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

虹野:棍棒之下出的“孝子”,或許是“精神病”

文/虹野

昨日,一群內有辦學者討論如何體罰學生,看到其興奮地談及“體罰”的細節,以及被體罰者對那些施加體罰者的“感恩”,不禁有些“失望”,時至今日在教育界竟然還有堅定不移地支持“體罰”的擁躉者。

"

虹野:棍棒之下出的“孝子”,或許是“精神病”

文/虹野

昨日,一群內有辦學者討論如何體罰學生,看到其興奮地談及“體罰”的細節,以及被體罰者對那些施加體罰者的“感恩”,不禁有些“失望”,時至今日在教育界竟然還有堅定不移地支持“體罰”的擁躉者。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常有人把“不打不成器”與“棍棒之下出孝子”當做體罰的“依據”,“打”常常被父母、老師當做教育的重要方法,並且邊打邊“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裡”。棍棒確實出了一些“孝子賢孫”,逆來順受,唯唯諾諾,惟命是從。很多家長都很奇怪為什麼“越打越親”,甚至當做“經驗”口口相傳。

記得有一年,在馬路上,一個父親用力把一個五六歲的女兒甩到地上,大聲訓斥說不要女兒了。當女兒撕心裂肺的一次次追上去抱著父親的腿說聽話了,而後又一次次被甩開……我發現父親甩的一次比一次遠,女兒卻一次比一次抱得緊,大約過了有十幾分鍾,父親和女兒都累了,而後父親抱著女兒露出“舔犢情深”深情,女兒則一邊抽噎一邊露出幸福的表情不停的說“我聽話了”……

"

虹野:棍棒之下出的“孝子”,或許是“精神病”

文/虹野

昨日,一群內有辦學者討論如何體罰學生,看到其興奮地談及“體罰”的細節,以及被體罰者對那些施加體罰者的“感恩”,不禁有些“失望”,時至今日在教育界竟然還有堅定不移地支持“體罰”的擁躉者。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常有人把“不打不成器”與“棍棒之下出孝子”當做體罰的“依據”,“打”常常被父母、老師當做教育的重要方法,並且邊打邊“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裡”。棍棒確實出了一些“孝子賢孫”,逆來順受,唯唯諾諾,惟命是從。很多家長都很奇怪為什麼“越打越親”,甚至當做“經驗”口口相傳。

記得有一年,在馬路上,一個父親用力把一個五六歲的女兒甩到地上,大聲訓斥說不要女兒了。當女兒撕心裂肺的一次次追上去抱著父親的腿說聽話了,而後又一次次被甩開……我發現父親甩的一次比一次遠,女兒卻一次比一次抱得緊,大約過了有十幾分鍾,父親和女兒都累了,而後父親抱著女兒露出“舔犢情深”深情,女兒則一邊抽噎一邊露出幸福的表情不停的說“我聽話了”……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一直以來,我都很痛恨這位父親恐嚇女兒的凶神惡煞的行徑,也不解為何女兒越打越親。我能感受到那個小女孩當時的恐懼和無助,甚至一度要去制止那位父親的行為,甚至打算好好“教育教育”這位父親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可是最後小女孩對父親依戀卻讓我大跌眼鏡。是這位父親的“打罵”教育,使得“棍棒之下出孝子”成為現實了?如果說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聽話和感恩,我倒是覺得這位父親的教育已經成功了。

可是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人格”的形成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孩子的“快樂”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孩子的“健康”嗎?……

我們的教育真的是家長棍棒下“孝子”與“聽話”的考試機器的合謀嗎?“打”、“罵”真的是我們教育方法的唯一選擇嗎?

"

虹野:棍棒之下出的“孝子”,或許是“精神病”

文/虹野

昨日,一群內有辦學者討論如何體罰學生,看到其興奮地談及“體罰”的細節,以及被體罰者對那些施加體罰者的“感恩”,不禁有些“失望”,時至今日在教育界竟然還有堅定不移地支持“體罰”的擁躉者。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常有人把“不打不成器”與“棍棒之下出孝子”當做體罰的“依據”,“打”常常被父母、老師當做教育的重要方法,並且邊打邊“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裡”。棍棒確實出了一些“孝子賢孫”,逆來順受,唯唯諾諾,惟命是從。很多家長都很奇怪為什麼“越打越親”,甚至當做“經驗”口口相傳。

記得有一年,在馬路上,一個父親用力把一個五六歲的女兒甩到地上,大聲訓斥說不要女兒了。當女兒撕心裂肺的一次次追上去抱著父親的腿說聽話了,而後又一次次被甩開……我發現父親甩的一次比一次遠,女兒卻一次比一次抱得緊,大約過了有十幾分鍾,父親和女兒都累了,而後父親抱著女兒露出“舔犢情深”深情,女兒則一邊抽噎一邊露出幸福的表情不停的說“我聽話了”……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一直以來,我都很痛恨這位父親恐嚇女兒的凶神惡煞的行徑,也不解為何女兒越打越親。我能感受到那個小女孩當時的恐懼和無助,甚至一度要去制止那位父親的行為,甚至打算好好“教育教育”這位父親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可是最後小女孩對父親依戀卻讓我大跌眼鏡。是這位父親的“打罵”教育,使得“棍棒之下出孝子”成為現實了?如果說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聽話和感恩,我倒是覺得這位父親的教育已經成功了。

