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退役老兵的“新沙場”

來源:經濟日報

阿拉善,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在此交匯。這裡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生命禁區”。阿拉善軍分區原司令員李旦生、原司令員張新華、原司令員李德海、原政委王永華,以及內蒙古軍區原司令員黃高成,都是以一身“國防綠”長年駐守在這片四季不變色的黃沙裡。

解甲後,5位老兵難以割捨對第二故鄉的熱愛,毅然從北京、江蘇、山東、呼和浩特等地歸來,拎起水桶,扛上鍬鎬,再進沙漠植樹。從在職到退役,接力治沙19年,終於豎起一道16萬畝的綠色屏障。

集結沙漠植樹

今年清明節,戈壁灘上的第一場春雨不期而至。騰格裡沙漠東緣植樹現場,旌旗獵獵。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栽樹樹成林”的橫幅下,阿拉善黨政軍警民千人上陣,挖坑,栽樹,培土,澆水,個個使出渾身力氣,大家幹得熱火朝天。李旦生負責一片生態林,他還像當年在練兵場一樣親力親為,來回奔忙。

今年70歲的李旦生依然腰桿筆直,生態大會戰一次不落。“本世紀初,阿拉善的沙塵暴遮天蔽日過京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軍分區積極投身生態建設,那時我們就打響了‘綠化大沙漠、遏制沙塵暴’的生態阻擊戰。”時任阿拉善軍分區司令員的李旦生回憶,當時,他們面臨“兩有兩缺”的境況:有人力,有激情,缺資金,缺技術。

沙起阿拉善,牽動萬人心。李旦生動員老同學,時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阿拉善成為河套平原乃至華北、京津的最後一道生態防線,決不能再度失守,每個人都應有所作為”。帶著這樣的認識,陳東征率首批員工志願者深入騰格裡沙漠,與阿拉善軍分區官兵攜手植樹。

而後,軍分區與深交所制定了《生態建設五年規劃》和《青年林三年規劃》。軍分區與深交所發起倡議,帶動32家上市公司成立了阿拉善生態基金會。軍分區黨委連續制定《三年規劃》,每年與駐地黨委政府聯合組織召開生態對話會,調動發改委、水務局、氣象局等部門,為生態建設解決難題。軍分區還建立生態建設定期聽取彙報、績效評估和檢查評比制度,探索軍民融合、軍企聯合、資源整合的生態建設良性循環之路。

2004年,本該退休回北京的李旦生由於治沙計劃沒有完成,毅然留下來。2008年,阿拉善軍分區司令員張新華也退休了。李旦生找到他:“在家待著幹啥?到沙漠一起種樹吧!”張新華逢人就說,“李司令退休治沙,我也不能當逃兵啊”。2012年,受兩位退休司令員治沙精神的感染,一頭銀髮的內蒙古軍區原司令員黃高成也加入了治沙隊伍。2015年退休的李德海、2017年退休的王永華沒等3位老司令員張口,主動找上門來:“在沙漠裡種樹,算我一個!”

變身植樹行家

每年,黃高成和老伴兒都要從北京來沙漠四五趟,並利用各種機會了解沙漠治理的新理念、新技術,為軍民傳授植樹新方法。“種活一棵樹,固住一方土,護住一片綠”,望著身後鬱鬱蔥蔥的樹林,黃高成感慨地說,“這些成果離不開軍分區的全體官兵,離不開深交所的全體員工,離不開駐地幹部群眾。”

相比黃高成,張新華離沙漠近多了。春季植樹時,張新華都從呼和浩特開車前往阿拉善,7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一整天時間,之後一住就是個把月。“僱人植樹,挖個坑要0.27元,買棵樹苗要0.1元,還要打井、管理、培育樹苗,所以需要精打細算,每分錢都必須花在刀刃上。”和張新華聊天,發現他滿腦子都是算種樹賬。

久在沙漠成行家。張新華和李旦生共同募集的生態建設資金,目前已在阿拉善盟建立了3個大型種植基地。黃高成發明了“高壓噴水打孔”植樹法,原來種活一棵樹需要15升水,現在只需8升水。李德海、王永華採用多層籬笆防風防沙法,確保了沙漠幼苗成活率達到60%。

2016年春夏之交,正是治沙植綠最忙的季節,老兵們請來10多位生態專家研究治沙方法。這時的李德海突然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還沒等他走出大漠,又傳來母親病逝的噩耗。這個硬漢強忍淚水,向著家鄉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次躬。既然見不到最後一面,索性通過植樹為母親送行。15天的植樹大會戰,李德海一直在生態基地現場指揮。會戰結束後,他獨自來到苗圃基地,用手機放著國歌,一個人升起了國旗,這是母親最想看到的場景。一望無際的工地上,李德海任憑淚水洗刷著他滿是沙塵的面頰……

國情教育基地

“在沙漠幹了一輩子的老兵,退役後把孩子們為他們設計的旅遊路線改成治沙路線,他們的故事需要年輕人知道。”阿拉善軍分區政委張學增說,阿拉善軍分區為此推出了沙場互動“國情教育”,讓年輕人栽下一棵幼苗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一場“綠化”。

第一次進入沙漠,第一次當士兵,第一次實彈射擊,第一次沙漠植樹,第一次沙漠衝浪,第一次沙漠拉練……來自深圳、上海、大連、北京等城市從事金融工作的年輕人紛紛感嘆“骨頭像散了架一樣”,但許多人更難忘這次“心靈之旅”。

“年逾古稀的黃高成將軍給我們講課,兩個小時一直站著。”深圳證券通信有限公司的菅潔回憶與邊防官兵對話的一幕,“老將軍總結自己人生的三個感悟:珍惜每一個崗位;信黨愛黨為黨跟黨走;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強大的心理狀態。他從炊事員幹到內蒙古軍區司令員,我們不由得肅然起敬。”來自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凌麗也參加了“擁抱阿拉善”2018年春季國情教育活動,她說,“這裡沒有WIFI,沒有電視,但是有一批放棄晚年安逸生活繼續奉獻的老兵,讓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一起軍訓、上黨課、植樹,對我們是一次身體的重塑,一次精神的洗禮”。

“跟著老兵去種樹”,在阿拉善已經蔚然成風。19年來,100多名官兵脫下軍裝後,投入到治沙植樹大會戰。先後有23萬人次的軍民投入到植樹會戰中,陸續建成了中國上市公司生態林、八一同學生態林、深圳通信衛星生態林、邊防軍民生態林等多個共建基地,在騰格裡沙漠東緣形成寬4000米、長30000米的綠色長廊。

“種的是樹,育的是人,造的是福,積的是德。幾位退役老兵已經鄭重立下‘百年承諾’,建黨100週年時建成生態公益林20萬畝,建軍100週年時建成生態公益林30萬畝,建國100週年時建成生態公益林40萬畝。這既是老兵們‘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明志,更是國情教育實時更新的教材。”張學增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