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吳在天 2019-09-02
"

看過一則新聞,說因為孩子抄作業被老師投訴到家裡,孩子的媽媽為了懲戒兒子,就趁兒子洗澡的時候拍了背面裸照,還發布到微信朋友圈裡,並寫上:“這次發背面,如果再犯,就發正面裸照。”

許多網友紛紛議論,似乎用打罵的方式來要求孩子都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呢?

"

看過一則新聞,說因為孩子抄作業被老師投訴到家裡,孩子的媽媽為了懲戒兒子,就趁兒子洗澡的時候拍了背面裸照,還發布到微信朋友圈裡,並寫上:“這次發背面,如果再犯,就發正面裸照。”

許多網友紛紛議論,似乎用打罵的方式來要求孩子都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呢?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非常自戀的父母,他們會習慣性的玩歸罪遊戲。

工作受挫了,回來罵孩子出氣,婚姻有問題,就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

當自己遭遇了挫敗的時候,就會在身邊找個可以怪罪的人去怪罪,把自己內心的挫敗痛苦投射出去這樣,要不是因為他,都是因為他害的。把問題說成是這個身邊人所導致的,自己就可以依然維持著完美的自戀感了。

很可能是因為老師跟媽媽投訴孩子抄作業,媽媽因而產生了羞恥感。她承受不了,就轉而給孩子製造更為強烈的羞恥感,她其實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轉嫁了自己的難受。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戀。

"

看過一則新聞,說因為孩子抄作業被老師投訴到家裡,孩子的媽媽為了懲戒兒子,就趁兒子洗澡的時候拍了背面裸照,還發布到微信朋友圈裡,並寫上:“這次發背面,如果再犯,就發正面裸照。”

許多網友紛紛議論,似乎用打罵的方式來要求孩子都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呢?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非常自戀的父母,他們會習慣性的玩歸罪遊戲。

工作受挫了,回來罵孩子出氣,婚姻有問題,就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

當自己遭遇了挫敗的時候,就會在身邊找個可以怪罪的人去怪罪,把自己內心的挫敗痛苦投射出去這樣,要不是因為他,都是因為他害的。把問題說成是這個身邊人所導致的,自己就可以依然維持著完美的自戀感了。

很可能是因為老師跟媽媽投訴孩子抄作業,媽媽因而產生了羞恥感。她承受不了,就轉而給孩子製造更為強烈的羞恥感,她其實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轉嫁了自己的難受。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戀。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所以,自我脆弱的父母,首先要保護自戀,因而他們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們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和羞恥,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真實的部分。他們必須去維護面子,讓他們認錯也是難以想象的。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有的父母會表現出對孩子很好很關心。但是,一旦出現了問題,父母會希望孩子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是不滿的情緒,他們就會從自戀陷入到無能感中。

這時,有些父母就會變得很憤怒,甚至攻擊孩子。他們憤怒的是,我這麼好的父母,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問題。他們會覺得孩子有問題,就是暗示了自己有問題。

還有更極端的現象,比如將孩子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的父母。他們會覺得所有的問題都一定是出在孩子的身上,他們自己是沒問題的。

那些被到送戒網癮的學校裡面去的孩子,被電擊被打,這些都好像不重要。因為他們的父母只關注的是,改變孩子的行為,卻沒有去看親子關係裡面,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

看過一則新聞,說因為孩子抄作業被老師投訴到家裡,孩子的媽媽為了懲戒兒子,就趁兒子洗澡的時候拍了背面裸照,還發布到微信朋友圈裡,並寫上:“這次發背面,如果再犯,就發正面裸照。”

許多網友紛紛議論,似乎用打罵的方式來要求孩子都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呢?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非常自戀的父母,他們會習慣性的玩歸罪遊戲。

工作受挫了,回來罵孩子出氣,婚姻有問題,就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

當自己遭遇了挫敗的時候,就會在身邊找個可以怪罪的人去怪罪,把自己內心的挫敗痛苦投射出去這樣,要不是因為他,都是因為他害的。把問題說成是這個身邊人所導致的,自己就可以依然維持著完美的自戀感了。

很可能是因為老師跟媽媽投訴孩子抄作業,媽媽因而產生了羞恥感。她承受不了,就轉而給孩子製造更為強烈的羞恥感,她其實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轉嫁了自己的難受。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戀。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所以,自我脆弱的父母,首先要保護自戀,因而他們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們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和羞恥,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真實的部分。他們必須去維護面子,讓他們認錯也是難以想象的。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有的父母會表現出對孩子很好很關心。但是,一旦出現了問題,父母會希望孩子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是不滿的情緒,他們就會從自戀陷入到無能感中。

這時,有些父母就會變得很憤怒,甚至攻擊孩子。他們憤怒的是,我這麼好的父母,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問題。他們會覺得孩子有問題,就是暗示了自己有問題。

還有更極端的現象,比如將孩子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的父母。他們會覺得所有的問題都一定是出在孩子的身上,他們自己是沒問題的。

