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成為我的讀者

有家長感慨:“我們的孩子現在最缺的是閱讀。”

“低年級的孩子書面作業佈置得太多,不僅課內教材沒有時間細細閱讀,課外閱讀更是少之又少,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孩子“閱讀理解力“的不足。同時,因為輸入量不足,所以到了看圖寫話、寫作文這些考驗輸出型能力的地方,孩子要麼腦子裡一片空白,要麼就是提筆就詞窮。”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上圖:一個小學生的日常

接著又有家長補充:“我們的孩子現在最缺的是戶外活動。”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我就覺得他一整天足有8小時以上都是在教室裡、書桌前。上課坐著聽課,下課不讓出教室玩,放了學是晚託班,晚託班結束回到家還是寫作業,寫完作業了還要練樂器。孩子還告訴我,有時候隨堂作業沒完成的話,體育課也不能上。看著孩子每天都被關在四四方方的空間裡、不見陽光、沒有遊戲,我就在想到底給他生命是為了什麼。”

還有家長說:“我們的孩子現在最缺的是安全教育、兩性教育、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因為新媒體傳播的影響,原先我們不曾關注到的教育視角正在被一一打開,於是家長們忙著查缺補漏,力爭培養一個完美的小孩出來——成績要好,書要多看,興趣愛好要培養,體能訓練要加強,時間管理不能忘,情商逆商樣樣都要花錢上。

臨近暑假這種趨勢就更是愈演愈烈。比如我聽到比較誇張的一個家裡是這樣給孩子安排的:

星期一:

上午學校作業2小時、練字1小時、練球1小時

下午游泳1小時、練琴1小時、看書1小時、樂高課1小時

星期二:

上午學校作業2小時、練字1小時、騎行1小時

下午跆拳道1小時、練琴1小時、看書1小時、編程課1小時

星期三:

上午學校作業2小時、練字1小時、舞蹈1小時

下午游泳1小時、練琴1小時、看書1小時、樂高課1小時

星期四:

上午學校作業2小時、練字1小時、散打1小時

下午跆拳道1小時、練琴2小時、看書2小時、編程課1小時

星期五:

上午學校作業2小時、練字1小時、跳繩1小時

下午游泳1小時、練琴1小時、看書1小時、圍棋課1小時

星期六:

上午預習下學期課本1小時、書法1小時、英語聽說課1小時

下午練球1小時、看書1小時、練琴1小時、專注力訓練1小時

星期日:

上午預習下學期課本1小時、奧數1小時、騎行1小時

下午作文課1小時、練琴1小時、情商課1小時、陶藝課1小時

看完了這個日程表,我第一反應是:傳說中的學霸過暑假真可怕。

第二個反應:現實版的碎鈔機原來是這樣煉成的。

第三個反應:這孩子看來是要度過“奇特的一生”了……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上圖:我們家附近一家暑託班的排課表

撇開這些家庭的經濟實力、父母栽培孩子的苦心,我更想問問那個孩子他的感受怎麼樣。因為照他父母安排的暑期生活來看,這孩子平時的生活就像麥肯錫裡的高管一樣,忙來忙去,沒有時間放空和休息,大腦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並且缺乏情感溝通,缺少生活體驗。

情感溝通的缺乏會讓一個孩子外表上過早地成人化,但內心卻是空的。

孩子記憶裡父母給他的永遠都是理智化、模式化的事情,自己則變成了一個流程化線上生產出來的商品。商品是不會表達感受和需要的,所以孩子不知道快樂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不快樂是怎麼走的,因為孩子從來沒在自己父母身上體會到被關注和被理解是什麼感覺。

很多事業上非常成功的父母很容易走這樣一條教育路線,比如:

孩子努力學習但成績不理想的時候,這些父母就對孩子說——“光是努力沒有結果是沒用的!”;孩子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了的時候,這些父母對孩子說——“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堅持,你有什麼理由放棄?”;孩子和同學或異性朋友相處時發生矛盾的時候,這些父母會拿出成人世界的一套話術去迴應——“失去一個朋友沒什麼大不了的,等你自己強大了自然會有更多朋友圍著你。”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上圖:圖片上的文字比圖更重要

