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市嶽麓山有一處墓地,護國軍領袖蔡鍔就埋葬於此!他是近代史上一代頗富傳奇的名將。

蔡鍔,原名蔡艮寅,湖南邵陽人。出身寒微,自幼瘦弱,六歲時讀書開始,從家中到學堂,都是他父親揹著;稍大點以後,從武岡州到邵陽府,上百里山路,還是父親揹著。但學習十分刻苦,每天讀書到深夜。為了讓他少看點書,父親想了個辦法,給油燈加油時,只加一點點油,油點盡了他就得睡覺。可是沒想到,蔡鍔把那個燈頭弄得很小很小,依然讀得很晚,父親心疼兒子,後來乾脆給他再多加一點油。

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成為第一班年齡最小的學生,蔡鍔很幸運,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老師。後入上海南洋公學(現在“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

長沙市嶽麓山有一處墓地,護國軍領袖蔡鍔就埋葬於此!他是近代史上一代頗富傳奇的名將。

蔡鍔,原名蔡艮寅,湖南邵陽人。出身寒微,自幼瘦弱,六歲時讀書開始,從家中到學堂,都是他父親揹著;稍大點以後,從武岡州到邵陽府,上百里山路,還是父親揹著。但學習十分刻苦,每天讀書到深夜。為了讓他少看點書,父親想了個辦法,給油燈加油時,只加一點點油,油點盡了他就得睡覺。可是沒想到,蔡鍔把那個燈頭弄得很小很小,依然讀得很晚,父親心疼兒子,後來乾脆給他再多加一點油。

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成為第一班年齡最小的學生,蔡鍔很幸運,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老師。後入上海南洋公學(現在“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李宗仁回憶這一名將,感慨萬千: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此時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蔡鍔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著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

1900年他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

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當時,他雖然熱切地希望變中國為世界第一等強國,但是還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著從改革軍事入手,幫助清廷革除弊政,藉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1904年初,22歲的蔡鍔畢業歸國,成了各省督撫爭相延攬的對象,因為朝廷編練新軍急需人才。

"

長沙市嶽麓山有一處墓地,護國軍領袖蔡鍔就埋葬於此!他是近代史上一代頗富傳奇的名將。

蔡鍔,原名蔡艮寅,湖南邵陽人。出身寒微,自幼瘦弱,六歲時讀書開始,從家中到學堂,都是他父親揹著;稍大點以後,從武岡州到邵陽府,上百里山路,還是父親揹著。但學習十分刻苦,每天讀書到深夜。為了讓他少看點書,父親想了個辦法,給油燈加油時,只加一點點油,油點盡了他就得睡覺。可是沒想到,蔡鍔把那個燈頭弄得很小很小,依然讀得很晚,父親心疼兒子,後來乾脆給他再多加一點油。

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成為第一班年齡最小的學生,蔡鍔很幸運,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老師。後入上海南洋公學(現在“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李宗仁回憶這一名將,感慨萬千: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此時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蔡鍔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著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

1900年他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

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當時,他雖然熱切地希望變中國為世界第一等強國,但是還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著從改革軍事入手,幫助清廷革除弊政,藉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1904年初,22歲的蔡鍔畢業歸國,成了各省督撫爭相延攬的對象,因為朝廷編練新軍急需人才。

李宗仁回憶這一名將,感慨萬千: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蔡鍔,先後應聘任江西隨軍學堂監督、湖南教練處幫辦、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廣西測繪學堂堂長、陸軍小學總辦等職。

李宗仁是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三期畢業生,其實他在第二期就考上了,但在開學報到時遲到了10分鐘,蔡鍔堅決不要,讓他第二年繼續考。李宗仁說:“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蔡鍔率領著學生練習各種器械體操,他的技藝讓學生感覺難以置信。

年輕英俊的蔡鍔,腳穿長統靴,腰挎指揮刀,每天揚鞭躍馬,威風凜凜,指揮練兵。他講解精闢,技藝嫻熟,要求嚴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讚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910年7月,蔡鍔成了廣西軍界的大佬。他很善於掩藏自己,出進都坐著大轎,開口都是官方語言,這樣使得同盟會的成員很不放心讓他掌握廣西的軍權。廣西的經濟實力支撐不了那麼多新軍,要裁剪學員,於是考試決定去留。然而考試及格的多是湖南人,蔡鍔又是湖南人,同盟會抓住這一點,鼓動廣西學生造反,要求驅逐蔡鍔。地方官勸他辭職,蔡鍔一聽二話不說馬上辭職。

"

長沙市嶽麓山有一處墓地,護國軍領袖蔡鍔就埋葬於此!他是近代史上一代頗富傳奇的名將。

蔡鍔,原名蔡艮寅,湖南邵陽人。出身寒微,自幼瘦弱,六歲時讀書開始,從家中到學堂,都是他父親揹著;稍大點以後,從武岡州到邵陽府,上百里山路,還是父親揹著。但學習十分刻苦,每天讀書到深夜。為了讓他少看點書,父親想了個辦法,給油燈加油時,只加一點點油,油點盡了他就得睡覺。可是沒想到,蔡鍔把那個燈頭弄得很小很小,依然讀得很晚,父親心疼兒子,後來乾脆給他再多加一點油。

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成為第一班年齡最小的學生,蔡鍔很幸運,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老師。後入上海南洋公學(現在“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李宗仁回憶這一名將,感慨萬千: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此時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蔡鍔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著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

1900年他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

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當時,他雖然熱切地希望變中國為世界第一等強國,但是還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著從改革軍事入手,幫助清廷革除弊政,藉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1904年初,22歲的蔡鍔畢業歸國,成了各省督撫爭相延攬的對象,因為朝廷編練新軍急需人才。

李宗仁回憶這一名將,感慨萬千: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蔡鍔,先後應聘任江西隨軍學堂監督、湖南教練處幫辦、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廣西測繪學堂堂長、陸軍小學總辦等職。

李宗仁是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三期畢業生,其實他在第二期就考上了,但在開學報到時遲到了10分鐘,蔡鍔堅決不要,讓他第二年繼續考。李宗仁說:“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蔡鍔率領著學生練習各種器械體操,他的技藝讓學生感覺難以置信。

年輕英俊的蔡鍔,腳穿長統靴,腰挎指揮刀,每天揚鞭躍馬,威風凜凜,指揮練兵。他講解精闢,技藝嫻熟,要求嚴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讚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910年7月,蔡鍔成了廣西軍界的大佬。他很善於掩藏自己,出進都坐著大轎,開口都是官方語言,這樣使得同盟會的成員很不放心讓他掌握廣西的軍權。廣西的經濟實力支撐不了那麼多新軍,要裁剪學員,於是考試決定去留。然而考試及格的多是湖南人,蔡鍔又是湖南人,同盟會抓住這一點,鼓動廣西學生造反,要求驅逐蔡鍔。地方官勸他辭職,蔡鍔一聽二話不說馬上辭職。

李宗仁回憶這一名將,感慨萬千: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不久,雲南總督李經羲聘請他到雲南擔任軍職。在等待任命時,蔡鍔編了一本書,就是中國十大兵書的最後一本《曾胡治兵語錄》,“論持久戰”、“游擊戰”等詞語其實都出自其中。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1916年7月,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此時蔡鍔病情惡化,草草處理川省善後事宜後,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兩月後因醫治無效,年僅34歲。後靈柩歸國葬於嶽麓山。

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