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全面瞭解孩子心理髮展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養育者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千年滄桑變化終將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保存最完整的文明,至今依然深深影響著炎黃子孫。就拿耳熟能詳的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框架“三綱五常”來說,這一封建禮教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依然深入在很多人的骨子裡。“三綱五常”指的是什麼呢?“綱”指表率,“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雖然我們現在很少有人提倡“三綱”,但不得不說,在傳統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人已經形成了“三綱”的心理定勢,尤其是“父為子綱”一條,在家庭教育中依然“大顯神威”。這個要求闡述了父母教育子女的職能之外,也強化了父母的尊嚴和霸道。很多父母沒有為孩子做一個應有的表率作用,反而將尊嚴和霸道發揮得淋漓盡致,打著愛孩子的旗號無視孩子的心理髮展需要、個體性及發展規律,只一股腦地將自己的意願或者自己認為最好的強塞給孩子,但結果往往不遂人意。所幸很多年輕家長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期待如何改進自己的育兒方法,但為人父母如何才算正確地教育孩子這一難題依然困擾著大家。要知道,教育孩子原本就是一件沒有標準答案的命題,但可以肯定的是,為人父母首要任務就是呵護孩子心靈成長。而如何科學地呵護孩子心靈成長,《父母與子女的心理輔導:呵護孩子心靈成長》一書給出來有具備科學研究普遍適用性的答案。

書評|全面瞭解孩子心理髮展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養育者

封面看起來有些一言難盡,但內容絕對讓你滿意

說到《父母與子女的心理輔導:呵護孩子心靈成長》一書的科學嚴謹性,就不得不先說一說本書的作者——林紅老師。林紅老師是醫學博士,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精神科醫生和家庭治療師,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常務委員,曾到美國哈佛大學、夏威夷大學醫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西悉尼大學訪學、中德夫妻治療聯繫培訓項目、中德兒童青少年家庭治療培訓培訓工作坊中方總協調、中方教師……頭銜就介紹到這裡吧,全部寫出來恐怕得寫滿一張紙了。總之林紅老師的學術水平絕對頂尖,目前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流行病學調查、影響因素分析及針對學生、家長、教師開展的心理干預研究、危機干預工作。擅長兒童青少年學習、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親子關係、學校恐懼的兒童青少年個人及家庭心理治療,兒童青少年集體社交技能訓練。林紅老師也在中科院心理所擔任任課教師,我曾有幸聽過老師的課程。聽課過程中能深切體會到老師豐富的接診經驗及紮實的理論基礎。《呵護孩子心靈成長》是國家“十二五”計劃重點圖書,雖然封面看起來並不怎麼高深,但內容專業、有趣、易懂,深入淺出地將父母撫養方式與孩子的心理髮展之間的關係表明,同時,為了使讀者更加透徹地瞭解各階段孩子心理狀態、常見問題以及家長的應對之法,除了進行總述之外,還將孩子從嬰兒期到青年期的各階段進行了分階段詳細介紹,幫助家長提前瞭解孩子每一階段會產生的心理變化,以儘可能呵護孩子心靈成長。

書評|全面瞭解孩子心理髮展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養育者

大部分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可謂不小心翼翼,但往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層出不窮的問題也總是“打得”家長措手不及。信息爆炸時代,將孩子打造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培養方向,而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機制是所有美好期待的基礎。為了呵護孩子心理成長,建議家長們至少做到以下三點。

尊重兒童心理髮展才能呵護兒童健康成長

我自小生活在農村,小時候,每到清明左右開始下雨,爺爺總會望著窗外的紛紛小雨唸叨“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到了芒種爺爺又會說“過了芒種,不可強種”。和爺爺一樣,農民們世代遵循著莊稼生長規律勞作,春種秋收。我們知道,種一株花需要按需施肥澆水除草剪枝,經歷起碼半年的時間才會等待花朵的綻放,但是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似乎忘了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只看到別人家孩子已經會背古詩,自家孩子也要會;看到別家孩子有特長,自家孩子也要有;看到別家孩子考100分,自家孩子不考100分也要考到98分。

總聽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那麼每顆種子的生根、發芽、成長、結果都一定有其規律。養育者如果想要孩子未來能夠各自“開花結果”,也要遵循其發展規律。林紅《呵護孩子心靈成長》一書中對孩子從嬰兒、幼兒、學前兒童、學齡兒童、青春期、青年期各個階段的心理髮展特點進行了描述,並建議家長應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階段性地改變教養策略。

嬰兒期(0~1歲)的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界,身體不能自主,心理機制剛剛開始建立,所以心理、身體都需要家長悉心照顧。此階段孩子主要以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養育者需要付出最大的耐心對待孩子,瞭解孩子哭聲背後的訴求並幫助孩子解除不舒服的感覺,以此幫助孩子體驗新世界的美好,與孩子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建立安全感。除此之外,養育者還要增加與孩子的互動,比如擁抱、撫觸等,使嬰孩兒感受來自養育者的愛。當然,嬰兒階段需要比較細緻的呵護,表面看起來媽媽的照顧更加適合,但研究顯示,父親在面對嬰兒時也具備足夠的照顧條件,而且有父親的參與,會讓孩子體驗不同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發育成長更加有利。

書評|全面瞭解孩子心理髮展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養育者

到了幼兒期(2~3歲),孩子初步獲得自由,需求增加,父母不必時時刻刻關注孩子,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父母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當然,父母還是要繼續細心照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並教給孩子一些技能,幫助孩子應對接下來的幼兒園生活,比如分床睡、獨立上廁所、自己穿衣、吃飯等,同時也要給孩子增加道德約束,因此階段孩子已經逐漸分化出各種情緒和需求,並開始嘗試通過哭鬧“綁架”養育者,所以養育者此階段應開始對孩子說“不”,幫助孩子逐漸學習自主自立。根據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提出的建議,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要學會甄別,引導孩子說出需求的必要性,選擇性的給予滿足。

