘭芝,被退回孃家後連郡守家的公子都上杆子去提親,可見兩漢三國,甚至唐代,女子二婚並不低人一等——直到宋代程朱理學“三從四德”才讓女子不如男。

英國作家哈代說過:呼喚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

曹植和甄宓可能就是很多作家和編劇眼裡的這麼一對。但是甄宓嫁給曹丕之後,還是頗有賢名,就連和曹丕的原配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和諧。

後來甄宓生下一個兒子曹叡和一個女兒曹氏,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俗話說得好,權利是最好的春藥。

在東漢末年的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登上了王位,沒過幾天,曹丕的老爸曹操駕鶴西遊,享年66歲,比劉備早死三年,可比劉備活得長了幾歲。

到了十月,曹丕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漢獻帝把皇帝的寶座禪讓給了自己,頭上的冕旒冠也從九串珠子換成了十二串。

這還不算,漢獻帝劉協還把他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嬪,這下好了,讓了皇帝位置還倒賠上兩個如花似玉的公主閨女,這老丈人風格真是高。

俗話還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落寞失意——這個人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宓,有人可能會說,曹丕都當上皇上了,甄宓難道不是應該稱呼“皇后”嗎?

說實話,甄宓還真不是皇后,只是甄夫人而已,曹丕的皇后立的是郭女王,很顯然取代曹丕的原配成為正妻的甄宓,在皇后之爭中敗給了年輕一歲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何許人也?

這個郭女王不知道真名,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東漢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兒,小時候就很秀麗聰慧,郭永也覺得很驚奇,說:“這可是我閨女中的女王啊。”於是乾脆就叫郭女王了。

曹丕當了皇帝,沒有立甄宓,而是立了小一歲的郭女王為皇后,於是,以前的郭貴嬪,搖身一變成了郭皇后。曹丕的後宮,還有什麼李貴人,陰貴人,都成為了曹丕的新寵,誰還記得以前的美人甄宓啊。

難怪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甄宓的地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會有巨大的落差。

曹丕帶著和甄宓的孩子(比如曹叡)和美人們住在洛陽宮,甄宓則一個人獨居鄴城,不免流露出一些怨婦常有的抱怨。

比如甄宓的《塘上行》有這麼幾句: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詩中大膽的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埋怨、絕望,甚至在這首詩的末尾,還衝動地發出了詛咒,盼著自己的老公曹丕早點死掉,讓兒子曹叡繼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有人考證,因為曹操生前的庇護,甄宓有強大的靠山。有一個案例可以佐證:

建安十六年(211年)的一天,曹丕和一群文友們吃飯,基本就是“建安七子”和一些文人墨客,古人似乎一喝酒就高興,一高興就喝得有點高。

醉酒的曹丕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除了顯擺甄宓的美貌動人,似乎還要向眾人顯擺一下“七年之癢”在我曹丕這裡可不靈驗,結婚七年還是非常的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一聽說世子的夫人出場,酒宴在場的文人們都按照漢末的禮節,低頭趴在地上,不敢與甄宓對視——唯獨“建安七子”的最強大腦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十分無禮。

要知道漢代官吏選拔沒有科舉高考,只有“察舉制”,這個狂妄的劉禎,在上司面前,尤其是上司的美麗家屬跟前,不懂迴避禮節那可是大不敬的行為。

曹丕本人雖然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倒是公公曹操聽說後不依不饒,把劉楨發配去做一段時間的苦力臨時工,等劉禎知道悔過了,才借坡下驢把他赦免。

曹操對兒媳婦的偏愛和庇護,在這裡可以得到側面的印證。

可是有時候,靠山也會變成冰山,這冰山一旦融化,靠山就倒了。

曹操一死,甄宓的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丕與甄宓即使沒有七年之癢,可是兩個七年就不好說了。

