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裡 2007年張韜攝

少年聰慧好學 17歲便獨領班社演戲

福才14歲跟聖山鄉史家村一位叫吝水娃的學“前聲”,師父用尺(“車”音,古音)六工(工尺増)記譜方式教他學碗碗腔。那時候人都很窮,但是沒有現在的人勢利,學藝不收學費,只要你愛學,師父就高興。為了報恩,農忙季節他給師父幫忙收麥子、喂牲口,晚上跟著師父趕場子。福才說:“我學戲從來沒有捱過師父的打,因為我聰明。笨娃經常捱打哩,演戲要有天性哩。當時皮影在當地很紅火,紅白喜事不僅私人家邀請,忙罷(即“夏季農忙結束”)還要在廟會上唱社戲。當時演出一場戲是四鬥麥子的報酬,折120斤,是由群眾湊的份子。

我17歲就能獨自領班演戲了,當時我的箱主是對門的財東家趙志宏。這個人非常愛戲,也愛皮影雕刻藝術,他家的一副箱子當時價值三十多擔麥子,一擔麥子折300斤,總共要上萬斤哩,還有馱箱子的騾子,投入很大。實際上不掙錢,就是為了圖個名。”

箱主趙志宏用七鬥麥子與福才簽了約。協議內容是:

趙振才作為前聲、班主,自由組織上下檔和後槽,使用趙志宏的皮影戲演戲,收入按五個藝人和箱主共六分賬分紅。七鬥麥子屬振才的個人佣金,接當地規矩“三不要”——人死了不要,沒聲了(嗓子啞了)不要,老了不能唱了不要,否則因任何原因不與箱主合作,就得退還七鬥小表。

福才的皮影演得紅,和箱子好也有關係。他經常到縣城和塬下唱戲,冬季演三個月,再加一些零散演出,一年能演180場,能掙小麥3600多斤。

幾聲野塬歡唱 引來一段驚心情緣

1945年春天,大明塬上有家人給孫子過滿月,請福才的皮影班子去唱戲。春天的塬上,一壟壟綠茵茵的麥田夾雜著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桐樹花像一串串紫蝴蝶掛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地開放,剛剛抽芽泛綠的楊柳在小溪兩岸隨風起舞,夕陽西下,山濛濛,霧沉沉,極目縱觀,似天仙妙手在那雄偉的秦嶺腳下撒綴下一個小小江南,像畫家剛擱筆的一幅水彩畫。福才路經此處,不由得放開嗓門唱道:“見一位佳人站面前,倒叫崔護疑心間,莫非是桃源仙境,莫非是廣寒月宮,莫非是天台路徑,莫非是高塘巫峰……”

河邊幾個洗衣服的姑娘聽見了,不顧水中的衣服被沖走,站起身來朝路邊的一行人馬看,一個穿粉色花衣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抱住一位穿藍色大襟上衣、盤著頭髮的小媳婦笑著說:“青梅姐青梅姐,你不是最愛看福才哥唱戲麼?你問今晚他們到啊達演戲哩。”青梅的臉“刷”地一下從兩頰紅到了脖子,柔聲柔氣地罵道:“死女子,誰最愛看福才哥的戲?你想看哩還賴人。”小姑娘說:”好,好,我說錯了,你不是愛看他的戲,是愛看他的人。”嘻嘻哈哈一陣笑聲。這些話讓福才他們斷斷續續聽到了,搭檔們說:“你聽,又有女娃看上咱福才哥了。”此話雖說是逗笑哩,可18歲的福才突然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淌過,熱乎乎,麻酥酥。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裡 2007年張韜攝

少年聰慧好學 17歲便獨領班社演戲

福才14歲跟聖山鄉史家村一位叫吝水娃的學“前聲”,師父用尺(“車”音,古音)六工(工尺増)記譜方式教他學碗碗腔。那時候人都很窮,但是沒有現在的人勢利,學藝不收學費,只要你愛學,師父就高興。為了報恩,農忙季節他給師父幫忙收麥子、喂牲口,晚上跟著師父趕場子。福才說:“我學戲從來沒有捱過師父的打,因為我聰明。笨娃經常捱打哩,演戲要有天性哩。當時皮影在當地很紅火,紅白喜事不僅私人家邀請,忙罷(即“夏季農忙結束”)還要在廟會上唱社戲。當時演出一場戲是四鬥麥子的報酬,折120斤,是由群眾湊的份子。

我17歲就能獨自領班演戲了,當時我的箱主是對門的財東家趙志宏。這個人非常愛戲,也愛皮影雕刻藝術,他家的一副箱子當時價值三十多擔麥子,一擔麥子折300斤,總共要上萬斤哩,還有馱箱子的騾子,投入很大。實際上不掙錢,就是為了圖個名。”

箱主趙志宏用七鬥麥子與福才簽了約。協議內容是:

趙振才作為前聲、班主,自由組織上下檔和後槽,使用趙志宏的皮影戲演戲,收入按五個藝人和箱主共六分賬分紅。七鬥麥子屬振才的個人佣金,接當地規矩“三不要”——人死了不要,沒聲了(嗓子啞了)不要,老了不能唱了不要,否則因任何原因不與箱主合作,就得退還七鬥小表。

福才的皮影演得紅,和箱子好也有關係。他經常到縣城和塬下唱戲,冬季演三個月,再加一些零散演出,一年能演180場,能掙小麥3600多斤。

幾聲野塬歡唱 引來一段驚心情緣

1945年春天,大明塬上有家人給孫子過滿月,請福才的皮影班子去唱戲。春天的塬上,一壟壟綠茵茵的麥田夾雜著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桐樹花像一串串紫蝴蝶掛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地開放,剛剛抽芽泛綠的楊柳在小溪兩岸隨風起舞,夕陽西下,山濛濛,霧沉沉,極目縱觀,似天仙妙手在那雄偉的秦嶺腳下撒綴下一個小小江南,像畫家剛擱筆的一幅水彩畫。福才路經此處,不由得放開嗓門唱道:“見一位佳人站面前,倒叫崔護疑心間,莫非是桃源仙境,莫非是廣寒月宮,莫非是天台路徑,莫非是高塘巫峰……”

河邊幾個洗衣服的姑娘聽見了,不顧水中的衣服被沖走,站起身來朝路邊的一行人馬看,一個穿粉色花衣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抱住一位穿藍色大襟上衣、盤著頭髮的小媳婦笑著說:“青梅姐青梅姐,你不是最愛看福才哥唱戲麼?你問今晚他們到啊達演戲哩。”青梅的臉“刷”地一下從兩頰紅到了脖子,柔聲柔氣地罵道:“死女子,誰最愛看福才哥的戲?你想看哩還賴人。”小姑娘說:”好,好,我說錯了,你不是愛看他的戲,是愛看他的人。”嘻嘻哈哈一陣笑聲。這些話讓福才他們斷斷續續聽到了,搭檔們說:“你聽,又有女娃看上咱福才哥了。”此話雖說是逗笑哩,可18歲的福才突然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淌過,熱乎乎,麻酥酥。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孤獨的趙振才和他的家 張韜攝

