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不完美媽媽 滑板 滑雪 鄧超 玩具 木木親子時間 2019-08-14
"

前幾天,看到鄧超發微博晒給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應是,孩子突發奇想,父親居然能這麼快滿足其願望。其實,鄧超不止一次兩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讓孩子給他扎頭髮,還是拿紙殼給孩子做滑板,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犧牲爸爸形象,又用盡心思給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謂是讓我們這些觀眾不得不連連稱讚。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願望看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父母如果願意花心思,再難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滿足。而且,孩子很少會去考慮願望實現的難易,他們只是想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玩的天性。因此,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

前幾天,看到鄧超發微博晒給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應是,孩子突發奇想,父親居然能這麼快滿足其願望。其實,鄧超不止一次兩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讓孩子給他扎頭髮,還是拿紙殼給孩子做滑板,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犧牲爸爸形象,又用盡心思給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謂是讓我們這些觀眾不得不連連稱讚。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願望看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父母如果願意花心思,再難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滿足。而且,孩子很少會去考慮願望實現的難易,他們只是想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玩的天性。因此,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從孩子出生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他們需要具備玩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家龍應臺曾說:“上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戶外弄髒自己的褲腳。”的確,在玩中,孩子不僅可以體驗到快樂、還能認識新的事物、收穫知識。孩子天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在一點點發展與進步,這也為他們以後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更好發揮。

玩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父母挑戰》中有這樣一段話,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就如自覺學習能夠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一樣,玩耍也能拓寬孩子的體驗範圍。玩耍,其實是讓孩子在掌握今後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在這其中,孩子不僅能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而且還能瞭解周圍物體的形狀和含義,更重要的是他還從中獲得了敏捷的身體和思維,從而在後天發展成與他人共同生活和協作的能力。

協調身體各個部位

在《父母挑戰》中,有提到一個名詞-“功能性玩耍”。功能性玩耍實際是孩子熟悉自己身體,使用四肢來進行玩耍的行為。功能性玩耍是開啟年幼孩子玩的樂趣的第一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跑、跳動作來鍛鍊自己的身體部位,同時,他還可以通過各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孩子從“功能性玩耍”中,能夠逐漸學會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也是孩子開啟自我身體認知的重要一步。

開拓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玩耍都是一次新的成長。在玩耍中,他們能夠認識到新事物,同時,又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不同,這對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樹葉拼圖遊戲,孩子可以從中瞭解不同的樹的葉子形狀、顏色及氣味。通過拼圖,孩子還能對不同圖形有新的認知,從而提升與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

"

前幾天,看到鄧超發微博晒給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應是,孩子突發奇想,父親居然能這麼快滿足其願望。其實,鄧超不止一次兩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讓孩子給他扎頭髮,還是拿紙殼給孩子做滑板,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犧牲爸爸形象,又用盡心思給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謂是讓我們這些觀眾不得不連連稱讚。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願望看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父母如果願意花心思,再難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滿足。而且,孩子很少會去考慮願望實現的難易,他們只是想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玩的天性。因此,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從孩子出生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他們需要具備玩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家龍應臺曾說:“上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戶外弄髒自己的褲腳。”的確,在玩中,孩子不僅可以體驗到快樂、還能認識新的事物、收穫知識。孩子天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在一點點發展與進步,這也為他們以後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更好發揮。

玩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父母挑戰》中有這樣一段話,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就如自覺學習能夠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一樣,玩耍也能拓寬孩子的體驗範圍。玩耍,其實是讓孩子在掌握今後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在這其中,孩子不僅能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而且還能瞭解周圍物體的形狀和含義,更重要的是他還從中獲得了敏捷的身體和思維,從而在後天發展成與他人共同生活和協作的能力。

協調身體各個部位

在《父母挑戰》中,有提到一個名詞-“功能性玩耍”。功能性玩耍實際是孩子熟悉自己身體,使用四肢來進行玩耍的行為。功能性玩耍是開啟年幼孩子玩的樂趣的第一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跑、跳動作來鍛鍊自己的身體部位,同時,他還可以通過各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孩子從“功能性玩耍”中,能夠逐漸學會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也是孩子開啟自我身體認知的重要一步。

