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阿里高管

除了翟天臨和王晗,其實生活這樣自卑又自負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多數是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阿德勒認為,這種以優越的姿態進行自我催眠,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這樣只會使得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因為引發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個被獅子嚇得心裡發顫的孩子,越是害怕獅子,越是用一種幼稚的手段,去掩飾自己的恐懼。但偽裝的優越感,只是虛張聲勢,如同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從那種自大與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其實,阿德勒認為,你我生而為凡人,不必懼怕自卑,因為自卑感並不是病態的。它只是一種嚮往更好狀態,卻又沒能得到滿足的急切情緒。

自卑感,其實是人類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因為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有可能促進自身向上生長。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阿里高管

除了翟天臨和王晗,其實生活這樣自卑又自負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多數是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阿德勒認為,這種以優越的姿態進行自我催眠,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這樣只會使得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因為引發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個被獅子嚇得心裡發顫的孩子,越是害怕獅子,越是用一種幼稚的手段,去掩飾自己的恐懼。但偽裝的優越感,只是虛張聲勢,如同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從那種自大與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其實,阿德勒認為,你我生而為凡人,不必懼怕自卑,因為自卑感並不是病態的。它只是一種嚮往更好狀態,卻又沒能得到滿足的急切情緒。

自卑感,其實是人類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因為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有可能促進自身向上生長。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裡,因為五歲開始就被保姆連續三年偏向對待,王室次子艾伯特開始產生自卑感,直到成年之後,仍舊沒能走出童年陰影,導致說話結巴,不能流暢地進行口語表達。

但是二戰來臨,意外登上王位的他,不得不作為國王,面對全國人民進行演講。

為了克服自己口吃的毛病,他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挖掘自卑感的來源,並正視身為王儲的他,竟然被自卑籠罩了數十年的事實,最後克服自身缺陷,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國王演講。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阿里高管

除了翟天臨和王晗,其實生活這樣自卑又自負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多數是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阿德勒認為,這種以優越的姿態進行自我催眠,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這樣只會使得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因為引發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個被獅子嚇得心裡發顫的孩子,越是害怕獅子,越是用一種幼稚的手段,去掩飾自己的恐懼。但偽裝的優越感,只是虛張聲勢,如同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從那種自大與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其實,阿德勒認為,你我生而為凡人,不必懼怕自卑,因為自卑感並不是病態的。它只是一種嚮往更好狀態,卻又沒能得到滿足的急切情緒。

自卑感,其實是人類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因為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有可能促進自身向上生長。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裡,因為五歲開始就被保姆連續三年偏向對待,王室次子艾伯特開始產生自卑感,直到成年之後,仍舊沒能走出童年陰影,導致說話結巴,不能流暢地進行口語表達。

但是二戰來臨,意外登上王位的他,不得不作為國王,面對全國人民進行演講。

為了克服自己口吃的毛病,他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挖掘自卑感的來源,並正視身為王儲的他,竟然被自卑籠罩了數十年的事實,最後克服自身缺陷,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國王演講。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它提示我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自卑與超越》中說:“在對抗自卑感的拉鋸戰裡,補償心理變成一種“移位”,讓我們為了克服生理上的缺陷,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

正如電影中那句最震撼人心的臺詞:“臣服在恐懼之下,即便是王,也是帶著枷鎖的奴隸,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04

知恥近勇,超越自卑

想要超越自卑,必須先接受自己不足所導致的自卑感,承認自己的缺點,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別人也並非完美。

只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會針對缺陷而進行補償,以及奮起直追的決心,《中庸》裡講的“知恥近乎勇”正是這個道理。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阿里高管

除了翟天臨和王晗,其實生活這樣自卑又自負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多數是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阿德勒認為,這種以優越的姿態進行自我催眠,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這樣只會使得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因為引發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個被獅子嚇得心裡發顫的孩子,越是害怕獅子,越是用一種幼稚的手段,去掩飾自己的恐懼。但偽裝的優越感,只是虛張聲勢,如同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從那種自大與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其實,阿德勒認為,你我生而為凡人,不必懼怕自卑,因為自卑感並不是病態的。它只是一種嚮往更好狀態,卻又沒能得到滿足的急切情緒。

自卑感,其實是人類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因為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有可能促進自身向上生長。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裡,因為五歲開始就被保姆連續三年偏向對待,王室次子艾伯特開始產生自卑感,直到成年之後,仍舊沒能走出童年陰影,導致說話結巴,不能流暢地進行口語表達。

