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高、肌張力異常 腦癱兒童肌張力是什麼?

不完美媽媽 體育 兒童康復師李振 2019-06-30

小兒腦癱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腦癱不僅僅會導致兒童的自理能力低下,而且還導致孩子不能正常的行走,所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小兒腦癱一旦確診其治療刻不容緩,對腦癱孩子來說,肌張力異常是其典型症狀之一。那麼很多不瞭解的家長就在詢問什麼是肌張力?

肌張力高、肌張力異常 腦癱兒童肌張力是什麼?

什麼是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臥休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肌張力稱為靜止性肌張力。軀體站立時,雖不肌肉顯著收縮,但軀體前後肌肉亦保持一定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穩定,稱為姿勢性肌張力。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張力,稱為運動性肌張力,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平滑(無顫抖、抽搐、痙攣)的重要因素。

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瞭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範圍瞭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同時,我們還可根據關節活動範圍大小來判斷,被動運動關節若活動範圍大,說明肌張力低,關節活動範圍小,活動受限說明肌張力高。瞭解上肢肩關節活動範圍可檢查“圍巾徵”,觀察肘關節與軀幹正中線的關係,瞭解下肢肌張力可檢查外展角、胭窩角、足跟觸耳試驗及足背屈角。

肌張力高、肌張力異常 腦癱兒童肌張力是什麼?

肌張力的具體的方法如下:

1.通過抱起的手感,初步判定孩子肌張力情況。肌張力低,抱起時會感覺困難,如撈麵條樣的感覺,有下沉的感覺,孩子也容易從家長手中滑落。肌張力高,抱起時會有強直感和抵抗感,如抱棍棒的感覺。

2.觸摸。觸摸測試者可以通過用手觸摸患兒上下肢的肌肉來感受肌肉組織的緊張度。若患兒肌肉張力低下,那麼手感柔軟、鬆弛,對手指的按壓較少有抵抗。如肌肉張力正常,觸摸時手感柔軟適中,結實而富有彈性。如肌肉張力高,則手感緊張,對手指的按壓有比較強的抵抗。

3.被動運動。保證孩子在放鬆狀態下,一手握腳踝部位,一手握腳。腳從最遠快速折返最近,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出現卡頓、異動的現象。這種卡頓、異動則為肌張力高。肌張力低,則會感覺沉重,無抵抗力。

特別提醒:家長在檢查過程中注意力度,防止給孩子造成傷害。檢查一定是在孩子放鬆狀態下進行。

痙攣型腦癱肌張力增高表現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檢查時如反覆連續多次屈伸肢體,則“折刀”的感覺逐漸不太明顯;手足徐動型腦癱則是在l歲以內往往無肌張力增高,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表現出來,常呈“齒輪狀”或“鉛管狀”;而強直型腦癱表現為“鉛管狀”肌張力增高;共濟失調型腦癱是肌張力不增高;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則表現為肌張力低下,關節活動範圍增加,但腱反射活躍或亢進。

需要提醒的是,檢查孩子肌張力時要注意,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患兒,由於關節攣縮,以致關節活動受限,不要誤認是肌張力增高。常崇旺教授建議,腦癱一經確診就應開始康復,早期開始可更為有效地改善關節靈活性,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直和繼發關節畸形,且早期功能鍛鍊可刺激大腦皮層,促進運動中樞和智力發育,從而可最大限度開發患者的運動潛能。

因為嬰兒早期腦組織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時期,出生後6個月內大腦處於迅速生長髮育階段,如此時進行早期干預,效果顯著,治療後運動障礙較易恢復。6個月以前是腦癱兒治療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看醫生。

我們以上述的痙攣型腦癱為例進行分析,一般來說,痙攣型腦癱患兒在2週歲半之前應堅持正規康復,防止肢體畸形的發生;到2週歲半至6週歲這個最佳的手術治療時間段,首先通過FSPR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部分離斷術)進行治療,穩定、有效的降低過高的肌張力、解除痙攣,術後根據患者的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進行矯形手術,需要提醒的一點,患者術後必須繼續科學規範化的康復,否則無法取得預期效果。

小兒腦癱的術後康復主要包括訓練肌肉耐力:就是訓練肌肉持續工作的時間,使患兒不容易疲勞而能持久地伸縮用力;使肌肉的肌力、張力相對恆定,耐受力,抗疲勞程度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強化軀體的穩定性、協調性及靈活性;康復醫生指導患兒及家屬下進行主動、被動的康復訓練,為家庭康復期做準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