可是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人格”的形成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孩子的“快樂”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孩子的“健康”嗎?……

我們的教育真的是家長棍棒下“孝子”與“聽話”的考試機器的合謀嗎?“打”、“罵”真的是我們教育方法的唯一選擇嗎?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誠然,我們的“打”、“罵”確實對於培養“孝子”和“聽話的考試機器”是有效的。即便是贊成懲罰的、且為懲罰構建了理論體系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鼻祖華生,也不贊成“打”孩子,因為容易讓孩子變成“受虐狂”。而精神學把屈服於暴虐的弱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說明了“人類是可以馴養的”。只需要讓人產生突然的恐懼;長期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受到威脅;和施加威脅的人長期相處且未收到“直接”傷害,認為對自己的威脅是不得已的行為;最後則對施加威脅的人施以援手,去讚美、歌頌和幫助他們。

家長和老師們以及我們自己,是不是感覺到這個經歷很熟悉?就像馬路邊的小女孩,恐懼於父親對其拋棄;身心長期處於被威脅的狀態;長期和父母在一起認為自己的給父母添了麻煩,很同情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最後去幫助父母,感恩父母為其做的一切,哪怕將其馴服為“孝子”和“巨嬰”。

"

虹野:棍棒之下出的“孝子”,或許是“精神病”

文/虹野

昨日,一群內有辦學者討論如何體罰學生,看到其興奮地談及“體罰”的細節,以及被體罰者對那些施加體罰者的“感恩”,不禁有些“失望”,時至今日在教育界竟然還有堅定不移地支持“體罰”的擁躉者。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常有人把“不打不成器”與“棍棒之下出孝子”當做體罰的“依據”,“打”常常被父母、老師當做教育的重要方法,並且邊打邊“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裡”。棍棒確實出了一些“孝子賢孫”,逆來順受,唯唯諾諾,惟命是從。很多家長都很奇怪為什麼“越打越親”,甚至當做“經驗”口口相傳。

記得有一年,在馬路上,一個父親用力把一個五六歲的女兒甩到地上,大聲訓斥說不要女兒了。當女兒撕心裂肺的一次次追上去抱著父親的腿說聽話了,而後又一次次被甩開……我發現父親甩的一次比一次遠,女兒卻一次比一次抱得緊,大約過了有十幾分鍾,父親和女兒都累了,而後父親抱著女兒露出“舔犢情深”深情,女兒則一邊抽噎一邊露出幸福的表情不停的說“我聽話了”……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一直以來,我都很痛恨這位父親恐嚇女兒的凶神惡煞的行徑,也不解為何女兒越打越親。我能感受到那個小女孩當時的恐懼和無助,甚至一度要去制止那位父親的行為,甚至打算好好“教育教育”這位父親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可是最後小女孩對父親依戀卻讓我大跌眼鏡。是這位父親的“打罵”教育,使得“棍棒之下出孝子”成為現實了?如果說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聽話和感恩,我倒是覺得這位父親的教育已經成功了。

可是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人格”的形成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孩子的“快樂”嗎?我們的教育真的可以忽視孩子的“健康”嗎?……

我們的教育真的是家長棍棒下“孝子”與“聽話”的考試機器的合謀嗎?“打”、“罵”真的是我們教育方法的唯一選擇嗎?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誠然,我們的“打”、“罵”確實對於培養“孝子”和“聽話的考試機器”是有效的。即便是贊成懲罰的、且為懲罰構建了理論體系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鼻祖華生,也不贊成“打”孩子,因為容易讓孩子變成“受虐狂”。而精神學把屈服於暴虐的弱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說明了“人類是可以馴養的”。只需要讓人產生突然的恐懼;長期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受到威脅;和施加威脅的人長期相處且未收到“直接”傷害,認為對自己的威脅是不得已的行為;最後則對施加威脅的人施以援手,去讚美、歌頌和幫助他們。

家長和老師們以及我們自己,是不是感覺到這個經歷很熟悉?就像馬路邊的小女孩,恐懼於父親對其拋棄;身心長期處於被威脅的狀態;長期和父母在一起認為自己的給父母添了麻煩,很同情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最後去幫助父母,感恩父母為其做的一切,哪怕將其馴服為“孝子”和“巨嬰”。

為什麼很多人都因“馴養”孩子而沾沾自喜?

或許這個事情涉及到太多的人,或許看到的每個人心裡都不會高興,畢竟我們還不完全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的,不完全是……但是已經很多人已經是了,他們在同情、讚美對他們施加“棍棒”的人,而且打算把“棍棒”施加給自己的孩子……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