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媽媽都不容易,尤其是全職媽媽,家裡的大小事都要管,還要送孩子上下學,陪他玩,照顧他一切的飲食起居。

亮亮上幼兒園了,每天都是媽媽接送,很辛苦。這天,媽媽照常買完菜,然後去接兒子。接到兒子往家走時,兒子開始鬧,非要讓媽媽抱,媽媽手裡拎著很重的菜,又揹著兒子的書包,實在沒有力氣抱孩子了。

於是媽媽說:“寶寶,媽媽抱不動了,我們歇一會再走好不好?”

亮亮哭著說:“我不要,我就要媽媽抱,我走不動了!”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媽媽都不容易,尤其是全職媽媽,家裡的大小事都要管,還要送孩子上下學,陪他玩,照顧他一切的飲食起居。

亮亮上幼兒園了,每天都是媽媽接送,很辛苦。這天,媽媽照常買完菜,然後去接兒子。接到兒子往家走時,兒子開始鬧,非要讓媽媽抱,媽媽手裡拎著很重的菜,又揹著兒子的書包,實在沒有力氣抱孩子了。

於是媽媽說:“寶寶,媽媽抱不動了,我們歇一會再走好不好?”

亮亮哭著說:“我不要,我就要媽媽抱,我走不動了!”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接著媽媽假裝生氣的說:“那亮亮就在這兒哭吧,媽媽自己回家了。”說著就往前走,到拐角處躲起來。

然後探頭偷偷看一眼孩子,卻發現孩子哭著往馬路上走,媽媽正要跑過去把孩子拉回來,這時一輛電動車剛好拐過來,撞倒了孩子,送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腿部骨折。

媽媽這口氣賭贏了,卻差點賭輸了孩子,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遭這份罪。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媽媽都不容易,尤其是全職媽媽,家裡的大小事都要管,還要送孩子上下學,陪他玩,照顧他一切的飲食起居。

亮亮上幼兒園了,每天都是媽媽接送,很辛苦。這天,媽媽照常買完菜,然後去接兒子。接到兒子往家走時,兒子開始鬧,非要讓媽媽抱,媽媽手裡拎著很重的菜,又揹著兒子的書包,實在沒有力氣抱孩子了。

於是媽媽說:“寶寶,媽媽抱不動了,我們歇一會再走好不好?”

亮亮哭著說:“我不要,我就要媽媽抱,我走不動了!”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接著媽媽假裝生氣的說:“那亮亮就在這兒哭吧,媽媽自己回家了。”說著就往前走,到拐角處躲起來。

然後探頭偷偷看一眼孩子,卻發現孩子哭著往馬路上走,媽媽正要跑過去把孩子拉回來,這時一輛電動車剛好拐過來,撞倒了孩子,送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腿部骨折。

媽媽這口氣賭贏了,卻差點賭輸了孩子,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遭這份罪。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所以,家長不要再和孩子“賭氣”了,輸的永遠是自己。就算贏了又能怎樣呢,自己的孩子還是得自己寵著。

家長的所謂“賭氣”有用嗎?

家長每天要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已經夠沉重了,再碰上任性、愛鬧脾氣的孩子,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去嚇唬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賭氣”的話家長最好不要再說了,更不要假裝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那你自己回家吧”類似的話,孩子不理解家長的心理,他們會當真的。

如果他們當真了,那家長賭氣的話,就變成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動力”,或者某個錯誤舉動的源頭,等家長再去挽回可能就晚了。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媽媽都不容易,尤其是全職媽媽,家裡的大小事都要管,還要送孩子上下學,陪他玩,照顧他一切的飲食起居。

亮亮上幼兒園了,每天都是媽媽接送,很辛苦。這天,媽媽照常買完菜,然後去接兒子。接到兒子往家走時,兒子開始鬧,非要讓媽媽抱,媽媽手裡拎著很重的菜,又揹著兒子的書包,實在沒有力氣抱孩子了。

於是媽媽說:“寶寶,媽媽抱不動了,我們歇一會再走好不好?”

亮亮哭著說:“我不要,我就要媽媽抱,我走不動了!”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接著媽媽假裝生氣的說:“那亮亮就在這兒哭吧,媽媽自己回家了。”說著就往前走,到拐角處躲起來。

然後探頭偷偷看一眼孩子,卻發現孩子哭著往馬路上走,媽媽正要跑過去把孩子拉回來,這時一輛電動車剛好拐過來,撞倒了孩子,送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腿部骨折。

媽媽這口氣賭贏了,卻差點賭輸了孩子,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遭這份罪。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所以,家長不要再和孩子“賭氣”了,輸的永遠是自己。就算贏了又能怎樣呢,自己的孩子還是得自己寵著。

家長的所謂“賭氣”有用嗎?

