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

《海淀家長對不起,順義媽媽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夢想”》這篇文章相信很多媽媽都看過了,這麼一篇6000+字讓人難以讀完的文章,獲得了10萬+的閱讀,龐大的數據看似是一篇販賣重度焦慮的文章,實則體現了當下時代,無論是“上東區”還是普通百姓,對於教育環境的無奈與不安。

我想說在前面,每個雞娃的媽媽都不易,都在為了孩子付出和奉獻甚至犧牲自己。在前赴後繼的雞娃戰鬥中,有熱衷爬藤的金字塔頂端的“順義媽媽”,她們有財力有人脈,她們拼娃更拼自己;有迫於生活壓力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普通媽媽,還要每週甚至每天從大城市這頭把孩子送到那頭求學,她們都“不配有夢想”嗎?不對,當媽媽們開始義無反顧的雞娃時,她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就孩子,沒有高貴低賤之分。

"

《海淀家長對不起,順義媽媽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夢想”》這篇文章相信很多媽媽都看過了,這麼一篇6000+字讓人難以讀完的文章,獲得了10萬+的閱讀,龐大的數據看似是一篇販賣重度焦慮的文章,實則體現了當下時代,無論是“上東區”還是普通百姓,對於教育環境的無奈與不安。

我想說在前面,每個雞娃的媽媽都不易,都在為了孩子付出和奉獻甚至犧牲自己。在前赴後繼的雞娃戰鬥中,有熱衷爬藤的金字塔頂端的“順義媽媽”,她們有財力有人脈,她們拼娃更拼自己;有迫於生活壓力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普通媽媽,還要每週甚至每天從大城市這頭把孩子送到那頭求學,她們都“不配有夢想”嗎?不對,當媽媽們開始義無反顧的雞娃時,她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就孩子,沒有高貴低賤之分。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文中有很多“順義媽媽”的雞娃日常,讓你看了都自慚形愧,懷疑自己。比如,高管媽媽,因為工作忙耽誤了孩子美高申請的資料提交時間被群鄙視,不配稱為一個合格的順義媽媽;再比如孩子學琴媽媽錄像,去世界各地參加鋼琴比賽十年下來自己考了鋼琴10級;還有,陪娃今天上海蘇州,明天崇禮北海道,游泳、滑雪,打棒球…各種體育賽事跑遍等等不勝枚舉。

她們是世界級的教育專家。她們不僅瞭解最前沿教育理念,還要熟悉全球名校錄取法則,她盤點美高TOP就像海淀家長盤點公立名校一樣,她們對各種考試的熟悉程度,足可以隨便進一家留培機構當高級課程主管。”

她們教育孩子之前必先提升自己,自己比孩子提前至少半年開始學習上課。“孩子學古箏,媽媽會先苦學半年,幫孩子探路培養興趣,做娃練琴路上的人肉糾錯機;學書法,順義媽媽就給娃找書畫大家,自己行書楷書隸書小篆通通學一遍,臨帖一眼就知好壞;孩子學游泳,媽媽就給學校組社團,自己還研究並精通了各種遊法和教法,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報名北京游泳比賽,還得了業餘組中年冠軍,之後順便去美國考了一個ASCA(美國游泳教練協會的國際牌照)。”

“對她們而言,真正帶來教育焦慮感的,從來不是距離的遠近或者時間的長短,她們也不太考慮自己的付出和家庭的成本。她們只擔心的是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策,是否能給孩子帶來有價值的反饋。她們一直害怕的,是在自己和孩子賭上了一切之後,才發現選錯了方向。自己可以沒有夢想,但是娃的努力不能泡影。

看完順義媽媽各種雞娃奮鬥的故事,每一個媽媽肯定都會陷入沉思和無力。為娃奮鬥了多少?英語什麼水平能給娃正確的指導嗎?鋼琴會陪練嗎?培訓班都是在線而不擇優嗎?有限的資源內為娃付出了多少?

