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母親倒車20餘次,只為:高牆下站一會,就感覺兒子跟我在一起'

"
"
67歲母親倒車20餘次,只為:高牆下站一會,就感覺兒子跟我在一起

​△聽完了這位母親的故事,很多服刑人員牽起了母親的手,感受母親的溫暖。

文/圖 記者 任靈芝

通訊員 喬英若

晨報淄博9月10日訊 凌晨5點多起床,輾轉倒車10餘次到達淄博,看一眼關著兒子的高牆,她又去趕公交了……兩年來,這位老母親每個月都執著地來淄博兩次,風雨無阻。今天,山東省魯中監獄舉行中秋“話團圓 迎新生”親情幫教活動,這位老母親又來到了現場。母親的呼喚,親情的溫暖,有效地緩解了服刑人員的心理壓力和緊張焦慮情緒,增強了服刑人員的家庭和社會歸屬感,使他們堅定了努力改造的信心和勇氣。

今天早上7點30分,山東省魯中監獄的大門口,前來參加親情幫教的服刑人員家屬有序地排隊通過安檢。在民警的引領下,服刑人員家屬先後參觀服刑人員習藝區、生活區和學習區等場所,第一次接觸和了解到服刑人員的改造、生活情況,這樣零距離接觸,使他們對新時期監獄有了更直接、更感性、更具體的瞭解。“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裡乾淨、整潔、安全、有序,打消了我以往對監獄的錯誤認識。”一名服刑人員的家屬告訴記者,到處走走、看看、問問,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監獄就是一所特殊的工廠、特殊的學校,只有在這裡,誤入迷途的親人才能知罪悔過。一名服刑人員的父親說,看到這些,家人就更加放心了,也更期待在這裡改造的親人們能夠洗心革面、早日重獲新生。

親情幫教活動開始之前,記者和服刑人員及家屬傾聽了兩個感人的故事。30歲的服刑人員趙某已經入獄兩年了,他只知道自己67歲的老母親每個月都風雨無阻地來看他,可他並不知道,為了來看他,滿頭銀髮的老母親5點就要起床,為了省錢,她先在東營市內換乘幾次公交車,乘坐客車到廣饒,然後從廣饒乘坐客車到淄博,再換乘公交車,到達監獄大門口時已經是上午10點左右。之後再輾轉乘坐公交、客車返回,到家時已經是下午6點左右。來回一趟,老母親光倒車就要20餘次,用時12個多小時,可每月的探視日,老母親都會準時趕到,不是探視日,老母親也會過來一趟,“兒子在哪,哪就是家,我來看看監獄的大門,在高牆下站一會,就感覺兒子跟我在一起……”老母親的話讓每一個人動容。服刑人員犯了錯,可母愛依舊那麼深沉、廣博,趙某泣不成聲。

60多歲的服刑人員黃某,曾經逃亡了十幾年,被抓後獲無期徒刑來到山東省魯中監獄。剛來時,他自暴自棄、惹是生非,不服從監獄管理,甚至出現自殘的情況。管教民警瞭解到,黃某有一個兒子,在孩子6歲時,他就開始了逃亡生涯,從此沒有再見到過兒子。為了幫黃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管教民警費盡周折找到了黃某的兒子,說服黃某的兒子來看父親一眼。父子見面的一瞬,血濃於水的親情讓黃某的情緒迸發了,痛哭一場後,黃某脫胎換骨,不僅改造非常積極,還主動參與監獄裡各項學習活動,想著早日能出去跟兒子一起生活。“今天我兒子也要來的,可我兒媳婦懷孕了,我擔心他們舟車勞頓,就沒讓他們來。我等著他們抱著孫子來看我……”

終於,親情幫教活動開始了。白髮蒼蒼、耄耋之年的爺爺奶奶來了,中風偏癱的父親、母親坐著輪椅來了,剛剛做完膝蓋手術6天的妻子拄著柺杖來了……他們都為愛而來,卯著勁,想著怎樣鼓勵、幫助自己的服刑親人。親人們手牽著手,面對著面,處處洋溢著暖暖的親情,平時一聲普通的噓寒問暖,此時卻變得那樣珍貴;穿越高牆的牽手問候,變得那樣令人難分難捨;一幅幅溫馨的畫面,無不呼喚著失足浪子早日回頭的心。服刑人員王某淚流滿面,他不停地用左手給母親擦拭眼淚,拿著筷子給母親夾水餃的手顫抖著。王某的母親撫摸著兒子的臉,“你在監獄裡好好地改造,家裡一切都好!”望著母親,王某一字一句地說:“對不起,媽媽,我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早日減刑回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