但是二戰來臨,意外登上王位的他,不得不作為國王,面對全國人民進行演講。

為了克服自己口吃的毛病,他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挖掘自卑感的來源,並正視身為王儲的他,竟然被自卑籠罩了數十年的事實,最後克服自身缺陷,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國王演講。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它提示我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自卑與超越》中說:“在對抗自卑感的拉鋸戰裡,補償心理變成一種“移位”,讓我們為了克服生理上的缺陷,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

正如電影中那句最震撼人心的臺詞:“臣服在恐懼之下,即便是王,也是帶著枷鎖的奴隸,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04

知恥近勇,超越自卑

想要超越自卑,必須先接受自己不足所導致的自卑感,承認自己的缺點,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別人也並非完美。

只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會針對缺陷而進行補償,以及奮起直追的決心,《中庸》裡講的“知恥近乎勇”正是這個道理。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知恥近乎勇

接受自己客觀存在的自卑感,但是不要過分強調自卑事實,正如一個頭痛的病人,醫生要做的,就是幫他緩解頭痛,而不是讓他一直重複自己頭痛的現實,以免加強病人的痛苦,導致“自閉式”的自卑。

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自卑感後,我們更要學會合作,做到不高估自己,不輕視他人,看清自己客觀處境,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阿里高管

除了翟天臨和王晗,其實生活這樣自卑又自負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多數是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阿德勒認為,這種以優越的姿態進行自我催眠,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這樣只會使得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因為引發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個被獅子嚇得心裡發顫的孩子,越是害怕獅子,越是用一種幼稚的手段,去掩飾自己的恐懼。但偽裝的優越感,只是虛張聲勢,如同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從那種自大與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其實,阿德勒認為,你我生而為凡人,不必懼怕自卑,因為自卑感並不是病態的。它只是一種嚮往更好狀態,卻又沒能得到滿足的急切情緒。

自卑感,其實是人類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因為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有可能促進自身向上生長。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裡,因為五歲開始就被保姆連續三年偏向對待,王室次子艾伯特開始產生自卑感,直到成年之後,仍舊沒能走出童年陰影,導致說話結巴,不能流暢地進行口語表達。

但是二戰來臨,意外登上王位的他,不得不作為國王,面對全國人民進行演講。

為了克服自己口吃的毛病,他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挖掘自卑感的來源,並正視身為王儲的他,竟然被自卑籠罩了數十年的事實,最後克服自身缺陷,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國王演講。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它提示我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自卑與超越》中說:“在對抗自卑感的拉鋸戰裡,補償心理變成一種“移位”,讓我們為了克服生理上的缺陷,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

正如電影中那句最震撼人心的臺詞:“臣服在恐懼之下,即便是王,也是帶著枷鎖的奴隸,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04

知恥近勇,超越自卑

想要超越自卑,必須先接受自己不足所導致的自卑感,承認自己的缺點,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別人也並非完美。

只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會針對缺陷而進行補償,以及奮起直追的決心,《中庸》裡講的“知恥近乎勇”正是這個道理。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知恥近乎勇

接受自己客觀存在的自卑感,但是不要過分強調自卑事實,正如一個頭痛的病人,醫生要做的,就是幫他緩解頭痛,而不是讓他一直重複自己頭痛的現實,以免加強病人的痛苦,導致“自閉式”的自卑。

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自卑感後,我們更要學會合作,做到不高估自己,不輕視他人,看清自己客觀處境,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萬物皆有裂痕

最重要的是,擴展自己的格局認知,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的成就和未來處境,往往取決於他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自身格局大小。

所以,做人要有大格局,堅信人生的意義並不單一,成功與否並不在於結果,但行前路,無問東西。

"

孩子們第一次被帶到動物園,當他們面對關在籠子裡的獅子時,一個孩子迅速地跑到母親身後,臉色蒼白地說:“媽媽,帶我回家吧。”第二個孩子躍躍欲試地問道:“媽媽,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會怎麼樣?”

