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不完美媽媽 蔡康永 奇葩說 服裝 戀愛 萌芽研究所BUD 2019-04-11

曾經小時候,不想看到爸爸媽媽爭吵各種發脾氣,難以忍受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受不了爸爸“工作狂”。兩個人還合夥天天逼著自己寫作業。那時候的自己,發誓自己長大後有了孩子,一定當個好媽媽,堅決不!這!樣!

單身貴族時,在閨蜜群討論身邊那些當媽的——

“你看她,邋里邋遢,除了孩子眼裡就沒別的了。她老公還會愛她嗎?我以後當媽可不會這樣!”

“你看她工作一下班,就第一個往家跑。完全沒有工作鬥志嘛!”

……

轉眼間,我當了媽。

有天突然低頭審視自己,發現怎麼也變成了原本討厭的樣子?這件事什麼時候偷偷發生的?

我並沒有被脅迫。結婚生子,人之常情,純粹主動選擇。有無奈?其實連自己也沒察覺。迷惑,想不通,甚至糾結

最近在重溫奇葩說時,有一期辯題吸引了我:“最終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是好事還是壞事?

難道我們變成自己曾討厭的那種媽,能是件好事

正方和反方脣槍舌戰,讓人腦洞大開的思辨,突然讓糾結的自己,看清了自己,也找到了解脫之道。那個曾經執著於不做什麼,又到最後做了什麼的我,突然開竅了。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奇葩說》當期辯題: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最反感的樣子。我們無可奈何,卻不得不面對,人生真是諷刺。

好事:

成為原本討厭的媽,也許當初你就討厭錯了,因為成長讓標準發生變化。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奇葩說》蔡康永辯論: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件好事。

蔡康永說:“成為你自己討厭的人,是件好事,恭喜你長大了!”小時候的討厭是一種誤會,也許討厭本身錯了。

真這樣嗎?

以前受不了自己胖了一斤,身上多一塊贅肉;

以前受不了沒自己沒個性不看書不看劇不學習,文藝女子的深度和氣質,是我的最愛;

以前聽不得小區裡幾個家庭主婦嘰嘰喳喳,東家長李家短,閒話家常,覺得浪費生命

以前不喜歡應酬交際,世故的交友,覺得俗氣

現在的我,完全顛覆了我的標準:

  • 懷孕為了孩子拼命攝取營養,沒管住自己的嘴,那時候想,為了孩子啊,應該多吃啊,要不然怎麼對得起孩子
  • 眼看著自己的腰滾圓滾圓,心卻安,理也得。那時候想,等孩子生下來就好了。其實沒有,看到嗷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奶媽”我哪能吃差呢?繼續我的三尺肥腰。除此以外,24小時,聽娃的使喚,娃哭,就要餵奶,哪裡有空去做運動健身啊,有時間就想睡覺睡覺,怎麼這覺永遠也睡不夠!
  • 出了月子,推孩子在小區散步,恨不得把全小區的媽媽們尤其是有經驗的媽媽們全都認識一遍,恨不得每一個都問一通:尿不溼什麼牌子好啊?輔食什麼時候添加好,夜奶什麼時候斷好,要上班了,還要不要餵奶呢?原來當媽是這麼不容易一件事,感覺洪荒之力都用上了,還不夠,遠不夠
  • 等到真的上班了,心裡的苦誰懂?沒有孩子的吸吮,擠奶器生硬的感覺讓奶量驟減,急也急不來。偷偷趁領導不注意,看看往日錄的孩子視頻,幾聲傻笑突然引來同事不滿的眼神。下班總是第一個衝出去回家,才幾個小時不見,為什麼這麼想孩子?談戀愛都沒這樣
  • 多久沒有逛商場買衣服了?多久沒陪老公二人世界了?淘寶購物車裡放的都是嬰兒用品,每個週末的日程上都填滿了親子活動。對不起,老公,成了我原本不喜歡的那種妻子類型
  • 開始關注早教啟蒙,上什麼幼兒園小學中學好,天天鞭策老公努力工作買學區房。恨不得把天下最好的繪本都抱到孩子面前讀。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學習
  • 孩子老生病,硬是讓老公去找了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位醫生,吃了不下三頓飯,喝了不曉得多少瓶酒,也變成了朋友,這下心裡踏實了。感覺有個醫生朋友,有什麼情況打個電話問下,心裡踏實多了

……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奇葩說》蔡康永辯論: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件好事。

我就這樣一路討厭,一路糾結著過來了。聽了蔡康永一番話,卻瞬間豁然開朗,各種負擔統統放下了。

是啊,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孩童時代,我們充滿動物性,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喜歡糖和卡通。青年時代我們勇往直前,熱血沸騰,但其實我們無知。而逐漸成熟,就是我們從動物轉化成人類的過程。人會喜歡美,喜歡文明的東西,喜歡成就感,喜歡幸福,喜歡愛情,喜歡被別人記得。

我們有追求,逐漸成熟,而我們的標準也一直在變。一個人位置的改變和身份的改變,是會將討厭的事情變成不討厭的事情,因為標準變了。

小時候的討厭,不一定符合大人的標準。

他說:

你用無知時候的標準,衡量你後來知識豐富之後所面對的人生和世界,我覺得它肯定會出一個落差,會造成自我的困惑,又說不明白的地方。青春的無知包括對世界的無知,對於人生的無知,以及最重要的對自己的無知。