這天上演的就是《金琬釵》,傍晚在路上唱的那段戲就是《金琬釵》裡的唱段。福才嘴裡唱著戲,心裡老想著那個小媳婦。後臺和平常一樣爬了許多男女,後半夜福才突然發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人眼睛水汪汪的爬在後臺看他唱,仔細一看就是傍晚在河邊見的那個小媳婦,他對她笑了一下,那媳婦抿著嘴朝福才微笑了,眼睛裡充滿了情慾的光芒。戲完了大夥都上主人屋裡吃夜宵,福才沒有進屋,說到場裡解手,果然那媳婦一個人就在場裡等他呢。從此兩個人便成了一對難捨難分的情人了。

據說青梅已是一個圓過房的童養媳,男人年紀比她小几歲,身體有殘疾,根本不能和媳婦同房。青梅勾搭上了福才,兩個人商量讓青梅和丈夫離婚。後來青梅好容易離了婚,可福才的母親堅決反對福才與她結婚,嫌她不是姑娘,也不是正經女人。

一直拖到1948年福才21歲,家裡強迫他與大明鎮杜家灣的楊徹葉結了婚。福才說他結婚前沒見過楊徹葉,但楊徹葉卻認識他,因為她也經常看戲時偷著看過福才。福才後來說,他媳婦是一個既老實又賢惠的人,而且對公婆很孝敬。那位童養媳青梅知道福才與別人成了親,氣得尋死覓活,曾花錢顧人暗殺福才,嚇得他一年多不敢上大明鎮趕集,不敢在塬上演戲。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裡 2007年張韜攝

少年聰慧好學 17歲便獨領班社演戲

福才14歲跟聖山鄉史家村一位叫吝水娃的學“前聲”,師父用尺(“車”音,古音)六工(工尺増)記譜方式教他學碗碗腔。那時候人都很窮,但是沒有現在的人勢利,學藝不收學費,只要你愛學,師父就高興。為了報恩,農忙季節他給師父幫忙收麥子、喂牲口,晚上跟著師父趕場子。福才說:“我學戲從來沒有捱過師父的打,因為我聰明。笨娃經常捱打哩,演戲要有天性哩。當時皮影在當地很紅火,紅白喜事不僅私人家邀請,忙罷(即“夏季農忙結束”)還要在廟會上唱社戲。當時演出一場戲是四鬥麥子的報酬,折120斤,是由群眾湊的份子。

我17歲就能獨自領班演戲了,當時我的箱主是對門的財東家趙志宏。這個人非常愛戲,也愛皮影雕刻藝術,他家的一副箱子當時價值三十多擔麥子,一擔麥子折300斤,總共要上萬斤哩,還有馱箱子的騾子,投入很大。實際上不掙錢,就是為了圖個名。”

箱主趙志宏用七鬥麥子與福才簽了約。協議內容是:

趙振才作為前聲、班主,自由組織上下檔和後槽,使用趙志宏的皮影戲演戲,收入按五個藝人和箱主共六分賬分紅。七鬥麥子屬振才的個人佣金,接當地規矩“三不要”——人死了不要,沒聲了(嗓子啞了)不要,老了不能唱了不要,否則因任何原因不與箱主合作,就得退還七鬥小表。

福才的皮影演得紅,和箱子好也有關係。他經常到縣城和塬下唱戲,冬季演三個月,再加一些零散演出,一年能演180場,能掙小麥3600多斤。

幾聲野塬歡唱 引來一段驚心情緣

1945年春天,大明塬上有家人給孫子過滿月,請福才的皮影班子去唱戲。春天的塬上,一壟壟綠茵茵的麥田夾雜著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桐樹花像一串串紫蝴蝶掛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地開放,剛剛抽芽泛綠的楊柳在小溪兩岸隨風起舞,夕陽西下,山濛濛,霧沉沉,極目縱觀,似天仙妙手在那雄偉的秦嶺腳下撒綴下一個小小江南,像畫家剛擱筆的一幅水彩畫。福才路經此處,不由得放開嗓門唱道:“見一位佳人站面前,倒叫崔護疑心間,莫非是桃源仙境,莫非是廣寒月宮,莫非是天台路徑,莫非是高塘巫峰……”

河邊幾個洗衣服的姑娘聽見了,不顧水中的衣服被沖走,站起身來朝路邊的一行人馬看,一個穿粉色花衣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抱住一位穿藍色大襟上衣、盤著頭髮的小媳婦笑著說:“青梅姐青梅姐,你不是最愛看福才哥唱戲麼?你問今晚他們到啊達演戲哩。”青梅的臉“刷”地一下從兩頰紅到了脖子,柔聲柔氣地罵道:“死女子,誰最愛看福才哥的戲?你想看哩還賴人。”小姑娘說:”好,好,我說錯了,你不是愛看他的戲,是愛看他的人。”嘻嘻哈哈一陣笑聲。這些話讓福才他們斷斷續續聽到了,搭檔們說:“你聽,又有女娃看上咱福才哥了。”此話雖說是逗笑哩,可18歲的福才突然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淌過,熱乎乎,麻酥酥。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孤獨的趙振才和他的家 張韜攝

這天上演的就是《金琬釵》,傍晚在路上唱的那段戲就是《金琬釵》裡的唱段。福才嘴裡唱著戲,心裡老想著那個小媳婦。後臺和平常一樣爬了許多男女,後半夜福才突然發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人眼睛水汪汪的爬在後臺看他唱,仔細一看就是傍晚在河邊見的那個小媳婦,他對她笑了一下,那媳婦抿著嘴朝福才微笑了,眼睛裡充滿了情慾的光芒。戲完了大夥都上主人屋裡吃夜宵,福才沒有進屋,說到場裡解手,果然那媳婦一個人就在場裡等他呢。從此兩個人便成了一對難捨難分的情人了。

據說青梅已是一個圓過房的童養媳,男人年紀比她小几歲,身體有殘疾,根本不能和媳婦同房。青梅勾搭上了福才,兩個人商量讓青梅和丈夫離婚。後來青梅好容易離了婚,可福才的母親堅決反對福才與她結婚,嫌她不是姑娘,也不是正經女人。

一直拖到1948年福才21歲,家裡強迫他與大明鎮杜家灣的楊徹葉結了婚。福才說他結婚前沒見過楊徹葉,但楊徹葉卻認識他,因為她也經常看戲時偷著看過福才。福才後來說,他媳婦是一個既老實又賢惠的人,而且對公婆很孝敬。那位童養媳青梅知道福才與別人成了親,氣得尋死覓活,曾花錢顧人暗殺福才,嚇得他一年多不敢上大明鎮趕集,不敢在塬上演戲。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晚年的趙振才懷抱月琴過戲癮 張韜攝

