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不完美媽媽 紙尿褲 聰明孩子養成記 文章 大孩子家庭教育 2019-08-24
"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我們細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這樣矛盾重重的家庭裡,對他造成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教養本身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

比如,讓父母來幫看孩子,除了要共同應付一個小不點兒的吃喝拉撒外,也會發現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處、溝通模式再次啟動,彷彿第二個惱人的青春期又來臨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媽媽以前就很強勢,什麼都要管,現在來看外孫,更是樣樣插手,讓她不勝煩惱。

想讓媽媽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況又離不開媽媽;想解決跟媽媽之間的溝通模式,但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談何容易?

比琳琳更煩惱的是同事佳佳。

本來她跟老公的關係不錯,但是自從婆婆來看孩子後,大小矛盾不斷,老公又情商較低,總是向著婆婆說話,導致二人三天兩頭大吵小吵不斷,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讓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夫妻最後離婚的並不在少數。

所以,隔代教養最大的“殺傷力”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對家庭各成員之間關係的傷害。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我們細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這樣矛盾重重的家庭裡,對他造成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教養本身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

比如,讓父母來幫看孩子,除了要共同應付一個小不點兒的吃喝拉撒外,也會發現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處、溝通模式再次啟動,彷彿第二個惱人的青春期又來臨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媽媽以前就很強勢,什麼都要管,現在來看外孫,更是樣樣插手,讓她不勝煩惱。

想讓媽媽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況又離不開媽媽;想解決跟媽媽之間的溝通模式,但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談何容易?

比琳琳更煩惱的是同事佳佳。

本來她跟老公的關係不錯,但是自從婆婆來看孩子後,大小矛盾不斷,老公又情商較低,總是向著婆婆說話,導致二人三天兩頭大吵小吵不斷,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讓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夫妻最後離婚的並不在少數。

所以,隔代教養最大的“殺傷力”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對家庭各成員之間關係的傷害。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我們細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這樣矛盾重重的家庭裡,對他造成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教養本身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

比如,讓父母來幫看孩子,除了要共同應付一個小不點兒的吃喝拉撒外,也會發現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處、溝通模式再次啟動,彷彿第二個惱人的青春期又來臨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媽媽以前就很強勢,什麼都要管,現在來看外孫,更是樣樣插手,讓她不勝煩惱。

想讓媽媽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況又離不開媽媽;想解決跟媽媽之間的溝通模式,但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談何容易?

比琳琳更煩惱的是同事佳佳。

本來她跟老公的關係不錯,但是自從婆婆來看孩子後,大小矛盾不斷,老公又情商較低,總是向著婆婆說話,導致二人三天兩頭大吵小吵不斷,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讓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夫妻最後離婚的並不在少數。

所以,隔代教養最大的“殺傷力”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對家庭各成員之間關係的傷害。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好在,不管是父母還是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懷著這份信念,平時多加註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避免。

第一,出發點應當落在孩子身上,而非自己。

我們就拿用尿布還是紙尿褲的事情來說吧。

孩子的父母認為用紙尿褲更乾淨、衛生,到最後可能就會說:“這是我的孩子,應該我說了算。”,而孩子的奶奶通常會反駁道:“我當年就是這麼把你養大的,你不也長得好好的嗎?哪有什麼問題,你又沒帶過孩子!”

我們仔細來看這兩種態度,父母認為我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怎麼對待孩子,都應該聽我的;而奶奶認為自己帶過孩子,有經驗,應該聽他們的才對。

這個時候,矛盾的本質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再是對養育問題的分歧,而是雙方急於展示自己的身份、權威,並想以此來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下,矛盾必定升級。

所以,在育兒過程中,不管是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不應該單純的從闡述自身角色的角度去表達對孩子的關愛,而應當把這份愛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所謂“發乎情,止乎禮”,也可以套用在此時的關係上,大家都多想想在自己的角色裡面不能做什麼,而非能夠做什麼。

第二,不貼標籤,不扣帽子。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婆跟老公抱怨:“你看看你爸媽,就知道慣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一點原則都沒有,孩子將來被慣壞了怎麼辦!”這種行為,就是貼標籤——用尚未發生的事實否認了他人當下的行為。

有的媽媽崇尚科學餵養,夏天給孩子吃冷飲、吹空調是常事,每每這時,長輩看到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吼:“你想讓孩子著涼感冒呀?!”這就是扣帽子——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於不仁不義。