而當媽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討厭的是別人當媽的某種做法或某種行為,那是因為我們身在事外,我們旁觀,體會不到當媽的種種。

當了媽,才理解了當媽的各種辛酸苦辣,也從來沒有那麼深刻的理解自己的媽。當媽其實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對嗎?我們是應該放棄母乳,放飛自我,還是可以不顧孩子晚上大哭大鬧,呼呼大睡?這都沒選擇

我就像母牛護犢一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天性,一種身為母性的責任心驅使。之所以,之前我的不懂,是因為,一切都因為——我還不是一個媽!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壞事:

成為原本討厭的媽,那是原生家庭的壞影響,但你可以把它變成一種成長

當我們囉囉嗦嗦聊著當媽的種種,找到一種心安理得的時候,卻突然想到還有幾個問題沒解決:

  • 當孩子調皮搗蛋,我一遍遍溫柔勸服都無效的時候,我也發飆發脾氣。突然一瞬間感覺外婆附身。想起我小時候多麼不喜歡媽媽橫眉冷對、一批評起我就沒完沒了的樣子。現在被老公說:“你說話,跟你媽一個樣!
  • 當我也想法設法讓孩子去上早教課、藝術班的時候,雖然我沒有用暴力,但是也是各種計策,威逼利誘。想起爸爸媽媽小時候拿著小皮鞭一遍遍鞭笞我學習的痛苦。說好的那個美好民主、溫柔又可親的媽媽哪裡去了?
  • 這些種種,突然讓人莫名悲傷。想起小時候偷偷躲在被窩裡哭,默默下決心,終有一天離開那個家。如今我卻在翻版,在重蹈覆轍。這些生活裡我們討厭的事,真的是壞事

尤其聽了黃執中的《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件壞事》一番辯論後,瞬間覺得人生好悲劇。

他說了三個輪迴:家庭暴力、媳婦熬成婆和重男輕女。讓人無可辯駁。在生活裡處處可見這樣的輪迴。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奇葩說》黃執中辯論: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件壞事。

黃執中說,最擔心有些人將這些輪迴合理化,說服自己沒那麼糟糕,因為不這樣,晚上就睡不著。

人是肉身,不是神,這沒錯。但是我們人類有主觀能動性,我們意識到問題存在後,可以積極改變自己

不要輕易原諒自己,反省自己,跳出輪迴才偉大。不僅反省,還進行反思,試圖找到改變的道路,做一個更好的媽媽,這才是勇敢。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越是充分理解過去是怎樣限定我們的,就越不會被過去限定。”

其實,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很難逃脫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我們的價值觀、處事和溝通方式,最初都是在原生家庭中學習,慢慢養成的。成年後與他人的關係,很多時候是童年與父母關係的重複,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也發現了這一點。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不再是過去那個無助的、沒有能力的、靠依賴父母而生存的孩子了。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延伸了原生家庭的傷害,我們首先接納自己的情緒。或委屈、或憤怒、或痛苦,把它們藉以時間,用寫作、日記或者傾訴,甚至心理諮詢等方式,慢慢傾吐,漸漸平息。而同時,從內心,理解當初父母的做法,認可他們的處境,也放下對他們的要求

然後,學會好好愛自己

做一個好媽媽,先從愛自己開始。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理解自己,當你的內心發生改變時,孩子一定會感受到。相信你會離自己討厭的那個媽媽越來越遠,並看到自己的成長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好事?壞事?

成為原本討厭的媽 是好事,還是壞事,取決於你的態度

當我隨著節目中辯手的妙語連珠,思想拼命翻滾,內心洶湧澎湃,在對於錯、好與壞中徘徊的時候,最後總結陳詞的羅振宇,打開了一扇智慧之門,將人生的格局徹底打開了。

羅振宇在論證“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時,沒有說這是一件好事,也沒有說這是一件壞事。他說:

成長是一個種子所有包含的信息逐步展開的過程。你討厭的,每個人身上的事,發生的程度不同。它是一種成長。

成長是壞事嗎?可能無是無非,沒什麼價值觀。成長的本質變得更復雜。

他甚至驚世駭俗地定義了成長,讓人茅塞頓開:“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的那道溝,掉進去了就是挫折,爬出來就是成長。”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奇葩說》羅振宇辯論: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件好事。



媽媽們有沒有跟我一樣,突然覺得腦洞大開。

對於事事,抱有開放的心態,允許自己有變化,變成一個其他樣子的人,甚至那個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人生其實無需給自己設限。

當我們成為媽媽,我們發現了一個討厭的自己,也同時發現了一個好的自己。我們懂得了擔當,有能力奉獻,變得三頭六臂,擁有超強承受力,我們甚至要與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做鬥爭,消除那些殘留的陰翳。這一切,都是當媽後,才能享受的福利

生活裡,有些人總是很堅持自己,堅持自己信條,堅持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好好保護自己,把自己設置在安全地帶。他們從來不敢嘗試做一下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也許他們也因此喪失了很多成長的進步,人生的樂趣。

也許我們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生活和世界,包括我們自己

當你突然在自己身上開啟一個討厭的裂痕來,你要記得萊昂納多·科恩雞湯名句:

“裂痕。那又怎樣?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一起共勉呀!

是原生家庭,也是成長,讓你成了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媽媽!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