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絡成癮偏愛中國孩子?'

不完美媽媽 網絡遊戲 體育 大學 日本 成長快樂H 2019-09-08
"

國外網絡成癮的人群集中在20-30歲,中國卻集中在15-20歲;

國外網絡成癮的內容比較分散,而中國80%-90%集中在網絡遊戲;

國外網絡成癮罕見極端事件,而中國人網癮的極端程度也超過國外。

在日前一公益講座上,心理專家們報告了這三個事實。

高文斌博士說,在國外,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很少見到中國這樣“繁榮”的網吧業。國內有的城市蓋起了幾層樓的網吧,而且總是人滿為患,生意興隆。但同樣是亞洲國家,在日本、新加坡、泰國的網吧裡,不過十幾張電腦桌,人也很少,非常清靜。

當許多家長控訴“網絡害了孩子”時,高文斌博士對國內外網絡成癮現象所做的比較卻不得不讓我們思考:為什麼這麼多中國孩子會迷戀網絡?為什麼網癮會找上中國孩子?幫助網絡成癮的孩子該從哪裡下手?

三大缺失,使網絡成為替代品

研究網癮首先要回答“網絡給了青少年什麼”。一個孩子要健康成長,身心兩方面都需要很多的“營養素”,從心理上來說,這些“營養素”包括安全感、成就感、自信、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等等。家庭、學校是青少年獲得這些營養素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家庭、學校不能提供這些營養素,青少年就會尋找其他的替代品

經過研究發現,當代中國青少年成長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個缺失:

第一是“父親功能”的缺失。父親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說是很重要的,父親往往代表著規則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與父親的作用有很大關係。但是現在很多家庭中,父親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離異了,孩子跟著媽媽生活;有的家庭雖然表面完整,但父親很少在家,他們總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還有的父親為了生存與發展,不得不離開家庭,想盡責也盡不了。在傳統的大家庭時代,父親不在,還有爺爺和叔叔伯伯來代替父親發揮功能,而現代核心家庭卻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親功能的缺失。這從某種角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網絡成癮的大多是男孩。

對中國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來說,第二個重大的缺失是遊戲缺失。很多人以為,在中學階段孩子已經不需要遊戲了。高文斌說,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遊戲,只不過他們需要社會角色更豐富的遊戲,需要有象徵意義的遊戲幫助他們長大。現在中學體育活動不僅少,而且男生的活動在時間上和內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實男生是需要在遊戲中有一定的肢體接觸,甚至肢體衝突的。當現實生活無法滿足時,他就去找替代品。網絡遊戲很多都是戰鬥遊戲,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戀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以遊戲為主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缺失是同伴的缺失。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同伴特別重要,沒有夥伴就不能從家庭走向社會。但是中國城市中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內同伴為零。同時,現在很多孩子上學遠,又因為安全問題家長不得不接送,本來上學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現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課間時間,很難發展出高質量的同伴關係。新的城市社區,居民的異質性也不利於青少年發展同伴關係。當現實生活中同伴缺失時,網絡卻給青少年提供了機會。

在網絡中,有遊戲,有同伴交往,又能獲得成就感,正好彌補了三個方面的缺失。

警惕從學習成癮到網絡成癮

青少年中真正網絡“成癮”的比例並沒有一般所說的那麼高。這是因為,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人們使用網絡的時間和社會功能的喪失並不一定正相關,也就是說,雖然有些青少年上網時間較長,但並沒有明顯影響他的學習和生活。

網絡使用者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健康使用者,他們不會因為上網而影響社會功能的發揮。

第二類是高危人群。這樣的人往往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學生”。這些好學生對學習的投入並非出於內在的興趣,而是依賴良好的學業成績獲得各種心理需求,如老師的關注、家長的獎勵、同學的欽佩等。他們是“學習成癮”的孩子,往往缺乏學業以外的明顯特長和愛好,也缺少好朋友。這樣的好學生進入大學後,發現學習不再是評價一個人的單一標準時,就會出現成長的垮塌。由於他們的行為方式是單一的,過去就靠學習,現在學習不能給自己帶來滿足了,單一的行為方式使得他們放棄學習,一頭撲到網絡上,希望從網絡上全部獲得他想要的東西。但是網絡並不能替代現實,他必須去發展自己的心理能力。

第三類是網絡使用障礙者。這些人雖然上網時間很長,幾乎每天都要上網,但還能控制使用的極限度,比如考試前他會停止上網去學習。

第四類就是網絡成癮者。他們因為上網,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心理、身體都出現了問題。這些人大約只佔2%,他們需要進行心理干預。