為得高聘金惹怒了呂鄉長 被派人拿槍到處抓

在縣城和周邊福才的戲紅得出了名,侯坊鄉有個大地主叫呂達九,是侯坊的鄉長,家裡有一套皮影戲箱,是請名把式在家裡花了四五年工夫刻成的,非常精美,件數也多,當地人稱“箱子既飽又絕”。他認為年輕有名的福才若能為他做“前聲”,他的皮影班子一定會成為華縣的皮影霸主。1948年元月,呂達九找福才願出兩擔二斗麥子聘他。福才一思量,覺得這比趙志宏的七鬥麥子多三倍還有餘,就盤算如果退掉趙志宏的箱子也很划算,於是和呂達九簽了約。沒等呂達九把糧食送到他家,被縣城裡的另一家財東劉雲峰知道了,便在縣城的“太平樓”好菜好酒招待了他三天,並答應願出五擔麥子聘他做“前聲”。這不能不讓福才又動了心,但他說:“我已和呂達九簽了約,可糧食還沒拿,你能鬥過他嗎?”劉雲峰說:“我家是縣老爺的後衙,誰都不怕。"並搶先將糧食送到了福才家。不料這一下惹怒了呂達九,他派人揹著盒子槍在演戲的地方抓他。一度讓福才只能在縣城演戲,不敢去鄉下攬生意,老是心驚膽戰,不踏實。有一次在侯坊賈家村演戲時被呂達九抓去,關到了鄉公所。最後呂達九也出了五擔麥子,並給其他搭檔每個人五斗麥子的身價,說服了福才。福才只好找劉雲峰賠不是,說好話。劉雲峰畢竟是個文化人,看到福才的難處,便同意毀約。

1949年5月23日,華縣解放了,福才帶著呂達九的皮影戲箱繼續在縣城周邊演戲。1951年“土改”時,戲箱被沒收了,從此福才與呂達九的合約自然解除。

“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

福才畢竟在縣城和周邊活動了好多年,比塬上的班社路子廣,眼界寬,很快渭南有人請他去演戲,從此在渭南又開闢了一片屬於他的“根據地”,與華縣的同行們沒有多少來往,也沒有什麼競爭。

福才在渭南崇寧塬上演戲時認識了一家人,兩口子非要請他做女兒的乾爹,他便認了這個可愛的女孩做乾女,從此兩家人建立了親戚關係,那女孩將福才叫“幹大”,女孩她媽對福才也特別好。當地有句俗話:“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後來福才和乾女的母親之間便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閒話。1958年福才加入渭南縣民藝皮影社,成了“公家”的人,在城裡劇院演賣戲,有時候也下鄉演出,一旦有機會他都要去崇寧塬上看乾女一家。乾女的母親給他縫好了衣衫,納好了鞋襪,等他去了就給他,一次能拿出一大摞。1968年“文化大命”中,他被下放回家了。回家後與當地民間班社搭雜班。有幾次那女人領著乾女到華縣來看他,福才的老婆可能聽了些關於丈夫的閒話和傳言,對這母女顯得很冷淡,後來她們就再沒來。

2000年福才老伴死後,乾女突然來趙村看乾爹,說她媽早已不在了,臨死吩咐她一定要來看看乾爹。趙師傳說:“說起這事,讓人感到既傷心,又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到現在我還經常念想著她們,有時候做夢就夢見她們了。”

80歲福才重返戲臺才藝不減當年

2006年福才的兒子花了2600元錢在渭南市醫院給他做了白內障手術後,他的視力能看見報紙上的三號字。他家的牆上除了原來的兩張照片外,還多了一張視力表,一個小圓鏡。他經常自己給自己驗光。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裡 2007年張韜攝

少年聰慧好學 17歲便獨領班社演戲

福才14歲跟聖山鄉史家村一位叫吝水娃的學“前聲”,師父用尺(“車”音,古音)六工(工尺増)記譜方式教他學碗碗腔。那時候人都很窮,但是沒有現在的人勢利,學藝不收學費,只要你愛學,師父就高興。為了報恩,農忙季節他給師父幫忙收麥子、喂牲口,晚上跟著師父趕場子。福才說:“我學戲從來沒有捱過師父的打,因為我聰明。笨娃經常捱打哩,演戲要有天性哩。當時皮影在當地很紅火,紅白喜事不僅私人家邀請,忙罷(即“夏季農忙結束”)還要在廟會上唱社戲。當時演出一場戲是四鬥麥子的報酬,折120斤,是由群眾湊的份子。

我17歲就能獨自領班演戲了,當時我的箱主是對門的財東家趙志宏。這個人非常愛戲,也愛皮影雕刻藝術,他家的一副箱子當時價值三十多擔麥子,一擔麥子折300斤,總共要上萬斤哩,還有馱箱子的騾子,投入很大。實際上不掙錢,就是為了圖個名。”

箱主趙志宏用七鬥麥子與福才簽了約。協議內容是:

趙振才作為前聲、班主,自由組織上下檔和後槽,使用趙志宏的皮影戲演戲,收入按五個藝人和箱主共六分賬分紅。七鬥麥子屬振才的個人佣金,接當地規矩“三不要”——人死了不要,沒聲了(嗓子啞了)不要,老了不能唱了不要,否則因任何原因不與箱主合作,就得退還七鬥小表。

福才的皮影演得紅,和箱子好也有關係。他經常到縣城和塬下唱戲,冬季演三個月,再加一些零散演出,一年能演180場,能掙小麥3600多斤。

幾聲野塬歡唱 引來一段驚心情緣

1945年春天,大明塬上有家人給孫子過滿月,請福才的皮影班子去唱戲。春天的塬上,一壟壟綠茵茵的麥田夾雜著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桐樹花像一串串紫蝴蝶掛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地開放,剛剛抽芽泛綠的楊柳在小溪兩岸隨風起舞,夕陽西下,山濛濛,霧沉沉,極目縱觀,似天仙妙手在那雄偉的秦嶺腳下撒綴下一個小小江南,像畫家剛擱筆的一幅水彩畫。福才路經此處,不由得放開嗓門唱道:“見一位佳人站面前,倒叫崔護疑心間,莫非是桃源仙境,莫非是廣寒月宮,莫非是天台路徑,莫非是高塘巫峰……”

河邊幾個洗衣服的姑娘聽見了,不顧水中的衣服被沖走,站起身來朝路邊的一行人馬看,一個穿粉色花衣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抱住一位穿藍色大襟上衣、盤著頭髮的小媳婦笑著說:“青梅姐青梅姐,你不是最愛看福才哥唱戲麼?你問今晚他們到啊達演戲哩。”青梅的臉“刷”地一下從兩頰紅到了脖子,柔聲柔氣地罵道:“死女子,誰最愛看福才哥的戲?你想看哩還賴人。”小姑娘說:”好,好,我說錯了,你不是愛看他的戲,是愛看他的人。”嘻嘻哈哈一陣笑聲。這些話讓福才他們斷斷續續聽到了,搭檔們說:“你聽,又有女娃看上咱福才哥了。”此話雖說是逗笑哩,可18歲的福才突然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淌過,熱乎乎,麻酥酥。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孤獨的趙振才和他的家 張韜攝