其實,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對自卑感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懼怕獅子的小孩——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誰的心裡,都有一頭獅子


有些人因為自卑於自身缺陷,面對挑戰就懼怕地縮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來尋求庇護;有些人為了補償缺陷感帶來的自卑感,便假裝無所畏懼,用狂妄自大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缺陷。

這就是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裡提出的“自卑情節”與“心理補償機制”。

01

自卑為鎖,畫地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問題:擁有一個佛系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的一個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前女友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生活學習都十分自律,對周圍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圍的同學、好友們都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都說她向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蝴蝶一樣自信美麗


但作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戀情中,卻極度缺乏真實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卻從來不主動去聯繫男友,也不喜歡對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覺得那樣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她十分厭倦和男友做所謂的無效交流,喜歡“劃清界限、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連吵架都覺得是浪費精力。

在這段戀情裡,她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冷靜,可謂是“將佛系進行到底”。終於,在相戀的第四年,他們還是結束了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異地戀。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自卑的女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說:“當自卑感過於強大時,就會使退縮到自認的安全範圍,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情節”嚴重的人,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曾受到的傷害,形成“自閉式”自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親密關係恐懼症”,表現為女主的這種“佛系”交往態度。

她們雖然很想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迴應,不敢對別人有所依賴,於是慢慢地迴避親密的關係。

有了這種“打預防針”式的佛系處理,其實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這段感情,當關系真正破裂的時候,才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像一隻刺蝟


這樣的人,像一隻刺蝟,自定了一個安全範圍,範圍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對方突破這個界限,便豎起渾身的尖刺,用這“自閉”式防禦給自己上鎖,從此畫地為牢。

02

自大與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的軟弱。”這是馬良在《坦白書》裡面的臺詞。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實情感的人來說,感受到自卑的人,還會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而出現另一個極端——

前一段時間,全網關注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其實就是翟天臨自卑於學歷不足的缺陷,妄圖將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藝事業,卻輕鬆攻讀博士學位的“學霸”。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不知知網

當在直播中鬧出“不知知網”的笑話時,還稱只是開了一個類似“不知1+1=2”的笑話,直到鬧得全網皆知,才不得不發佈道歉公告。

而前幾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萬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於自身不夠亮眼吸睛的工作履歷,在《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的文章裡,將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為了理想而辭職做美妝創業的勵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現身,拆穿她消費前東家,只為吸引流量買面膜的微商套路。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阿里高管

除了翟天臨和王晗,其實生活這樣自卑又自負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的人大多數是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阿德勒認為,這種以優越的姿態進行自我催眠,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這樣只會使得自卑情結越來越嚴重,因為引發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個被獅子嚇得心裡發顫的孩子,越是害怕獅子,越是用一種幼稚的手段,去掩飾自己的恐懼。但偽裝的優越感,只是虛張聲勢,如同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從那種自大與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其實,阿德勒認為,你我生而為凡人,不必懼怕自卑,因為自卑感並不是病態的。它只是一種嚮往更好狀態,卻又沒能得到滿足的急切情緒。

自卑感,其實是人類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因為只有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未來進步的需要時,才有可能促進自身向上生長。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裡,因為五歲開始就被保姆連續三年偏向對待,王室次子艾伯特開始產生自卑感,直到成年之後,仍舊沒能走出童年陰影,導致說話結巴,不能流暢地進行口語表達。

但是二戰來臨,意外登上王位的他,不得不作為國王,面對全國人民進行演講。

為了克服自己口吃的毛病,他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挖掘自卑感的來源,並正視身為王儲的他,竟然被自卑籠罩了數十年的事實,最後克服自身缺陷,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國王演講。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它提示我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卑,破繭成蝶

《自卑與超越》中說:“在對抗自卑感的拉鋸戰裡,補償心理變成一種“移位”,讓我們為了克服生理上的缺陷,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

正如電影中那句最震撼人心的臺詞:“臣服在恐懼之下,即便是王,也是帶著枷鎖的奴隸,克服恐懼,你就是王。”

04

知恥近勇,超越自卑

想要超越自卑,必須先接受自己不足所導致的自卑感,承認自己的缺點,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別人也並非完美。

只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會針對缺陷而進行補償,以及奮起直追的決心,《中庸》裡講的“知恥近乎勇”正是這個道理。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知恥近乎勇

接受自己客觀存在的自卑感,但是不要過分強調自卑事實,正如一個頭痛的病人,醫生要做的,就是幫他緩解頭痛,而不是讓他一直重複自己頭痛的現實,以免加強病人的痛苦,導致“自閉式”的自卑。

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自卑感後,我們更要學會合作,做到不高估自己,不輕視他人,看清自己客觀處境,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萬物皆有裂痕

最重要的是,擴展自己的格局認知,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的成就和未來處境,往往取決於他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自身格局大小。

所以,做人要有大格局,堅信人生的意義並不單一,成功與否並不在於結果,但行前路,無問東西。

生而為人,何畏自卑

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最後,和大家分享萊昂納德·科恩在《頌歌》中的一句歌詞:“不夠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作者:聆音 學文聽書,有詩書為伴,不覺人生苦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