我國目前青少年有很多屬於第三類而不是第四類。對他們進行矯治,家庭、學校和青少年自己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有利於狀況的全面改善。尤其是青少年自身具有一定的行為調控能力,在專業人員的輔導下,這股自身的強大力量會幫助他們自己走出網絡迷途的。

網絡成癮的原因

網絡的普及拉近了我們和世界的距離,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帶給我們不少的社會問題。最為突出的是青少年網絡成癮,這個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青少年中不會上網,不會玩網絡遊戲的,沒有QQ(一種網絡聊天軟件)的都被認為是與社會發展和時尚脫節的行為。不同的人對網絡的認識也不一樣,總的來講,上網的原因只有兩種一種是關係拓展,包括了社會關係拓展,業務拓展,人際關係拓展;另一種就是娛樂消遣。娛樂消遣的佔大多數,這其中青少年佔大多數。

很多的家長想弄清楚: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網絡成癮?為什麼會逃學去網吧玩網絡遊戲?為什麼自己的教育方式總是和孩子保持對立狀態......諸如此類的問題居多,這也是家長迫切需要知道和了解的。那我們先一起來說說網絡遊戲。

網絡遊戲與傳統的遊戲不同,傳統的遊戲要求參與者的身體肌肉,器官進行各種形式的配合與運作,強調了遊戲者的身體協調性,平衡性和反應能力;而網絡遊戲中的遊戲者只要輕點鼠標或幾根手指就能在小小的空間上進行操作,完成整個的遊戲過程。幾乎身體是不會參與到遊戲中去的,長時間的保持一成不變的姿勢,造成“身體缺席”的狀態,它會激化遊戲者的迷戀程度。在網絡遊戲中,遊戲者所有的精神反應都集中在遊戲情節對大腦的刺激,其他的相應刺激都相對減弱,這也就是為什麼青少年會在玩網絡遊戲的時候能達到不吃不喝,渾然忘我的狀態。 ­

不同類型的網絡遊戲也適合不同類型的玩家,總的說不論那種網絡遊戲都只是讓遊戲者在遊戲中最大程度的體驗成就感,滿足虛榮心,獲得滿足感。這點很重要,很多網絡成癮的青少年都會講出同一句話:會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青少年在剛步入社會的時候,在受到挫折之後就會產生退縮行為,如果引導不當,青少年就會逃避。而網絡帶給青少年的是一個任意馳騁的空間,不會有太多的規則,責任。當退縮行為產生後,在網絡上宣洩自己的情緒必然成了青少年的首選。在網絡中,青少年在現實社會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都會在網絡獲得,在現實社會中的自卑感一掃而空,也可以讓自己成為想象中的任何一個鏡像,在現實社會中的缺陷都會在網絡中補償。 ­

網絡遊戲中的級別,裝備都是非常重要的。玩家花大量的時間衝級,打裝備,做任務,也是在體現在遊戲中獲得的成就。只有不斷的衝級,打到最新的裝備才能獲得更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自己在現實社會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網絡遊戲中得到補償。 ­

在我接觸過的個案中,我會問來訪者一句話:自己有沒有嘗試過要在現實社會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很多回答都是一樣:嘗試過,但是都會失敗,也沒有人教我們怎樣去做好那件事情,做不好的時候都會招來家長責罵和羞辱,做的好的時候家長會不以為然。這句話很簡單,但也是問題所在。 ­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對的,自己青少年時代也是那樣過來的,總是拿自己的認知方式去處理孩子遇到的事情,總認為是件小事情,沒有真正的去關心孩子遇到的難題。很多家長認為,保障了孩子的物質生活就等於給了孩子全部的愛,往往疏忽了孩子在現實社會中遇到的挫折,這種挫折要是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和退縮行為。你們的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那是一種佔有行為。德國的心理學家弗洛姆在“生活中的兩種生存方式:存在和佔有”一文中,就說到愛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它包括關心某人、認識他、瞭解它、確信他、為他感到高興的意思。愛意味著喚醒他去生活,增強他的生活能力。愛是一個讓人變新和成長的過程。假如要是用佔有的方式去愛,那麼就會限制、俘虜或控制“愛”的對象,這樣的愛充滿了壓抑、喪失活力、摧殘心靈、是毫無意義的愛。 ­

我們為人父母的是不是把我們的愛也強加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呢?是不是也控制了我們孩子的行為? ­

當父母想控制孩子的時候,青少年找不到自己想控制的東西,也沒能力去控制現實社會中身邊的事物,那麼網絡上可以找到自己能控制的鏡像,既能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望,又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一點就是原因所在。 ­

多給孩子一點個人空間,家長因勢利導,適當的鼓勵性語言都會在青少年受挫的時候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希望我聊到的這些能在今後對您和您的孩子有所幫助。(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