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三國良將系列之李通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作為歷史上對曹魏陣營做出巨大貢獻的重要將領,李通在演義中出場非常少,沒有受到羅貫中重視,甚至存在“呂通”的筆誤。作為知名度不高,歷史地位卻很重要的武將,今天筆者就來講述一下李通的事蹟。

李通(167-209),字文達。荊州江夏郡平春縣(今河南信陽)人。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載,李通還有個小名叫“萬億”。

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李通重大事件之一——起兵朗陵,割據一方

據《三國志》李通傳記載,李通年輕時“以俠聞於江、汝之間”。這裡的俠,或者說遊俠,與現今富有詩意的通常理解有所區別。除了行俠仗義,古時要說某人有遊俠之氣、好任俠等,通常還代表其在當地具有較強勢力,手下有不少人聽其差遣。畢竟不是武俠小說,現實中的人武功再高也是普通人,單打獨鬥是沒法行遊俠之事的。這些人,有氣節的被稱為遊俠、沒素質的就是地痞、惡霸。董卓、袁術、曹仁等人年輕時都被稱“好為遊俠”,可見這是個中性詞。

作為江夏人的李通,在江夏及鄰近的汝南地區頗有知名度。天下大亂之初,李通與同郡的陳恭在朗陵縣起兵,周邊郡縣很多人都來投奔。關於李通起兵的時間並無記載,不過結合當時情況,推測李通起兵原因是為抵禦黃巾軍的侵擾。儘管張角184年就已病死,但各地黃巾軍仍然人多勢眾,在之後多年仍然活躍於漢末亂世。

當時的豫州不像兗州、冀州等地那樣已經有割據勢力佔據主導地位,而是一盤散沙的狀態。所以黃巾軍在這裡能夠保持較強實力,直到官渡之戰時仍然有黃巾將領維持著割據狀態。沒有大諸侯,小勢力之間也不甘寂寞,互相吞併。

當時有個叫周直的人,是個掌管兩千多戶人的小軍閥,跟李通、陳恭之間表面關係還不錯,但暗地裡都在打對方主意。李通打算殺掉周直,但陳恭顯得有些為難。李通了解陳恭性格,是寬厚之人,於是決定單獨行動。

有一天李通叫周直來喝酒,雙方主要將領都聚在一處,好不熱鬧。酒喝得正興起,李通突然拔出佩刀,手起刀落砍下週直腦袋。宴會突然大亂,周直部下紛紛拔出武器。陳恭事先並不知情,但見李通已經行動,反應也很快,跟隨李通將周直的主要部下全部一網打盡,順勢將周直人馬吞併。

亂世就是這樣,軍閥之間爾虞我詐,只有行事果敢的人才能立足於江湖,宅心仁厚不僅難成大事,還會被人認為軟弱,成為別人惦記的肥肉。

果然沒過多久,陳恭的妻弟陳郃就將陳恭殺死,接管了陳恭的部隊。李通大怒,陳恭再軟弱也是自己兄弟,當即點齊兵馬進攻陳郃。李通大破陳郃,將陳郃腦袋砍下襬在陳恭的墓前,以祭奠其在天之靈,為陳恭報了仇。這讓筆者想起曹操與鮑信之間的友誼,鮑信戰死沙場後,遺體沒能找到,於是曹操以木頭刻了鮑信的形狀下葬,祭奠時痛哭流涕。直到二十年後,曹操仍然感念鮑信,封其兩個兒子以官職、爵位。起兵初期的兄弟情誼最為珍貴,李通的行為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俠義。

周直、陳恭先後死去,李通自此成為周邊最有實力的軍閥,儼然是獨立諸侯的姿態。前文說過,豫州沒有強勢諸侯,黃巾軍在這裡實力強大。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黃巾軍將領各自擁兵數萬,分別在豫州有各自的勢力範圍。其中有個叫吳霸的黃巾軍將領,偏偏挑選了李通作為對手。結果自己被李通生擒,部隊也都歸降。黃巾軍作亂最主要原因就是吃不飽飯,為了活下去才四處劫掠。這一年也發生了大饑荒,李通傾自己全部家產來賑濟百姓,與士兵們一起分食糟糠。大家都被李通的行為所感動,作戰時都爭著做先鋒。從這之後,不論是小股土匪還是實力更強的黃巾軍,都不敢侵擾李通的地盤。

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建安元年(公元196),曹操於二月擊敗盤踞豫州的劉闢、黃邵,招降何儀,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豫州。八月,曹操迎漢獻帝到許縣。李通敏銳地感覺到豫州即將結束一鍋粥般的混亂,迎來新的局面。於是他主動來到許都拜見曹操,表示歸順。曹操拜其為振威中郎將,仍然回到朗陵,鎮守汝南西部邊界。