"

《海淀家長對不起,順義媽媽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夢想”》這篇文章相信很多媽媽都看過了,這麼一篇6000+字讓人難以讀完的文章,獲得了10萬+的閱讀,龐大的數據看似是一篇販賣重度焦慮的文章,實則體現了當下時代,無論是“上東區”還是普通百姓,對於教育環境的無奈與不安。

我想說在前面,每個雞娃的媽媽都不易,都在為了孩子付出和奉獻甚至犧牲自己。在前赴後繼的雞娃戰鬥中,有熱衷爬藤的金字塔頂端的“順義媽媽”,她們有財力有人脈,她們拼娃更拼自己;有迫於生活壓力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普通媽媽,還要每週甚至每天從大城市這頭把孩子送到那頭求學,她們都“不配有夢想”嗎?不對,當媽媽們開始義無反顧的雞娃時,她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就孩子,沒有高貴低賤之分。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文中有很多“順義媽媽”的雞娃日常,讓你看了都自慚形愧,懷疑自己。比如,高管媽媽,因為工作忙耽誤了孩子美高申請的資料提交時間被群鄙視,不配稱為一個合格的順義媽媽;再比如孩子學琴媽媽錄像,去世界各地參加鋼琴比賽十年下來自己考了鋼琴10級;還有,陪娃今天上海蘇州,明天崇禮北海道,游泳、滑雪,打棒球…各種體育賽事跑遍等等不勝枚舉。

她們是世界級的教育專家。她們不僅瞭解最前沿教育理念,還要熟悉全球名校錄取法則,她盤點美高TOP就像海淀家長盤點公立名校一樣,她們對各種考試的熟悉程度,足可以隨便進一家留培機構當高級課程主管。”

她們教育孩子之前必先提升自己,自己比孩子提前至少半年開始學習上課。“孩子學古箏,媽媽會先苦學半年,幫孩子探路培養興趣,做娃練琴路上的人肉糾錯機;學書法,順義媽媽就給娃找書畫大家,自己行書楷書隸書小篆通通學一遍,臨帖一眼就知好壞;孩子學游泳,媽媽就給學校組社團,自己還研究並精通了各種遊法和教法,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報名北京游泳比賽,還得了業餘組中年冠軍,之後順便去美國考了一個ASCA(美國游泳教練協會的國際牌照)。”

“對她們而言,真正帶來教育焦慮感的,從來不是距離的遠近或者時間的長短,她們也不太考慮自己的付出和家庭的成本。她們只擔心的是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策,是否能給孩子帶來有價值的反饋。她們一直害怕的,是在自己和孩子賭上了一切之後,才發現選錯了方向。自己可以沒有夢想,但是娃的努力不能泡影。

看完順義媽媽各種雞娃奮鬥的故事,每一個媽媽肯定都會陷入沉思和無力。為娃奮鬥了多少?英語什麼水平能給娃正確的指導嗎?鋼琴會陪練嗎?培訓班都是在線而不擇優嗎?有限的資源內為娃付出了多少?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耶魯人類學博士曾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耶魯人類學博士還說:做母親這件事的堅強與脆弱,在每一個核心城市的“教育高地”都會被無限放大。

“順義媽媽”就生活在北京的“上東高地”,以“後沙峪”為中心,日常覆蓋全中國,各類假期那就覆蓋了全球,半徑無窮大的京城最積極上進最愛奮鬥的女性群體。她們拼孩子,更拼自己。

順義媽媽們的價值觀正確與否,我們不去評判,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做法,我們可以做的是尊重別人的想法與選擇。因為我們並未身處別人的環境,如果我們也是“順義媽媽”的其中一位,能否做的比她們還要誇張,現在還是一個問號。

她們可敬,她們有錢有資源,擁有全球最新的某款限量版包包,缺在拼命燃燒自己成就孩子。她們住精英薈萃的社區,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家裡騁了好幾個保姆,自己貌美又才華出眾,這些理應給人帶來自信和冷靜的事,反而使人越來越焦慮。那就是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選擇就越多,但更多的選擇,也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最好的決策。”

同樣的,“海淀家長”也可敬,這些家長同樣為了娃在奔波,用盡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為娃鋪路。難道海淀家長不知道哈佛、普林斯頓牛嗎?難道海淀家長家的牛蛙不比順義媽媽家的娃聰明嗎?難道海淀家長沒有順義媽媽能吃苦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人生際遇不同。對於海淀家長來說,只要能問鼎清北,背靠日益強盛的祖國,即使不能擁抱全世界又如何?更何況孩子上了清北後,可以在這個更高的平臺上再去申請海外深造。

不能說追求藤校的媽媽比追求清北復交的更上進,教育觀和人生際遇不一樣的兩批家長,他們同樣在雞娃,都是值得敬佩的。

或許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媽媽,或許“順義媽媽”是你高攀不起的目標,那就讓她們的雞娃日常鞭撻內心。

放眼全世界,媽媽們的追求都殊途同歸,山外有山,“媽外有媽”。

娃們,前路荊棘密佈,但媽媽們無畏前行,只為終與你共賞霞光漫漫。

"