這天上演的就是《金琬釵》,傍晚在路上唱的那段戲就是《金琬釵》裡的唱段。福才嘴裡唱著戲,心裡老想著那個小媳婦。後臺和平常一樣爬了許多男女,後半夜福才突然發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人眼睛水汪汪的爬在後臺看他唱,仔細一看就是傍晚在河邊見的那個小媳婦,他對她笑了一下,那媳婦抿著嘴朝福才微笑了,眼睛裡充滿了情慾的光芒。戲完了大夥都上主人屋裡吃夜宵,福才沒有進屋,說到場裡解手,果然那媳婦一個人就在場裡等他呢。從此兩個人便成了一對難捨難分的情人了。

據說青梅已是一個圓過房的童養媳,男人年紀比她小几歲,身體有殘疾,根本不能和媳婦同房。青梅勾搭上了福才,兩個人商量讓青梅和丈夫離婚。後來青梅好容易離了婚,可福才的母親堅決反對福才與她結婚,嫌她不是姑娘,也不是正經女人。

一直拖到1948年福才21歲,家裡強迫他與大明鎮杜家灣的楊徹葉結了婚。福才說他結婚前沒見過楊徹葉,但楊徹葉卻認識他,因為她也經常看戲時偷著看過福才。福才後來說,他媳婦是一個既老實又賢惠的人,而且對公婆很孝敬。那位童養媳青梅知道福才與別人成了親,氣得尋死覓活,曾花錢顧人暗殺福才,嚇得他一年多不敢上大明鎮趕集,不敢在塬上演戲。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晚年的趙振才懷抱月琴過戲癮 張韜攝

為得高聘金惹怒了呂鄉長 被派人拿槍到處抓

在縣城和周邊福才的戲紅得出了名,侯坊鄉有個大地主叫呂達九,是侯坊的鄉長,家裡有一套皮影戲箱,是請名把式在家裡花了四五年工夫刻成的,非常精美,件數也多,當地人稱“箱子既飽又絕”。他認為年輕有名的福才若能為他做“前聲”,他的皮影班子一定會成為華縣的皮影霸主。1948年元月,呂達九找福才願出兩擔二斗麥子聘他。福才一思量,覺得這比趙志宏的七鬥麥子多三倍還有餘,就盤算如果退掉趙志宏的箱子也很划算,於是和呂達九簽了約。沒等呂達九把糧食送到他家,被縣城裡的另一家財東劉雲峰知道了,便在縣城的“太平樓”好菜好酒招待了他三天,並答應願出五擔麥子聘他做“前聲”。這不能不讓福才又動了心,但他說:“我已和呂達九簽了約,可糧食還沒拿,你能鬥過他嗎?”劉雲峰說:“我家是縣老爺的後衙,誰都不怕。"並搶先將糧食送到了福才家。不料這一下惹怒了呂達九,他派人揹著盒子槍在演戲的地方抓他。一度讓福才只能在縣城演戲,不敢去鄉下攬生意,老是心驚膽戰,不踏實。有一次在侯坊賈家村演戲時被呂達九抓去,關到了鄉公所。最後呂達九也出了五擔麥子,並給其他搭檔每個人五斗麥子的身價,說服了福才。福才只好找劉雲峰賠不是,說好話。劉雲峰畢竟是個文化人,看到福才的難處,便同意毀約。

1949年5月23日,華縣解放了,福才帶著呂達九的皮影戲箱繼續在縣城周邊演戲。1951年“土改”時,戲箱被沒收了,從此福才與呂達九的合約自然解除。

“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

福才畢竟在縣城和周邊活動了好多年,比塬上的班社路子廣,眼界寬,很快渭南有人請他去演戲,從此在渭南又開闢了一片屬於他的“根據地”,與華縣的同行們沒有多少來往,也沒有什麼競爭。

福才在渭南崇寧塬上演戲時認識了一家人,兩口子非要請他做女兒的乾爹,他便認了這個可愛的女孩做乾女,從此兩家人建立了親戚關係,那女孩將福才叫“幹大”,女孩她媽對福才也特別好。當地有句俗話:“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後來福才和乾女的母親之間便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閒話。1958年福才加入渭南縣民藝皮影社,成了“公家”的人,在城裡劇院演賣戲,有時候也下鄉演出,一旦有機會他都要去崇寧塬上看乾女一家。乾女的母親給他縫好了衣衫,納好了鞋襪,等他去了就給他,一次能拿出一大摞。1968年“文化大命”中,他被下放回家了。回家後與當地民間班社搭雜班。有幾次那女人領著乾女到華縣來看他,福才的老婆可能聽了些關於丈夫的閒話和傳言,對這母女顯得很冷淡,後來她們就再沒來。

2000年福才老伴死後,乾女突然來趙村看乾爹,說她媽早已不在了,臨死吩咐她一定要來看看乾爹。趙師傳說:“說起這事,讓人感到既傷心,又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到現在我還經常念想著她們,有時候做夢就夢見她們了。”

80歲福才重返戲臺才藝不減當年

2006年福才的兒子花了2600元錢在渭南市醫院給他做了白內障手術後,他的視力能看見報紙上的三號字。他家的牆上除了原來的兩張照片外,還多了一張視力表,一個小圓鏡。他經常自己給自己驗光。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生活雜誌》劉娟娟採訪趙振才 張韜攝

2007年9月28日,渭南市群藝館想在華縣拍一些民間皮影的資料,當時華縣皮影的老藝人基本都被一所私立職校聘去了,民間基本沒有人演皮影了,無奈80歲的福才重返告別將近20年的皮影戲臺。

我們將趙師傅接到大明鎮張建文的家。張建文是一個皮影愛好者,他認為民間不能沒有皮影戲,當地老百姓的紅白喜事需要皮影戲,所以他花錢做了一個戲臺,臨時組織幾個散落民間的愛好者,打算成立班社演皮影。

福才到張建文家後受到了酒菜招待。然後大家動手在門口搭臺子。這時福才說:“你們這是胡弄呢麼,叫來的人盡是些外行,根本就不是演戲的,你叫我咋唱呢?”老人的話不無道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只好勸老人別生氣,“將就著弄吧。”他還是很生氣,說:“那根本弄不到一搭哩。”我說:“全當你一人唱戲呢,他們水平差,觀眾只能笑話他們。”相勸之下趙師傅唉聲嘆氣地總算答應了。接著他又問:“那報酬咋弄呢?”我與群藝館商量後,答應除班子的分紅外,另外偷著付給趙師傅20元,他高興地笑了。

