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要好好的》:真實的家庭主婦沒有逆襲,只有死磕

《我們都要好好的》:真實的家庭主婦沒有逆襲,只有死磕

圖片來自網絡

看了一段《我們都要好好的》,越看越覺得劇情太扯,更多的是編劇的意淫罷了。

現實生活中,像尋找這樣的全職太太,即便不滿意自己的婚姻,也會想辦法來改善婚姻狀態,退一萬步,就算矛盾無法調和,她也往往會在婚內實現自我蛻變。

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捨棄所有,大槍匹馬、赤手空拳地衝進外面兵荒馬亂、黑暗無邊的世界。她逆襲的路上,有人善後,有人攙扶,又有人引導,繁華一路相送,酣暢淋漓,快意恩仇。

劇中,尋找的孩子驚人的聰明乖巧省事,有鐵桿閨蜜幫忙帶著,工作有貴人艾麗薩罩著,心理上有高富帥胡楠疼著,完全是一副牆倒眾人扶的架勢。

可殘酷的生活,只會讓你明白,什麼叫牆倒眾人推。

孩子沒人看,送完孩子,火急火燎地去上班,還被領導批,工作上稍有疏忽,就被辭職,工作難找,更難守。

三十加的女人精力不足,時間匱乏,若沒有工作經驗,跟憨傻痴呆的大媽沒差別,簡直是人見人厭的累贅。

主流的電視劇,往往把家庭主婦逆襲的籌碼,壓在可遇不可求的閨蜜,情人和領導身上,而跟主婦自身的自我奮進關聯並不大。就像《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的成長,要靠精英閨蜜唐晶和高富帥的賀函一樣。

世上哪有那麼多賀函胡楠?哪有那麼多唐晶和嶽彎彎?更沒有肯扶持你的貴人領導艾麗薩。

生活不是偶像劇,真實的家庭主婦,往往沒有沒有機會華麗轉身和逆襲,有的不過是,與自己死磕,跟生活死撐。

《我們都要好好的》:真實的家庭主婦沒有逆襲,只有死磕

圖片來自網絡

這也合理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女人不願意做家庭主婦:沉沒成本太高,外界認可太低微,墮落和迷失太容易,堅持和成長又太艱難。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女性成為家庭主婦,不是女人貪戀婚內的那點溫存和安逸,沒有人願意傻傻地將自己的人生通途生生阻斷,將自己的生活赤裸裸地架在火上燎,前無坦途,後無退路。

僅僅是因為愛和需要,孩子需要你,家庭需要你,不得已而為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單單這一點,我們就該為那些為了家庭放棄上班的女人,點一個大大的贊,只為這肝膽相照的勇氣和義氣。

然而,真實的生活不是撇開現實,去謳歌某種形而上的精神,而是要落實到吃飯穿衣,柴米油鹽的層面上來,辛勞,艱難,孤獨,無助,自卑等,這些都是常態。

這種常態,如同一張看不見的大網,又如一隻看不見的巨手,死死將女人們卡在家這顆螺絲釘上。做好分內事,已實屬不易。想要將這枯燥艱辛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自在坦然,更是難上加難。

生活的獨自應對,情緒上的自我慰藉,精神上的自我和解,不管哪一條拎出來,都是人生的大課題。

可生活沒有捷徑,既然有勇氣選擇這條道,該有勇氣面對路途上的苦辣酸甜。作為一個已經全職六年的女人,這一路走來的心酸和孤獨,無法言說,說了矯情,不說心疼。

家裡老人幫襯不上,獨自一個人帶倆娃,且孩子爸在外地,而自己又是遠嫁,生活成了一個人的孤勇。

早年,二寶太小,日子的確太艱難。二十四小時連軸轉,日日直面孩子,連放鬆的空隙都沒有,這是身上的苦,只要心不苦,受也就受了,熬一熬就過去了。

生活如戰場,一個人單打獨鬥。身苦尤可解,心苦無人懂。

隨著二寶的入學,這種苦,就變成了另一種折磨。有了空閒,卻依然無法上班,要忍受外界的壓力,和自我內耗,這種壓力和損耗,無跡可尋,卻又無處不在。

《我們都要好好的》:真實的家庭主婦沒有逆襲,只有死磕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沉淪,有人糾結,有人自渡。

於是,就有了不同的分叉口。有人墮落了,有人抑鬱了,有人通關了。婚姻也在這個分叉口,有了不同的結局。於是,有人煎熬著,有人幸福著,有人爭吵著,有人蛻變了。

如今社會,外界對家庭主婦的苛責,和男性對女性的高期待,讓女人們無法心安理得地做一個家庭主婦。

說到底,真正具有幸福感的社會,不該是男女較勁、壓榨和詆譭,不是賭人性,不是講道德,而是落實到實處的法律保障和福利。

然而,就目前而言,這些遙遙無期,遠遠難以實現。

很多女人在婚姻內苦苦掙扎,捨棄前程和自我,來換取的幸福,也並不是穩穩的,相反,朝不保夕,動盪不安。

要想在這樣的生活夾縫裡,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留得一條後路,只能自我和解和成長。

撇開電視劇裡的荒誕劇情,女人們要做的是,先要自我肯定,肯定自我付出的價值,貴不可言,無可替代,有了這種認知,女人才會有底氣跟生活論短長,爭取該有的權利和地位。

這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和解,其次,是自我成長。

不管一個女人的婚姻是什麼樣的,如果沒有依附在工作上的自我價值和精進,就該主動有意識地尋求突破口,來實現自我成長。也只有健康良性的自我發展,才能讓一個人的心理,真正地健全起來。

比如《我們都要好好對待》中的尋找,情感的匱乏是一方面,另外最重要的一方面,她就是缺乏自我實現,這是一個人最大的精神折磨,抑鬱不難理解。

《我們都要好好的》:真實的家庭主婦沒有逆襲,只有死磕

圖片來自網絡

我說過,婚姻不是非要等到不破不立,才去改變。很多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把自我安撫,自我和解,和自我成長往前提。

我遇見很多女性,她們當中有職場媽媽,也有很多全職媽媽,有離婚的單身女子,也有再婚的二胎寶媽,雖然所處的位置不同,但她們都有一顆渴望改變和成長的心。

有人利用工作之餘,有人利用帶娃之便,夾縫插針地學習和成長,深夜,燈光,身影,忙碌,專注,這也許是一個女人最美的樣子。

她們拼盡全力,就是要跟生活要一個不妥協。

無論生活如何顛沛無常,都阻斷不了那個不斷向上生長的靈魂,就像種子總是努力朝著陽光的方向生長,就像金子總會抖落掉泥沙塵埃熠熠生輝。

她們的生活裡,沒有賀函胡楠,沒有唐晶嶽彎彎,甚至也沒有伯樂。白天,她們各司其職,晚上,她們獨自生長。

沒有華麗麗的逆襲,只有跬步,只有小流,長年累月地累積,直至某一天,江山回望,她們已經至千里,成江河,悄然過了千帆。

她們如同不起眼的小草,沐浴歲月的陽光,低頭向下紮根,不捨晝夜,穩紮穩打,悄無聲息地長成了參天大樹,足以抵擋生活的風刀霜劍、無常幻滅。

昔日的無邊苦寒,無人言說,都化成了後來的言笑晏晏,無憂無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