曹丕登基,結婚十六年的甄宓已經是昨日黃花,所以徐娘半老的落寞立馬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加上貴妃郭女王天生就有後宮宮斗的天賦,甄宓敗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曹丕登基一年以後,甄宓的抱怨已經讓曹丕不能忍受。那首《塘上行》和詛咒不會不傳到曹丕耳朵裡,又或者已經是魏文王的曹丕,早已不是世子時候的曹丕了。

當然,結婚十七年的甄宓,也早已經不是作為袁紹兒媳婦時的甄宓了。

管理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也許兩個人的感情有時候也是如此。

211年,曹丕派遣使者賜死了甄氏,就葬在了鄴城——甄宓當年下嫁袁紹兒子袁熙的地方。十七年世事輪迴,生,曾是袁家的人,死,已是曹家的鬼。

與大哥曹丕相比,曹植雖然政治頭腦差很多,但是在辭賦、寫詩方面,從漢末到初唐400多年裡,絕對是獨一檔的存在,不知道東晉的陶淵明服不服?

曹植的才華,南朝劉宋的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順帶著把自己也吹噓了一下。

清代的文人王士禎則如此評價: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老王把曹植比作“詩仙之才”,四百多年一現,三人組而已。

實際上,曹植不但有才,而且是很有才。

甄宓死後第二年,曹植被曹丕從封底召回洛陽,此時此刻的曹子建心裡很孤獨。

曹植的謀士楊修恃才放曠,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因為私傳“雞肋”的口令“撤軍”,被曹操斬首示眾。而曹植在山東臨淄的左膀右臂,也是兩個密友和酒友——丁儀、丁廙兄弟,也被曹丕登基後馬上殺掉了。

失去了謀士和密友,曹植內心的孤獨和淒涼不言而喻。在趕回洛陽的途中,曹植已經感受到了懸在頭上凜凜的殺氣。

果不其然,新皇帝曹丕給弟弟曹植的是一道考題,即興賦詩,必須七步成詩,也就是傳說中的“七步詩”的段子,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死。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召見自己的地方,居然也在大鍋裡煮著豆子,燒火的材料就是豆萁,噼裡啪啦在鍋底作響,大鍋裡的豆子有的已經炸開了口。桌子上還煮著酒——這一幕多麼像當年曹操和劉備,在許昌煮酒論英雄。

曹植以前思如泉湧,才華橫溢,壯志未酬。如今嗜酒如命,一醉方休,千杯不醒。

玩兒政治,曹植不如曹丕;可是玩兒做詩和辭賦,曹子建當仁不讓。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根本不需要七步,只走了五步,六句詩就脫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簡化之後,就變成了更容易記憶的四句《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從鬼門關回來,曹植從洛陽回封地淄博路過洛水,寫下了《感甄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這不是明擺著祭奠嫂子的文字嗎?

所以,不久以後的後來,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避母名諱,改為《洛神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七步詩事件後不久,有人及時舉報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要知道喝酒誤事可是大過,也是違法行為,曹操和曹丕為了節省糧食,曾多次發佈過戒酒令。

曹丕馬上下令,貶曹植為安鄉侯,後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皇位面前無兄弟——曹丕對自己的弟弟始終不能放心。

226年,曹丕去世,曹丕和甄宓的兒子曹叡繼位。曹植希望自己的侄子能重用自己,一展平生英雄抱負,幫助治理國家。

除了對曹植的才華表示歎服和足夠的尊重,曹叡並不想重用自己的叔叔。

曹植鬱悶地比曹丕多活了六年,曹叡除了口頭嘉許,對曹植的政策,還是延續了自己老爸曹丕的做法,仍是嚴加防範和限制,不讓曹植有自己的黨羽。所以被遷封多次,曹植除了潛心研究儒家經典,也沒有什麼事業可做,酒量倒是見長。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陳王,在不得志的憂鬱中病逝,年僅41歲,遵照曹植的遺願,葬於東阿縣的魚山,所以被後人稱為“陳王”或“陳思王”。