攝像機、調音臺都準備好了,我們要求趙師傅開演。他問我:“演啥戲理?”我說啥拿手就演啥。”他笑著說:“那就先唱一折《借水》吧。”於是碗碗響起,月琴緊奏,“姓桃居住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桃樑桃棟桃門戶,桃花院裡桃佳人……”唱聲是那麼的悠揚婉轉,情真意切,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言情戲本來是他的特長,但可惜搭檔們從沒與他一塊唱過戲,所有樂器都只能跟著福才的變化而轉悠,根本不成調,籤手的表演更是跟不上唱詞,你唱你的,我弄我的。福才不停地邊唱邊指揮,氣得唉聲嘆氣。在福才眼裡搭檔們的技藝簡直是“糟蹋行當”,觀眾也笑他們不配給福才做搭檔。在第一折戲完後,我在後臺給籤手提了點小小建議,而那年輕的籤手以為我們是城裡面來的外行,不懂皮影戲,根本不聽,無法溝通,真讓人哭笑不得。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裡 2007年張韜攝

少年聰慧好學 17歲便獨領班社演戲

福才14歲跟聖山鄉史家村一位叫吝水娃的學“前聲”,師父用尺(“車”音,古音)六工(工尺増)記譜方式教他學碗碗腔。那時候人都很窮,但是沒有現在的人勢利,學藝不收學費,只要你愛學,師父就高興。為了報恩,農忙季節他給師父幫忙收麥子、喂牲口,晚上跟著師父趕場子。福才說:“我學戲從來沒有捱過師父的打,因為我聰明。笨娃經常捱打哩,演戲要有天性哩。當時皮影在當地很紅火,紅白喜事不僅私人家邀請,忙罷(即“夏季農忙結束”)還要在廟會上唱社戲。當時演出一場戲是四鬥麥子的報酬,折120斤,是由群眾湊的份子。

我17歲就能獨自領班演戲了,當時我的箱主是對門的財東家趙志宏。這個人非常愛戲,也愛皮影雕刻藝術,他家的一副箱子當時價值三十多擔麥子,一擔麥子折300斤,總共要上萬斤哩,還有馱箱子的騾子,投入很大。實際上不掙錢,就是為了圖個名。”

箱主趙志宏用七鬥麥子與福才簽了約。協議內容是:

趙振才作為前聲、班主,自由組織上下檔和後槽,使用趙志宏的皮影戲演戲,收入按五個藝人和箱主共六分賬分紅。七鬥麥子屬振才的個人佣金,接當地規矩“三不要”——人死了不要,沒聲了(嗓子啞了)不要,老了不能唱了不要,否則因任何原因不與箱主合作,就得退還七鬥小表。

福才的皮影演得紅,和箱子好也有關係。他經常到縣城和塬下唱戲,冬季演三個月,再加一些零散演出,一年能演180場,能掙小麥3600多斤。

幾聲野塬歡唱 引來一段驚心情緣

1945年春天,大明塬上有家人給孫子過滿月,請福才的皮影班子去唱戲。春天的塬上,一壟壟綠茵茵的麥田夾雜著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桐樹花像一串串紫蝴蝶掛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地開放,剛剛抽芽泛綠的楊柳在小溪兩岸隨風起舞,夕陽西下,山濛濛,霧沉沉,極目縱觀,似天仙妙手在那雄偉的秦嶺腳下撒綴下一個小小江南,像畫家剛擱筆的一幅水彩畫。福才路經此處,不由得放開嗓門唱道:“見一位佳人站面前,倒叫崔護疑心間,莫非是桃源仙境,莫非是廣寒月宮,莫非是天台路徑,莫非是高塘巫峰……”

河邊幾個洗衣服的姑娘聽見了,不顧水中的衣服被沖走,站起身來朝路邊的一行人馬看,一個穿粉色花衣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抱住一位穿藍色大襟上衣、盤著頭髮的小媳婦笑著說:“青梅姐青梅姐,你不是最愛看福才哥唱戲麼?你問今晚他們到啊達演戲哩。”青梅的臉“刷”地一下從兩頰紅到了脖子,柔聲柔氣地罵道:“死女子,誰最愛看福才哥的戲?你想看哩還賴人。”小姑娘說:”好,好,我說錯了,你不是愛看他的戲,是愛看他的人。”嘻嘻哈哈一陣笑聲。這些話讓福才他們斷斷續續聽到了,搭檔們說:“你聽,又有女娃看上咱福才哥了。”此話雖說是逗笑哩,可18歲的福才突然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淌過,熱乎乎,麻酥酥。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孤獨的趙振才和他的家 張韜攝

這天上演的就是《金琬釵》,傍晚在路上唱的那段戲就是《金琬釵》裡的唱段。福才嘴裡唱著戲,心裡老想著那個小媳婦。後臺和平常一樣爬了許多男女,後半夜福才突然發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人眼睛水汪汪的爬在後臺看他唱,仔細一看就是傍晚在河邊見的那個小媳婦,他對她笑了一下,那媳婦抿著嘴朝福才微笑了,眼睛裡充滿了情慾的光芒。戲完了大夥都上主人屋裡吃夜宵,福才沒有進屋,說到場裡解手,果然那媳婦一個人就在場裡等他呢。從此兩個人便成了一對難捨難分的情人了。

據說青梅已是一個圓過房的童養媳,男人年紀比她小几歲,身體有殘疾,根本不能和媳婦同房。青梅勾搭上了福才,兩個人商量讓青梅和丈夫離婚。後來青梅好容易離了婚,可福才的母親堅決反對福才與她結婚,嫌她不是姑娘,也不是正經女人。

一直拖到1948年福才21歲,家裡強迫他與大明鎮杜家灣的楊徹葉結了婚。福才說他結婚前沒見過楊徹葉,但楊徹葉卻認識他,因為她也經常看戲時偷著看過福才。福才後來說,他媳婦是一個既老實又賢惠的人,而且對公婆很孝敬。那位童養媳青梅知道福才與別人成了親,氣得尋死覓活,曾花錢顧人暗殺福才,嚇得他一年多不敢上大明鎮趕集,不敢在塬上演戲。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晚年的趙振才懷抱月琴過戲癮 張韜攝

為得高聘金惹怒了呂鄉長 被派人拿槍到處抓

在縣城和周邊福才的戲紅得出了名,侯坊鄉有個大地主叫呂達九,是侯坊的鄉長,家裡有一套皮影戲箱,是請名把式在家裡花了四五年工夫刻成的,非常精美,件數也多,當地人稱“箱子既飽又絕”。他認為年輕有名的福才若能為他做“前聲”,他的皮影班子一定會成為華縣的皮影霸主。1948年元月,呂達九找福才願出兩擔二斗麥子聘他。福才一思量,覺得這比趙志宏的七鬥麥子多三倍還有餘,就盤算如果退掉趙志宏的箱子也很划算,於是和呂達九簽了約。沒等呂達九把糧食送到他家,被縣城裡的另一家財東劉雲峰知道了,便在縣城的“太平樓”好菜好酒招待了他三天,並答應願出五擔麥子聘他做“前聲”。這不能不讓福才又動了心,但他說:“我已和呂達九簽了約,可糧食還沒拿,你能鬥過他嗎?”劉雲峰說:“我家是縣老爺的後衙,誰都不怕。"並搶先將糧食送到了福才家。不料這一下惹怒了呂達九,他派人揹著盒子槍在演戲的地方抓他。一度讓福才只能在縣城演戲,不敢去鄉下攬生意,老是心驚膽戰,不踏實。有一次在侯坊賈家村演戲時被呂達九抓去,關到了鄉公所。最後呂達九也出了五擔麥子,並給其他搭檔每個人五斗麥子的身價,說服了福才。福才只好找劉雲峰賠不是,說好話。劉雲峰畢竟是個文化人,看到福才的難處,便同意毀約。

