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評《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義之舉嗎?

曹操 三國演義 董卓 呂布 小胖哥帶你看歷史 2017-04-04

說起三國不得不說曹操,說起曹操又不得不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在古代他的這種行為就是欺天罔上的罪惡之舉。

而在如今卻有人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種借勢發展的策略,那麼這種行為到底可取嗎?我們透過三國中的兩個故事來做評判。

趣評《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義之舉嗎?

董卓挾天子而遭到諸侯討伐。

董卓本是西涼刺史,借朝廷內亂帶兵進京篡奪了朝廷的大權。他強行廢掉先帝,立陳留王為帝。自封宰相,在朝廷中作威作福,淫亂宮廷,濫殺無辜可謂罪惡滔天。

大臣們紛紛看不下去他的這種行為,有的辭官而去,有的冒死行刺,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召集十八路諸侯組成起義軍共同討伐董卓,董卓急忙挾天子逃到長安,後來司徒王允食用連環計,離間了董卓與呂布的關係,藉助呂布殺掉了董卓。

趣評《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義之舉嗎?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天子一路蒙塵來到東都洛陽,董卓逃走時將宮殿燒燬,皇帝只得住進了臨時搭建的茅草屋內,百官只得站在荊棘中向皇帝朝賀。

太尉楊彪奏請皇帝宣曹操入朝,曹操親自帶兵趕到洛陽打散了前來劫駕的亂軍。此時曹操以東都荒廢為由,請天子移駕許昌。天子不敢不從只得攜百官來到許都,曹操自封為大將軍,獨攬朝政。

趣評《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義之舉嗎?

董卓與曹操都是“挾天子”,但兩人的結局卻大不相同。董卓挾天子的行為激怒了諸侯,結果身首異處;曹操借挾天子的機會來號令諸侯,使自己佔盡天時地利,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

董卓為何會有這樣的結局呢?

第一,董卓不自重,淫亂後宮,濫殺無辜。董卓逼死少帝母子後,更加肆無忌憚,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簡直如禽獸一般。

第二,董卓是一位殺人狂魔,他曾經一次殺死上千人的無辜村民。

第三,董卓夢想著做皇帝,他被慾望衝昏了頭腦,以至於王允設好陷阱請他上鉤時,他竟然信以為真,以為皇帝真要把皇位傳與他。

趣評《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義之舉嗎?

而曹操則不同,曹操挾天子之後首先將自己的將領都冊封了一官半職,待皇帝也算不薄,更沒有失去民心,反而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他原本可以將黃帝取而代之,但他沒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雖說不光彩,但他卻給了皇帝以安寧,不在顛沛流離,遭受欺凌。其餘諸侯也不再有自立之心。正因為如此曹操才有了後來的輝煌。

趣評《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義之舉嗎?

所以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問題不可一概而論,要看你處於何種目的,挾天子是否挾的名正言順,是否有能力號令諸侯,最重要的是能給百姓安定的生活,受到百姓的擁戴才是最終的成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