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大學 熊丙奇看教育 2019-09-08
"

這個暑假,張蓉請了兩週的年假帶女兒曦瑤出國遊,給曦瑤報了連上半個月的課外班和一個5天的夏令營,除此之外,還讓曦瑤參加了好幾個公益活動……張蓉的目的只有一個:想盡各種辦法讓女兒遠離手機。但是當張蓉整理出國遊的照片時發現,有女兒出現的每一張照片,她都是手機在握:或者緊緊攥在手中,或者高高舉起在眼前。“手機就像幽靈一樣控制著孩子。”張蓉說,“只要有時間,哪怕就一分鐘、哪怕在手機上什麼也沒做,只有手機在手,孩子好像才安心。”(中國青年報8月31日)

"

這個暑假,張蓉請了兩週的年假帶女兒曦瑤出國遊,給曦瑤報了連上半個月的課外班和一個5天的夏令營,除此之外,還讓曦瑤參加了好幾個公益活動……張蓉的目的只有一個:想盡各種辦法讓女兒遠離手機。但是當張蓉整理出國遊的照片時發現,有女兒出現的每一張照片,她都是手機在握:或者緊緊攥在手中,或者高高舉起在眼前。“手機就像幽靈一樣控制著孩子。”張蓉說,“只要有時間,哪怕就一分鐘、哪怕在手機上什麼也沒做,只有手機在手,孩子好像才安心。”(中國青年報8月31日)

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怎麼與手機爭奪孩子,讓孩子遠離手機,這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張蓉算做得不錯的家長,請年假陪孩子旅遊,送孩子進夏令營,希望通過陪伴孩子,讓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淡忘”手機,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孩子還是要時刻手握手機才心安。那那些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看到孩子“機不離手”只一味指責的家長,就更覺得無可奈何了。怎麼才能讓孩子遠離手機?禁顯然不是辦法,家長的長期陪伴、引導,培發展孩子的興趣,才是根本。

最近,山西原平市範亭中學的學生行為規範引發熱議,該規範明確“帶手機立即摔壞或拋入水桶”。而之所以“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是針對以往部分學生攜帶手機、沉湎手機,嚴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過去學校也曾採取過各種措施,但屢犯屢禁、屢禁屢犯,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這就是想採取禁的方式,讓學生遠離手機,姑且不論這一規範能否得到執行——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意味著學生離家到校期間也不能用手機,而出於聯繫學生方便,很多家長是給孩子配手機的。而就是規範得到嚴格執行,當學生離開外部約束的環境,進入社會,考進大學,他們會獲得自由使用手機的機會,如果沒有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照樣會“失控”、沉迷手機遊戲。

我國未成年人手機不離手,很多孩子的課餘時間,都在手機上度過,不是手機具有特別大的吸引力,而是諸多外部因素把孩子推向手機。孩子想父母陪著一起玩,可父母以忙為由(父母可能自己也在玩手機,聊天,追劇等),用手機(下載遊戲,動畫片)打發孩子,久而久之,全家都手機不離手。有的父母意識到這一問題,希望通過陪伴孩子,讓孩子遠離手機,但又指望一次陪伴見效,這是不切實際實際的,親子教育是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的。

"

這個暑假,張蓉請了兩週的年假帶女兒曦瑤出國遊,給曦瑤報了連上半個月的課外班和一個5天的夏令營,除此之外,還讓曦瑤參加了好幾個公益活動……張蓉的目的只有一個:想盡各種辦法讓女兒遠離手機。但是當張蓉整理出國遊的照片時發現,有女兒出現的每一張照片,她都是手機在握:或者緊緊攥在手中,或者高高舉起在眼前。“手機就像幽靈一樣控制著孩子。”張蓉說,“只要有時間,哪怕就一分鐘、哪怕在手機上什麼也沒做,只有手機在手,孩子好像才安心。”(中國青年報8月31日)

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怎麼與手機爭奪孩子,讓孩子遠離手機,這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張蓉算做得不錯的家長,請年假陪孩子旅遊,送孩子進夏令營,希望通過陪伴孩子,讓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淡忘”手機,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孩子還是要時刻手握手機才心安。那那些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看到孩子“機不離手”只一味指責的家長,就更覺得無可奈何了。怎麼才能讓孩子遠離手機?禁顯然不是辦法,家長的長期陪伴、引導,培發展孩子的興趣,才是根本。

最近,山西原平市範亭中學的學生行為規範引發熱議,該規範明確“帶手機立即摔壞或拋入水桶”。而之所以“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是針對以往部分學生攜帶手機、沉湎手機,嚴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過去學校也曾採取過各種措施,但屢犯屢禁、屢禁屢犯,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這就是想採取禁的方式,讓學生遠離手機,姑且不論這一規範能否得到執行——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意味著學生離家到校期間也不能用手機,而出於聯繫學生方便,很多家長是給孩子配手機的。而就是規範得到嚴格執行,當學生離開外部約束的環境,進入社會,考進大學,他們會獲得自由使用手機的機會,如果沒有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照樣會“失控”、沉迷手機遊戲。

我國未成年人手機不離手,很多孩子的課餘時間,都在手機上度過,不是手機具有特別大的吸引力,而是諸多外部因素把孩子推向手機。孩子想父母陪著一起玩,可父母以忙為由(父母可能自己也在玩手機,聊天,追劇等),用手機(下載遊戲,動畫片)打發孩子,久而久之,全家都手機不離手。有的父母意識到這一問題,希望通過陪伴孩子,讓孩子遠離手機,但又指望一次陪伴見效,這是不切實際實際的,親子教育是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的。