1949年5月23日,華縣解放了,福才帶著呂達九的皮影戲箱繼續在縣城周邊演戲。1951年“土改”時,戲箱被沒收了,從此福才與呂達九的合約自然解除。

“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

福才畢竟在縣城和周邊活動了好多年,比塬上的班社路子廣,眼界寬,很快渭南有人請他去演戲,從此在渭南又開闢了一片屬於他的“根據地”,與華縣的同行們沒有多少來往,也沒有什麼競爭。

福才在渭南崇寧塬上演戲時認識了一家人,兩口子非要請他做女兒的乾爹,他便認了這個可愛的女孩做乾女,從此兩家人建立了親戚關係,那女孩將福才叫“幹大”,女孩她媽對福才也特別好。當地有句俗話:“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後來福才和乾女的母親之間便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閒話。1958年福才加入渭南縣民藝皮影社,成了“公家”的人,在城裡劇院演賣戲,有時候也下鄉演出,一旦有機會他都要去崇寧塬上看乾女一家。乾女的母親給他縫好了衣衫,納好了鞋襪,等他去了就給他,一次能拿出一大摞。1968年“文化大命”中,他被下放回家了。回家後與當地民間班社搭雜班。有幾次那女人領著乾女到華縣來看他,福才的老婆可能聽了些關於丈夫的閒話和傳言,對這母女顯得很冷淡,後來她們就再沒來。

2000年福才老伴死後,乾女突然來趙村看乾爹,說她媽早已不在了,臨死吩咐她一定要來看看乾爹。趙師傳說:“說起這事,讓人感到既傷心,又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到現在我還經常念想著她們,有時候做夢就夢見她們了。”

80歲福才重返戲臺才藝不減當年

2006年福才的兒子花了2600元錢在渭南市醫院給他做了白內障手術後,他的視力能看見報紙上的三號字。他家的牆上除了原來的兩張照片外,還多了一張視力表,一個小圓鏡。他經常自己給自己驗光。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生活雜誌》劉娟娟採訪趙振才 張韜攝

2007年9月28日,渭南市群藝館想在華縣拍一些民間皮影的資料,當時華縣皮影的老藝人基本都被一所私立職校聘去了,民間基本沒有人演皮影了,無奈80歲的福才重返告別將近20年的皮影戲臺。

我們將趙師傅接到大明鎮張建文的家。張建文是一個皮影愛好者,他認為民間不能沒有皮影戲,當地老百姓的紅白喜事需要皮影戲,所以他花錢做了一個戲臺,臨時組織幾個散落民間的愛好者,打算成立班社演皮影。

福才到張建文家後受到了酒菜招待。然後大家動手在門口搭臺子。這時福才說:“你們這是胡弄呢麼,叫來的人盡是些外行,根本就不是演戲的,你叫我咋唱呢?”老人的話不無道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只好勸老人別生氣,“將就著弄吧。”他還是很生氣,說:“那根本弄不到一搭哩。”我說:“全當你一人唱戲呢,他們水平差,觀眾只能笑話他們。”相勸之下趙師傅唉聲嘆氣地總算答應了。接著他又問:“那報酬咋弄呢?”我與群藝館商量後,答應除班子的分紅外,另外偷著付給趙師傅20元,他高興地笑了。

攝像機、調音臺都準備好了,我們要求趙師傅開演。他問我:“演啥戲理?”我說啥拿手就演啥。”他笑著說:“那就先唱一折《借水》吧。”於是碗碗響起,月琴緊奏,“姓桃居住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桃樑桃棟桃門戶,桃花院裡桃佳人……”唱聲是那麼的悠揚婉轉,情真意切,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言情戲本來是他的特長,但可惜搭檔們從沒與他一塊唱過戲,所有樂器都只能跟著福才的變化而轉悠,根本不成調,籤手的表演更是跟不上唱詞,你唱你的,我弄我的。福才不停地邊唱邊指揮,氣得唉聲嘆氣。在福才眼裡搭檔們的技藝簡直是“糟蹋行當”,觀眾也笑他們不配給福才做搭檔。在第一折戲完後,我在後臺給籤手提了點小小建議,而那年輕的籤手以為我們是城裡面來的外行,不懂皮影戲,根本不聽,無法溝通,真讓人哭笑不得。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配合渭南市群藝館錄像 張韜攝

在送福才回家的路上,大家誇他的戲唱得實在好,而他卻說:“今晚這啊達是演戲哩,是丟人哩麼,可惜我從前演戲沒留下東西,你們沒看過,那才叫好哩。”

此時此刻我在想,在藝人匱乏的今天,不知有誰能為福才做搭檔,在民間演一場讓他滿意過癮的皮影戲?——恐怕只能是夢了。

後來我有次去福才家,他讓我回去轉告文化局長,他教了個徒弟,已經能演戲了,縣裡曾承諾教個徒弟給補助1000塊錢,他讓我幫忙打聽一下他這事怎麼辦。我一聽是要錢的事,怕惹是非,便將局長電話給了他,讓他直接彙報,因為我深知向政府要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那次去他家,發現他家裡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已將別人的間半老房買了下來,與自已家連成一體,房子比原來大了許多,牆上又多了兩樣東西,一個是縣裡頒發的“皮影戲傳承人”牌子,一個是皮影表演獲獎證書。櫃子上和原來一樣很整潔。他打開櫃子翻出了幾本紅皮證書讓我看,他的精神情緒比原來好了許多。國家重視“非遺”的政策,給他帶來了希望,他似乎重新看到了皮影戲的光明前途——否則一位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孤獨老人還會花錢置家業嗎?