《海淀家長對不起,順義媽媽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夢想”》這篇文章相信很多媽媽都看過了,這麼一篇6000+字讓人難以讀完的文章,獲得了10萬+的閱讀,龐大的數據看似是一篇販賣重度焦慮的文章,實則體現了當下時代,無論是“上東區”還是普通百姓,對於教育環境的無奈與不安。

我想說在前面,每個雞娃的媽媽都不易,都在為了孩子付出和奉獻甚至犧牲自己。在前赴後繼的雞娃戰鬥中,有熱衷爬藤的金字塔頂端的“順義媽媽”,她們有財力有人脈,她們拼娃更拼自己;有迫於生活壓力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普通媽媽,還要每週甚至每天從大城市這頭把孩子送到那頭求學,她們都“不配有夢想”嗎?不對,當媽媽們開始義無反顧的雞娃時,她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就孩子,沒有高貴低賤之分。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文中有很多“順義媽媽”的雞娃日常,讓你看了都自慚形愧,懷疑自己。比如,高管媽媽,因為工作忙耽誤了孩子美高申請的資料提交時間被群鄙視,不配稱為一個合格的順義媽媽;再比如孩子學琴媽媽錄像,去世界各地參加鋼琴比賽十年下來自己考了鋼琴10級;還有,陪娃今天上海蘇州,明天崇禮北海道,游泳、滑雪,打棒球…各種體育賽事跑遍等等不勝枚舉。

她們是世界級的教育專家。她們不僅瞭解最前沿教育理念,還要熟悉全球名校錄取法則,她盤點美高TOP就像海淀家長盤點公立名校一樣,她們對各種考試的熟悉程度,足可以隨便進一家留培機構當高級課程主管。”

她們教育孩子之前必先提升自己,自己比孩子提前至少半年開始學習上課。“孩子學古箏,媽媽會先苦學半年,幫孩子探路培養興趣,做娃練琴路上的人肉糾錯機;學書法,順義媽媽就給娃找書畫大家,自己行書楷書隸書小篆通通學一遍,臨帖一眼就知好壞;孩子學游泳,媽媽就給學校組社團,自己還研究並精通了各種遊法和教法,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報名北京游泳比賽,還得了業餘組中年冠軍,之後順便去美國考了一個ASCA(美國游泳教練協會的國際牌照)。”

“對她們而言,真正帶來教育焦慮感的,從來不是距離的遠近或者時間的長短,她們也不太考慮自己的付出和家庭的成本。她們只擔心的是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策,是否能給孩子帶來有價值的反饋。她們一直害怕的,是在自己和孩子賭上了一切之後,才發現選錯了方向。自己可以沒有夢想,但是娃的努力不能泡影。

看完順義媽媽各種雞娃奮鬥的故事,每一個媽媽肯定都會陷入沉思和無力。為娃奮鬥了多少?英語什麼水平能給娃正確的指導嗎?鋼琴會陪練嗎?培訓班都是在線而不擇優嗎?有限的資源內為娃付出了多少?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耶魯人類學博士曾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耶魯人類學博士還說:做母親這件事的堅強與脆弱,在每一個核心城市的“教育高地”都會被無限放大。

“順義媽媽”就生活在北京的“上東高地”,以“後沙峪”為中心,日常覆蓋全中國,各類假期那就覆蓋了全球,半徑無窮大的京城最積極上進最愛奮鬥的女性群體。她們拼孩子,更拼自己。

順義媽媽們的價值觀正確與否,我們不去評判,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做法,我們可以做的是尊重別人的想法與選擇。因為我們並未身處別人的環境,如果我們也是“順義媽媽”的其中一位,能否做的比她們還要誇張,現在還是一個問號。

她們可敬,她們有錢有資源,擁有全球最新的某款限量版包包,缺在拼命燃燒自己成就孩子。她們住精英薈萃的社區,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家裡騁了好幾個保姆,自己貌美又才華出眾,這些理應給人帶來自信和冷靜的事,反而使人越來越焦慮。那就是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選擇就越多,但更多的選擇,也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最好的決策。”

同樣的,“海淀家長”也可敬,這些家長同樣為了娃在奔波,用盡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為娃鋪路。難道海淀家長不知道哈佛、普林斯頓牛嗎?難道海淀家長家的牛蛙不比順義媽媽家的娃聰明嗎?難道海淀家長沒有順義媽媽能吃苦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人生際遇不同。對於海淀家長來說,只要能問鼎清北,背靠日益強盛的祖國,即使不能擁抱全世界又如何?更何況孩子上了清北後,可以在這個更高的平臺上再去申請海外深造。

