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拒絕給女兒買名牌:教孩子合理花錢,而不是“不讓花錢”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小S拒絕給女兒買名牌:教孩子合理花錢,而不是“不讓花錢”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戀小暖

1


就在近日,小S因為丈夫許雅鈞被爆料去夜店,還給他人轉賬而上了熱搜,一時間關於小S節儉,一個包背好多年,還教育孩子節儉也跟著上了熱搜……

最近在看《我們是真正的朋友》,裡面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小S女兒發消息給小S,表示自己想要一件潮服。

可小S說什麼都不答應,為了打消女兒的念頭,她還補充了理由:女兒才13歲,生長很快,不需要買那麼好的衣服。

小S拒絕給女兒買名牌:教孩子合理花錢,而不是“不讓花錢”

圖片來源網絡


手機那端,不知道小S的女兒艾莉聽到這個消息有多失望。

大S不忍心,在看過衣服的照片後,覺得衣服值得買下來,作為艾莉舞蹈比賽第一名的獎勵。

兩人爭論了一會,最後小S半推半就答應了下來。

但她還是一再地對孩子講道理:

姨媽買衣服這件事並不是隨時都會發生的,氣質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不要亂買衣……

我猜,艾莉聽著媽媽的教育時,心一定還是雀躍著的,心情愉悅,自然也聽得進媽媽的教育。

其實1000塊錢對於小S來說,還是完全負擔得起的。

既然如此,滿足一下孩子的需求又有何妨?

但是她似乎總害怕孩子學壞,於是一再地打壓孩子的慾望,捨不得給孩子買衣服。

小S的三個女兒經常被人嘲笑穿得像留守兒童、保姆……

有一句話說得好:

“如果我能吃2顆糖果,而你給了我10顆,那剩下的8顆都在說我愛你! ”

作家莫言曾經這樣說過:“錢不花就是一張紙,花了才是錢。”

我們努力賺錢是為了什麼?

不就是為了讓自己和身邊所愛之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嗎?

只要還在家庭承受範圍的,就不要太委屈孩子。

我們不得不承認,錢不是萬能的,但願意為了孩子花錢的家長,都在用他們的方式對孩子說著“我愛你”。

聽過一位讀者分享過他童年被窮養的經歷,其中他說的一句話讓我感到無比心酸:

“我已經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買那麼多沒有用的東西了,好像買了就是愛自己一樣。”

演員杜江曾經這樣反問過:

“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呢?”

別用“你要懂事,別老想著花錢”來綁架孩子,因為懂事的孩子最可憐,最委屈、最不快樂。


2


鄰居的一個阿姨,為了培養一年級的孩子從小節儉、感恩的心態,經常動不動就哭窮,這個來之不易,那個是省吃儉用提供出來的……

阿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在無形中綁架了孩子:

你必須懂事,你不能提要求, 否則就是對不起我!

她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零食更是少得可憐。

親戚們送的零食,都會被她轉贈出去,孩子身上的衣服都是撿親戚們不要的……

孩子有時候提出想買一件玩具,她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那樣:

“你發什麼神經?腦子抽風了吧?你以為錢那麼容易賺?”

她家的經濟條件還算不錯,只是阿姨喜歡哭窮罷了。這讓孩子一直以來都覺得家裡很窮,畏首畏腳,經常買個東西都要糾結半天……

有一天,阿姨遭到學校老師的投訴,原因是她的孩子經常拿別人的塗改帶等學習用品,然後把它們放到嘴裡沾點口水,弄髒後,其他同學就再也不想討要回去了。

就這樣,他理所當然地佔用了別人的學習用品。

一次兩次三次……

同學們終於忍不下去了,聯合起來孤立他,並且在老師面前舉報了他的行為。

不僅如此,他的其他行為也被舉報了出來:比如為了一根棒棒糖,他幫其他人打掃了一星期衛生,還幫同學在聽寫的時候矇混過關……


小S拒絕給女兒買名牌:教孩子合理花錢,而不是“不讓花錢”