此前李通只是自行招募鄉勇的民間武裝,並無官方任命,這也是他一直沒能更加壯大的主要原因。豫州各地包括黃巾軍餘部及李通,這些力量實際上還是半獨立狀態,只是名義上服從曹操而已。曹操在豫州沒有自己的根基,直系軍隊又人手不夠,短期內難以徹底消化豫州地盤,這些地方武裝們的忠誠度只能靠自覺。

李通重大事件之二——征討張繡,先登破敵

建安二年(公元197)正月,曹操南征張繡,發生著名的宛城之戰,曹操敗退。下半年整軍再戰,先以曹洪為主將進攻,被張繡、劉表聯軍擊敗,退守葉縣。筆者在曹洪篇中介紹過,張繡、劉表聯軍不斷進攻葉縣,曹洪艱難防守。

十一月,曹操不得已親自出馬對戰張繡。劉表再次支援張繡,曹操一時處於下風。關鍵時刻李通率領部隊連夜趕到,補充了曹軍有生力量。曹操領軍再戰,反攻張劉聯軍。李通表現勇猛,衝鋒在前,大破張繡軍。

李通此戰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忠誠,同時因作戰立功被拜為裨將軍,封建功侯。需要注意,這個建功侯沒有封邑,只是榮譽頭銜,與後來廣泛封賞的“關內侯”性質一樣,是比亭侯要低級的爵位。畢竟李通是編外人員,沒有官職的情況下前來投靠,這樣的起點對其仕途還是有影響的。

不過沒關係,李通的表現得到曹操的認可,不久曹操分出汝南的兩個縣設立陽安郡,任命其為陽安都尉。據筆者觀察,陽安縣與李通大本營朗陵縣相鄰,所以李通此時應當是統管陽安、朗陵兩縣的軍務。

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李通重大事件之三——不徇私情,結交趙儼

征討張繡之後,曹操在豫州算是徹底紮下根來。李通所在的朗陵縣也迎來了曹操委任的縣長趙儼。這位趙儼在於禁、張遼等篇章中都有介紹,是位能力很強的名士。且說李通妻子的伯父犯了法,被時任朗陵縣長趙儼收押,判處死刑。當時死刑需要郡守來批准,李通的妻子連哭帶喊地為伯父說情。李通卻說:“我為曹公效力時間還不長,於情於理都不便因私廢公。”拒絕了妻子的請求。相反,李通還誇獎了趙儼嚴格執法,剛正不阿的行為,主動與趙儼交好,兩人成為摯友。

李通能夠不徇私情,嚴明法度,真的非常難得。依照相關史料看,這個新設立的陽安郡太守位置應該是空缺,李通實際上以都尉職掌管此郡。也就是說李通不同意,死刑就不會執行。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與趙儼結交為好友,這種氣度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也說明他對於曹操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趙儼作為曹操派來的縣長,李通的態度某種程度也代表著他投靠曹操的誠心有多少。曹操從汝南分出兩個縣給李通,卻不直接任命其為太守而是都尉,也有考察李通的意思。

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李通重大事件之四——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正在進行,曹操與袁紹處在對峙狀態。在曹仁等篇章中筆者講過,袁紹曾派劉備跑到豫州開闢第二戰場,不少已歸降曹操的原黃巾將領、地方勢力紛紛起兵響應。李通作為起兵多年的地方實力派,自然也成為袁紹拉攏的重點對象。

筆者前文講過,豫州地區是曹操新拓展的地盤,根基不深,大多數地方只是名義上歸屬曹操,實際仍然是半割據狀態。袁紹派劉備過來後,紛紛響應,一時間豫州局勢混沌不明。袁紹的使者拜見李通,拜其為徵南將軍,這可比什麼都尉高級太多。不久荊州的劉表也派使者前來拉攏,表示北方袁紹太遙遠,但南面的荊州與李通接壤,若投靠劉表也很有前途。但李通都予以斷然拒絕,表示自己效忠曹操。

面對嚴峻的局勢,李通的親戚、部曲都急得直流淚,紛紛勸諫道:“現在周邊各地紛紛改換門庭,我們卻獨守危城。如果沒有援軍趕來,我們就沒法在這裡待下去了,不如暫且同意袁紹,以後的事可以從長計議。”李通聽罷手按佩劍厲聲斥責道:“曹公是雄才大略,必能平定天下之人。袁紹雖然看起來強盛,但不會用人,一定會被打敗。你們誰也不要多說,我認定曹操為主公,就是死也不會改。”為表忠心,李通將袁紹的使者給斬了,派人把首級與徵南將軍印綬一同送往曹操處。

按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想來李通此舉也是為震懾部下,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決心,也向曹操表示自己絕無二心,不留退路。這個舉動是否合適,見仁見智。

