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大學 讀書 葉叨叨 2019-08-16
"

小時候,家裡窮,感覺自己過著單親家庭的生活。

我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在我印象裡更像一個陌生人,每次回家都是短暫的佇留。

"

小時候,家裡窮,感覺自己過著單親家庭的生活。

我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在我印象裡更像一個陌生人,每次回家都是短暫的佇留。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只是母親很高興,我也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高興。

接納他,總是我童年最為辛苦的事。

這養成了我沉默寡言,固執但有自己想法的性格。

我小時候常問母親:為什麼他總不在家?

母親說他忙,很忙。

但我知道,很忙的他只能給母親很少的一點生活費,這完全不夠。

所以母親時常自己去打零工,養活我們兩個人。

她總說,父親是個有大志氣,大出息的人,他遲早有一天會賺很多很多的錢,帶我們住上大房子。

母親說得久了,我也信了。

直到,

再長大些,我知道了一個詞叫下海。

父親曾有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他辭去曾經的工作,帶著存款在商海里漂泊。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他都失敗了。

因為他老實,講義氣,所以每一次都是他被人騙,但他不願意騙人。

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在商海浮沉。

後來,母親終於攢夠了錢,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那一天,他回來了,帶著滿身的狼狽,還有一大堆欠條。

"

小時候,家裡窮,感覺自己過著單親家庭的生活。

我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在我印象裡更像一個陌生人,每次回家都是短暫的佇留。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只是母親很高興,我也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高興。

接納他,總是我童年最為辛苦的事。

這養成了我沉默寡言,固執但有自己想法的性格。

我小時候常問母親:為什麼他總不在家?

母親說他忙,很忙。

但我知道,很忙的他只能給母親很少的一點生活費,這完全不夠。

所以母親時常自己去打零工,養活我們兩個人。

她總說,父親是個有大志氣,大出息的人,他遲早有一天會賺很多很多的錢,帶我們住上大房子。

母親說得久了,我也信了。

直到,

再長大些,我知道了一個詞叫下海。

父親曾有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他辭去曾經的工作,帶著存款在商海里漂泊。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他都失敗了。

因為他老實,講義氣,所以每一次都是他被人騙,但他不願意騙人。

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在商海浮沉。

後來,母親終於攢夠了錢,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那一天,他回來了,帶著滿身的狼狽,還有一大堆欠條。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從那一天起,我不再叫他父親。

也從那一天起,我印象中他永遠挺直的腰,成了佝僂的背。

他健談,中氣十足的聲音換成了小心翼翼。

那一夜,母親不知道的是,我坐在他們的屋外,聽著她哭了一夜。

我也聽著他呢喃的失落,發誓再也不出去了。

如果帶回來的只有傷害,那為什麼還要回來?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騙母親我落榜了,我想出去打工。

這時他走了進來,拿出我藏起來的錄取通知書。

第一次敢指著我,破口大罵:不讀書有什麼出息?

我不知道他怎麼找到我的錄取通知書,但我毫不猶豫回了他一句曾經在我腦海裡演練無數次的話:

讀書讀成你這樣的,又有什麼用?

是啊,當年人人羨慕,國家包分配的大學生,現在也不過是窩在家裡,經營著一家妻子打拼出來的小店,哦,還有欠款。

"

小時候,家裡窮,感覺自己過著單親家庭的生活。

我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在我印象裡更像一個陌生人,每次回家都是短暫的佇留。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只是母親很高興,我也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高興。

接納他,總是我童年最為辛苦的事。

這養成了我沉默寡言,固執但有自己想法的性格。

我小時候常問母親:為什麼他總不在家?

母親說他忙,很忙。

但我知道,很忙的他只能給母親很少的一點生活費,這完全不夠。

所以母親時常自己去打零工,養活我們兩個人。

她總說,父親是個有大志氣,大出息的人,他遲早有一天會賺很多很多的錢,帶我們住上大房子。

母親說得久了,我也信了。

直到,

再長大些,我知道了一個詞叫下海。

父親曾有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他辭去曾經的工作,帶著存款在商海里漂泊。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他都失敗了。

因為他老實,講義氣,所以每一次都是他被人騙,但他不願意騙人。

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在商海浮沉。

後來,母親終於攢夠了錢,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那一天,他回來了,帶著滿身的狼狽,還有一大堆欠條。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從那一天起,我不再叫他父親。

也從那一天起,我印象中他永遠挺直的腰,成了佝僂的背。

他健談,中氣十足的聲音換成了小心翼翼。

那一夜,母親不知道的是,我坐在他們的屋外,聽著她哭了一夜。

我也聽著他呢喃的失落,發誓再也不出去了。

如果帶回來的只有傷害,那為什麼還要回來?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騙母親我落榜了,我想出去打工。

這時他走了進來,拿出我藏起來的錄取通知書。

第一次敢指著我,破口大罵:不讀書有什麼出息?

我不知道他怎麼找到我的錄取通知書,但我毫不猶豫回了他一句曾經在我腦海裡演練無數次的話:

讀書讀成你這樣的,又有什麼用?