不能說追求藤校的媽媽比追求清北復交的更上進,教育觀和人生際遇不一樣的兩批家長,他們同樣在雞娃,都是值得敬佩的。

或許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媽媽,或許“順義媽媽”是你高攀不起的目標,那就讓她們的雞娃日常鞭撻內心。

放眼全世界,媽媽們的追求都殊途同歸,山外有山,“媽外有媽”。

娃們,前路荊棘密佈,但媽媽們無畏前行,只為終與你共賞霞光漫漫。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最後來看看唯一能入順義媽媽法眼的藤校,錄取率低於千分之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美國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多年來一直是國際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是全世界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習殿堂。同時,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康奈爾、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頂尖學府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學術氛圍及校友資源等是任何其他普通高校無法媲美的。因此包括以藤校為主的美國頂尖大學成為包括美國本土、印度、韓國、中東等來自全世界精英家庭和學子的角鬥場,競爭異常激烈。

有關數據顯示,藤校在近八年中平均申請人數不斷增加,而錄取率在不斷減少。日前在各學校公佈的2019年本科錄取中比例也再創新低。

從歷年各大藤校的錄取結果來看,學術能力(GPA)永遠是硬實力。一般在美國本科申請中的核心條件包括GPA、運動特長、就讀學校、成績的年級排名百分比、全國級別的學術特長等。

體制內媽媽可能不太瞭解,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是這八所世界尖端高校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可見擁有運動特長在申請藤校時有多重要,因為體育牛蛙可以幫學校拿獎啊!這也應證了順義媽媽為什麼天天都在帶娃練體育,游泳高爾夫橄欖球一樣不落。

還記得前日沸沸揚揚的耶魯大學招生造假案醜聞嗎?這下不難理解“中國國家女子青年足球隊的隊員”和“帆船特長生”這兩個標籤價值上百萬了吧?

現下,運動特長不是“清北復交“的剛需,所以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激起體制內家長對體育的重視。但是隨著教育的進步,總有一天,當素質能力變成高校的快速通行證時,媽媽們會不會奔跑在帶娃參賽的路上呢?

"

《海淀家長對不起,順義媽媽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夢想”》這篇文章相信很多媽媽都看過了,這麼一篇6000+字讓人難以讀完的文章,獲得了10萬+的閱讀,龐大的數據看似是一篇販賣重度焦慮的文章,實則體現了當下時代,無論是“上東區”還是普通百姓,對於教育環境的無奈與不安。

我想說在前面,每個雞娃的媽媽都不易,都在為了孩子付出和奉獻甚至犧牲自己。在前赴後繼的雞娃戰鬥中,有熱衷爬藤的金字塔頂端的“順義媽媽”,她們有財力有人脈,她們拼娃更拼自己;有迫於生活壓力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普通媽媽,還要每週甚至每天從大城市這頭把孩子送到那頭求學,她們都“不配有夢想”嗎?不對,當媽媽們開始義無反顧的雞娃時,她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就孩子,沒有高貴低賤之分。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文中有很多“順義媽媽”的雞娃日常,讓你看了都自慚形愧,懷疑自己。比如,高管媽媽,因為工作忙耽誤了孩子美高申請的資料提交時間被群鄙視,不配稱為一個合格的順義媽媽;再比如孩子學琴媽媽錄像,去世界各地參加鋼琴比賽十年下來自己考了鋼琴10級;還有,陪娃今天上海蘇州,明天崇禮北海道,游泳、滑雪,打棒球…各種體育賽事跑遍等等不勝枚舉。

她們是世界級的教育專家。她們不僅瞭解最前沿教育理念,還要熟悉全球名校錄取法則,她盤點美高TOP就像海淀家長盤點公立名校一樣,她們對各種考試的熟悉程度,足可以隨便進一家留培機構當高級課程主管。”

她們教育孩子之前必先提升自己,自己比孩子提前至少半年開始學習上課。“孩子學古箏,媽媽會先苦學半年,幫孩子探路培養興趣,做娃練琴路上的人肉糾錯機;學書法,順義媽媽就給娃找書畫大家,自己行書楷書隸書小篆通通學一遍,臨帖一眼就知好壞;孩子學游泳,媽媽就給學校組社團,自己還研究並精通了各種遊法和教法,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報名北京游泳比賽,還得了業餘組中年冠軍,之後順便去美國考了一個ASCA(美國游泳教練協會的國際牌照)。”