根據《三國志》趙儼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這件事卻有不同的版本。《魏略》原文:“儼與領陽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儼為陳紹必敗意,通乃止。”這裡有兩個信息,第一個李通“領陽安太守”,看出曹操後來給李通轉正為太守,這也佐證了筆者前文猜測,李通任職陽安都尉時期實質上就是陽安郡的一把手。第二個,也是主要的,是說李通竟然也打算派使者與袁紹聯絡。是趙儼為其言明利害,勸阻李通。這件事與李通本傳記載互相矛盾,並且趙儼傳也沒有采納此說法。筆者認為,李通性格而言打算暗通袁紹可能性不大,但即便有過這種想法,也沒有采取行動,在當時的危險局勢下仍然採納了趙儼的建議,沒有變節,已經非常難得。

我們都知道官渡戰後,曹操在袁紹帳中搜出許多地方官員與袁紹暗通的書信,卻沒有李通的。《魏略》原文:“惟不見通書疏,陰知儼必為之計,乃曰:‘此必趙伯然也。’”曹操認為這正是趙儼為李通在出主意。這說明曹操對趙儼的瞭解與賞識,而且也能看出李通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李通非常善於看人,他認準曹操為主公,結交趙儼為好友,在這一波豫州亂局中能夠獨善其身,最主要還是他自身對局勢的把握準確。

且說李通斬殺袁紹使者後,穩定了內部人心,接著率軍征討附近的叛亂勢力。李通先後擊敗瞿恭、江宮、沈成等叛軍,將首級送給曹操。在李通的出色表現下,汝南地區逐漸平定下來。當然,曹洪、曹仁等將領也先後來到豫州平叛,先後擊敗多路叛軍。

官渡之戰後,李通因其保衛曹操南部邊境的功勞,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這裡提一下,之前雖然也是郡太守,但所謂的陽安郡不過是臨時從汝南分出兩個縣而已。汝南可是下轄三十七縣的超級大郡,與荊州南陽郡並列東漢前二的人口大郡,人口比涼州、幽州等一州之地都多。所以這時候的李通實實在在被委以重任,是鎮守曹操南部邊境的重要將領。

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李通重大事件之五——南郡之戰

李通為汝南太守期間,名叫張赤的人聚集五千多戶人家叛亂,聚集於桃山,李通迅速率兵平息。這件事沒有確切時間,五千餘戶規模不小,如此規模的叛亂應該有相當重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最可能的就是赤壁之戰曹操的戰敗,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誘因。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依筆者推論,李通剛剛平定境內叛亂時,劉備與周瑜的聯軍便對南郡發動猛攻。《三國志》李通傳中載“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著名的關羽絕北道,就語出李通傳。

赤壁之戰曹操敗退後,留曹仁鎮守南郡,駐紮於江陵城。此時周瑜乘勝追擊,猛攻江陵。劉備則在攻略荊南四郡同時派關羽配合周瑜,以一支小規模水軍沿漢水襲擾曹軍的增援部隊。樂進、文聘、徐晃、李通均與關羽有過交手。

李通的汝南與荊州接壤,接到曹操增援命令立即火速出發。李通表現勇猛,遇到關羽部隊設下的鹿角堵住道路,親自下馬拆除鹿角。關羽所部人數不多,不與曹軍正面交戰,而是神出鬼沒地打游擊,給曹軍造成很大困擾。李通此時身體已生病,但仍然且戰且行,頑強地向江陵進軍。他的表現在各路援軍中是最英勇的,陳壽在李通本傳中稱其“勇冠諸將”。但由於連續作戰得不到休息,病情加重,在打通前往江陵的道路,擊退關羽騷擾後不久李通就因重病不治身亡,時年四十二歲。很遺憾沒能成功與曹仁回師。

曹操追加李通封邑二百戶,總計為四百戶,其子李基承襲爵位。

曹操手下鎮守汝南的大將,忠義無雙的李通

黃初元年(公元220),曹丕稱帝,追諡李通為剛侯。魏文帝曹丕在詔書中寫道:“當年與袁紹對戰,自許都、上蔡以南各地,大都心懷反叛之意。只有李通堅持大義,始終如一地支持我們曹家。在他的影響下那些懷有二心的人都重新歸順,我非常讚賞與感激李通的作為。”曹丕認為光追贈諡號遠遠不夠表彰李通,又任命李通兩個兒子李基為奉義中郎將、李續為平虜中郎將,以示對功臣後人的優待。

李通去世較早,加上他的活動範圍只在汝南地區,所以波瀾壯闊的演義故事中他的戲份不多,這也是他名氣不高的主要原因。從早期設鴻門宴誅殺周直、為好友陳恭報仇,到後來攻打張繡身先士卒、豫州大亂時斬殺袁紹使者,這些事情都能讓人感受到李通是一名做事果斷乾脆,性格剛猛,有俠義之風的豪傑。他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屢破賊軍,確保治下郡縣平安,深得民心。他對待趙儼毫不徇私,結為摯友,體現了身上強烈的剛正之氣,“剛侯”的諡號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性格特點。最重要的是,無論局勢多危險始終對曹操忠心不二,最後為解曹仁之圍不顧患病,病死於軍中,這也是曹丕大加讚揚的原因。

總之,李通是位忠誠、俠義的曹魏將領,在三國良將中理應占據一席之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