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聽話,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狗十三》

“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何以為家》

01

《狗十三》:每一場成長都是凶殺案

這是電影《狗十三》海報上印著的一句話。

李玩成長於父母離異的家庭,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後來父親有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孩子,繼母雖然對她並沒有壞心思,但她依舊在父親圓滿的一家三口面前顯得格格不入。

從“任性不乖”到“懂事聽話”,李玩用無數次妥協,低頭完成了自己從孩子到大人的成長過程。

李玩熱愛物理,卻在父親強壓下改報了英語小組。於是,父親給生氣的女兒送了一條狗作為補償。這條名叫愛因斯坦的狗丟失後,李玩難過萬分,父親把一條與愛因斯坦相似的狗牽回家,假裝走丟的狗狗被找了回來,要女兒收起自己的傷心,開心熱情地接納新狗。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在成人的世界裡,自以為是的替代性補償、“為你好”的體貼,有時候不過是成年人為掌控孩子制定的規則。李玩最初想要的是父親對自己熱愛物理的理解,而不是一條狗;李玩後來想要的是狗狗走丟後父親的擁抱和安慰,而不是牽回家另一條像愛因斯坦的狗作為補償。可這些,父親都看不到……

父親致力於把女兒培養成一個符合自己規則的“懂事”的孩子。這種懂事、聽話、乖,是圍繞他這個一家之主建立的生活秩序。

影片的最後,在一場父親組織的成年人的酒局中,那個曾經任性不乖的李玩,終於能端起酒杯對著父親的朋友說起成年人的場面話,終於能面無表情地一口一口吃掉碗裡的狗肉。這場父親與女兒之間操縱與反抗的戰爭,最終以父親的勝利而告終。

李玩,你終於是個懂事的大孩子了啊!可是你成長的代價,卻是對青春的殘忍扼殺。

數據顯示,在中國2.7億個家庭中,約25%存在家庭暴力,家暴致死約佔女性他殺死因的40%以上。然而,又有多少孩子生活在以愛為名的情感操縱之中呢?又有多少孩子的青春被扼殺在父母潛意識的情感操縱之中呢?這些都是無法統計卻又真實存在的。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02

《何以為家》: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都挺好》裡面,事業有成的蘇明玉質問父親:“為什麼你們生了我,又不好好養我,這是為什麼呀?”

在電影《何以為家》中,12歲的孩子贊恩站在法庭狀告父母,理由是:他們生了我。

贊恩一家在貧民窟艱難地活著,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贊恩要想法設法照顧7個弟弟妹妹。擺地攤賣果汁、送比自己還重的煤氣罐……哪怕自己也只是一個12歲的男孩。然而,就算一家人這樣窮困潦倒、食不果腹,贊恩的父母依舊瘋狂地生育孩子。在他們眼中,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就要聽話懂事。

面對贊恩的控告,父親在法庭上辯解:“我也沒得選,別人說要是沒有孩子,你就算不上男人,因為孩子會是你的支柱。”母親憤憤而言:“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

然而,他們真的是無可奈何嗎?不是,他們只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生的孩子就要供自己操縱一生。贊恩父母在討論是否送兒子上學時,想的最多的不是兒子的未來、兒子的想法,而是——兒子上學如果能為這個家換回床墊、衣服和食物,那能利用就利用唄!

生而不養,還意圖操縱兒女的一生,這是何其殘忍的父母啊!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03

越是親近的人,越是會以愛之名操縱我們

近些年,“更年期”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無論是影視劇、社會熱點新聞,還是小說中,到處可見一個情緒暴躁的更年期母親。每年五六月份的高考季,我們會發現,明明是孩子們的一場未來角逐,但是,相比孩子來說,父母好像更緊張,更難以把控自己的情緒。

5月4日,是衡水中學開放日,一位父親舉著吊瓶,帶著正輸液的女兒來到衡水中學參觀。10歲的女兒連續四天高燒到三十八九度,但父親卻堅持認為開放日機會難得,一定要帶女兒看看。“我們沒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

很多網友紛紛評論“沒文化真可怕”,認為沒有文化的父母才會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子女身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大量事實證明,以愛為名對孩子進行情感操縱,並不是只存在於眼界窄、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身上,而是中國家庭的普遍現象。父母對孩子的操縱與控制源於他們沒有真正愛過自己。自己內裡空虛,又怎麼能做到自然而真實地愛孩子呢?

