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和所有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不同,我想先說說《狗十三》的票房,首日1000萬出頭,豆瓣超過3萬人評價,評分8.4,所以口碑會推動票房逆襲嗎?

不存在的,上映四天後,這部高口碑電影總票房2276萬,約為同期上映的《海王》票房的三十分之一。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電影消失了五年,拍攝的時候張雪迎連爆痘都不遮,在片中完成了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個人表演。現在她已成為新晉國產小花,拍偶像劇去了。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但就算它當年順利上映,命運估計也不會太好。

2013年國產青春片票房冠軍是《致青春》,2014年是《同桌的你》,觀眾愛的是鮮肉小花們上演懷孕、墮胎、手撕、小三、撞車的青春戲碼,加上懷舊濾鏡,輕易票房破三億。

而像《狗十三》這樣缺乏以上任何一種賣座元素的青春片,很可能比現在的票房還不如。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導演曹保平甚至沒有專心去拍一部青春片,他拍出了青春的疼痛是真的,但這是電影靈魂上的歸屬——從劇作結構上看,整部電影甚至更像一部家庭倫理片。

曹保平自己還說《狗十三》也是犯罪片。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只能說一代代人都成為過犯罪片裡的主角——一群大人自以為是地將一個小孩變成成熟的大人。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總之,從商業的角度看,電影賺不到錢;從世俗的角度看,電影應該也拿不到什麼獎項了。

雖然現在被影評人和影迷怒贊,但很快大家就會忘了這部電影,去追逐下一個熱點了。所以,這是一部非常鬱悶的電影,就像我們多數人鬱悶的青春一樣。

但所有這一切,都無法改變這是2018年上映的、十年來最好的國產青春片的事實。

不狗血,不青春

一部青春片如果不狗血應該怎麼拍呢?就像《狗十三》這麼拍吧。

導演是曹保平。

對,《烈日灼心》那個爆裂到底的曹保平,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追凶者也》那個荒謬到底的曹保平,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以及《狗十三》裡這個平靜到底的曹保平。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電影明明可以拍得狗血至極,但曹保平的拍法,是讓當事人無可奈何之後,在心裡輕輕嘆一聲,算了吧,就這樣吧。然後,讓一切雲淡風輕。

至少,表面看是如此。

這其實不是我們熟悉的曹保平,但這才是真正的曹保平。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電影整個故事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個13歲少女李玩得狗、失狗、尋狗,最後又與愛狗重逢,卻沒有和狗相認的故事。

電影的英文名就可以概括這個故事:Einstein & Einstein,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

少女李玩父母離異,住在爺爺奶奶家。那時候的少女李玩,是透著靈氣、熱愛物理,會幻想平行宇宙的女孩,無憂無慮,生活平靜。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直到父親為了和女兒的關係,送來了一隻狗——女孩為它取名愛因斯坦,從此和狗形影不離。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爺爺不小心弄丟了狗,家人又送來了一隻長得一樣的狗,但李玩清楚,這不是她的愛因斯坦。

但所有人都告訴她說:“這就是你的愛因斯坦。”

到最後,假愛因斯坦變成了真愛因斯坦——少女李玩,長大了。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我無法想象這樣的電影成為票房爆款,不是它不好看,而是電影太憋屈,也太殘酷了。

電影的拍攝手法,是反青春片的,或者說,是反國產青春片的。

國產青春片是什麼?是濾鏡,是懷舊的校園、課桌、白衣飄飄,是把過去的青春抒情化之後端給你說,你看,這就青春啊,我們一起來為青春流淚好不好?

