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家風,立規矩'

不完美媽媽 文化 毛澤東 宣講家網 2019-08-20
"
"
正家風,立規矩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獨臂將軍”陳波,從小裁縫成長為紅軍將領,南征北戰,為中國人民的革命、解放事業和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從不擺老資格,數十年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始終銘記“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注重加強黨性修養和鍛鍊。其中用自己血染的黨證給兒女立規矩的一幕,令人尤為動容。在面對女兒希望他走門路升學或找個理想工作的訴求時,他說:“今天,對著我的黨證立條家規:以後誰也不準利用黨對我的信任要照顧、謀私利!”

陳波將軍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解放事業奮鬥一生,付出一隻胳膊和兩條殘腿,在他當年幼小的女兒眼裡,就憑這,“人家也會照顧的”,可是他說,“孩子,革命為我留下這兩條殘腿,是要我去走先烈沒有走完的路。如果憑著它去要照顧、謀私利,烈士紀念碑上的石頭也會流淚”。烈士紀念碑上的石頭當然不可能自己流眼淚,但在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眼中,那是一種信仰的象徵、初心的見證、戰友的眼神,烈士們為之奮鬥犧牲,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而不是聲色犬馬的個人享受、優親厚友的裙帶聯結。這讓我們想到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的一段著名的話,“無數的革命先烈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使我們一想起他們心裡就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拋棄嗎?”讓歷史告訴未來,讓初心成為鐵的見證。

單靠口號和“宣佈”無法證明一個人信仰的堅定性,必須時時刻刻,包括在家人面前,都能有心口如一、點點滴滴、日復一日的實際行動。陳波將軍正家風、立規矩的鏗鏘言語,用毛岸英同志在回覆表舅的“求官信”中說過的話能夠解釋得更清楚:“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舊中國……正在於此: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了。”而共產黨人的“人情”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戚在內。至於對於近親的“特別感情”,一旦超出了私人範圍並與人民利益相牴觸時,共產黨是堅決站在後者方面的,即使“大義滅親”亦在所不惜。陳波將軍以帶血的黨證教育子女不要站在自己的功勞簿上,而是要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與其說是語言的力量、父親的“權威”,不如說是身教先與言傳,其光輝的人格力量和一身正氣足以建構一個清清爽爽的家庭文化氛圍。從焦裕祿、孔繁森到谷文昌、廖俊波,還有黃旭華、張富清等優秀共產黨人,都是以這樣身教言傳的方式立規矩、定家風的,無數共產黨人就是靠著這種對信仰無比的堅定、對人民無比的熱愛,對黨無比的忠誠,把我們的事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在力行,關鍵是從個人和家庭入手,“抓小抓早”、防微杜漸。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像陳波將軍,始終做到慎終如始、堅定如磐。

團結奮鬥新徵程,必須從自身做起,從家庭成員規範做起,共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無論“官”做得多大,都是公僕,官位越高,責任越重,為人民分憂解愁的可能性空間更大,夙夜在公、鞠躬盡瘁尚忙不過來,何來餘暇去假公濟私、優親厚友?同樣,身為“大官”的親屬、子女,不要得意忘形,更不可以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姿態,去謀取非分的私利、獲得非法的利益。

新時代,從切切實實正家風、立規矩開始,真正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才能以堂堂正正、風清氣正之姿態團結帶領人民誓把宏圖變現實。

作者:張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