家長每天要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已經夠沉重了,再碰上任性、愛鬧脾氣的孩子,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去嚇唬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賭氣”的話家長最好不要再說了,更不要假裝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那你自己回家吧”類似的話,孩子不理解家長的心理,他們會當真的。

如果他們當真了,那家長賭氣的話,就變成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動力”,或者某個錯誤舉動的源頭,等家長再去挽回可能就晚了。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而且如果家長前後話語不統一,在孩子眼裡就是家長說話沒有信用,會對家長失去信任,這對父母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

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搞得自己失去理性。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該如何控制情緒

01.及時發現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是情緒分好壞。家長要及時發覺自己的情緒要上來了,這時要想辦法剋制住就好了,如果連自己的壞情緒都沒發覺,就別提控制的問題了。

02.心理暗示

當壞情緒上來了,家長可以先給自己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只是累了,他不是任性。”、“孩子不是調皮,是在跟我撒嬌。”家長要從心理的源頭上,把壞情緒轉變為好情緒。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媽媽都不容易,尤其是全職媽媽,家裡的大小事都要管,還要送孩子上下學,陪他玩,照顧他一切的飲食起居。

亮亮上幼兒園了,每天都是媽媽接送,很辛苦。這天,媽媽照常買完菜,然後去接兒子。接到兒子往家走時,兒子開始鬧,非要讓媽媽抱,媽媽手裡拎著很重的菜,又揹著兒子的書包,實在沒有力氣抱孩子了。

於是媽媽說:“寶寶,媽媽抱不動了,我們歇一會再走好不好?”

亮亮哭著說:“我不要,我就要媽媽抱,我走不動了!”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接著媽媽假裝生氣的說:“那亮亮就在這兒哭吧,媽媽自己回家了。”說著就往前走,到拐角處躲起來。

然後探頭偷偷看一眼孩子,卻發現孩子哭著往馬路上走,媽媽正要跑過去把孩子拉回來,這時一輛電動車剛好拐過來,撞倒了孩子,送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腿部骨折。

媽媽這口氣賭贏了,卻差點賭輸了孩子,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遭這份罪。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所以,家長不要再和孩子“賭氣”了,輸的永遠是自己。就算贏了又能怎樣呢,自己的孩子還是得自己寵著。

家長的所謂“賭氣”有用嗎?

家長每天要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已經夠沉重了,再碰上任性、愛鬧脾氣的孩子,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去嚇唬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賭氣”的話家長最好不要再說了,更不要假裝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那你自己回家吧”類似的話,孩子不理解家長的心理,他們會當真的。

如果他們當真了,那家長賭氣的話,就變成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動力”,或者某個錯誤舉動的源頭,等家長再去挽回可能就晚了。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而且如果家長前後話語不統一,在孩子眼裡就是家長說話沒有信用,會對家長失去信任,這對父母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

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搞得自己失去理性。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該如何控制情緒

01.及時發現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是情緒分好壞。家長要及時發覺自己的情緒要上來了,這時要想辦法剋制住就好了,如果連自己的壞情緒都沒發覺,就別提控制的問題了。

02.心理暗示

當壞情緒上來了,家長可以先給自己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只是累了,他不是任性。”、“孩子不是調皮,是在跟我撒嬌。”家長要從心理的源頭上,把壞情緒轉變為好情緒。

媽媽假裝生氣嚇孩子,平白無故讓孩子遭了罪,媽媽不要再“賭氣”

03.發生原因

控制住情緒後,家長要找到孩子任性、鬧脾氣的原因:是累了?心理不平衡了?還是被別人欺負了?這一點是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也能幫助家長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04.解決問題

找到原因後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儘量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化解他的脾氣。再想辦法防止下次再發生,起到預防的作用。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說任性的孩子就是壞孩子,他們都是家長的寶貝。家長要多多包容、理解自己的寶貝,不要再賭氣了。

今日互動:各位家長喜歡跟孩子賭氣嗎?各位家長喜歡跟孩子賭氣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關注孩子心理,尊重孩子選擇,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困難。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家長們的困擾與煩惱有幫助。

我是青檬媽媽,想了解更多兒童心理教育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有育兒相關的問題,隨時諮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