當孩子一次次求助你,一次次向你表達需要卻被輕描淡寫地駁回或無視以後,孩子的內心就封閉起來了。

他們可能不管高興還是不高興,在你面前都表現得無憂無慮的;他們可能不會跟你說真心話,也不會告訴你學校裡發生的任何事。就像一個公司裡的員工,除了和上級做必要的工作彙報以外,不會再多說一個字。

缺乏情感溝通的家庭裡也往往缺少給孩子的生活體驗。比如:父母從來沒有帶著孩子一起去逛超市,沒有和孩子一起下過廚房做過家務,甚至幾乎沒有和孩子好好坐在一起吃頓飯。

週一到週五,早上父母急著出門上班,沒空陪孩子坐下來吃早飯;下班到家的時候,孩子往往都已經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吃完晚飯了,或者是在晚託班裡吃完晚飯了。週六和週日,父母也只是負責開車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然後給孩子點個外賣,催促孩子趕緊吃完下午趕去另外一個地方上課。

很多父母說“怎麼現在的孩子連元角分的換算都搞不清”,我就想說:那得問你啊!你都沒給過孩子機會去超市、商店裡自己用現金結賬,他沒有那個生活體驗,他就只能死記硬背那些單位換算,所以他記不住啊!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上圖:放學後帶兒子去超市讓他來幫我買菜

還有的家裡是老人帶孩子為主。老人們會說“我把家裡一切安排好,想著孩子只需要把書讀好,兒子和兒媳婦可以去忙工作多賺錢,可是我做了這麼多最後誰也不見我好。”

作為一個旁觀者聽到這樣的話其實也是挺觸動的。因為這確實是一個社會化的普遍現象——中國的孩子最欠缺的不是學習、不是興趣、不是戶外遊玩,而是生活感受。

就拿我兒子吵吵嚷嚷說要當廚師這件事來說,無論他爸爸怎麼跟他講大道理,他都一廂情願地認定當廚師很好。

孩子希望我們父母支持他,於是好,我就支持他。我不是嘴巴上說說的支持,而是在行動上支持他。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上圖:兒子在幫我準備晚餐的輔助食材

我每天接他放學回來路上會先帶他去超市,讓他選一樣食材,然後我讓他削黃瓜皮、剝大蒜、摘菜葉、打雞蛋,然後讓他站在旁邊看我怎麼把黃瓜切片或切絲。我讓他幫我攪拌肉餡兒,然後舀一勺放在餃子皮上隨意捏成他喜歡的餃子形狀,再把他自己包好的餃子煮好給他吃。就這樣,我每天示範一道菜的做法給他看,每天讓他幫我提買菜的包。然後他告訴我:

“媽媽,原來做廚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學習還難一點。不過我還是覺得做廚師很有意思,每天可以吃到不一樣的好吃的很開心。要是我能夠發明天降美食的話,我就可以每天變出好吃的,你就可以休息了。”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上圖:端午小長假第一天教兒子包餃子

就這樣,當他看到每天我在固定時間做晚飯之後,他就會下意識地到了那個時間就拿好書包去自己房間裡寫作業,他會在我做好晚飯後負責去拿碗筷並且等我坐下來以後一起吃飯,邊吃飯的時候他會要求我放音樂聽,等吃完飯了他會跟我聊一聊今天學校裡的事情,然後將自己吃好的碗筷收到廚房。

可能眼前一些很小的事情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它看不到結果。在以結果為導向的社會環境裡,它是不起眼的。但是我在乎的是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孩子自然而然會學會對生命的尊重、對獨立的理解和對關係的認同。我相信在孩子以後的生活裡、婚姻裡會看到生活這堂課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

畢竟,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生活和婚姻才是父母教育子女成功與否的最終檢驗

後廚機密之手工餃子即將更新......

往期回顧

生活

PS

幸福的婚姻大多離不開熱鬧的廚房

只有在孩子身上付出時間,你才能真正算得上父母

還記得十年前的你在哪裡、做什麼、愛著誰嗎?

家的日常少不了食物的溫度和內心的溫潤(後廚機密特輯1)

文字和食物賦予我的意義竟是如此相似

作者的話

“瞳心仲致”是在2013年夏天創建、經過兩次更名至今的,所寫所想皆為了記錄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一生。如果你也是個愛生活的人,應該會喜歡我的文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