父母如果沒有自我,是看不到真實的孩子的。只有當父母不需要依靠孩子來滿足自己時,才能真正愛孩子。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電視劇《小別離》中,海清和黃磊扮演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妻。女兒朵朵正在讀初中,面臨著升學還是出國的艱難選擇。海清為了讓女兒能成功得到出國名額,嚴格監控朵朵的學習和生活。朵朵英語考試不及格,海清發現後怒火中燒,衝到女兒房間質問、指責女兒,讓她坦白自己的四宗罪才算完。

發脾氣、打壓孩子,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情感操縱最常用的手段。當父母開始第一次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發完脾氣後,孩子會比平常乖很多,於是,很多父母習慣了對孩子發脾氣,併為自己找了個好藉口:“孩子太皮了,不發脾氣不行啊,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父母最開始只是想要用發脾氣讓孩子安靜一點,後來開始讓他們好好寫作業,讓他們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讓他們……可是,孩子不是他們手中任意揉捏的橡皮泥,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會反抗的個體生命。

當孩子開始反抗父母的脾氣和打壓時,父母也會給脾氣和打壓“加大劑量”,進一步操縱和控制孩子。在強大的壓力和操縱下,女兒朵朵越來越厭學,對父母的態度越來越敏感,甚至開始偽造自己的成績單。而海清自己呢?身體亮起紅燈,情緒很難控制,甚至嚴重到了吃藥的程度。

太多父母,自以為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米還要多,所以,不理解、不溝通、不交流,渴望把孩子培養成自己理想中優秀、聽話、懂事、讓自己有面子的好孩子。故事的最後,朵朵在努力後,終於可以去美國讀書,然而,無法操控女兒生活和學習的海清,卻在孤獨和寂寞中有了生二胎的打算。

海清想要用一個新的生命,來逃避朵朵長大離開她操縱後帶來的痛苦與不適。而誰又能保證那個全新的孩子,一定能順利逃離這種操縱呢?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04

哪吒不是傻,哪吒是沒辦法

四月十七日晚,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17歲少年與母親發生爭執後,打開車門毫不猶豫地從橋上縱身躍下,當場死亡,從男孩下車到跳下天橋,全程不超過5秒。

此新聞一出,立刻引起全網討論,兩波人紛紛各自站隊:一方覺得現在孩子太情緒化太極端,一點點矛盾就承受不住;另一方覺得父母應該反思自己教養孩子的方式,莫讓悲劇再次發生。四月二十二日,朱炫在微博發佈一篇文章:《如何看待 <母親批評孩子後孩子跳橋>》——哪吒鬧海,拔劍自刎,哪吒不是傻,哪吒是沒辦法。

文章借哪吒拔劍自刎告訴所有的父母:“成年人活得久了,活得圓潤了,知道忍一時,得過且過,小孩不是的……小孩的世界裡,恨起來,就是活一口氣。這口氣,你給我的,我還給你。”

小孩的世界裡,非黑即白。父母想要對子女進行情感操縱,而孩子面對這種以愛為名的操縱,想要反抗,想掙脫束縛,反抗掙脫無果後,大部分孩子像李玩那樣成為懂事的大人,極少部分孩子像贊恩那樣勇敢地控告父母,另有極少部分孩子則選擇了“哪吒自刎”,削骨割肉還給父母。

朱炫在文章中提到:“真給孩子選一次機會,出生在哪個家庭,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有什麼競爭力……不要覺得生了孩子,是給孩子一個大恩德。”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看到這段話會臉紅,有多少父母看到後依然選擇視而不見自欺欺人。

我們總是試圖通過操縱孩子來控制生命中不可控的因素,然而我們不知道,正是我們操縱的這個動作,促成了孩子們一直在逃避的命運。

從《狗十三》到《何以為家》:為什麼傷害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


05

致父母:別讓你的愛,扼住孩子的喉嚨

經常有人問:中國家庭關係,為什麼痛苦?因為彼此之間沒有界限感,父母太想操縱孩子。

“爸媽都是為你好,還能害你嗎?”

“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你就不能懂點事,你看人家xxx。”

“就你這個德行,除了我和你爸,誰能為你費這個心!”

“我和你媽媽沒做到的事情,希望你可以完成。”

情感操縱不同於身體暴力,它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往往是心理和情緒上的,並且通常十分微妙,甚至連受害者都很難察覺到。情感操縱是一切虐待關係的基礎、不幸福的死穴,任何人,都應該活在真愛裡,而不是窒息的牢籠中。

但是,真正可怕的不是情感操縱本身,而是太多父母無法意識到自己在操縱孩子,太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操控當成理所當然。

《狗十三》中的父親,用愛因斯坦操縱女兒讓她懂事;

《何以為家》中的父母,用父母的身份操縱孩子獲得利益;

《小別離》中的母親,用“為你好”當藉口操縱女兒變得優秀。

他們都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是為孩子好,畢竟“誰不是這麼過來的呢?”

別讓你的愛,扼住孩子的喉嚨。作為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應該謹記紀伯倫的《論孩子》這首詩: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和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原創: 寒霜 微信公眾號:開森心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