"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乳名福才,華縣大明鎮趙村人,1927年出生。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裡 2007年張韜攝

少年聰慧好學 17歲便獨領班社演戲

福才14歲跟聖山鄉史家村一位叫吝水娃的學“前聲”,師父用尺(“車”音,古音)六工(工尺増)記譜方式教他學碗碗腔。那時候人都很窮,但是沒有現在的人勢利,學藝不收學費,只要你愛學,師父就高興。為了報恩,農忙季節他給師父幫忙收麥子、喂牲口,晚上跟著師父趕場子。福才說:“我學戲從來沒有捱過師父的打,因為我聰明。笨娃經常捱打哩,演戲要有天性哩。當時皮影在當地很紅火,紅白喜事不僅私人家邀請,忙罷(即“夏季農忙結束”)還要在廟會上唱社戲。當時演出一場戲是四鬥麥子的報酬,折120斤,是由群眾湊的份子。

我17歲就能獨自領班演戲了,當時我的箱主是對門的財東家趙志宏。這個人非常愛戲,也愛皮影雕刻藝術,他家的一副箱子當時價值三十多擔麥子,一擔麥子折300斤,總共要上萬斤哩,還有馱箱子的騾子,投入很大。實際上不掙錢,就是為了圖個名。”

箱主趙志宏用七鬥麥子與福才簽了約。協議內容是:

趙振才作為前聲、班主,自由組織上下檔和後槽,使用趙志宏的皮影戲演戲,收入按五個藝人和箱主共六分賬分紅。七鬥麥子屬振才的個人佣金,接當地規矩“三不要”——人死了不要,沒聲了(嗓子啞了)不要,老了不能唱了不要,否則因任何原因不與箱主合作,就得退還七鬥小表。

福才的皮影演得紅,和箱子好也有關係。他經常到縣城和塬下唱戲,冬季演三個月,再加一些零散演出,一年能演180場,能掙小麥3600多斤。

幾聲野塬歡唱 引來一段驚心情緣

1945年春天,大明塬上有家人給孫子過滿月,請福才的皮影班子去唱戲。春天的塬上,一壟壟綠茵茵的麥田夾雜著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桐樹花像一串串紫蝴蝶掛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地開放,剛剛抽芽泛綠的楊柳在小溪兩岸隨風起舞,夕陽西下,山濛濛,霧沉沉,極目縱觀,似天仙妙手在那雄偉的秦嶺腳下撒綴下一個小小江南,像畫家剛擱筆的一幅水彩畫。福才路經此處,不由得放開嗓門唱道:“見一位佳人站面前,倒叫崔護疑心間,莫非是桃源仙境,莫非是廣寒月宮,莫非是天台路徑,莫非是高塘巫峰……”

河邊幾個洗衣服的姑娘聽見了,不顧水中的衣服被沖走,站起身來朝路邊的一行人馬看,一個穿粉色花衣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抱住一位穿藍色大襟上衣、盤著頭髮的小媳婦笑著說:“青梅姐青梅姐,你不是最愛看福才哥唱戲麼?你問今晚他們到啊達演戲哩。”青梅的臉“刷”地一下從兩頰紅到了脖子,柔聲柔氣地罵道:“死女子,誰最愛看福才哥的戲?你想看哩還賴人。”小姑娘說:”好,好,我說錯了,你不是愛看他的戲,是愛看他的人。”嘻嘻哈哈一陣笑聲。這些話讓福才他們斷斷續續聽到了,搭檔們說:“你聽,又有女娃看上咱福才哥了。”此話雖說是逗笑哩,可18歲的福才突然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淌過,熱乎乎,麻酥酥。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孤獨的趙振才和他的家 張韜攝

這天上演的就是《金琬釵》,傍晚在路上唱的那段戲就是《金琬釵》裡的唱段。福才嘴裡唱著戲,心裡老想著那個小媳婦。後臺和平常一樣爬了許多男女,後半夜福才突然發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人眼睛水汪汪的爬在後臺看他唱,仔細一看就是傍晚在河邊見的那個小媳婦,他對她笑了一下,那媳婦抿著嘴朝福才微笑了,眼睛裡充滿了情慾的光芒。戲完了大夥都上主人屋裡吃夜宵,福才沒有進屋,說到場裡解手,果然那媳婦一個人就在場裡等他呢。從此兩個人便成了一對難捨難分的情人了。

據說青梅已是一個圓過房的童養媳,男人年紀比她小几歲,身體有殘疾,根本不能和媳婦同房。青梅勾搭上了福才,兩個人商量讓青梅和丈夫離婚。後來青梅好容易離了婚,可福才的母親堅決反對福才與她結婚,嫌她不是姑娘,也不是正經女人。

一直拖到1948年福才21歲,家裡強迫他與大明鎮杜家灣的楊徹葉結了婚。福才說他結婚前沒見過楊徹葉,但楊徹葉卻認識他,因為她也經常看戲時偷著看過福才。福才後來說,他媳婦是一個既老實又賢惠的人,而且對公婆很孝敬。那位童養媳青梅知道福才與別人成了親,氣得尋死覓活,曾花錢顧人暗殺福才,嚇得他一年多不敢上大明鎮趕集,不敢在塬上演戲。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晚年的趙振才懷抱月琴過戲癮 張韜攝

為得高聘金惹怒了呂鄉長 被派人拿槍到處抓

在縣城和周邊福才的戲紅得出了名,侯坊鄉有個大地主叫呂達九,是侯坊的鄉長,家裡有一套皮影戲箱,是請名把式在家裡花了四五年工夫刻成的,非常精美,件數也多,當地人稱“箱子既飽又絕”。他認為年輕有名的福才若能為他做“前聲”,他的皮影班子一定會成為華縣的皮影霸主。1948年元月,呂達九找福才願出兩擔二斗麥子聘他。福才一思量,覺得這比趙志宏的七鬥麥子多三倍還有餘,就盤算如果退掉趙志宏的箱子也很划算,於是和呂達九簽了約。沒等呂達九把糧食送到他家,被縣城裡的另一家財東劉雲峰知道了,便在縣城的“太平樓”好菜好酒招待了他三天,並答應願出五擔麥子聘他做“前聲”。這不能不讓福才又動了心,但他說:“我已和呂達九簽了約,可糧食還沒拿,你能鬥過他嗎?”劉雲峰說:“我家是縣老爺的後衙,誰都不怕。"並搶先將糧食送到了福才家。不料這一下惹怒了呂達九,他派人揹著盒子槍在演戲的地方抓他。一度讓福才只能在縣城演戲,不敢去鄉下攬生意,老是心驚膽戰,不踏實。有一次在侯坊賈家村演戲時被呂達九抓去,關到了鄉公所。最後呂達九也出了五擔麥子,並給其他搭檔每個人五斗麥子的身價,說服了福才。福才只好找劉雲峰賠不是,說好話。劉雲峰畢竟是個文化人,看到福才的難處,便同意毀約。

1949年5月23日,華縣解放了,福才帶著呂達九的皮影戲箱繼續在縣城周邊演戲。1951年“土改”時,戲箱被沒收了,從此福才與呂達九的合約自然解除。

“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

福才畢竟在縣城和周邊活動了好多年,比塬上的班社路子廣,眼界寬,很快渭南有人請他去演戲,從此在渭南又開闢了一片屬於他的“根據地”,與華縣的同行們沒有多少來往,也沒有什麼競爭。