是啊,當年人人羨慕,國家包分配的大學生,現在也不過是窩在家裡,經營著一家妻子打拼出來的小店,哦,還有欠款。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可我終究還是屈服了,因為母親哭了。

讀大學那會,國家包分配早就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大學生已經不值錢,爛大街了。

我逃課去兼職,打工,學習成績自然跟不上。

但花錢進來了,灰溜溜離開這種事我自然也不願意做的。

跟不上我就熬夜去學,學不懂我就通宵去想。

我似乎遺傳了他的驕傲和自尊。

可現實是殘酷的,我不是天才,事倍功半的蠢事我做了一次又一次。

毫不意外地,畢業那天我留級了,這件事我齒於出口。

但依舊被老師告訴了他們。

他們沒多說什麼,只是把我零零碎碎寄回去的錢原封不動地還了回來,用來交我的學費。

那一天,我終於明白,我做了多麼蠢的一件事,我花了四年時間來做無用功。

能怎麼辦?我只能努力讀書,拼了命地去讀,用一年追回失去的四年。

因為我不想再交第二次錢,我知道他們會讓我一直讀下去,直到畢業。

幸好,這次我成功了。

畢業後,我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賺錢,但我並不想創業。

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也或許,是他的經歷讓我害怕,所以我只能努力工作。

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對母親的慰問也越來越少,我似乎和所有人都生疏了。

工作的第三年,春節,我沒有回家,那天雪下得很大。

下班後時間已經過了凌晨十二點,那天我和幾個同事潦草地吃了一頓,互道一聲新年快樂就算新年。

回到租住的地方,有一個老男人蜷縮在路旁的暗處,我還在想,大年三十,這是誰家的父母?哪個孩子這麼狠心?

"

小時候,家裡窮,感覺自己過著單親家庭的生活。

我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在我印象裡更像一個陌生人,每次回家都是短暫的佇留。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只是母親很高興,我也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高興。

接納他,總是我童年最為辛苦的事。

這養成了我沉默寡言,固執但有自己想法的性格。

我小時候常問母親:為什麼他總不在家?

母親說他忙,很忙。

但我知道,很忙的他只能給母親很少的一點生活費,這完全不夠。

所以母親時常自己去打零工,養活我們兩個人。

她總說,父親是個有大志氣,大出息的人,他遲早有一天會賺很多很多的錢,帶我們住上大房子。

母親說得久了,我也信了。

直到,

再長大些,我知道了一個詞叫下海。

父親曾有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他辭去曾經的工作,帶著存款在商海里漂泊。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他都失敗了。

因為他老實,講義氣,所以每一次都是他被人騙,但他不願意騙人。

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在商海浮沉。

後來,母親終於攢夠了錢,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那一天,他回來了,帶著滿身的狼狽,還有一大堆欠條。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從那一天起,我不再叫他父親。

也從那一天起,我印象中他永遠挺直的腰,成了佝僂的背。

他健談,中氣十足的聲音換成了小心翼翼。

那一夜,母親不知道的是,我坐在他們的屋外,聽著她哭了一夜。

我也聽著他呢喃的失落,發誓再也不出去了。

如果帶回來的只有傷害,那為什麼還要回來?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騙母親我落榜了,我想出去打工。

這時他走了進來,拿出我藏起來的錄取通知書。

第一次敢指著我,破口大罵:不讀書有什麼出息?

我不知道他怎麼找到我的錄取通知書,但我毫不猶豫回了他一句曾經在我腦海裡演練無數次的話:

讀書讀成你這樣的,又有什麼用?

是啊,當年人人羨慕,國家包分配的大學生,現在也不過是窩在家裡,經營著一家妻子打拼出來的小店,哦,還有欠款。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可我終究還是屈服了,因為母親哭了。

讀大學那會,國家包分配早就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大學生已經不值錢,爛大街了。

我逃課去兼職,打工,學習成績自然跟不上。

但花錢進來了,灰溜溜離開這種事我自然也不願意做的。

跟不上我就熬夜去學,學不懂我就通宵去想。

我似乎遺傳了他的驕傲和自尊。

可現實是殘酷的,我不是天才,事倍功半的蠢事我做了一次又一次。

毫不意外地,畢業那天我留級了,這件事我齒於出口。

但依舊被老師告訴了他們。

他們沒多說什麼,只是把我零零碎碎寄回去的錢原封不動地還了回來,用來交我的學費。

那一天,我終於明白,我做了多麼蠢的一件事,我花了四年時間來做無用功。

能怎麼辦?我只能努力讀書,拼了命地去讀,用一年追回失去的四年。

因為我不想再交第二次錢,我知道他們會讓我一直讀下去,直到畢業。

幸好,這次我成功了。

畢業後,我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賺錢,但我並不想創業。

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也或許,是他的經歷讓我害怕,所以我只能努力工作。

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對母親的慰問也越來越少,我似乎和所有人都生疏了。

工作的第三年,春節,我沒有回家,那天雪下得很大。

下班後時間已經過了凌晨十二點,那天我和幾個同事潦草地吃了一頓,互道一聲新年快樂就算新年。

回到租住的地方,有一個老男人蜷縮在路旁的暗處,我還在想,大年三十,這是誰家的父母?哪個孩子這麼狠心?

那場我從年少時起,向父親發起的“戰爭”

走近後卻發現是他,他冷的全身發抖,連話都說不清不楚,像一個口吃。

他提著保溫杯,念道:你媽做的,幾年沒回來了,她特想你,怕你吃不好,明明大家就在一座城市。

我接過全冷的保溫杯,一言不發。

我們兩個人對視,他有點不安,尷尬地說:東西送到了,我先走了。

那時,我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明天走吧,很晚了。

雖然說完我就後悔了。

他沒看出來,只是愣住,露出吃驚的表情,隨後臉上是難以抑制的喜悅。

但他哆嗦著身體擺擺手:這幾年冬天你媽腿腳不好,我還是回去吧,明天一早還要看店,讓她多躺會。

我目送他走進黑暗,心中卻說不出什麼滋味。

他變了,我也變了,我似乎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這場我從年少時,向他擅自發起的戰爭,似乎也到該結束的時候了。

如果以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想我會告訴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孩子,爸爸真的很愛你。


一箇中年叛逆大叔的故事。

我是九零後,我是叨叨,歡迎你留下故事,和我一起告訴大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