到了學齡前期(4~5歲),這階段孩子麻煩較少,善談、可愛、淘氣,童言稚語往往引人捧腹大笑,開始懂得討好養育者及外人。此階段正在上幼兒園,是孩子初步接觸家庭之外的環境,是步入社會的開始,父母時刻緊盯孩子的要求近一步降低,屬於父母的時間更多。這階段孩子動作發展快,語言學習能力強,並開始出現識字敏感期,家長可以在這一階段增加第二語言的學習,並通過指讀的方式引導孩子讀書、認字(不要寫字)。

到了學齡期(6~11歲),孩子開始上小學,合作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更多地參加到社會活動中,養育者要引導孩子與同齡人接觸。這階段最讓養育者頭疼的是孩子的學業問題,如果孩子出現問題養育者應該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打罵、課外輔導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齡期是孩子學業生涯的初始階段,家長要知道,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和學業興趣的培養。

書評|全面瞭解孩子心理髮展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養育者

到了青春期(12~17歲),孩子又迎來一次快速的成長,之後逐漸過渡到青年階段。比較明顯的身體表現是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出現性的生理表現,當然,並未有太多社會歷練的青春期少年,心理尚未發育完善。這階段孩子與同齡朋友的關係日漸親密,亦會面臨很多對人生的迷茫和問題。雖然看似不願與父母分享日常,但其實面對迷茫和問題時,青春期少年還是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建議和指點,故而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是父母幫助青春期少年平穩度過青春期的關鍵。

到了青年期(18~24歲),孩子開始上大學、找工作,當然,對父母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孩子的身旁開始出現一個陌生的異性,這一改變的出現標誌著孩子開始正式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開始面對屬於自己的人生、組建自己的家庭。這階段父母要學會放手,面對孩子的選擇應以提建議為主,做到尊重孩子的所有選擇。

為了分離的父母之愛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是龍應臺在《目送》一文中對父母子女關係的感悟,可知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分娩這一刻便開始了分離。我總詩意地想,因為分離是痛苦的,所以嬰兒分娩的那一刻才會哇哇大哭。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孕期父母與子女的距離最近,分娩後孕期脫離母親身體進入嬰兒期,開始成為獨立的個體,但是仍然需要父母時刻貼心照顧。進入幼兒期後,隨著孩子身體發育,動作逐漸發育成熟,從爬行到走路,屬於自己的世界逐漸拓寬,心理上開始形成自我,具備區分自我和他人。接著開始進入兒童期,幼兒園、小學接肘而至,孩子逐漸脫離家庭進入社會,人際關係開始發展,周圍出現除了養育者之外的其他人。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發展迅速,脫離父母的慾望急速增加,精神臍帶關係正式脫離。進入青年期,另一半的出現使得孩子正式做好準備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創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一過程中,隨著孩子的成長,留給父母的則是與孩子越來越遠的距離。父母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助手,只是一段時間的陪跑,所以應該允許、認可孩子的成長,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將應有的空間、應有的獨立還給孩子,萬不可出現孩子所有事由家長全權做主、排斥孩子另一半等行為。

書評|全面瞭解孩子心理髮展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養育者

良好的夫妻情感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靠山

而且研究顯示,家庭變故、父母離異家庭,受到傷害的首當其衝便是孩子,這些兒童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當我們知道某家夫妻兩人離異,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這家的孩子,可見我們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夫妻情感對孩子的影響。有些父母因為知道離異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湊活”著過下去,卻不知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依然不小。還有一部分家庭,有了孩子以後便認為孩子高於一切,甚至顧不得照顧夫妻情感,全情投入到親子關係中。

有專業人員通過量表調查發現,夫妻情感不好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多動、攻擊性、殘忍等各類負面指數都明顯增高。林洪老師在《呵護孩子心靈成長》一書中告訴我們,夫妻關係是一個穩定家庭的基礎,生活在穩定家庭中孩子更加有安全感,更加自信。更重要的是,相愛的父母能夠給孩子提供豐厚的心理準備,更是孩子未來婚姻關係的模板,所以良好夫妻關係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

夫妻兩人從二十幾歲結合到最終離開人世,需要歷經幾十年,所以如何維護夫妻關係,這是需要夫妻兩人共同探索的長期任務。林紅老師給出了幾點建議:

  1. 保持良好的溝通,尤其是情感溝通。
  2. 接受對方的關心,並用對方能夠接收到的方式關心他。(有興趣的讀者,還可以讀一讀《愛的五種語言》這本書)
  3. 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4. 雙方對彼此的性格有認識,並尊重對方的性格。
  5. 夫妻雙方揚長避短,相互理解,用讚賞的眼光相處。
  6. 充分認識婚姻的階段性,接受蜜月期、分離期與成熟期不同的相處模式。

《父母與子女的心理輔導:呵護孩子心靈成長》是一本介紹孩子從小到大心理成長曆程的書籍,書中不但詳細介紹了各階段孩子心理狀態、常見問題、父母對應的心理狀態以及常見問題的應對之法,還在書中穿插了夫妻情感、隔代教育、離異家庭、再婚家庭等各類令人頭疼的問題的具體解決辦法,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並且作為國內的學者,研究成果更加符合中國家庭養育兒童的基本現狀,適合國內父母參考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