開拓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玩耍都是一次新的成長。在玩耍中,他們能夠認識到新事物,同時,又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不同,這對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樹葉拼圖遊戲,孩子可以從中瞭解不同的樹的葉子形狀、顏色及氣味。通過拼圖,孩子還能對不同圖形有新的認知,從而提升與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提升孩子的社會技能

有研究人員曾在1978年做過一項實驗,以測試玩耍對幼鼠的影響。為阻止同齡幼鼠之間的溝通玩耍,研究人員將幼鼠用網隔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分離後,研究人員教所有幼鼠通過拉出一個橡皮球來獲取食物,接著又將食物獲取的方法從“拉出球”變成“拋球”。與自由玩耍的幼鼠相比,被剝奪了玩耍權利的小鼠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獲取食物的新方法。

可見被長期限制玩耍的幼鼠,它們的生活以及社會技能也會隨之而退化。同樣,對孩子來說,如果孩子能夠自由玩耍,他們從玩耍中將收穫更多新的技能和知識,而舊技能也會因為長期的鍛鍊而不斷熟練和提升。

緩解孩子童年時的人際壓力,同時增強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快樂產生的根源之一。在玩耍過程中,他們既能收穫愉悅,同時也會產生人際交往的壓力,與人發生衝突時的不良情緒等。然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在玩耍中遇到了衝突,但是他們又不想讓遊戲結束。因此,他們會在玩耍中漸漸學會彼此合作、彼此照顧玩伴之間的情緒,從而讓他們之間的遊戲繼續下去。通過玩耍,孩子之間的不友好,不快樂,都會漸漸消散,孩子之間的協作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同時,在玩耍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遊戲規則如何制定才公平,玩耍過程中遇到危險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往往是孩子需要及時面對和考慮的。而為了讓遊戲繼續,孩子不得不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問題。因此,孩子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在無意間得到提升。

"

前幾天,看到鄧超發微博晒給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應是,孩子突發奇想,父親居然能這麼快滿足其願望。其實,鄧超不止一次兩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讓孩子給他扎頭髮,還是拿紙殼給孩子做滑板,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犧牲爸爸形象,又用盡心思給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謂是讓我們這些觀眾不得不連連稱讚。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願望看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父母如果願意花心思,再難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滿足。而且,孩子很少會去考慮願望實現的難易,他們只是想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玩的天性。因此,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從孩子出生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他們需要具備玩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家龍應臺曾說:“上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戶外弄髒自己的褲腳。”的確,在玩中,孩子不僅可以體驗到快樂、還能認識新的事物、收穫知識。孩子天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在一點點發展與進步,這也為他們以後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更好發揮。

玩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父母挑戰》中有這樣一段話,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就如自覺學習能夠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一樣,玩耍也能拓寬孩子的體驗範圍。玩耍,其實是讓孩子在掌握今後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在這其中,孩子不僅能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而且還能瞭解周圍物體的形狀和含義,更重要的是他還從中獲得了敏捷的身體和思維,從而在後天發展成與他人共同生活和協作的能力。

協調身體各個部位

在《父母挑戰》中,有提到一個名詞-“功能性玩耍”。功能性玩耍實際是孩子熟悉自己身體,使用四肢來進行玩耍的行為。功能性玩耍是開啟年幼孩子玩的樂趣的第一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跑、跳動作來鍛鍊自己的身體部位,同時,他還可以通過各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孩子從“功能性玩耍”中,能夠逐漸學會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也是孩子開啟自我身體認知的重要一步。

開拓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玩耍都是一次新的成長。在玩耍中,他們能夠認識到新事物,同時,又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不同,這對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樹葉拼圖遊戲,孩子可以從中瞭解不同的樹的葉子形狀、顏色及氣味。通過拼圖,孩子還能對不同圖形有新的認知,從而提升與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提升孩子的社會技能

