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為什麼你的孩子能專注打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

""深度 為什麼你的孩子能專注打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

1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學習問題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詬病的是注意力問題。

一位媽媽形容自己孩子晚上寫作業,寫兩個題,愣十分鐘,再憋幾個字,上廁所蹲半小時,再背幾個單詞,出來吃水果花二十分鐘。寫作業異常煎熬。很多老母親表示,看孩子寫作業,能當場直接暴斃。

去學校找老師瞭解情況,老師也反映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開小差。

怎麼辦呢?訓練注意力吧。然而,效果了了。

講道理吧:上課要認真聽課,寫作業要注意力集中,只有這樣才能成績好,才能上好學校,有好前程。聽到耳朵結垢,也沒用。

2

注意力問題,跟大家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除了先天性的注意力缺陷障礙,大多注意力是人為被破壞的。

我們經常誤以為注意力問題,是意願問題。好像孩子明白事理了,學習態度端正了,就不會走神了。

其實注意力是能力問題,很多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為能力受到了損傷。

這不好理解。因為我們明明看到他打遊戲能堅持五六個小時,尿都能給憋回去;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兩點;拼樂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麼看都是能夠集中注意力的。

難道他是選擇性注意力不集中,僅僅在學習的時候發作?你猜對了。就這麼氣人!!

這是什麼道理?

原因如下:

① 1歲半左右的孩子,處於細節觀察的敏感期,這是有意注意力(指要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現象)的發展時期,但是這個時期,孩子們喜歡一些髒亂的東西,會經常遭到喝止。或者他自己一旦玩點什麼,家長們總喜歡跟著後面不停地說話,抱一抱,親一親。一刻不得安寧。

② 當孩子學習之初,需要通過做題練習思考,發展注意力品質的時候。很多媽媽就陪在身邊監督作業。孩子一停頓,媽媽們就開啟雷鋒模式,怎麼了,出什麼問題了,哪道題不會嗎?要不要媽媽來幫你?要麼就開啟侍女模式,要喝牛奶嗎?要吃水果嗎?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要麼就是獅吼模式,天天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笨死算了。

注意力和深度思維,都需要思考的時間去發展。這種長期處於干擾環境的孩子,這兩方面的能力都將受到損傷。

③ 現在的孩子成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比起書本,有很多更能收割注意力的遊戲、電視、動漫、小說橫空出世,在爭奪孩子注意力方面,商業套路實在太多了,防不勝防。而這些東西的內容之精巧、感官刺激之豐富,完全不需要孩子有主動注意力,就可以沉浸其中。

④ 孩子的注意力的長度是隨著時間增加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有意注意的時間大約只有5-15分鐘,7-10歲的孩子能持續20分鐘左右,10-12歲大約是30分鐘。而我們學校課程的設置,對孩子的注意力的要求,遠遠高於孩子注意發展的階段。

也可以理解為,學校為孩子們提供的玩耍的時間太少,而對他們思維訓練的時間過早,也過長。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聊,損傷注意力。

3

注意力的關鍵就在於,他需要主動性,學習尤其需要主動注意力。孩子們需要主動的觀察思考,才能把書讀好。

但是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環境,都在削弱這種主動性。

好多孩子被養得既不願意動身子,也不願意動腦子。他們只喜歡動手指。

現在家庭孩子都少,不符合經濟學上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定律。當所有的雞蛋都在一個籃子的時候,家長們誠惶誠恐,總想著怎麼讓這個蛋效用最大化。結果在大部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外力總比內力大,總比內力多。

所以最常見的教育模式就是精疲力盡的家長和想方設法偷懶的孩子。這種貓鼠遊戲,很多家庭天天都在演。家長們關於如何把孩子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這一點上,頗有建樹。

雖然我列舉了很多破壞注意力的方式,我覺得最破壞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就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為別人做的。

為什麼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渙散。打遊戲、看電視、聊天的時候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時間是屬於他自己的。學習時間是他被迫履行學生責任的時間,是不得已而為之。

4

所以注意力的養成,也很簡單,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

讓他爬,讓他摸,讓他玩耍,讓他髒兮兮,讓他摔跤,讓他自己吃飯,讓他亂七八糟給自己穿衣服,讓他自己寫作業,讓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允許他以孩子的節奏和方式去成長。

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的同時,就交給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責任。自由是成長所需要的空間,責任是成長的戰利品。

