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芯”正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引擎

財經 全球半導體觀察 全球半導體觀察 2017-08-06

去年,廈門發佈的《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路徑和目標,主動對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助力廈門產業的轉型升級,預計到2025年,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將達1500億元。

目前火炬高新區集成電路規模位居全國前六,已經集聚了近70家企業,大多數人才覆蓋“芯片設計、材料與設備、晶圓製造、封裝測試、應用”等主要產業鏈環節。2016年,廈門集成電路產業處於黃金增長期,全年實現產值100.85億元,同比增長23.6%。集成電路產業的企業數量和產值規模均實現“破百”,今年預計完成產值120億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廈門全面進軍集成電路產業的集結號正式吹響,目前,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已集聚70多家企業,引進聯芯、三安、紫光科技園等龍頭企業和項目,初步形成覆蓋芯片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廈門“芯”正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引擎。

在這過程中,如何築巢引鳳,最大程度發揮人才引領作用?在市委人才辦的統籌協調下,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堅持政策引領,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人才引進力度,與院校合作培育多層次人才,不斷提升人才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

今年,廈門集成電路產業龍頭項目——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順利導入28納米制程並量產,其產品良率高達94%,已成為大陸技術水平最先進、產品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耀眼的成績背後,是火炬高新區積極攬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源動力的不懈努力。作為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的主要承載地,火炬高新區近年來從規劃、空間佈局、招商、政策、人才等多個維度創新舉措,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如今有1100多人。

為吸引人才,高新區扶持力度很給力,對人才安家補助最高可達100萬元。對企業核心成員地方留成按一定比例獎勵。光攬才還不夠,高新區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共建廈門微電子工程學院,培養集成電路產業緊缺人才;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華僑大學合作設置微電子專業,培養集成電路產業基礎性人才;引進臺灣拓墣等研究諮詢機構建設人才實訓基地等措施,“定向”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此外,記者瞭解到,同樣作為重點集成電路產業的區域,為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海滄區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制定出臺《海滄區引進與培育集成電路產業人才暫行辦法》,從加快人才集聚、鼓勵企業引才、加強人才培養、分層次住房保障、優化配套服務5個方面,制定20條優惠措施,單項獎勵最高800萬元,大力引進和培育專業人才,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全球半導體觀察官網(www.dramx.com)或搜索微信公眾賬號(全球半導體觀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