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聽楓育兒 2019-06-13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了信心的孩子,今天專門來聊一聊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我們家長的應對之策。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出於四個錯誤的目的,而這四個目地,都是建立在錯誤的獲得歸屬感和幸福感的觀念之上,四個錯誤目地分別是:

第一個、尋求過度關注,孩子錯誤的覺得,只有在得到家長關注的時候,我才會有歸屬感。

第二個、尋求權力,他說,只有我說了算的時候,我才有歸屬感,

第三個、報復,我得不到歸屬感,但是我現在至少也能讓你同樣的受到傷害。

最後一個、自暴自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不可能有所歸屬的,所以我選擇放棄。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第一個尋求過度關注孩子,要求得到關注,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問題就在於,尋求過度關注他們,會使用一些令人煩惱的方式,因為他們錯誤的認為,只有在得到爸爸媽媽關注的時候,我自己才有歸屬感,我才是有價值的,針對尋求過度關注。

我們家長需要引導孩子用建設性的方式來獲得,具體的我們來說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話說,有一個四歲的小女孩,總是在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跑來打斷媽媽,媽媽就想出了一個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每當電話鈴響起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手錶給女兒,然後說,你看到這個最長的秒針了嗎?當他轉上三圈的時候。媽媽打完電話就過來陪你了,然後女兒就很認真地盯著秒針,偶爾看一眼媽媽,媽媽不到三分鐘電話打完了,女兒這個時候還慧乖巧的說,媽媽,你彆著急,你的時間還沒用完呢。

你看,我們就可以學習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也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有意義的家務事。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另外一個例子,媽媽在廚房做飯,女兒總是跑進廚房,要媽媽陪自己玩兒,媽媽也很無奈,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去陪孩子,現在我們知道,孩子是在要求大人關注自己,以此獲得歸屬感,孩子每次喊話得到迴應的時候,其實就是一次成功的確認,媽媽是在關注我的。

但是我們放下手中的活陪孩子,這並不能讓孩子真正建立起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妥協,反而形成了一堵阻擋孩子獨立尋找自我價值的牆。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正確的應對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我現在在忙,你先自己玩一會兒吧,女兒在叫媽媽時,可以不做任何迴應,這個時候女兒可能大喊大叫,而我們呢,要保持平靜,不用搭理,繼續幹自己的事情,當女兒衝進廚房的時候,我們仍然無需妥協,但是可以和善而堅定的與孩子設定一個時間,對他說,再過20分鐘,我忙完了再去陪孩子。

我們當然需要給孩子關注,但我們也需要知道,適當關注和過度關注的區別,家長不能在孩子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之下,為孩子忙個不停,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他自己是有能力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她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種錯誤行為尋求權力,每個人都想尋求權力,權力的好與壞取決於我們怎麼使用它?當孩子覺得只有我自己說了算,才有歸屬感的時候,那麼權力的爭奪,就變成了他的不良行為。

舉個例子,一個上初一的小女孩,每天放學都帶著沒有洗的飯盒回家,他每次的解釋都是我忘記了,媽媽很生氣,在幾經提醒和說教之後,母女之間的爭吵終於爆發了,女兒說,我就是不愛吃飯,之後什麼都不願意說,為了避免衝突啊,媽媽轉身離開,等到晚上的時候,在耐心的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女兒不是不喜歡吃過飯,原因是她自己的飯盒太難看了,全班同學的飯盒就是他的最老,於是他覺得很沒面子,而且他之前也與媽媽溝通過,想買新的飯盒,但是沒有得到同意,所以他就用不洗飯盒的方式,與媽媽進行權力之爭。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啊,女兒的行為就是在追求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不單單指向家庭,也指向學校和同學,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比周圍的同學都要差,那麼它的歸屬感就遭到破壞了,遇到孩子頂撞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詢問和觀察,放低自己的身段,問問孩子,你是不是有什麼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真相,那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詢問

對他說,你是不是想要什麼什麼東西,你是不是想要做什麼什麼事情,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可以主動說出能夠猜到的這些東西和事情,他到底是什麼?如果感覺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不滿意,我們也可以問問,你是不是對爸爸上次的被評不滿意了?是不是因為我的嚴厲而討厭我了?等等等。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當孩子被詢問的時候,如果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那就有了進一步溝通的臺階,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走,孩子也會願意敞開心扉,說出原來我們不知道的真實想法,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對或者不對的,這都是他的心結,我們雖然不一定都要滿足,但是要接受,孩子的願望,這個事實我們可以明確的表示理解,並且告訴他你有權堅持自己的意見。

當孩子的訴求被理解的時候,他能感覺到自己權力被尊重,也就不再覺得自己是被強迫的,態度呢也會自然柔軟下來,當我們與孩子陷入到權力之爭的時候,家長最有效的做法是馬上撤出爭鬥,並且主動說出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

孩子為何有“不良”行為,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我們兩個陷入到權力爭奪當中了,爸爸意識到我們現在的行為只會加劇這個問題,我猜啊,你也感受到不舒服,我不想這樣,但是我確實很想幫助你,現在我們兩個都冷靜一會兒,然後看看找一種對我們兩個都尊重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尊重,他在琢磨解決方案的時候,也就不那麼強硬了,會考慮到父母的要求,最後也會有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總結:

1、孩子尋求關注過度,家長不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緣由,這使得家長和孩子都比較苦惱。

2、孩子權利的爭奪,家長是否正確的加以引導。

下期將繼續分享,孩子為何報復與自爆自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