這些行為和話語的潛臺詞都是:我才是真心實意對孩子好的人,我才是知道怎樣是對孩子最好的人。

明明是愛的表達,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攻擊和傷害。

第三,否認觀點時,切不可否認情感。

我們和長輩生於不同年代,所處的環境不同,經歷的事件不一樣,吸收的知識有高低,很容易有觀點相左的時候。

養育孩子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不管是誰帶孩子,都難免會有錯誤,在糾正方法的同時,切不可傷害他人真摯的感情,錯誤是可以被糾正的,但被傷害的心卻是不好恢復的。

比如“你這老婆,這點小事都想不到,對孩子真是不上心。”這種“沒想到”更可能是經驗缺失導致的,而不是“不上心”導致的。

但這種批評如果傳到孩子媽媽的耳朵裡,就是對真情實感的巨大否定。

再比如“你看媽,帶孩子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的,以前帶大哥家孩子的多周到細緻,這也太偏心眼兒了吧。”兒媳說這話的時候可能根本不曾想過,婆婆幫大哥家帶孩子的時候才50歲,現如今已經快六十,體力和精力的下降怎麼還能夠做到“鞍前馬後”呢?婆婆聽到這樣的話,必然傷心。

就像你在工作上已經拼盡全力,領導卻還是責罵你思路不如年輕人活躍,你作何想?但生活中,這些“想當然”的情感否認,並不少見。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我們細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這樣矛盾重重的家庭裡,對他造成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教養本身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

比如,讓父母來幫看孩子,除了要共同應付一個小不點兒的吃喝拉撒外,也會發現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處、溝通模式再次啟動,彷彿第二個惱人的青春期又來臨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媽媽以前就很強勢,什麼都要管,現在來看外孫,更是樣樣插手,讓她不勝煩惱。

想讓媽媽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況又離不開媽媽;想解決跟媽媽之間的溝通模式,但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談何容易?

比琳琳更煩惱的是同事佳佳。

本來她跟老公的關係不錯,但是自從婆婆來看孩子後,大小矛盾不斷,老公又情商較低,總是向著婆婆說話,導致二人三天兩頭大吵小吵不斷,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讓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夫妻最後離婚的並不在少數。

所以,隔代教養最大的“殺傷力”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對家庭各成員之間關係的傷害。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好在,不管是父母還是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懷著這份信念,平時多加註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避免。

第一,出發點應當落在孩子身上,而非自己。

我們就拿用尿布還是紙尿褲的事情來說吧。

孩子的父母認為用紙尿褲更乾淨、衛生,到最後可能就會說:“這是我的孩子,應該我說了算。”,而孩子的奶奶通常會反駁道:“我當年就是這麼把你養大的,你不也長得好好的嗎?哪有什麼問題,你又沒帶過孩子!”

我們仔細來看這兩種態度,父母認為我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怎麼對待孩子,都應該聽我的;而奶奶認為自己帶過孩子,有經驗,應該聽他們的才對。

這個時候,矛盾的本質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再是對養育問題的分歧,而是雙方急於展示自己的身份、權威,並想以此來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下,矛盾必定升級。

所以,在育兒過程中,不管是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不應該單純的從闡述自身角色的角度去表達對孩子的關愛,而應當把這份愛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所謂“發乎情,止乎禮”,也可以套用在此時的關係上,大家都多想想在自己的角色裡面不能做什麼,而非能夠做什麼。

第二,不貼標籤,不扣帽子。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婆跟老公抱怨:“你看看你爸媽,就知道慣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一點原則都沒有,孩子將來被慣壞了怎麼辦!”這種行為,就是貼標籤——用尚未發生的事實否認了他人當下的行為。

有的媽媽崇尚科學餵養,夏天給孩子吃冷飲、吹空調是常事,每每這時,長輩看到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吼:“你想讓孩子著涼感冒呀?!”這就是扣帽子——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於不仁不義。

這些行為和話語的潛臺詞都是:我才是真心實意對孩子好的人,我才是知道怎樣是對孩子最好的人。

明明是愛的表達,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攻擊和傷害。

第三,否認觀點時,切不可否認情感。

我們和長輩生於不同年代,所處的環境不同,經歷的事件不一樣,吸收的知識有高低,很容易有觀點相左的時候。

養育孩子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不管是誰帶孩子,都難免會有錯誤,在糾正方法的同時,切不可傷害他人真摯的感情,錯誤是可以被糾正的,但被傷害的心卻是不好恢復的。