福才在渭南崇寧塬上演戲時認識了一家人,兩口子非要請他做女兒的乾爹,他便認了這個可愛的女孩做乾女,從此兩家人建立了親戚關係,那女孩將福才叫“幹大”,女孩她媽對福才也特別好。當地有句俗話:“娃的幹大,他媽的麻達。”後來福才和乾女的母親之間便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閒話。1958年福才加入渭南縣民藝皮影社,成了“公家”的人,在城裡劇院演賣戲,有時候也下鄉演出,一旦有機會他都要去崇寧塬上看乾女一家。乾女的母親給他縫好了衣衫,納好了鞋襪,等他去了就給他,一次能拿出一大摞。1968年“文化大命”中,他被下放回家了。回家後與當地民間班社搭雜班。有幾次那女人領著乾女到華縣來看他,福才的老婆可能聽了些關於丈夫的閒話和傳言,對這母女顯得很冷淡,後來她們就再沒來。

2000年福才老伴死後,乾女突然來趙村看乾爹,說她媽早已不在了,臨死吩咐她一定要來看看乾爹。趙師傳說:“說起這事,讓人感到既傷心,又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到現在我還經常念想著她們,有時候做夢就夢見她們了。”

80歲福才重返戲臺才藝不減當年

2006年福才的兒子花了2600元錢在渭南市醫院給他做了白內障手術後,他的視力能看見報紙上的三號字。他家的牆上除了原來的兩張照片外,還多了一張視力表,一個小圓鏡。他經常自己給自己驗光。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生活雜誌》劉娟娟採訪趙振才 張韜攝

2007年9月28日,渭南市群藝館想在華縣拍一些民間皮影的資料,當時華縣皮影的老藝人基本都被一所私立職校聘去了,民間基本沒有人演皮影了,無奈80歲的福才重返告別將近20年的皮影戲臺。

我們將趙師傅接到大明鎮張建文的家。張建文是一個皮影愛好者,他認為民間不能沒有皮影戲,當地老百姓的紅白喜事需要皮影戲,所以他花錢做了一個戲臺,臨時組織幾個散落民間的愛好者,打算成立班社演皮影。

福才到張建文家後受到了酒菜招待。然後大家動手在門口搭臺子。這時福才說:“你們這是胡弄呢麼,叫來的人盡是些外行,根本就不是演戲的,你叫我咋唱呢?”老人的話不無道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只好勸老人別生氣,“將就著弄吧。”他還是很生氣,說:“那根本弄不到一搭哩。”我說:“全當你一人唱戲呢,他們水平差,觀眾只能笑話他們。”相勸之下趙師傅唉聲嘆氣地總算答應了。接著他又問:“那報酬咋弄呢?”我與群藝館商量後,答應除班子的分紅外,另外偷著付給趙師傅20元,他高興地笑了。

攝像機、調音臺都準備好了,我們要求趙師傅開演。他問我:“演啥戲理?”我說啥拿手就演啥。”他笑著說:“那就先唱一折《借水》吧。”於是碗碗響起,月琴緊奏,“姓桃居住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桃樑桃棟桃門戶,桃花院裡桃佳人……”唱聲是那麼的悠揚婉轉,情真意切,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言情戲本來是他的特長,但可惜搭檔們從沒與他一塊唱過戲,所有樂器都只能跟著福才的變化而轉悠,根本不成調,籤手的表演更是跟不上唱詞,你唱你的,我弄我的。福才不停地邊唱邊指揮,氣得唉聲嘆氣。在福才眼裡搭檔們的技藝簡直是“糟蹋行當”,觀眾也笑他們不配給福才做搭檔。在第一折戲完後,我在後臺給籤手提了點小小建議,而那年輕的籤手以為我們是城裡面來的外行,不懂皮影戲,根本不聽,無法溝通,真讓人哭笑不得。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配合渭南市群藝館錄像 張韜攝

在送福才回家的路上,大家誇他的戲唱得實在好,而他卻說:“今晚這啊達是演戲哩,是丟人哩麼,可惜我從前演戲沒留下東西,你們沒看過,那才叫好哩。”

此時此刻我在想,在藝人匱乏的今天,不知有誰能為福才做搭檔,在民間演一場讓他滿意過癮的皮影戲?——恐怕只能是夢了。

後來我有次去福才家,他讓我回去轉告文化局長,他教了個徒弟,已經能演戲了,縣裡曾承諾教個徒弟給補助1000塊錢,他讓我幫忙打聽一下他這事怎麼辦。我一聽是要錢的事,怕惹是非,便將局長電話給了他,讓他直接彙報,因為我深知向政府要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那次去他家,發現他家裡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已將別人的間半老房買了下來,與自已家連成一體,房子比原來大了許多,牆上又多了兩樣東西,一個是縣裡頒發的“皮影戲傳承人”牌子,一個是皮影表演獲獎證書。櫃子上和原來一樣很整潔。他打開櫃子翻出了幾本紅皮證書讓我看,他的精神情緒比原來好了許多。國家重視“非遺”的政策,給他帶來了希望,他似乎重新看到了皮影戲的光明前途——否則一位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孤獨老人還會花錢置家業嗎?

​才藝雙全風流多情的華州皮影藝人——趙振才

趙振才拿出“皮影戲傳承人”證書 張韜攝

這次去他家是和清華大學的在讀博士生樑君健一道,我看到他狀態如此良好,便臨時決定借清華大學考察組的設備給他錄一臺皮影戲。經過大半天的張羅,晚上如願以償。這次的搭檔都是幾位年老的藝人,雖然都是二流的,但他們畢竟演過戲,有的還曾和福才合作過。這場戲安排在高塘的坪裡村,為了拍攝和錄音效果不受干擾,臺子搭在了一家村民後院的平房頂上。演出很成功,雖然說他有時也在後臺指揮搭檔,但聲音總是很小,語氣也十分平和。演出的是《張古董借妻》,是福才最拿手的一本戲。這齣戲,著名前聲潘京樂因為沒劇本演不了。而福才也沒有劇本,但一口氣唱到底,沒見打咯噔(出現“停頓、斷續”之意)。我佩服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有如此好的記憶力。除了超人的記憶力,他的唱腔、表情和潘京樂一樣,完全進入生活,進入角色。此時我想,這樣出色的“前聲”,如有劉華、劉興文那樣的上下檔配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如有機會我一定要他們合作一次,但是對八十多歲的老人來說,時間怕是太緊迫了。

為了寫好福才的真實故事,我向劉華瞭解有關情況,不料他卻說:“你理那人幹啥?”讓我當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有關部門約劉華寫一些碗碗腔的曲譜資料,劉華去找福才幫忙,福才卻提出了報酬的事。劉華心想,福才自己正在爭取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人,應當做點貢獻,不能要錢。而福才卻認為,常有一些人打著保護皮影的名義,向藝人要這要那,聽說國家撥下來的保護經費已一年多的時間了,也不知去向,反正遲遲沒見給藝人兌現,怕又是上當受騙。

從表面看,福才顯得有些小氣吝嗇,而實際上他的要求是合理的。藝人同樣擁有知識產權,他的做法很坦誠,只是因為一些政府官員的不作為而對相關人和事失去了信任。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華縣皮影檔案》張韜著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