有研究人員曾在1978年做過一項實驗,以測試玩耍對幼鼠的影響。為阻止同齡幼鼠之間的溝通玩耍,研究人員將幼鼠用網隔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分離後,研究人員教所有幼鼠通過拉出一個橡皮球來獲取食物,接著又將食物獲取的方法從“拉出球”變成“拋球”。與自由玩耍的幼鼠相比,被剝奪了玩耍權利的小鼠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獲取食物的新方法。

可見被長期限制玩耍的幼鼠,它們的生活以及社會技能也會隨之而退化。同樣,對孩子來說,如果孩子能夠自由玩耍,他們從玩耍中將收穫更多新的技能和知識,而舊技能也會因為長期的鍛鍊而不斷熟練和提升。

緩解孩子童年時的人際壓力,同時增強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快樂產生的根源之一。在玩耍過程中,他們既能收穫愉悅,同時也會產生人際交往的壓力,與人發生衝突時的不良情緒等。然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在玩耍中遇到了衝突,但是他們又不想讓遊戲結束。因此,他們會在玩耍中漸漸學會彼此合作、彼此照顧玩伴之間的情緒,從而讓他們之間的遊戲繼續下去。通過玩耍,孩子之間的不友好,不快樂,都會漸漸消散,孩子之間的協作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同時,在玩耍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遊戲規則如何制定才公平,玩耍過程中遇到危險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往往是孩子需要及時面對和考慮的。而為了讓遊戲繼續,孩子不得不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問題。因此,孩子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在無意間得到提升。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懂得如何跟孩子玩,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給孩子獨自探索的時間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在玩中學會探索和認知新事物是有必要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好奇心比較重,再加上又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因此可以給孩子留出獨立的時間來玩。比如:堆積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父母可以讓孩子看著圖紙堆積木,這個時期其實一是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情緒,二是培養孩子獨立探索的能力。讓孩子在堆積木中探尋知識,發現未知的自己。同時,通過這種鍛鍊能很好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和耐力。

多數情況下,父母不需要去打擾孩子,這可以避免打斷他們的思維。如果孩子有求於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也可以參與進來。這樣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陪伴。

給孩子提供簡單易懂的工具

就像鄧超給孩子做滑板一樣,他基本只用到了紙殼和透明膠,這兩件物品很簡單,而且也很適合孩子,不復雜,又安全。其實,給孩子玩的工具或玩具不用太過複雜,尤其是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儘量簡單原始,更能讓他們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給孩子準備工具時,可以父母做引導,讓孩子自己做。也可以給孩子自由發揮的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製作工具。當然,如果孩子還很小,父母也可以代勞,重要的是讓孩子能體驗到這其中的樂趣和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認知。

"

前幾天,看到鄧超發微博晒給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應是,孩子突發奇想,父親居然能這麼快滿足其願望。其實,鄧超不止一次兩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讓孩子給他扎頭髮,還是拿紙殼給孩子做滑板,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犧牲爸爸形象,又用盡心思給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謂是讓我們這些觀眾不得不連連稱讚。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願望看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父母如果願意花心思,再難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滿足。而且,孩子很少會去考慮願望實現的難易,他們只是想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玩的天性。因此,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從孩子出生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他們需要具備玩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家龍應臺曾說:“上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戶外弄髒自己的褲腳。”的確,在玩中,孩子不僅可以體驗到快樂、還能認識新的事物、收穫知識。孩子天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在一點點發展與進步,這也為他們以後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更好發揮。

玩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父母挑戰》中有這樣一段話,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就如自覺學習能夠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一樣,玩耍也能拓寬孩子的體驗範圍。玩耍,其實是讓孩子在掌握今後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在這其中,孩子不僅能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而且還能瞭解周圍物體的形狀和含義,更重要的是他還從中獲得了敏捷的身體和思維,從而在後天發展成與他人共同生活和協作的能力。