“對她們而言,真正帶來教育焦慮感的,從來不是距離的遠近或者時間的長短,她們也不太考慮自己的付出和家庭的成本。她們只擔心的是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策,是否能給孩子帶來有價值的反饋。她們一直害怕的,是在自己和孩子賭上了一切之後,才發現選錯了方向。自己可以沒有夢想,但是娃的努力不能泡影。

看完順義媽媽各種雞娃奮鬥的故事,每一個媽媽肯定都會陷入沉思和無力。為娃奮鬥了多少?英語什麼水平能給娃正確的指導嗎?鋼琴會陪練嗎?培訓班都是在線而不擇優嗎?有限的資源內為娃付出了多少?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耶魯人類學博士曾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耶魯人類學博士還說:做母親這件事的堅強與脆弱,在每一個核心城市的“教育高地”都會被無限放大。

“順義媽媽”就生活在北京的“上東高地”,以“後沙峪”為中心,日常覆蓋全中國,各類假期那就覆蓋了全球,半徑無窮大的京城最積極上進最愛奮鬥的女性群體。她們拼孩子,更拼自己。

順義媽媽們的價值觀正確與否,我們不去評判,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做法,我們可以做的是尊重別人的想法與選擇。因為我們並未身處別人的環境,如果我們也是“順義媽媽”的其中一位,能否做的比她們還要誇張,現在還是一個問號。

她們可敬,她們有錢有資源,擁有全球最新的某款限量版包包,缺在拼命燃燒自己成就孩子。她們住精英薈萃的社區,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家裡騁了好幾個保姆,自己貌美又才華出眾,這些理應給人帶來自信和冷靜的事,反而使人越來越焦慮。那就是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選擇就越多,但更多的選擇,也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最好的決策。”

同樣的,“海淀家長”也可敬,這些家長同樣為了娃在奔波,用盡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為娃鋪路。難道海淀家長不知道哈佛、普林斯頓牛嗎?難道海淀家長家的牛蛙不比順義媽媽家的娃聰明嗎?難道海淀家長沒有順義媽媽能吃苦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人生際遇不同。對於海淀家長來說,只要能問鼎清北,背靠日益強盛的祖國,即使不能擁抱全世界又如何?更何況孩子上了清北後,可以在這個更高的平臺上再去申請海外深造。

不能說追求藤校的媽媽比追求清北復交的更上進,教育觀和人生際遇不一樣的兩批家長,他們同樣在雞娃,都是值得敬佩的。

或許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媽媽,或許“順義媽媽”是你高攀不起的目標,那就讓她們的雞娃日常鞭撻內心。

放眼全世界,媽媽們的追求都殊途同歸,山外有山,“媽外有媽”。

娃們,前路荊棘密佈,但媽媽們無畏前行,只為終與你共賞霞光漫漫。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最後來看看唯一能入順義媽媽法眼的藤校,錄取率低於千分之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美國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多年來一直是國際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是全世界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習殿堂。同時,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康奈爾、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頂尖學府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學術氛圍及校友資源等是任何其他普通高校無法媲美的。因此包括以藤校為主的美國頂尖大學成為包括美國本土、印度、韓國、中東等來自全世界精英家庭和學子的角鬥場,競爭異常激烈。

有關數據顯示,藤校在近八年中平均申請人數不斷增加,而錄取率在不斷減少。日前在各學校公佈的2019年本科錄取中比例也再創新低。

從歷年各大藤校的錄取結果來看,學術能力(GPA)永遠是硬實力。一般在美國本科申請中的核心條件包括GPA、運動特長、就讀學校、成績的年級排名百分比、全國級別的學術特長等。

體制內媽媽可能不太瞭解,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是這八所世界尖端高校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可見擁有運動特長在申請藤校時有多重要,因為體育牛蛙可以幫學校拿獎啊!這也應證了順義媽媽為什麼天天都在帶娃練體育,游泳高爾夫橄欖球一樣不落。

還記得前日沸沸揚揚的耶魯大學招生造假案醜聞嗎?這下不難理解“中國國家女子青年足球隊的隊員”和“帆船特長生”這兩個標籤價值上百萬了吧?

現下,運動特長不是“清北復交“的剛需,所以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激起體制內家長對體育的重視。但是隨著教育的進步,總有一天,當素質能力變成高校的快速通行證時,媽媽們會不會奔跑在帶娃參賽的路上呢?

不止“順義媽媽”值得敬佩,每一位雞娃的老母親都是偉大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