唐代“詩仙”和“酒仙”李白,在《將進酒》中有“自古英雄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感慨,既是說自己,也是對曹植一生最好的註解。

其實少年時代的曹植,也和李白一樣有過“報效朝廷,視死如歸”的豪俠之氣,可惜淹沒在無情的歲月裡。曹植留下的代表作,就是有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有人說,人的一生,逃不過四個字:酒,色,財,氣。

曹操如是,曹丕如是,曹植也如是。

實際上,真正害了曹植的不是曹丕父子,也不是他的才華,而是狂放不羈的個性和嗜酒成性的壞習慣,當然,還有豬隊友——同樣恃才放曠的楊修們。

曹丕和曹植在競爭開始的時候,曹植無疑是佔了上風的。

曹操老早就在測試兒子們的素質,尤其是銅雀臺修成以後,曹植的《銅雀臺賦》技高一籌,壓過諸位世子很多。緊接著,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出城調查一處地方。

曹丕老老實實地出城門,被城門官擋駕沒出去,垂頭喪氣回家了。曹植得知消息,去找謀士楊修商量,在楊修點撥下,拔劍斬殺了城門官闖出城去,按時調查完了情況,交給曹操一份完美的《調查報告》。

在這次考察中曹植暫時佔了上風,開局非常好,加之每逢曹操出征,曹植都能作辭賦迎來送往,而曹丕除了擠眼淚沒有什麼好的表現,似乎曹植就要贏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相比曹植的謀士楊修鋒芒畢露,曹丕的謀士賈詡非常內斂,也老練和世故了許多。在詩詞寫作上,性情和才華更重要;可是在政治仕途上,老練和世故更有用。

按理說,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楊家可是東漢說一說二的大戶人家。母親袁氏是司徒袁安的曾孫女,可以說是有背景的官二代。而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先是舉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來擔任丞相府的主簿,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祕書,軍國多事,總知外內,做得也很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再看看混社會的賈詡比楊修年長28歲,比曹操還大8歲,原來是董卓的部將,董卓死後,給李傕、郭汜獻計反攻長安,失敗後成為張繡的謀士,給張繡獻計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之前,被曹操的謀士自己的好友劉曄說服,勸張繡歸降了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最終以弱勝強爆出冷門。赤壁之戰前,賈詡又勸曹操攘外必先安內,不應勞師動眾討伐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大敗。當曹操在關中陷入拉鋸戰時,又是賈詡獻離間計,瓦解了馬超、韓遂,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對待曹操繼承人的態度上,學院派的楊修和實戰派的賈詡表現截然不同。

曹操曾多次諮詢賈詡有關自己繼承人的問題,賈詡從不表態插手曹操的家事,選擇了不回答、不參與、不摻和的“三不”方針,讓奸詐的曹操也拿他沒轍。實在擺脫不了,才委婉地用袁紹、劉表的例子說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但是在曹丕需要時,又及時給曹丕支招,用父子之情感化曹操,從而暗助曹丕成為世子。

楊修做法則不同,不但與曹植走得很近,還公開給曹操建議立曹植為世子。

曹操對曹丕、曹植態度的逆轉,與其說是曹丕表現的好,還不如說是曹植團隊的營銷工作、危機公關做的太差,尤其是幾次烏龍助攻,關鍵時刻不但扯了曹植的後腿,反倒是幫了曹丕一黨的大忙。

先來看看曹植的第一謀士楊修的四次烏龍助攻,怎麼幫了曹植的倒忙。

第一次是曹操在新修的花園大門裡寫了一個“活”字,花匠們不解。楊修告訴建園子的工人們,門裡添“活”是“闊”字,曹操是嫌門有點兒大了。花匠們趕忙拆了大門,換成一個小的,曹操便面不說心裡不悅。

第二次是曹操給自己的下人們出了一個小謎語,算是智力測驗題吧。在點心盒上寫了“一盒酥”幾個字,放在桌子上。下人們都不敢動,只有楊修看到之後拆開點心和大家吃了,因為寫的是“一人一口酥”,曹操表面不說,心裡更加氣惱。