這樣電影,是爆款。

可《狗十三》呢?是真正的鏡子。

它將真實的生活投射在大銀幕之上,它會讓你想起真正的自己,想起你曾經經歷過又忘記過的那些被教訓的童年,然後突然意識到,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

這樣的電影被曹保平拍得不顯山不露水,不刻意煽情,不撕逼不狗血,僅僅是讓觀眾切身體驗到的成長的陣痛感,國產現實題材電影的優秀傳統,得以在電影中閃耀。但也正因為如此,它缺乏強烈戲劇性,充滿了現實感的雞毛蒜皮。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電影最大的衝突點,也不過是丟了只狗而已,多大點事情呢?而且最後狗還活得好好的。

那些爆款的國產青春片裡,至少要死個吧人才算青春吧。但曹保平這裡,不存在的。

這一切都讓電影非常不青春,反倒非常老

因為曹保平是在中國式家庭關係裡拍青春片的,電影裡不僅有張雪迎和郭靖霖飾演的父女關係,還包括爺孫二婚家庭同父異母姐弟等很多常規的中國式家庭關係。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這都令電影沒那麼國產青春片了。

但,這才把中國人的青春,真正拍出來了。

大人,小孩

電影最厲害之處,是拍出了中國人捱打的青春。

對,誰的青春裡,沒有一頓暴打。

作為一個有著童年被打豐富經驗的大人,我對電影的情節感到深深的不解。

李玩的青春有什麼苦的呢?因為狗被爺爺弄丟了,她推了爺爺,還害奶奶迷了路,最後在父親面前吹了一整瓶啤酒瓶才捱打。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打完她,父親還流淚愧疚地給她賠禮道歉。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換成我的話,推爺爺的時候已經被打斷了腿;出門找狗的時候應該已經被打到內出血了;所以更不可能尖叫,因為已經被打得說不出話了——我相信我的經歷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但電影學院才女焦華靜的畢業劇本和曹保平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去表現大人世界對青春的殘酷,而是表現理解。

因為理解大人們的蠻橫、暴戾、無禮,所以電影才更加殘酷。

李玩最喜歡物理,而爸爸只記得老師告訴她孩子英語成績不好,應該去英語小組。

李玩反覆想跟大人講道理,爸爸的方法是用大人的權威來不講道理:因為老師說啥都是對的。

李玩推倒了爺爺喝了酒,被爸爸的暴打;

弟弟打了奶奶,爸爸卻反過來去哄弟弟。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李玩都十三歲了,奶奶和爸爸還不知道她不能喝牛奶。

爺爺平時看上去很慈祥,但是在抱著孫子的時候說:“李玩的名字是取著玩的,這個娃娃的名字要好好取。”

大人們是不是很混賬呢?是,又不是。

爺爺奶奶也愛李玩,給她做好飯,一起遛狗,狗丟了奶奶還跑出去找狗,但他們不懂李玩在想什麼。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爸爸也不是一個徹底的暴怒男,他只是這個世界上無數自己都活不明白的中年男人之一。

他不是不想對孩子好,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一個好父親。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他也會高興時和孩子開心聊天,在打過孩子之後他會流下眼淚。

就連繼母給李玩買狗,也是為了討李玩的歡心。她愛自己的孩子多過李玩,也是人之常情。

好像大家都沒錯對不對,那誰錯了呢?

沒人錯了。

但世界就是如此。

為了安撫她,家人欺騙了李玩,認為是為她好。按照大人的邏輯:所她就應該配合家人的演出,因為這叫懂事。

這個邏輯她搞不明白,因為過去大人們不是這麼說的,父母老師教育自己的,是要誠實。

所以她她拒絕表演、甚至大吵大鬧、向家人發洩自己的不滿,直到——一向寵愛她的爺爺終於發飆;而過去和後媽生了孩子都不敢告訴她怕她生氣的父親打了她。

她才停止。

最後所有人圍著飯桌吃飯,假愛因斯坦變成了真的“愛因斯坦”,之前的一場鬧劇像是沒有發生。

只有李玩,痛哭過後,突然懂事了。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懂了什麼呢?

她覺得狗丟了應該去找,事實證明世界不會圍著她的意願轉。

她覺得應該誠實據理力爭,事實證明大人說的話他們自己的都不信。

她過去以為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現在才知道,有時候錯的才是對的,對的才是錯的。

這就叫懂事。

那不懂事會怎麼樣呢?

