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鬼 、怕黑 、怕怪獸 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

作者:臥蠶先森

對於有沒有鬼,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話題,特別是在認知程度弱的情況下,孩子更容易覺得世界上有“鬼”。那麼對於一些實際上沒有危險的事物,但是孩子仍然害怕和恐懼,家長們如何正確認識和引導?

情景1

自從貝貝上次從老家回來,每到晚上叫她睡覺時,她都嚷嚷著不敢一個人睡,哭喊著。有幾次直接躺在爸爸媽媽的床上,不走了。貝貝媽媽問她,“有什麼好害怕的?你之前都自己乖乖的睡覺,為什麼現在不自己睡呢?”貝貝顫抖地指著窗戶,說:“窗簾後面有鬼”。爸爸聽到後,安慰著說,“瞎說,寶貝這世界上沒有鬼,我們之前不也睡得好好的嗎~”後來一打聽,原來是貝貝回老家那次,房間對面有個窗戶,窗簾後面躲著一隻夜裡求偶的母貓,在不停地哀嚎。天太黑了,看不到貓,讓貝貝誤以為是鬼。

情景2

萌萌剛剛一歲的時候就學會走路了,有一次在家裡客廳摔了一跤,爸爸聽到“咚”的一聲,趕緊從臥室跑出來說“寶貝摔跤了”?

其實孩子摔倒之後根本沒事,正在顫顫地扶著旁邊的椅子自己往起站,可是看到爸爸這樣驚呼著跑出來,臉上表情立馬就變了,嘴巴扁扁地想要哭,萌萌媽在旁邊悄悄跟萌萌爸招手,示意他不要大驚小怪,爸爸意會到意思,裝作沒事一樣回到了臥室。孩子看沒人注意她,瞬間就恢復了原樣,又自顧自地玩了起來。

上面出現的兩種情景,想必家長們或多或少都有見過,而孩子出現的這種現象被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稱之為“習得性恐懼”。習得性恐懼,講的是個體學習到某一線索會帶來危險,因而對這一線索產生恐懼並做出反應的現象。

這個理論也適用於大人,但你會發現小孩害怕恐懼的事物,在大人眼裡不值一提,甚至覺得反應誇張了,那麼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為什麼會引起孩子的害怕,小孩為何更容易有害怕的情緒呢?

1、來源於周圍人的感染

如同文章開頭的第一個情景描述的一樣,經常看到有孩子摔跤了,父母把孩子扶起來抱在懷裡安慰,明明摔得不是很疼,可是孩子卻一直傷心地哭無法平復,這其實就是“習得”了家長的情緒。除了這些,還有平時接觸的視覺上的信息傳遞。比如給孩子看動物世界,出現有關於危險動物的鏡頭(比如蛇),解說員的聲音就會變得非常凝重,電視背景音樂也會變得非常神祕恐怖,讓人自然而然地感染一種害怕情緒,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種危險的動物,從而產生恐懼心理。

2、認知能力有限,對情境的解釋能力弱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想象力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他們會在腦海中想象出各種或美好、或可怕的事物,比如關了燈的房間裡會藏著怪物,小蟲子會吸我的血等等。恐懼來源於未知,孩子的生活經驗並不豐富,遇到一些之前沒有見過的事物會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比如遇到烏雲密佈、狂風暴雨,孩子們不知道這樣的天氣是否是安全的,這種未知會讓他們感到害怕。

3、以往的負面經驗

還有一些恐懼是來自於以往的負面經驗,孩子們把這種恐懼擴大化,遇到相似的情景就會激發他們害怕的情緒。像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孩子怕黑,怕有怪獸,怕有一些突發狀況,不敢自己睡。很有可能孩子曾經看到過電視上怪獸會在夜晚出沒,或者看到一些地震、失火之類的場景是發生在夜晚,所以下意識地把這些場景跟自己的真實生活關聯在一起,生怕自己也遇到電視或者電影裡類似的場景會發生危險,所以出現各種擔心,不敢一個人睡。

其實害怕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害怕”能夠保護我們逃避危險,無所畏懼的人反而容易受傷。所以,對某件事物害怕的孩子也不能被稱為膽小。但是孩子害怕的情緒堆積的話,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1、幫助孩子緩解和表達情緒

當孩子害怕情緒出現時,讓他深呼吸,幫助孩子緩解緊張害怕的情緒。家長不要急著否認,應該帶著尊重的態度認真傾聽,並且可以幫助孩子命名情緒感受,還可以描述當產生這種情緒時可能帶來的身體感受是什麼。比如說,媽媽看到你的身體都縮在一起,一直在往後退,是不是害怕小狗會咬到你?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幫助孩子察覺自己的情緒,並且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而不是認為產生害怕情緒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表達情緒的方法還可以藉助遊戲、繪畫。比如,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裝扮成他自己害怕的東西,爸爸媽媽來演孩子,或者給孩子一些繪畫工具,讓孩子把自己害怕的東西畫出來。

2、幫助孩子理解害怕的經歷和場景

通過改變孩子的想法和觀念,來改變他們的行為。比如,有些孩子害怕消防車、救護車的鳴笛聲,因為這種聲音又尖又響,給人帶來緊張感。這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確實這種聲音會讓人聽著不舒服,但是鳴笛聲可以讓馬路上的其他司機都知道消防車在工作,他們要注意讓行,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叔叔及時去救火,保證大家的安全。”

讓孩子瞭解到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其實是有價值、有作用的,有助於打消孩子的恐懼心理。

還可以通過編好玩的故事,家長們還可以為孩子害怕的經歷和場景編一些有趣、好玩的故事。例如,繪本里面講的,小羊富絲害怕打雷,羊爸爸把打雷的過程編成“去雲城堡開音樂會”的故事,暴風雨的聲音和圖像在孩子的心裡瞬間就變得友好了。

3、給孩子時間 慢慢適應

家長們需要給孩子時間,讓他們慢慢轉變和適應,要知道克服恐懼和害怕是需要勇氣的。另外,可以讓孩子一次前進一小步,慢慢接受曾經害怕的東西。比如害怕人偶的孩子,我們不建議直接把他們塞到人偶的懷裡,而是可以先讓他們和人偶打招呼,再慢慢地進一步——握握手,然後再試著去抱一抱。

上文分享的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對孩子實際上沒有危險,但是孩子仍然害怕和恐懼的事物。如果孩子是遭遇了一些創傷性事件以後,產生害怕等應激反應,需要更為專業的心理輔導,家長也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