比如“你這老婆,這點小事都想不到,對孩子真是不上心。”這種“沒想到”更可能是經驗缺失導致的,而不是“不上心”導致的。

但這種批評如果傳到孩子媽媽的耳朵裡,就是對真情實感的巨大否定。

再比如“你看媽,帶孩子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的,以前帶大哥家孩子的多周到細緻,這也太偏心眼兒了吧。”兒媳說這話的時候可能根本不曾想過,婆婆幫大哥家帶孩子的時候才50歲,現如今已經快六十,體力和精力的下降怎麼還能夠做到“鞍前馬後”呢?婆婆聽到這樣的話,必然傷心。

就像你在工作上已經拼盡全力,領導卻還是責罵你思路不如年輕人活躍,你作何想?但生活中,這些“想當然”的情感否認,並不少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來源丨積木育兒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後臺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現在天氣挺熱的,奶奶帶孩子出門遛彎的時候,我就說給孩子戴個帽子,奶奶說不用戴,我堅持給戴上了。就這麼一件小事,結果發現奶奶出門後就把孩子帽子給摘了,還跟孩子說“咱們不要告訴媽媽”!

我擔心要是長期如此,奶奶當著面答應了,回過頭來又揹著媽媽在孩子面前是另一套做法,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好的榜樣吧?類似的欺瞞也不是第一次了,於是我就跟奶奶爭論了幾句,誰想到奶奶竟然就要鬧著要回老家去,跟老公告狀說我容不下她!簡直是不可理喻!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應當以媽媽為主,但奶奶總是不服氣,經常用各種方式來反對。為了顧及老人的心理,我平常不少容忍。這一次奶奶“惡人先告狀”,我實在受不了,老公還讓我給奶奶道歉,我更加火冒三丈,帶著孩子回了姥姥家。

其實我也想平和地處理婆媳關係,但總事與願違,所以來求助!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其實,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讀到的重點不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如何,暫時也看不出孩子是否有受到“兩面夾擊”的負面影響,卻能明顯感覺到字裡行間傳遞出的焦慮情緒。

所以,其實不是奶奶不讓孩子戴帽子使媽媽焦慮,而是奶奶“揹著”“瞞著”的方式,讓媽媽有不適感。

於是,表面看是個“是否戴帽子事件”,細究起來,更像是媽媽和奶奶在進行一場“孩子爭奪”戰——誰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

而且在這場爭奪戰中,這位媽媽有著失控感。

同樣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委屈,但我還是想建議媽媽,體會一下自己的焦慮來自何處。

在這件事情中,或者說在這場隔代教養的關係中,最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也許媽媽可以試試,問問孩子“你喜歡戴帽子,還是不戴帽子?”,而不是“我覺得天氣太晒孩子需要戴帽子”。

如果媽媽的想法,不是基於尊重孩子的需要,而是源於自己的控制慾,那麼我認為,奶奶的存在反倒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對孩子來說倒不是一件壞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媽媽夠好,奶奶真不好,也沒那麼要緊。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沒人有能力去和一位母親競爭她的孩子。只要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能夠做到情緒平和,能夠看見孩子的需要,並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恰當的滿足,那麼,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會是有能量的,且有自己的邊界和分寸。

至於戴不戴帽子這樣的事情,孩子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主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七成老人部分或全部參與到育兒中來,可以說,隔代參與育兒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

但同時,由隔代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引發的家庭衝突也不斷,這是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需要引起重視並嘗試著去化解的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告訴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緩和隔代教養的矛盾。

比如:

  •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
  •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有不怎麼好的新聞: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我們細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這樣矛盾重重的家庭裡,對他造成的負面影響未必比隔代教養本身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

比如,讓父母來幫看孩子,除了要共同應付一個小不點兒的吃喝拉撒外,也會發現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處、溝通模式再次啟動,彷彿第二個惱人的青春期又來臨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媽媽以前就很強勢,什麼都要管,現在來看外孫,更是樣樣插手,讓她不勝煩惱。

想讓媽媽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況又離不開媽媽;想解決跟媽媽之間的溝通模式,但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談何容易?