第三次是多疑的曹操為了防範別人加害自己,有一次半夜裡裝作夜遊症發作,把給自己蓋被子的一個僕人給殺了,眾人對曹操夜遊症信以為真。只有楊修說了句“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你想曹操聽到這句話,簡直是戳了自己的肺管子,所以雖然表面上強顏歡笑,打心底裡更加厭惡這個自作聰明的楊修。

第四次是曹丕為了商議立世子問題,用大框把吳質抬到家裡商議,按照當時的法律這可是嚴重違規,所以楊修立馬告訴了曹操,曹操馬上派人徹查。而吳質將計就計用抬框把一些真的絹布往家裡抬,曹操查獲的自然不是人了。曹操對楊修插手自己的家事,尤其是暗地裡給曹植出點子對付曹丕,非常不滿,討厭到了極點。

後來曹操和劉備漢中之戰,楊修把曹操口令“雞肋”私自解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自己和夏侯惇等人開始準備撤軍,曹操早上醒來大怒,可算抓住楊修把柄砍頭示眾。失去了楊修的謀劃,曹植的羽翼折去大半,只有與幾個酒友一醉了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除了楊修的四次烏龍助攻,曹植的貪杯誤事也讓曹操印象分極差。

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為接班人,可是對曹植還沒忘記培養。

公元219年,關羽從荊州出發北伐曹魏,在襄樊水淹七軍圍困曹操的大將曹仁,曹操打算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

命令發佈以後,傳令官找到的曹植卻酩酊大醉不能領命,曹操從此不再對這個最有才華的兒子寄予重望。而到了自己的封地,曹植和兩個密友丁儀、丁廙兩兄弟,整日整夜歌舞笙簫,不醉不歸,很多軍務政務都耽誤了。

有龐統龐士元的狂放不羈,卻沒有龐統龐士元的日理萬機,加上貪戀杯中之物,“才高八斗”的曹植,因為楊修和美酒,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的好?

在歷史上,全家總動員的詩詞大家並不多見,除了曹家父子三人,稍後南北朝的樑代有“四蕭”,三操以後九百多年,是北宋時期的“三蘇”。

曹丕的文采不如曹植,但是政治上的成就則遠遠強於曹植,比如隋煬帝的高考制度“科舉制”實行之前,曹丕就推出了很有名的“九品中正制”。

兩漢時期,選拔官吏是“舉孝廉”和“察舉制”,用現代話說就是“推薦做官制度”。公元220年,也就是魏文帝曹丕登基的那一年,採納了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制定出選拔官吏的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

所謂的“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

下面,我們一起簡要梳理一下“九品中正制”的流程:

第一步,推選中正。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要求資格是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在大中正裡再產生小中正,相當於二次選拔推薦;

第二步,中央分發人才調查表,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中正們把各地的流亡人士登記年藉,進行點評;

第三步,小中正協助大中正審核考評表,然後呈交吏部,吏部以這個九等考評表為依據,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相當於現代人力資源績效考核。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曹家的煩惱

在隋唐科舉制度誕生之前的400年裡,九品中正制代替了察舉制,成為選拔官吏的依據,但是隨著門閥士族的出現,“馬太效應”的官官相護,讓普通的文人墨客的上升通道遇到了天花板,也就是後來的“出生決定人生”。

“九品中正制”在魏晉初期是蠻好使的,只是後來,就沒有後來了。因為門閥士族壟斷了下層的上升通道和空間,社會就變得黑暗而且混亂。

那時候,詩人們的靈感自然被壓抑光光了,那還有什麼佳作問世?

曹操父子在漢末三國,無疑是詩詞才華最好的一個家庭團隊組合。而“九品中正制”的推出,使得漢代單純的“推薦上大學”、“舉孝廉當官”有了進步,最起碼績效考核的機制有了嘛,以後隋煬帝改成科舉制,高考就來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