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在這方面,需要城市父母改變家庭教育理念,很多城市父母不是沒有時間陪孩子,而是沒有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把陪伴、引導孩子的責任交給爺爺奶奶,或者認為只要送孩子進好的學校、機構,就盡到父母責任。只要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是肯定可以抽出時間陪孩子的。而我國留守兒童的問題則很複雜,只要留守兒童存在,父母的陪伴問題,就無法解決,在我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與手機為伴的問題更突出,這一問題幾乎無解。因此,要全面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消除留守兒童,讓孩子能與父母一起生活。這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

在學業的壓力之下,我國學校和家庭並不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很多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兩點一線——學校、家庭,或者三點一線——學校、培訓機構、家庭,在學習之外,沒有什麼興趣。很多家庭對孩子繁重學習的“犒勞”是玩一會兒手機。於是,學習、手機就變為學生的主要話題,也製造出矛盾。

"

這個暑假,張蓉請了兩週的年假帶女兒曦瑤出國遊,給曦瑤報了連上半個月的課外班和一個5天的夏令營,除此之外,還讓曦瑤參加了好幾個公益活動……張蓉的目的只有一個:想盡各種辦法讓女兒遠離手機。但是當張蓉整理出國遊的照片時發現,有女兒出現的每一張照片,她都是手機在握:或者緊緊攥在手中,或者高高舉起在眼前。“手機就像幽靈一樣控制著孩子。”張蓉說,“只要有時間,哪怕就一分鐘、哪怕在手機上什麼也沒做,只有手機在手,孩子好像才安心。”(中國青年報8月31日)

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怎麼與手機爭奪孩子,讓孩子遠離手機,這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張蓉算做得不錯的家長,請年假陪孩子旅遊,送孩子進夏令營,希望通過陪伴孩子,讓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淡忘”手機,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孩子還是要時刻手握手機才心安。那那些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看到孩子“機不離手”只一味指責的家長,就更覺得無可奈何了。怎麼才能讓孩子遠離手機?禁顯然不是辦法,家長的長期陪伴、引導,培發展孩子的興趣,才是根本。

最近,山西原平市範亭中學的學生行為規範引發熱議,該規範明確“帶手機立即摔壞或拋入水桶”。而之所以“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是針對以往部分學生攜帶手機、沉湎手機,嚴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過去學校也曾採取過各種措施,但屢犯屢禁、屢禁屢犯,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這就是想採取禁的方式,讓學生遠離手機,姑且不論這一規範能否得到執行——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意味著學生離家到校期間也不能用手機,而出於聯繫學生方便,很多家長是給孩子配手機的。而就是規範得到嚴格執行,當學生離開外部約束的環境,進入社會,考進大學,他們會獲得自由使用手機的機會,如果沒有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照樣會“失控”、沉迷手機遊戲。

我國未成年人手機不離手,很多孩子的課餘時間,都在手機上度過,不是手機具有特別大的吸引力,而是諸多外部因素把孩子推向手機。孩子想父母陪著一起玩,可父母以忙為由(父母可能自己也在玩手機,聊天,追劇等),用手機(下載遊戲,動畫片)打發孩子,久而久之,全家都手機不離手。有的父母意識到這一問題,希望通過陪伴孩子,讓孩子遠離手機,但又指望一次陪伴見效,這是不切實際實際的,親子教育是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的。

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在這方面,需要城市父母改變家庭教育理念,很多城市父母不是沒有時間陪孩子,而是沒有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把陪伴、引導孩子的責任交給爺爺奶奶,或者認為只要送孩子進好的學校、機構,就盡到父母責任。只要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是肯定可以抽出時間陪孩子的。而我國留守兒童的問題則很複雜,只要留守兒童存在,父母的陪伴問題,就無法解決,在我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與手機為伴的問題更突出,這一問題幾乎無解。因此,要全面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消除留守兒童,讓孩子能與父母一起生活。這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

在學業的壓力之下,我國學校和家庭並不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很多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兩點一線——學校、家庭,或者三點一線——學校、培訓機構、家庭,在學習之外,沒有什麼興趣。很多家庭對孩子繁重學習的“犒勞”是玩一會兒手機。於是,學習、手機就變為學生的主要話題,也製造出矛盾。

孩子手機不離手,成為家長的“心病”,怎樣和手機爭奪孩子?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我曾在大學校園裡,看到多個學生遊學團,一次在圖書館,一次在博物館。可能是由於旅途的原因,大部分遊學的學生顯得無精打采,在老師介紹時,只要少數的認真聽,大多數則低頭玩手機,還有幾個乾脆就坐在旁邊的沙發上,專注地打遊戲,老師介紹結束,讓學生自由參觀,幾乎所有學生全部都坐在沙發上,沒有人對圖書館、博物館感興趣。

缺乏學業之外的興趣,這是我國學生網癮問題嚴重的重要原因。而這也與當前的評價體系只重視學業成績,由此導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不重視學生個性、興趣培養有關。這是難以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才的。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學生的健康成長卻等不起,要“贏得”與手機爭奪孩子的“勝利”,家長必須轉變家庭教育理念,要陪伴孩子成長,要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