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雯子說: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經過後天培養、磨鍊、吸取教訓之後才能擁有。

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2019年的高考已經結束,在這次高考中,有一件事引起了熱議:鄭州一考生在數學捲開考10分鐘後,疑壓力太大要求離開考場。

據監考老師透露,這名男生在考試還未開始的時候就表現的特別緊張,整個人坐在座位上都顯得焦躁不安,老師還特地安慰考場學生放穩心態不要緊張。

之後,監考老師開始依次發放試卷,這名男生將試卷前後看了好幾遍後,便起身交卷了,並且想離場回家。

據高考規定學生不能在考試10分鐘後提前交卷的,而且這名男生已經翻閱過試卷了,為了防止他透露高考題目,所以工作人員不允許他提前離開考場。

男生在遭到監考老師拒絕後,情緒直接崩潰,倒地不起,又哭又笑。

考場醫務人員對男生的身體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異樣,保安將男生帶到椅子上休息。

情緒漸漸穩定的男生說出了棄考原因,原來他在考前心理壓力就很大,看完試卷後發現自己完全沒有思路,內心就開始想著逃避。最終,他沒有戰勝自己,選擇了放棄考試。

考試,不僅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考查,更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高考更是如此。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心理品質問題,反映一個人對待困難與挫折的理智程度,社會風險意識,對自我思想、情緒、行為的控制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孩子遇到壓力、困難和挫折,會堅強、樂觀、勇敢地去戰勝它。心理承受力差的孩子會表現得畏畏縮縮,懦弱,焦慮和自卑,面對困難缺乏堅持力,對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能不觸及就不觸及。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經過後天培養、磨鍊、吸取教訓之後才能擁有。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1

別把溺愛當成愛

在我們國家的家庭裡,還有許多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因此,當他們一旦脫離家庭,獨自面對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一些困難和壓力時,往往會不知所措。

還記得湖北十堰,那個因不願工作而餓死家中的大學生嗎!

他是村中第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所中專任教,因不滿學校的安排辭職不幹而成了無業遊民。

其母親因規勸而被其打成骨折,後失望的住到了女兒家。

自此,他獨自宅在家中14年,什麼都不做,就像野人一樣生存,不做飯,冬季吃生的蔬菜,最終餓死家裡。

這件事看似不可思議,但是我們回顧一下他的成長經歷,也許就能管中窺豹。

他從小就悟性高成績好,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順風順水,少有波折。雖然家境不寬裕,對他卻是百依百順。他要什麼便給什麼。

大學期間,姐姐為了供他讀書而輟學;父親去世,家裡怕他承受不了,對其隱瞞。

家人的過度保護,造就了他的"玻璃心",也剝奪了他獨立生活的能力,最終釀成了悲劇。

孩子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出事的新聞時有耳聞:有因向家長要回手機而沒被答應跳樓的;有接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跳樓的;更有小學生因為競選班長失敗而不去學校,絕食的;更有很多因高考失利而精神崩潰的;還有寒窗苦讀多年,僅因為求職受挫就不敢再走出社會,最後躲在父母羽翼下啃老的……

教育家陶行知說:

"不要擔心挫折,應該擔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讓孩子自己決定和處理自己的事。即使他會失敗、即使他會跌倒,我們要明白,這才是真正地成長。

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2

別把奉承當鼓勵

現在很多家長,誤解了鼓勵的意思,他們認為鼓勵就是表揚,就是無條件、無下限地"奉承"自己的孩子。

斯坦福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大師德韋克曾做過一項研究,把學生隨機分成兩組進行一個簡單的拼圖測試,一組完成後得到關於智商的誇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一組完成後得到關於努力的誇獎,比如:"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現很出色"。

之後又分別給兩組學生進行了多輪測試,其中一次故意設置了較高難度的任務,最後一輪測試,他們給孩子們的測試題目與第一次的題目一樣簡單,但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

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在最後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常誇獎孩子聰明未必是件好事,因為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把孩子的成功歸結於天賦,而天賦往往是一種無法掌控的因素,尤其在困難面前,會極大的挫傷孩子的積極能動性,如果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由天賦決定,那努力還有什麼用?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提出:

“表揚孩子,關鍵點就在於你在給孩子灌輸的是成長型心智模式,還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是孩子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由先天決定,後天改變的空間不大。

真正的表揚和鼓勵,不應該是有口無心地敷衍,而應該是出於愛和信任。

《人性的弱點》特別著重區分了真誠的讚美與阿諛奉承:

"前者發自內心,後者發自脣齒。"

正確地表揚要具體,要細節:描述你見到的和聽到的+描述你的感受+讚美人的品質。

不要說:

"寶貝,你真棒!"

要說:

"寶貝,你能夠主動跟小朋友分享,為他人著想,真是個好孩子。"

記住:不是所有的誇獎都能誇出好孩子,只有正確地誇獎孩子後,他才能成長為好孩子!

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3

別把批評當溝通

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如成績退步、丟失東西、被老師批評、被同學欺負等等。這時,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來自親人的關心和疏導,但是有些家長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先批評一頓再說。

前段時間,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17歲的學生突然衝出了小轎車,從橋上跳了下去。

男孩在跳橋那一刻,沒有半分猶豫,整個過程,不到5秒。

據報道,男孩跳橋當天,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矛盾。

母親開車帶他回家時,一路上,不停地責罵孩子。

途徑盧浦大橋時,車子突然停在車流滾滾的橋中間,母親從車中走下來,打開後排車門,繼續責罵。

男孩抹著眼淚毫不猶豫跳下橋的一瞬間,心裡不知有多少委屈和不解。

也不知心裡積攢了多少苦,才讓他在結束生命的那一刻,那樣的決絕和毫不猶豫。

情緒管理專家曾經說過: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鐘,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為人父母,當孩子向你訴說心裡壓力時,或者是當你發現孩子正在承受心理壓力時,先別急著給孩子糾錯,而是應該積極地排解和疏導。

我們可以這樣做:

  • 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談心,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 培孩子一起做一些運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 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 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心理操練":體育運動鍛鍊孩子的意志,興趣活動樹立孩子的自信,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人的內心其實都有彈力,就像一條橡皮筋,外在的挫折和壓力經常撕扯它。

健康的心理狀態下,橡皮筋彈性良好,回彈力強,抗壓能力好,這在心理學上叫"心理修復力"。

我們希望孩子在面對挫折時能夠有抵抗力,其實就是期待孩子能有足夠的"心理修復力"。

而孩子能不能擁有足夠的"心理修復力",父母的心態很重要。

作家劉繼榮在《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一書中,曾寫下這麼一段文字:

女兒認真地告訴我,英語老師在上課時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讓孩子成為英雄,也許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在漫長的歲月裡,孩子能夠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未來。

高考考生看數學卷10分鐘後棄考:考場上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我是雯子,兩個男孩的媽媽,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中年少女。關注【雯子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