協調身體各個部位

在《父母挑戰》中,有提到一個名詞-“功能性玩耍”。功能性玩耍實際是孩子熟悉自己身體,使用四肢來進行玩耍的行為。功能性玩耍是開啟年幼孩子玩的樂趣的第一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跑、跳動作來鍛鍊自己的身體部位,同時,他還可以通過各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孩子從“功能性玩耍”中,能夠逐漸學會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也是孩子開啟自我身體認知的重要一步。

開拓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玩耍都是一次新的成長。在玩耍中,他們能夠認識到新事物,同時,又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不同,這對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樹葉拼圖遊戲,孩子可以從中瞭解不同的樹的葉子形狀、顏色及氣味。通過拼圖,孩子還能對不同圖形有新的認知,從而提升與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提升孩子的社會技能

有研究人員曾在1978年做過一項實驗,以測試玩耍對幼鼠的影響。為阻止同齡幼鼠之間的溝通玩耍,研究人員將幼鼠用網隔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分離後,研究人員教所有幼鼠通過拉出一個橡皮球來獲取食物,接著又將食物獲取的方法從“拉出球”變成“拋球”。與自由玩耍的幼鼠相比,被剝奪了玩耍權利的小鼠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獲取食物的新方法。

可見被長期限制玩耍的幼鼠,它們的生活以及社會技能也會隨之而退化。同樣,對孩子來說,如果孩子能夠自由玩耍,他們從玩耍中將收穫更多新的技能和知識,而舊技能也會因為長期的鍛鍊而不斷熟練和提升。

緩解孩子童年時的人際壓力,同時增強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快樂產生的根源之一。在玩耍過程中,他們既能收穫愉悅,同時也會產生人際交往的壓力,與人發生衝突時的不良情緒等。然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在玩耍中遇到了衝突,但是他們又不想讓遊戲結束。因此,他們會在玩耍中漸漸學會彼此合作、彼此照顧玩伴之間的情緒,從而讓他們之間的遊戲繼續下去。通過玩耍,孩子之間的不友好,不快樂,都會漸漸消散,孩子之間的協作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同時,在玩耍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遊戲規則如何制定才公平,玩耍過程中遇到危險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往往是孩子需要及時面對和考慮的。而為了讓遊戲繼續,孩子不得不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問題。因此,孩子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在無意間得到提升。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懂得如何跟孩子玩,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給孩子獨自探索的時間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在玩中學會探索和認知新事物是有必要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好奇心比較重,再加上又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因此可以給孩子留出獨立的時間來玩。比如:堆積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父母可以讓孩子看著圖紙堆積木,這個時期其實一是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情緒,二是培養孩子獨立探索的能力。讓孩子在堆積木中探尋知識,發現未知的自己。同時,通過這種鍛鍊能很好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和耐力。

多數情況下,父母不需要去打擾孩子,這可以避免打斷他們的思維。如果孩子有求於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也可以參與進來。這樣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陪伴。

給孩子提供簡單易懂的工具

就像鄧超給孩子做滑板一樣,他基本只用到了紙殼和透明膠,這兩件物品很簡單,而且也很適合孩子,不復雜,又安全。其實,給孩子玩的工具或玩具不用太過複雜,尤其是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儘量簡單原始,更能讓他們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給孩子準備工具時,可以父母做引導,讓孩子自己做。也可以給孩子自由發揮的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製作工具。當然,如果孩子還很小,父母也可以代勞,重要的是讓孩子能體驗到這其中的樂趣和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認知。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讓孩子參與到集體協作中去

孩子需要有自己獨立玩耍的時間,同時,他們也需要有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中去,不僅能提升孩子的交際能力,而且也能讓孩子懂得如何與周圍人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集體玩耍中,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玩耍狀態,來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個性發展,從而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時補救。在集體玩耍中,父母作為一個觀察者,不需要過多打擾到孩子,讓孩子自由地與同伴玩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優勢。同時,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集體玩耍可以讓孩子儘快融入進去,從而消除他們對人際交往的恐懼和壓力。同時,跟同伴之間的玩耍,是父母替代不了的,因此作為父母,讓孩子積極參與到集體其中,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幫助。

