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不完美媽媽 戀愛 十工君 2019-08-05
"

人的這一生,在獲得,也在失去,享受獲得的喜悅容易,承受失去的痛楚卻很難,遑論有的失去,直擊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關乎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關乎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

當面對愛人的時候,人總會問類似“誰更重要的傻話。”當詢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伴侶,那麼自然可以用甜言蜜語去博對方一笑。

但如果提出疑問的是生活,它一定要你給一個答案呢?60歲以後,老年無子,老年喪偶,哪個,更讓人痛苦?

"

人的這一生,在獲得,也在失去,享受獲得的喜悅容易,承受失去的痛楚卻很難,遑論有的失去,直擊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關乎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關乎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

當面對愛人的時候,人總會問類似“誰更重要的傻話。”當詢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伴侶,那麼自然可以用甜言蜜語去博對方一笑。

但如果提出疑問的是生活,它一定要你給一個答案呢?60歲以後,老年無子,老年喪偶,哪個,更讓人痛苦?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一、愛情裡唯一的一次違約,是你先走一步

有的夫妻,恩愛了一生,卻把一個謊,撒了一輩子,生一世一雙人。可終究有人要先走一步。孩子的孝順,和愛人的陪伴,是不同的。枕邊睡的不再是伴侶,是空落落的孤單。真正深愛過,那麼對方離開,心中便會缺了一角。

老人說,她走了,我連想吵架拌嘴都找不到人。兒孫身邊繞,可滿心慈愛中,總是少了些東西。愛情裡的孤單,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寂寞。

"

人的這一生,在獲得,也在失去,享受獲得的喜悅容易,承受失去的痛楚卻很難,遑論有的失去,直擊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關乎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關乎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

當面對愛人的時候,人總會問類似“誰更重要的傻話。”當詢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伴侶,那麼自然可以用甜言蜜語去博對方一笑。

但如果提出疑問的是生活,它一定要你給一個答案呢?60歲以後,老年無子,老年喪偶,哪個,更讓人痛苦?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一、愛情裡唯一的一次違約,是你先走一步

有的夫妻,恩愛了一生,卻把一個謊,撒了一輩子,生一世一雙人。可終究有人要先走一步。孩子的孝順,和愛人的陪伴,是不同的。枕邊睡的不再是伴侶,是空落落的孤單。真正深愛過,那麼對方離開,心中便會缺了一角。

老人說,她走了,我連想吵架拌嘴都找不到人。兒孫身邊繞,可滿心慈愛中,總是少了些東西。愛情裡的孤單,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寂寞。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二、老年無子,一把辛酸

沒有孩子,這不是一種抱怨,只是一種嘆息。看著別人家子孫滿堂,天倫之樂,而自己家裡卻冷冷清清。年輕時太過忙碌,總想著等以後再要孩子,為此不惜放棄那些“意外”。

可是真的到了以後,卻已經過了生育的最好年齡。到了老年,膝下無子,一把辛酸。攢了一世家業,卻終究是一場徒勞,陪著愛人走過一生,雖然於愛無愧,但總歸有些孤單。而且等我離開,誰又代我去照顧你?

三、路到盡頭,總是一個人走

其實到了老年,人都是免不了要孤單的。孩子有可能不在身邊,伴侶也有可能離之而去,也許這兩種情況都會發生。

有一個老人回想丈夫離開後的生活,也沒什麼區別,孩子因為一些原因,英年早逝,自己沒了丈夫,但是照常自己做飯吃飯。到了不能動彈的那天,就去養老院。也許對她來說,在晚年,反而會更加堅強,只是這堅強背後藏著無數的心傷。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不是嗎?

"

人的這一生,在獲得,也在失去,享受獲得的喜悅容易,承受失去的痛楚卻很難,遑論有的失去,直擊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關乎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關乎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

當面對愛人的時候,人總會問類似“誰更重要的傻話。”當詢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伴侶,那麼自然可以用甜言蜜語去博對方一笑。

但如果提出疑問的是生活,它一定要你給一個答案呢?60歲以後,老年無子,老年喪偶,哪個,更讓人痛苦?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一、愛情裡唯一的一次違約,是你先走一步

有的夫妻,恩愛了一生,卻把一個謊,撒了一輩子,生一世一雙人。可終究有人要先走一步。孩子的孝順,和愛人的陪伴,是不同的。枕邊睡的不再是伴侶,是空落落的孤單。真正深愛過,那麼對方離開,心中便會缺了一角。

老人說,她走了,我連想吵架拌嘴都找不到人。兒孫身邊繞,可滿心慈愛中,總是少了些東西。愛情裡的孤單,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寂寞。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二、老年無子,一把辛酸

沒有孩子,這不是一種抱怨,只是一種嘆息。看著別人家子孫滿堂,天倫之樂,而自己家裡卻冷冷清清。年輕時太過忙碌,總想著等以後再要孩子,為此不惜放棄那些“意外”。

可是真的到了以後,卻已經過了生育的最好年齡。到了老年,膝下無子,一把辛酸。攢了一世家業,卻終究是一場徒勞,陪著愛人走過一生,雖然於愛無愧,但總歸有些孤單。而且等我離開,誰又代我去照顧你?

三、路到盡頭,總是一個人走

其實到了老年,人都是免不了要孤單的。孩子有可能不在身邊,伴侶也有可能離之而去,也許這兩種情況都會發生。

有一個老人回想丈夫離開後的生活,也沒什麼區別,孩子因為一些原因,英年早逝,自己沒了丈夫,但是照常自己做飯吃飯。到了不能動彈的那天,就去養老院。也許對她來說,在晚年,反而會更加堅強,只是這堅強背後藏著無數的心傷。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不是嗎?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中國人,免不了會想到自己的身後事,百年之後,誰是披麻戴孝人?老人本就容易想的多,如果無子,於是便生活在這種悲傷中。

愛情,總是讓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即便到了晚年,也是如此。生命有長有短,也就是說喪偶在所難免,也許靠著回憶足度餘生,只是生活卻多了許多孤單。

也許人這一生,要組建家庭,要結婚生子,除了讓自己能夠享受一些幸福的生活,也是為了自己可以跟這個社會多一些牽絆。珍惜現在枕邊之人,嘗試享受天倫之樂,或許會讓將來少些遺憾和痛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