那些被到送戒網癮的學校裡面去的孩子,被電擊被打,這些都好像不重要。因為他們的父母只關注的是,改變孩子的行為,卻沒有去看親子關係裡面,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我在心理熱線做志願者的時候,有個離家出走的孩子跑來我們服務站,問可不可以讓她在服務站住幾天。

服務站的志願者嘗試讓她聯繫家人,但是這個孩子非常不情願,她一直哭著對志願者說:“別叫我爸爸媽媽來”。

服務站沒有辦法收留孩子,對於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也只能通過聯繫家庭進行勸解及做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

不知道是否因為聽到說聯繫她的家人,她在服務站休息的時候,趁大家不注意,還企圖吞食了安眠藥自殺。有志願者在她手機上找到了同學的聯繫方式,再聯繫到了家人,等到父母來的時候,我們終於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麼如此不願意見到父母。

孩子的父親見到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問孩子的狀態,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抱怨孩子給他添了多少麻煩,說孩子有問題要把她送回學校去。接著又是數落孩子不好好讀書,總是往外面跑,回去要好好收拾一番…。

在場有志願者忍不住對這位父親說,孩子都想著自殺了,你還數落孩子,孩子的命還沒有學習重要嗎?

礙於面子,那位家長沒有再說什麼。但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孩子還談什麼學習好的可能。

"

看過一則新聞,說因為孩子抄作業被老師投訴到家裡,孩子的媽媽為了懲戒兒子,就趁兒子洗澡的時候拍了背面裸照,還發布到微信朋友圈裡,並寫上:“這次發背面,如果再犯,就發正面裸照。”

許多網友紛紛議論,似乎用打罵的方式來要求孩子都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呢?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非常自戀的父母,他們會習慣性的玩歸罪遊戲。

工作受挫了,回來罵孩子出氣,婚姻有問題,就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

當自己遭遇了挫敗的時候,就會在身邊找個可以怪罪的人去怪罪,把自己內心的挫敗痛苦投射出去這樣,要不是因為他,都是因為他害的。把問題說成是這個身邊人所導致的,自己就可以依然維持著完美的自戀感了。

很可能是因為老師跟媽媽投訴孩子抄作業,媽媽因而產生了羞恥感。她承受不了,就轉而給孩子製造更為強烈的羞恥感,她其實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轉嫁了自己的難受。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戀。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所以,自我脆弱的父母,首先要保護自戀,因而他們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們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和羞恥,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真實的部分。他們必須去維護面子,讓他們認錯也是難以想象的。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有的父母會表現出對孩子很好很關心。但是,一旦出現了問題,父母會希望孩子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是不滿的情緒,他們就會從自戀陷入到無能感中。

這時,有些父母就會變得很憤怒,甚至攻擊孩子。他們憤怒的是,我這麼好的父母,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問題。他們會覺得孩子有問題,就是暗示了自己有問題。

還有更極端的現象,比如將孩子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的父母。他們會覺得所有的問題都一定是出在孩子的身上,他們自己是沒問題的。

那些被到送戒網癮的學校裡面去的孩子,被電擊被打,這些都好像不重要。因為他們的父母只關注的是,改變孩子的行為,卻沒有去看親子關係裡面,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我在心理熱線做志願者的時候,有個離家出走的孩子跑來我們服務站,問可不可以讓她在服務站住幾天。

服務站的志願者嘗試讓她聯繫家人,但是這個孩子非常不情願,她一直哭著對志願者說:“別叫我爸爸媽媽來”。

服務站沒有辦法收留孩子,對於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也只能通過聯繫家庭進行勸解及做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

不知道是否因為聽到說聯繫她的家人,她在服務站休息的時候,趁大家不注意,還企圖吞食了安眠藥自殺。有志願者在她手機上找到了同學的聯繫方式,再聯繫到了家人,等到父母來的時候,我們終於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麼如此不願意見到父母。

孩子的父親見到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問孩子的狀態,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抱怨孩子給他添了多少麻煩,說孩子有問題要把她送回學校去。接著又是數落孩子不好好讀書,總是往外面跑,回去要好好收拾一番…。

在場有志願者忍不住對這位父親說,孩子都想著自殺了,你還數落孩子,孩子的命還沒有學習重要嗎?

礙於面子,那位家長沒有再說什麼。但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孩子還談什麼學習好的可能。

家庭是個系統,孩子的行為,是家庭問題的呈現


自戀的父母,他們的一切出發點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

所以,當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為了保護自戀,他們也會將無能感投到身邊最柔弱的那個人身上,而這個人通常都是孩子。

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只是家庭問題的冰山一角,也許有些方法可以矯正孩子,調整孩子的問題行為,但是,如果整個家庭,如果父母不首先從自己出發去看到自己的問題。那麼,孩子總會在其它時候,其它地方,再次出現問題行為。

因為,家庭是一個系統,孩子只是這個系統的一員。

作者:吳在天,心理專欄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