親子互動一起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就如我們成人的工作一樣,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父母在這其中除了引導,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其中。親子之間的互動玩耍是最能考驗孩子,也能考驗父母的。在這其中,父母能知道孩子的情緒,能瞭解孩子的思維。同時,還能看清楚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肢體協調。而孩子呢?他們通過玩耍,不僅能收穫快樂,還能從中懂得如何跟父母溝通,如何去與父母協作。

記得有一次帶娃去遊樂場,我發現我居然比孩子還玩得開心。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遊樂場的項目有多好玩,而是我看到了孩子身上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我們一起玩推球,我不懂怎麼玩,孩子就會在一邊做指導。通過這種互動,我們都感受到了樂趣,而且我們之間還建立了朋友一樣的合作關係與情感。這對我和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父母多跟孩子玩一些互動遊戲,更有利於親子情感的和諧。在玩耍過程中,父母與孩子都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種親子之間的互動,也是無法用其他方式去替代的。對於父母來說,要珍惜與孩子之間的每一次玩耍,因為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不僅能讓父母瞭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缺點,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陪玩是他們童年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對他們最好陪伴的一部分。

"

前幾天,看到鄧超發微博晒給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應是,孩子突發奇想,父親居然能這麼快滿足其願望。其實,鄧超不止一次兩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讓孩子給他扎頭髮,還是拿紙殼給孩子做滑板,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犧牲爸爸形象,又用盡心思給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謂是讓我們這些觀眾不得不連連稱讚。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願望看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父母如果願意花心思,再難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滿足。而且,孩子很少會去考慮願望實現的難易,他們只是想父母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玩的天性。因此,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從孩子出生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他們需要具備玩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家龍應臺曾說:“上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戶外弄髒自己的褲腳。”的確,在玩中,孩子不僅可以體驗到快樂、還能認識新的事物、收穫知識。孩子天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在一點點發展與進步,這也為他們以後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更好發揮。

玩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父母挑戰》中有這樣一段話,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就如自覺學習能夠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一樣,玩耍也能拓寬孩子的體驗範圍。玩耍,其實是讓孩子在掌握今後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在這其中,孩子不僅能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而且還能瞭解周圍物體的形狀和含義,更重要的是他還從中獲得了敏捷的身體和思維,從而在後天發展成與他人共同生活和協作的能力。

協調身體各個部位

在《父母挑戰》中,有提到一個名詞-“功能性玩耍”。功能性玩耍實際是孩子熟悉自己身體,使用四肢來進行玩耍的行為。功能性玩耍是開啟年幼孩子玩的樂趣的第一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跑、跳動作來鍛鍊自己的身體部位,同時,他還可以通過各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孩子從“功能性玩耍”中,能夠逐漸學會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也是孩子開啟自我身體認知的重要一步。

開拓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玩耍都是一次新的成長。在玩耍中,他們能夠認識到新事物,同時,又能觀察到事物之間的不同,這對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樹葉拼圖遊戲,孩子可以從中瞭解不同的樹的葉子形狀、顏色及氣味。通過拼圖,孩子還能對不同圖形有新的認知,從而提升與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提升孩子的社會技能

有研究人員曾在1978年做過一項實驗,以測試玩耍對幼鼠的影響。為阻止同齡幼鼠之間的溝通玩耍,研究人員將幼鼠用網隔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分離後,研究人員教所有幼鼠通過拉出一個橡皮球來獲取食物,接著又將食物獲取的方法從“拉出球”變成“拋球”。與自由玩耍的幼鼠相比,被剝奪了玩耍權利的小鼠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獲取食物的新方法。

可見被長期限制玩耍的幼鼠,它們的生活以及社會技能也會隨之而退化。同樣,對孩子來說,如果孩子能夠自由玩耍,他們從玩耍中將收穫更多新的技能和知識,而舊技能也會因為長期的鍛鍊而不斷熟練和提升。