注意力品質,還與另外一個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熱愛。一個孩子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投入時間和精力。就像我家寶寶,最近迷戀上駕馭我的高跟鞋,每天都穿我的鞋子,練走路,一不小心摔一跤,爬起來繼續。可見,孩子們天生具有聚焦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所以要想辦法把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想辦法,動腦子。武俠小說裡面,所有的大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內力深厚。一個人內力被廢了,招式就變成了花架子。

這一點跟學習的內驅力相同,喪失了內驅力,學習就變成做樣子了,學不精學不深。所以一旦孩子被逼得,內力完全癱瘓,他學習時就像丟了魂。

5

還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單獨拿出來說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身體發育,進入第二性徵期,荷爾蒙分泌旺盛,但是他們沒有合理的方法疏散,就會壓抑青春期的衝動。最終會把他注意力放在髮型、衣服、身體的姿態、皮膚、回味與同學說話的內容、觀察自己心儀的人等等一系列事情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力比多彌散。也就是一個人無法將自己的驅力有效而集中地投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女孩更多見。

關於這種現象曾奇峰老師提了幾點建議:

一,讓孩子回到人群,多參與集體活動;二,多參加體育運動;三,可以通過看推理類和哲學宗教類書籍來提高認知能力。

6

注意力問題,是個廣泛存在的問題。·那些多年如一日能專注的人,大多幹得不差。

別說孩子,你出門在外,手機沒電了,你是不是急得好像有人要召喚你去拯救世界。回家一看,除了瞎聊的,沒人找你。

注意力好,本就是個稀缺品質,實在不必太苛求。想想你我自己,不是早就原諒自己,幹什麼的時候都低著頭玩手機嗎?陪孩子、陪老人、甚至開會、工作的時候,也沒少玩。咱自己注意力又能集中到哪裡去?

"深度 為什麼你的孩子能專注打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

1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學習問題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詬病的是注意力問題。

一位媽媽形容自己孩子晚上寫作業,寫兩個題,愣十分鐘,再憋幾個字,上廁所蹲半小時,再背幾個單詞,出來吃水果花二十分鐘。寫作業異常煎熬。很多老母親表示,看孩子寫作業,能當場直接暴斃。

去學校找老師瞭解情況,老師也反映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開小差。

怎麼辦呢?訓練注意力吧。然而,效果了了。

講道理吧:上課要認真聽課,寫作業要注意力集中,只有這樣才能成績好,才能上好學校,有好前程。聽到耳朵結垢,也沒用。

2

注意力問題,跟大家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除了先天性的注意力缺陷障礙,大多注意力是人為被破壞的。

我們經常誤以為注意力問題,是意願問題。好像孩子明白事理了,學習態度端正了,就不會走神了。

其實注意力是能力問題,很多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為能力受到了損傷。

這不好理解。因為我們明明看到他打遊戲能堅持五六個小時,尿都能給憋回去;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兩點;拼樂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麼看都是能夠集中注意力的。

難道他是選擇性注意力不集中,僅僅在學習的時候發作?你猜對了。就這麼氣人!!

這是什麼道理?

原因如下:

① 1歲半左右的孩子,處於細節觀察的敏感期,這是有意注意力(指要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現象)的發展時期,但是這個時期,孩子們喜歡一些髒亂的東西,會經常遭到喝止。或者他自己一旦玩點什麼,家長們總喜歡跟著後面不停地說話,抱一抱,親一親。一刻不得安寧。

② 當孩子學習之初,需要通過做題練習思考,發展注意力品質的時候。很多媽媽就陪在身邊監督作業。孩子一停頓,媽媽們就開啟雷鋒模式,怎麼了,出什麼問題了,哪道題不會嗎?要不要媽媽來幫你?要麼就開啟侍女模式,要喝牛奶嗎?要吃水果嗎?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要麼就是獅吼模式,天天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笨死算了。

注意力和深度思維,都需要思考的時間去發展。這種長期處於干擾環境的孩子,這兩方面的能力都將受到損傷。

③ 現在的孩子成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比起書本,有很多更能收割注意力的遊戲、電視、動漫、小說橫空出世,在爭奪孩子注意力方面,商業套路實在太多了,防不勝防。而這些東西的內容之精巧、感官刺激之豐富,完全不需要孩子有主動注意力,就可以沉浸其中。

