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免費獲得不同的育兒知識乾貨。

鄰居小布丁媽媽說,提起五一回老家就憋一肚子火。

本來自己懷二寶,就做了小布丁好長時間的思想工作。孩子剛剛釋懷一點,結果親戚一句話,又讓孩子哭花了臉。

“媽媽,姑奶奶說你要生小妹妹了,要把我送給他們家。”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看著哭成淚人兒的小人兒,小布丁媽媽說,當時自己就氣炸了。

成人世界裡的玩笑,哪怕大家介意,也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傷害。然而大人逗小孩這種行為,卻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何況,小布丁只是一個4歲的孩子,他怎麼分得清什麼是玩笑。

逗孩子,是大人把自己的高興建立在孩子痛苦基礎上的一種不良行為。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01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答:你最反感大人怎麼“逗”你的孩子?

一名匿名知乎網友留言說:摸小孩子的生殖器。

她說,自己為這事發過火,但媽媽卻認為她大驚小怪,並跟孩子解釋說,“姥爺跟你玩的。”

孩子提出疑問說,老師說摸我小雞雞的都是耍流氓。媽媽接著跟孩子說,“姥爺是你的親人,不是流氓,別人摸了才是。”

這一度讓她很崩潰。

孩子的世界那麼單純,分不出什麼是玩笑,什麼是身體侵犯。摸孩子的生殖器,只會讓孩子對身體界限感更模糊,這也會給壞人留下可乘之機。

兒子5歲的時候,帶他回孃家過年,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幾個喝醉酒的男人聚在院子裡,逗著2歲的侄子玩。其中有個人蹲下來,一把撤掉了侄子的紙尿褲,指著侄子的私處說“雀、雀……”

侄子不知所措,大人看著表情越來越囧的孩子,卻哈哈大笑。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當時我內心窩著火,又不便發作,只能等著晚上安撫孩子。熟料,還沒到晚上,更可怕的一幕發生了,兒子和侄子居然坐在床上,脫掉褲子,互相觀看。

心理學研究表明,0-6歲階段幼兒的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

若成人給孩子做了錯誤示範,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去,有模有樣的去嘗試。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俗而卑鄙。”

我願意懷著最大的善意去相信,成年人逗孩子的初心並非惡意,但如此逗孩子,他們真的傷不起。

孩子的世界那麼純碎,請不要用你一時的好玩,拿他們當樂子,而毀了他們的一生。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02

之前,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蔡少芬的兩個女兒就被當場“逗”哭了。

節目組給孩子們安排了一個任務,讓孩子在代表著媽媽的“媽媽陪伴卡”和最喜愛的玩具之間二選一。

湯包姐妹完全被玩具吸引,放棄了“媽媽陪伴卡”,選擇了玩具。

工作人員看到姐妹倆的選擇後,解釋說,“如果你選擇了陪伴卡,媽媽就可以陪你;如果你選擇了玩具,媽媽就不能陪你了。只能選擇一個。”

姐妹倆堅持初衷,抱著玩具沒撒手。這時候,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工作人員居然當著姐妹倆的麵粉碎了“媽媽陪伴卡”,並且告訴他們,接下來的幾天媽媽不能陪伴他們了。還強調說,媽媽已經被“碎”掉了,既然選擇了,就是真的。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這時候,孩子當場淚奔,哭著說,“媽媽都沒死,這個是假的,我想跟媽媽一起。”

在一邊看直播的蔡少芬,看著臺上哭成淚人的女兒,也要崩潰了。她小跑著趕到現場,摟過姐妹倆,安慰說,“媽媽沒死,媽媽沒死,媽媽不會離開你的。”

“陪伴卡”遊戲環節,節目組的目的是想讓孩子珍惜和父母的相處時光,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對於天性愛玩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思維很簡單,在他們的概念裡,這只不過是個遊戲。

孩子的世界裡沒有“玩笑”。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恐懼,當成你玩笑的談資。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03

逗孩子,是成人世界的樂趣,卻是孩子世界裡的噩夢。

幾年前,曾經看過這樣一件因“逗”孩子而引發的慘案。

武漢的一戶人家,7歲的大女兒把剛滿兩個月大的兒子從8樓扔了出去,起因只是因為鄰居的一句“閨女,你媽媽有了兒子就不要你嘍”。

本來,家裡多了一個孩子,作為老大來說,情緒調控需要一段時間。他們看著家人圍繞著新生命而忙碌,內心已然很恐懼不安,這時候旁人再毫無輕重地“煽風點火”,只會加大孩子內心的恐懼。

“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再這樣逗我的孩子,我就翻臉了

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關注,孩子會作出一些瘋狂舉動,甚至發生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劇。

作為家長,我們是孩子的保護神,是他心靈尋求依託和安全感的力量源泉。下面幾種常見的逗孩子方式,一定要和善而堅定地拒絕。

(1)讓孩子喝酒抽菸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廣西一名10歲男孩,因為年幼無知,喝了3杯米酒,出現了酒精中毒症狀,被緊急送醫進了ICU病房。

大人難免貪杯,但是在貪杯,也不要拿酒和煙去逗孩子,這種玩笑千萬要不得。

酒精對孩子的傷害是我們所承受不起的。不但不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甚至發生休克死亡事故。

(2)餵食孩子堅果類小零食

去年春節,家裡發生一件事,至今想起來都不寒而慄。

小姑子家2歲的孩子,午飯後突然臉色鐵青,抽搐不止,送到診所一看才知道,孩子的食道里卡了半顆花生仁。

走親訪友,家家戶戶都會備著小零食,孩子來了拿糖果、花生、瓜子引逗一下。但這些食物對幼童來說卻非常危險,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異物卡頓現象,嚴重的還會威脅到人身安全。

(3)語言挑逗

我小時候,二姑姑每次來我家,都要開玩笑說,我父母不要我了,要把我帶走,去給她做女兒。

特別是二姑姑搬去泰安的那幾天,家裡人老跟我開這樣的玩笑,說姑姑家只有3個兒子,沒有女兒,要把我送她,跟著她一起去城市裡生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沒人知道這件事對我傷害多深,很長一段時間,我內心都非常不安,生怕父母把我送了人。

和孩子開玩笑一定要有度,像“你不是爸媽親生的”、“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把你送我了,跟我走吧”這種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話,千萬不要隨意說。

著名主持人歐弟的妻子曾發文“怒斥”逗孩子行為。

成年人最大的文明,就是逗娃要有度,玩笑開不得。

逗孩子最大的惡是,成年人破壞了孩子世界的單純。

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理應被我們每個人小心呵護,細心照料。家有小兒郎,請不要輕易引逗。

-END-

(文:深夜聊育兒主創團,圖片選自網絡,侵權刪。)

我是@深夜聊育兒,你家孩子有被逗過的經歷嗎?你最討厭哪種逗孩子的行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