很多人還記得那隻飛進教室的蝙蝠,蝙蝠什麼都沒做,它僅僅在錯誤的時間打亂了這個世界的秩序而已,然後被老師直接打死了。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法則:你沒錯,但我必須打死你,因為你沒有遵守規則。

每個人都必須長大,或快或慢。

李玩也長大了。

她不再吵鬧,學會跟新狗溫柔相處,她開始認真學英語,最後被保送了省重點。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李玩越來越柔順,當爸爸的生意夥伴給她夾來狗肉的時候,她平靜地配合演出,吃下了狗肉,還說,謝謝叔叔。

李玩變成了大人。

大人們呢?

電影結尾,長大的李玩和爸爸坐在車裡,爸爸接到前妻的電話後,給自己放了一首《再回首》,忽然淚流滿面,他一邊哭一邊捂住李玩的眼睛。

大人在這一刻,變成了孩子。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那一刻我們都會被這個大人打動。

他大概也是從少年走過來的,直到被大人們狠狠教訓、規訓,成人世界管這叫教育,然後學會了當一個大家眼裡的大人,學會了用虛假、功利、敷衍換掉真實、真摯、真誠。

然後,他煞費苦心地教自己的下一代成人。

一代又一代,就這麼過來了。

孩子,大人。長大,成人。

大人忘記了自己曾是孩子;忘記了自己成長道路上的委屈感感和孤獨感,那種沒有人理解認同,還要被迫接受大人世界的無助;忘記了當自己終於學會了這個世界的規則。

大人們拍拍自己腦袋說,長大了,懂事了,卻失去了少年的自己。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然後大人們開始讓孩子們重複自己的路,直到最後拍拍孩子們的腦袋說,長大了,懂事了。

太陽下,果然沒有新鮮事。

狗十三,牛十三

曹保平的厲害之處在於,中國人都知道這些大人和小孩的事情,但他把它拍出來了。

雖然技術上是有明顯瑕疵的。

劇本是焦華靜本科的畢業作品,勇敢表達,但稍顯稚嫩,曹保平收斂火氣,但這和他的本性是違背的,接過電影柔順細膩卻缺乏餘韻,有力又稍顯做作。

尤其是電影矛盾轉換處,處理地過於粗暴,這都影響了電影成為傑作——但它依然是十年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少女李玩的煩惱,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困局,也是中國式成長的困局。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無論是狗,還是十三歲的少女,都在被馴化;前者還可以反抗,後者卻在反抗後學會了順從

很多影評說這是狗一樣的青春。

可是我沒看出少年人的青春比狗好的地方。

她把小狗叫愛因斯坦。全家都沒有人願意問問,為什麼叫愛因斯坦?反正從來沒人聆聽過她對平行宇宙的興趣。

那麼平行宇宙的李玩會好嗎?我表示深深懷疑。

很少人提到過李玩的名字,為什麼叫李玩呢?青春,不就應該玩耍嗎?

但最終李玩卻學會了玩大人們的遊戲。

電影片名是在罵人,但最終卻誰都沒罵,反倒問了一個問題:狗13是怎麼被世界叫做長大的?

影片有太多細節都可以去解讀,比如對中國式教育的質疑,對父權的拷問,對重男輕女的批判,甚至還有 對中年人的同情和理解。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但到最後,電影還是講了一個《皇帝的新衣》的故事。

它會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生活,意識到自己早就不是童話裡的小孩。這令它成為那種令觀眾扎心的電影。

過去被國產狗血青春片噁心過的觀眾總是說,能不能不要狗血啊,好好拍一部真正的青春片好不好?真正的青春片,是要讓我感受到自己的青春,你們國產片行不行,會不會拍?不會拍滾蛋。

曹保平把觀眾說自己想要的青春片拍出來了。

然後觀眾都去隔壁看《海王》去了。

觀眾沒錯,市場就是如此。

只是曹保平不夠成熟,他既然不願意向市場低頭,市場也不會給他好臉色看。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而拍這部電影的曹保平,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幼稚地像個少年。

所以,他拍出了好電影。

然後,整整等了五年。電影上映,票房又撲街了。

說到底,導演還是沒學會向這個成人世界低頭。

所以他成不了賣座片導演。所以中國多了一部遲到五年的優秀青春片。

不狗血,不青春,不賣座的他幼稚地像個少年,但拍出了部好電影!

所以狗十三的世界裡,這部電影和它的創作者,配得上我們說一句:牛十三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番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