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我的前半生》:婚姻從來都不是避難所

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

——楊瀾

亦舒《我的前半生》:婚姻從來都不是避難所

小說《我的前半生》封面


一.

小說《我的前半生》跟馬伊琍,靳東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除了主要人物的名字相似外,沒有太多的雷同之處,更沒有“好閨蜜未婚夫愛上我“的狗血橋段。

女主角子君被做西醫的丈夫涓生拋棄了,在好友唐晶的支持下,以三十多的高齡重新踏入職場,先從格子間的底層小職員做起,業餘時間玩上陶藝,並與同性戀陶藝師張允信結成摯友,最終成為職業陶藝家。

在子君“重生”的過程中,她遇上了各式“桃花”——有每個公司都存在的“職場油子”陳總達式的小人物所帶來的爛桃花;也有洋人上司可林鐘斯半真半假遞來的橄欖枝;好在子君抵制住各式誘惑,在女兒安兒的介紹下,認識了最終的歸宿翟有道,喜結連理。

二.

前夫涓生沒有被亦舒描寫成徹底的壞人,除了性格懦弱外,大抵還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說,算是蠻高的評價。即使要求離婚,依然為子君買了座房子,並每月付撫養費,直至子君再婚為止;對於子女,安排女兒去國外上學,讓父母親來照顧小兒子平兒。

他在離婚後再見子君,看到子君因與生活戰鬥而散發出的活力後,他的心有所動搖,而子君已經看見過天地,重新審視涓生,發現他並非完人;子君也已經認清自己,在自己的前半生中,她也不是沒有錯誤,這段婚姻結束的順理成章,這時子君已經明白,她不愛涓生了。

離開家庭後,子君見天地,見眾生,最後找到了自己,再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前半生,才發現離婚是必然的。於是她忘記新仇舊恨,重新開始。

三.

很多女性在婚姻中容易犯錯,以為“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感情上,你可以有如此認知,但成長從來都是個體的,自我的,伴隨著撕裂與重建,正因為它痛苦,很多女性因為社會賦予的低期望值或是自身原因,更容易迴避成長。

婚姻從來不是避難所。拋棄成長,個人魅力也不復存在。一旦婚姻觸礁,輕則在家庭中喪失話語權,任由對方搓圓捏扁;重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淪落底層。

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都不珍惜的人,又怎麼能奢求別人的喜歡和珍惜呢?

我們無須像子君一樣,在離婚後,才一步步學習職場的廝殺;一點點學著去處理家人,朋友的人際關係(不再高高在上,對妹妹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在無數個深夜裡痛哭,哭完立即擦乾眼淚,強迫自己躺在床上,只因記起了明天的早班。

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歲月靜好,如果有,那一定是別人在為你苦撐。

反觀子君的好友唐晶,她最終也辭職了,進入了婚姻的圍城,但我相信如果她一旦離婚的話,她的處境會比子君好上太多,那麼多年在職場廝殺留下來的經驗,人脈,將會幫助她快速的重新融入社會,她將生活的更好。

關於婚姻內成長,很多文章,很多作者都發表過看法,但我最喜歡的依然是舒婷的《致橡樹》: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四.

一部偉大的作品,必然能超越時代。亦舒《我的前半生》固然算不上偉大,但對迷失在婚姻中的女性,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不要等到生活來給你當頭棒喝,因為它將遠比小說殘酷到百倍。

你沒有精英女強人式的閨蜜,每天花樣百出的逼迫你,從生活裡的廢墟中站立起來;你也沒有離婚後送你一套房,併為你支付生活費的好好前夫;你也沒有貼心的前公婆為你照顧嗷嗷待哺的幼兒;你更沒有靈光乍現的陶藝天賦,能被一眾專業人士所賞識。

你有的只是一地雞毛的生活,處處都要錢卻囊中羞澀的窘迫,使盡十八般武藝卻毫無進展的工作,還有一大堆亂七八糟但又不得不處理的人際關係。

看吧,這才是大部分人離婚後的真相。

因相愛而結婚,以情逝而分開,讓婚姻變得更為純粹一些。如今,逐漸受到追捧的愛情觀是:旗鼓相當,不分伯仲。你很好,我也不賴。

姑娘們,讓我們時刻保持自我的野蠻生長,如此,才能做到無懼婚姻沉浮,在人生的旅途中披荊斬棘,散發出原本就屬於你的萬丈光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