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從前有一個非常不乖的孩子,他叫大衛。

大衛總是喜歡做媽媽不讓他做的事情,而媽媽總是喜歡跟在他後面說:"不可以!"

他踩著椅子伸手去夠櫃子頂層上玻璃糖罐;他洗澡時在浴缸裡鬧翻了天,讓水流成河;他吃飯時把鍋套在頭上,用勺子敲鍋,還玩食物;他深夜貪迷電視不去睡覺,上了床又在床上來回地跳;他把玩具弄一地也不收拾;他在房間裡打棒球,打碎了花瓶。。。。。。

是的,這個不乖的孩子是繪本《大衛,不可以》裡面的主人公,但這些生活場景我們卻絲毫不感覺陌生。

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在故事的最後,大衛被罰坐在牆角,他哭了鼻子。而他媽媽這一次沒有再說"大衛,不可以!"

媽媽張開雙手說:"寶貝,來這裡"。她抱起大衛說:"大衛乖,媽媽愛你!"

這本繪本大篇幅都在描寫不乖的孩子跟生氣的媽媽的較勁日常,只在結尾來了一個小反轉,就讓我們瞬時感受到了媽媽對大衛的愛,還被深深的感動了。這愛的奧妙在哪裡呢?

在《看不見的養育,看得見的成長》這本書中,教育研究者葉月幽為我們揭示了愛的本質。 她說: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的那一刻。

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1. 愛是走近,愛是理解,愛是無條件的接納

養過孩子的都知道,孩子的"精力充沛"總是讓我們大人精疲力竭、抓狂和崩潰。然而,兒童對世界的探索就是在各種嘗試、各種"折騰"中完成的。

大衛也是百般折騰,大衛的媽媽在他身後不停地用"不要"表達著態度,不過並不奏效。童年的孩子在成長中能聽到的只是來自他自我內心的聲音,是內在的精神內核指引著孩子去探索,去嘗試。

  • 孩子用手抓食物,他是在發展他的感知覺。
  • 孩子隨意丟東西,撿回又扔,他是在發展他的空間感覺。
  • 孩子抓物使勁敲擊,他是在發展他的聽覺以及控制力。
  • 孩子洗澡把浴缸的水弄了一地,別忘了,阿基米德就是洗澡弄出水來才發現了浮力。

您也許會抱怨說:"孩子睡著了,百般可愛,歲月靜好。孩子一醒來,百般折騰,雞飛狗跳。"

而松本道雄說:"嫌孩子麻煩,怎麼不去養熱帶魚?"

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當父母真的愛孩子,就會走近孩子,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那些"折騰"對於一個孩子發展的意義,從而接納孩子,而不是大吼大叫、粗暴阻撓。

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接納,獲得精神上極大的滿足,就會有安全感,可以愉悅地完成著一項項內在心智和外在技能的學習轉化,在各方面就會發展得特別好。

2. 愛是看見,看見即療愈

在《看不見的養育,看得到的成長》裡,葉月幽強調了"看見"的力量。

孩子表面的行為可以很容易被我們看見,但要去"看見"孩子行為背後想要表達的心聲,是需要愛的能力的。

葉月幽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問媽媽,"明天的考試會很難嗎?"怎樣的回答算是"看見"了孩子?

  • -難不難我哪知道,別在這瞎唧唧了。你管它難不難,趕緊去複習,複習好了就不難!
  • -放心吧,不難。
  • -你要是複習好了,就不難。
  • -沒關係,別緊張,你考0分我也愛你。
  • -媽媽愛的是你,不是你的分數。
  • -哦?你很在意自己的成績?那媽媽要好好反省一下看我哪裡做錯了,才會讓你有這樣的想法。

不知道您的答案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在上述之列,即便後面的回答似乎傳達出媽媽的愛來了。但是,對不起,都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看見"孩子的境界。

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要看見孩子,就要去聆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允許和引導孩子表達和描述更多她自己的感受;

——"你很緊張明天的考試,擔心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覺得有壓力"

看見孩子的情緒湧動,幫孩子識別情緒,接納情緒,允許情緒的表達

——"你很緊張,你怕考不好會沒面子"

共情孩子的感受。

——“是啊,那樣真是挺可怕的,不用考試就不用這麼緊張了"

孩子的感受被看見了,就可能繼續表達

——"媽媽,明天早上我要吃一根油條,兩個雞蛋。"

隨著媽媽的繼續傾聽,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孩子在講述的過程裡自己可以梳理好的自己的情緒,於是可以充滿勇氣去應對第二天的考試。

能夠被看見,是一種歸屬。

孩子在父母的“看見”中,得到了療愈。

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3.愛是心底的那束光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養育知識的學習,但是養育理念繁多,如何選擇也變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在《看不見的養育,看得見的成長》這本書裡,葉月幽也描述過她親歷的一些尷尬。

她跟孩子爸爸的養育觀念不同,而她後來跟著小巫學習養育課程,成為了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後,更加覺得自己的養育理念有著優越性。別人對孩子說了幾句硬話,就擔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己哪次做的不太好了,就擔心影響了孩子自我的構建。。。原來,也在養育的道路上,專家也會患得患失,也曾糾結恐慌過。

葉月幽後來領悟道:

希望自己是一個完美的媽媽,對孩子只有滋養沒有傷害,似乎這樣就可以成就孩子幸福快樂的一生,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自戀。

人本來就是因為相同而聯結,因為不同而成長。父母間如何處理分歧,這本身正是對於孩子來說的非常好的情商教育。

再說,從來就沒有最好的教育,就像溫尼科特說的"最好的媽媽是60分的媽媽"。不管哪種養育理念,只要您認為正確,適合自己的孩子,自己可以堅持,並把這種理念推行到極致,那麼這種遵循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葉月幽說: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為他打造完美無缺的生活環境,設計一條康莊大道;而是帶著他一起,在這不完滿的人世間遊歷,看到這其中的美好和希望。"

真正的愛,不僅僅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也是接納那個努力之後真實的自己。愛不是技巧的施用,也不是理念的堆積。愛是本真,愛是當我們自己和孩子不夠好時仍然接納,愛是我們都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孩子不乖,媽媽不愛?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那一刻

即便世界凶險,未來的路崎嶇,即便周遭陽光不暖,陰暗難避。愛可趨光,愛引領我們尋找到光,照亮道路,照暖自己。

即便這樣也不行呢,那麼,葉月幽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

"尋光的路或未可見,但是,請讓我們自己,成為這束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