緩解孩子童年時的人際壓力,同時增強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快樂產生的根源之一。在玩耍過程中,他們既能收穫愉悅,同時也會產生人際交往的壓力,與人發生衝突時的不良情緒等。然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在玩耍中遇到了衝突,但是他們又不想讓遊戲結束。因此,他們會在玩耍中漸漸學會彼此合作、彼此照顧玩伴之間的情緒,從而讓他們之間的遊戲繼續下去。通過玩耍,孩子之間的不友好,不快樂,都會漸漸消散,孩子之間的協作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同時,在玩耍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遊戲規則如何制定才公平,玩耍過程中遇到危險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往往是孩子需要及時面對和考慮的。而為了讓遊戲繼續,孩子不得不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問題。因此,孩子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在無意間得到提升。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懂得如何跟孩子玩,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給孩子獨自探索的時間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在玩中學會探索和認知新事物是有必要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好奇心比較重,再加上又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因此可以給孩子留出獨立的時間來玩。比如:堆積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父母可以讓孩子看著圖紙堆積木,這個時期其實一是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情緒,二是培養孩子獨立探索的能力。讓孩子在堆積木中探尋知識,發現未知的自己。同時,通過這種鍛鍊能很好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和耐力。

多數情況下,父母不需要去打擾孩子,這可以避免打斷他們的思維。如果孩子有求於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也可以參與進來。這樣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陪伴。

給孩子提供簡單易懂的工具

就像鄧超給孩子做滑板一樣,他基本只用到了紙殼和透明膠,這兩件物品很簡單,而且也很適合孩子,不復雜,又安全。其實,給孩子玩的工具或玩具不用太過複雜,尤其是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儘量簡單原始,更能讓他們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給孩子準備工具時,可以父母做引導,讓孩子自己做。也可以給孩子自由發揮的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製作工具。當然,如果孩子還很小,父母也可以代勞,重要的是讓孩子能體驗到這其中的樂趣和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認知。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讓孩子參與到集體協作中去

孩子需要有自己獨立玩耍的時間,同時,他們也需要有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中去,不僅能提升孩子的交際能力,而且也能讓孩子懂得如何與周圍人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集體玩耍中,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玩耍狀態,來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個性發展,從而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時補救。在集體玩耍中,父母作為一個觀察者,不需要過多打擾到孩子,讓孩子自由地與同伴玩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優勢。同時,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集體玩耍可以讓孩子儘快融入進去,從而消除他們對人際交往的恐懼和壓力。同時,跟同伴之間的玩耍,是父母替代不了的,因此作為父母,讓孩子積極參與到集體其中,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幫助。

親子互動一起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就如我們成人的工作一樣,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父母在這其中除了引導,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其中。親子之間的互動玩耍是最能考驗孩子,也能考驗父母的。在這其中,父母能知道孩子的情緒,能瞭解孩子的思維。同時,還能看清楚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肢體協調。而孩子呢?他們通過玩耍,不僅能收穫快樂,還能從中懂得如何跟父母溝通,如何去與父母協作。

記得有一次帶娃去遊樂場,我發現我居然比孩子還玩得開心。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遊樂場的項目有多好玩,而是我看到了孩子身上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我們一起玩推球,我不懂怎麼玩,孩子就會在一邊做指導。通過這種互動,我們都感受到了樂趣,而且我們之間還建立了朋友一樣的合作關係與情感。這對我和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父母多跟孩子玩一些互動遊戲,更有利於親子情感的和諧。在玩耍過程中,父母與孩子都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種親子之間的互動,也是無法用其他方式去替代的。對於父母來說,要珍惜與孩子之間的每一次玩耍,因為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不僅能讓父母瞭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缺點,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陪玩是他們童年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對他們最好陪伴的一部分。

孩子想在家滑雪,鄧超用紙殼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學會如何跟孩子玩,對父母來說,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因為,在玩耍中建立起來合作情感,比平時養育孩子時刻意去教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因此,不管是讓孩子獨自玩耍、還是跟父母互動一起玩,父母只要用心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對孩子來說也許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滿足。

參考書籍:《父母挑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