圖片來源網絡



被窮養長大,慾望被壓抑的孩子,一般會走這兩種極端:

一、對金錢太過看重,成了一個財迷,但又摳得出奇,成為一隻不折不扣的“鐵公雞”。

捨不得花錢,一花錢就有罪惡感。

他們一般不會想著如何去掙更多的錢,而是一味地想著省錢,陷入“窮人思維”中。

二、為了掩蓋內心的敏感和自卑,自己有了一點錢後,就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就是為了彌補童年時的那份缺失。

窮養孩子,弊遠遠大於利。

比如還有以下幾點壞處:

孩子容易患得患失,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滿足感和安全感。

孩子的格局太小,容易畏畏縮縮,不夠落落大方,做不成大事。

孩子不夠自信。在機會面前,不敢主動去爭取。

孩子很愛面子,見不得別人好,容易產生嫉妒恨等負面情緒。


3


當然,也見過一些家長,打著“富養孩子”的旗號,對孩子過分寵溺,言聽計從。

而孩子對金錢也沒什麼概念,一口氣打賞主播好幾萬,眼睛都不眨一眨。

甚至動不動就買奢侈品,非常喜歡和同齡人攀比……

當孩子亂花錢,不要一味地責罵,而應該循循善誘,掌握好正確的方法。

正如兒童心理作家黃杏貞所說: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

與其一味地窮養或者富養孩子,不如從小就培養他正確的金錢觀,做好以下幾點:

1.讓孩子瞭解家裡的經濟狀況


家長可以把家裡的經濟狀況如實告訴孩子,既別哭窮,也別誇大炫富,實事求是,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

具體可以告知孩子你的工作,家裡的收入來源,有哪些支出等等。

孩子瞭解了家庭的具體狀況後,參與感更強,也會為了家裡考慮,不會動不動就提出過分的要求。

同時,可以帶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看看,讓孩子看看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掙錢的,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一飯一蔬,來之不易”。

在平時的時候,注意培養好親子關係,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即使沒有過多的物質享受,也同樣幸福喜樂。

曾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你會介意父母的工作嗎?

其中比較高讚的回答是這樣的:

親子關係好了,家長無論怎樣,孩子都覺得好;

親子關係不好,家長再優秀再出色,孩子也不會覺得驕傲。

不管家庭是富裕還是貧窮,都不要忘了給予愛和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小S拒絕給女兒買名牌:教孩子合理花錢,而不是“不讓花錢”

圖片來源網絡



2.告誡孩子不要盲目攀比


有的孩子喜歡攀比,比如他們會和同學比較身上穿的衣服,常用的學習工具等等。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錢財乃身外之物,與其攀比誰的出身比較好,不如攀比誰的能力更強。

可以把孩子的攀比心理,引導到比成績、比能力等上面來。

父母在平時,也要注意一下自己是否也有攀比的心理,自己是否在無形中“引導”了孩子攀比。

倘若有,自己一定要學會好好反省,畢竟要想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必須先成為那樣的人。

3.讓孩子學會“花錢”


學會“花錢”,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可以讓孩子學著做一個小管家。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的消費計劃,有針對性地花錢,教會孩子管理錢,合理地使用金錢。

有節制地給孩子一些零花錢。

零花錢可以逐漸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科學理財等能力,還能讓孩子在消費、交換的過程中培養相關的人際關係,掌握社交的方法。

孩子對零花錢有需求,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零花錢可以讓孩子自由管理,而不是由父母死死盯住,或者讓老師來監督,要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在教育孩子有計劃、科學花錢的同時,要相信孩子,讓他們學會靈活支配。

4.讓孩子適當“賺錢”


教育孩子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在平時可以要求孩子適當做一些家務,通過勞動換取零花錢。

不管家裡有沒有錢,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如果孩子有能力了,要為家庭分憂,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

告訴孩子尊重錢,珍惜錢,錢是一個人的底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以上幾點策略,願你我共勉!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