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不完美媽媽 吉利伴你回家 玩具 翩翩何落葉 2019-06-03

想我今兒個起的早,

聽到外面鳥兒叫,

原來是夏天已來到。

迷迷糊糊睜開眼,摸到手機。打開微信一看,好多群裡都在狂撒紅包。

連那個最摳門兒的寫作群群主,都發了兩毛錢。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咦,今天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嗎?

永葆童心!

六一兒童節快樂!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也是,現在過個節太容易了。在節日造勢方面,商家功不可沒。

信奉著任何不以放假為目的的節日都是耍流氓的理念,好歹兒童節碰上了個週末。於是,我們這幫成年人臉上立馬露出了慈母般的微笑。

話說成年人過六一兒童節,是不是太矯情了?

有人說,都這麼大的人了,瞎起什麼哄呀,你是巨嬰嗎?

總有些愛較真的人,非要雞蛋裡挑骨頭。

寶寶心裡苦,且聽寶寶慢慢道來。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即便六一兒童節這天咱也沒有啥表演,也沒啥活動,媽媽也不會送啥禮物,但是我可以參與集體懷舊呀。

我這麼愛湊熱鬧的人,怎麼能夠錯過成年兒童的盛大狂歡呢。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其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如果有人問你成年人過兒童節有什麼感想,我想你可以用4個字來回答:

理直氣壯!

友情提醒:一定要把感嘆號的語氣帶出來。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某個節日真的賦予某個特定對象,有時反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你看,幼兒園小朋友們在舞臺上集體匯演時哇哇大哭。

兒童節變了味兒,是自以為是的成年人們耍流氓,明明該讓孩子們放鬆快樂,卻又用成人世界的這一套滿足老師和家長們的虛榮心。

但,成年人過兒童節就很隨意了。

買幾包辣條。

看個動畫片。

翻翻以前的相冊。

給家裡的小朋友發幾個紅包。

在全是成年的微信群裡搶幾分慶祝節日的紅包。

還有人專門在網購了一批小時候買不起的玩具。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管他年齡的限制呢。

自己給自己過節的資格行不行?

沒有人會說你沒資格過兒童節。我偏要過。

在網絡上,一鍵回不了童年。一鍵卻可以找回童年任性的感覺。

心有千千結。恨不得每天都是出口。

有了兒童節,還可以當一個小孩兒耍耍賴,為情緒和焦慮找一個發洩的出口。

成長是一架天平,一邊放著失去,一邊放著收穫。當我們用童真與潔白換來成長的勇氣後,還好有“六一”這個節日,能讓我們短暫地拋棄成長的勇氣,換回珍貴的童真和潔白,哪怕只能換回一瞬間。

《小王子》說,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只是他們都忘記了。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還有些人遲遲不肯成年。在這個節日裡更是喜大普奔。

話就說到成年的標準了。社會學家們曾經設立了成年的五個標準:從學校畢業、離家獨居、經濟獨立、結婚、生小孩。

所以,那些學歷越來越高卻從未脫離校園的人總是帶著一臉稚氣。

單身狗過兒童節是最歡樂的。

那些自己沒有孩子的女人,最討厭別人叫她阿姨了。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除了他們,還有一部分人一方面喊著自己是成年人了,你們誰也別攔我,我要享受成年帶給我的種種都有好處。但是另一方面,他們還把自己偽裝成孩子的面孔,不願意轉變社會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這種矛盾的成長過程必然會讓個體付出一些成本。“延遲成長”不是無期限的。早晚你都要長大成人。

即便長大是一個很掃興的過程。

成年人為什麼喜歡過兒童節?

所以不要怕,若成長過程中還有一些喘息的機會,那就好好放鬆一下,看看更加年少時的自己。看看你現在是否長成了自己年少時想象的樣子。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以後,繼續熱愛它。”

所以別人再問你,老大不小了幹嘛還要過兒童節,你可以問對方一個問題。

“知道李耳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嗎?”

“因為老子願意!”

老子內心還是個寶寶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