④ 孩子的注意力的長度是隨著時間增加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有意注意的時間大約只有5-15分鐘,7-10歲的孩子能持續20分鐘左右,10-12歲大約是30分鐘。而我們學校課程的設置,對孩子的注意力的要求,遠遠高於孩子注意發展的階段。

也可以理解為,學校為孩子們提供的玩耍的時間太少,而對他們思維訓練的時間過早,也過長。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聊,損傷注意力。

3

注意力的關鍵就在於,他需要主動性,學習尤其需要主動注意力。孩子們需要主動的觀察思考,才能把書讀好。

但是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環境,都在削弱這種主動性。

好多孩子被養得既不願意動身子,也不願意動腦子。他們只喜歡動手指。

現在家庭孩子都少,不符合經濟學上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定律。當所有的雞蛋都在一個籃子的時候,家長們誠惶誠恐,總想著怎麼讓這個蛋效用最大化。結果在大部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外力總比內力大,總比內力多。

所以最常見的教育模式就是精疲力盡的家長和想方設法偷懶的孩子。這種貓鼠遊戲,很多家庭天天都在演。家長們關於如何把孩子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這一點上,頗有建樹。

雖然我列舉了很多破壞注意力的方式,我覺得最破壞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就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為別人做的。

為什麼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渙散。打遊戲、看電視、聊天的時候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時間是屬於他自己的。學習時間是他被迫履行學生責任的時間,是不得已而為之。

4

所以注意力的養成,也很簡單,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

讓他爬,讓他摸,讓他玩耍,讓他髒兮兮,讓他摔跤,讓他自己吃飯,讓他亂七八糟給自己穿衣服,讓他自己寫作業,讓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允許他以孩子的節奏和方式去成長。

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的同時,就交給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責任。自由是成長所需要的空間,責任是成長的戰利品。

注意力品質,還與另外一個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熱愛。一個孩子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投入時間和精力。就像我家寶寶,最近迷戀上駕馭我的高跟鞋,每天都穿我的鞋子,練走路,一不小心摔一跤,爬起來繼續。可見,孩子們天生具有聚焦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所以要想辦法把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想辦法,動腦子。武俠小說裡面,所有的大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內力深厚。一個人內力被廢了,招式就變成了花架子。

這一點跟學習的內驅力相同,喪失了內驅力,學習就變成做樣子了,學不精學不深。所以一旦孩子被逼得,內力完全癱瘓,他學習時就像丟了魂。

5

還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單獨拿出來說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身體發育,進入第二性徵期,荷爾蒙分泌旺盛,但是他們沒有合理的方法疏散,就會壓抑青春期的衝動。最終會把他注意力放在髮型、衣服、身體的姿態、皮膚、回味與同學說話的內容、觀察自己心儀的人等等一系列事情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力比多彌散。也就是一個人無法將自己的驅力有效而集中地投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女孩更多見。

關於這種現象曾奇峰老師提了幾點建議:

一,讓孩子回到人群,多參與集體活動;二,多參加體育運動;三,可以通過看推理類和哲學宗教類書籍來提高認知能力。

6

注意力問題,是個廣泛存在的問題。·那些多年如一日能專注的人,大多幹得不差。

別說孩子,你出門在外,手機沒電了,你是不是急得好像有人要召喚你去拯救世界。回家一看,除了瞎聊的,沒人找你。

注意力好,本就是個稀缺品質,實在不必太苛求。想想你我自己,不是早就原諒自己,幹什麼的時候都低著頭玩手機嗎?陪孩子、陪老人、甚至開會、工作的時候,也沒少玩。咱自己注意力又能集中到哪裡去?

深度 為什麼你的孩子能專注打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

就像在很多家庭裡,出現的畫面,爸爸媽媽躺在沙發上,咧著嘴看著手機樂,一邊頭也不抬地訓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打遊戲、看視頻,不好好讀書,像你這樣以後能幹嘛?

孩子說:以後想跟你一樣,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打遊戲、看視頻。

果然是,言傳不如身教。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做的專注力研究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他的成人的專注時長密切相關。實驗發現,在與孩子互動時,成人專注度高的,孩子能專注的時間是其他組的4倍。

所以他們認為注意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要從改善陪伴他的成人的行為開始。大人如果陪伴時心不在焉、敷衍、看手機、沒耐心,那麼孩子的注意力品質就差。

如果我們關心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高自己陪伴的質量,且遵循以下原則:不主導、不打擾、不控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