比琳琳更煩惱的是同事佳佳。

本來她跟老公的關係不錯,但是自從婆婆來看孩子後,大小矛盾不斷,老公又情商較低,總是向著婆婆說話,導致二人三天兩頭大吵小吵不斷,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讓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夫妻最後離婚的並不在少數。

所以,隔代教養最大的“殺傷力”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對家庭各成員之間關係的傷害。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好在,不管是父母還是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懷著這份信念,平時多加註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避免。

第一,出發點應當落在孩子身上,而非自己。

我們就拿用尿布還是紙尿褲的事情來說吧。

孩子的父母認為用紙尿褲更乾淨、衛生,到最後可能就會說:“這是我的孩子,應該我說了算。”,而孩子的奶奶通常會反駁道:“我當年就是這麼把你養大的,你不也長得好好的嗎?哪有什麼問題,你又沒帶過孩子!”

我們仔細來看這兩種態度,父母認為我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怎麼對待孩子,都應該聽我的;而奶奶認為自己帶過孩子,有經驗,應該聽他們的才對。

這個時候,矛盾的本質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再是對養育問題的分歧,而是雙方急於展示自己的身份、權威,並想以此來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下,矛盾必定升級。

所以,在育兒過程中,不管是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不應該單純的從闡述自身角色的角度去表達對孩子的關愛,而應當把這份愛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所謂“發乎情,止乎禮”,也可以套用在此時的關係上,大家都多想想在自己的角色裡面不能做什麼,而非能夠做什麼。

第二,不貼標籤,不扣帽子。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婆跟老公抱怨:“你看看你爸媽,就知道慣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一點原則都沒有,孩子將來被慣壞了怎麼辦!”這種行為,就是貼標籤——用尚未發生的事實否認了他人當下的行為。

有的媽媽崇尚科學餵養,夏天給孩子吃冷飲、吹空調是常事,每每這時,長輩看到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吼:“你想讓孩子著涼感冒呀?!”這就是扣帽子——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於不仁不義。

這些行為和話語的潛臺詞都是:我才是真心實意對孩子好的人,我才是知道怎樣是對孩子最好的人。

明明是愛的表達,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攻擊和傷害。

第三,否認觀點時,切不可否認情感。

我們和長輩生於不同年代,所處的環境不同,經歷的事件不一樣,吸收的知識有高低,很容易有觀點相左的時候。

養育孩子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不管是誰帶孩子,都難免會有錯誤,在糾正方法的同時,切不可傷害他人真摯的感情,錯誤是可以被糾正的,但被傷害的心卻是不好恢復的。

比如“你這老婆,這點小事都想不到,對孩子真是不上心。”這種“沒想到”更可能是經驗缺失導致的,而不是“不上心”導致的。

但這種批評如果傳到孩子媽媽的耳朵裡,就是對真情實感的巨大否定。

再比如“你看媽,帶孩子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的,以前帶大哥家孩子的多周到細緻,這也太偏心眼兒了吧。”兒媳說這話的時候可能根本不曾想過,婆婆幫大哥家帶孩子的時候才50歲,現如今已經快六十,體力和精力的下降怎麼還能夠做到“鞍前馬後”呢?婆婆聽到這樣的話,必然傷心。

就像你在工作上已經拼盡全力,領導卻還是責罵你思路不如年輕人活躍,你作何想?但生活中,這些“想當然”的情感否認,並不少見。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婆媳經常鬧決裂?給老人帶娃家庭的 3 點建議

人應當因為深愛著另一個人而遭受懲罰嗎?這個問題聽上去是不是很可笑?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不管隔代人抑或我們自己這些初當父母的人,付出了多少,做對了多少,又做錯了多少,是為了留有我們血脈的一個小生命健康快樂的成長。

無論如何,沒有人需要因為養育這種充滿愛意的恩情而受到傷害。

在當下的國情下,孩子的教養,的確不僅僅是媽媽自己的事。

如果可以,依賴老人的力量是種幸運。

那麼如何更好地處理隔代教養產生的種種衝突,是每位年輕父母都需要思考的。

在我看來,爭取到老人的助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美的家庭氛圍而非互相推諉與指責,比用尿布還是紙尿褲,重要多了。

-end-

tips:更多養育0-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