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我家天天正在換牙,但長得慢,而且不齊,上個月在一家兒童口腔中心看過,說要戴硅膠牙套,不然以後臉型發育會有問題,會長歪,牙齒都可能長不出來。”

天天媽媽很著急,之所以當時沒立刻做治療,是因為報價太高了,第一期就要三萬。更離譜的是,檢查顯示天天根本就不需要佩戴硅膠牙套。

“天天只是正處於俗稱‘醜小鴨時期’的替牙階段,出現牙列不齊的現象很正常,並沒有恆牙替換障礙的問題,也沒有其他頜面部生長髮育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早期矯正。”施主任說。

“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無益甚至有害,不對症地佩戴硅膠牙套可能導致牙列前突,造成面型的不良改變等後果。”施主任認為,濫用硅膠牙套已經成為兒童正畸中的一種行業亂象。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需要佩戴硅膠牙套呢?施主任說,“MRC實際臨床應用一般用在一些譬如深覆合(上下前牙咬合很緊)或牙弓狹窄的狀況,但最穩妥的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諮詢正畸專科醫生,由正畸醫生來判斷和治療。”

“天天目前不用做任何干預,換牙稍慢了些,半年或一年後來複診即可。”

真的出現臉歪症狀了

可能是頜骨發育問題

儘早做正畸可以矯正

“我上個月接診過的一位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的男孩才是真的已經出現臉歪症狀,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越長越歪。”

俊俊(化名)今年才五週歲,爸爸媽媽去年就發現他的臉已經開始長“歪”了——字面意思的“歪”:左半臉變大,下巴歪,因為不對稱得很明顯,他們立刻帶著俊俊四處求診,從縣城醫院五官科看到口腔科,再來杭州找到省口正畸科,輾轉了半年多才確診。

“我們給俊俊做了全面的專科檢查,發現其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能是平時習慣單側咀嚼食物或替牙障礙所致,已經影響到頜面部發育了。”

施主任解釋,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導致面部不對稱,下巴小,牙齒咬合改變等問題。

“幸好發現得早,通過正畸干預就能引導關節正常發育,讓頜面生長回到正常軌道;而如果放任,不僅臉越來越歪,今後牙列也必定會咬合有問題。”

做了兩個月的正畸治療,俊俊的臉就恢復對稱了;施主任建議其在之後兩年的觀察期內定期回來複診。

“像這樣的頜骨發育問題,是要儘早做治療的,小時候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高峰期,治療效果會好許多。”

11-14週歲是最佳正畸年齡?

“這個建議更適用於牙列不齊者”

多數的正畸科普建議,男孩子12-14週歲,女孩子11-13週歲進行正畸比較合適,這是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

施主任解釋,這個建議年齡段是基於未成年人做正畸的牙性和骨性調整空間優於成年人,而這兩個年齡段分別是男孩和女孩們結束替牙期的平均年齡。

“如果只是牙齒排列不齊,這個建議是合適的,但我們臨床上建議對齙牙、地包天等患兒儘早進行早期矯正干預,一旦發現,可以先佩戴早期活動功能性矯正器,或局部佩戴固定矯正器,換句話說,一旦發現,馬上干預。”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我家天天正在換牙,但長得慢,而且不齊,上個月在一家兒童口腔中心看過,說要戴硅膠牙套,不然以後臉型發育會有問題,會長歪,牙齒都可能長不出來。”

天天媽媽很著急,之所以當時沒立刻做治療,是因為報價太高了,第一期就要三萬。更離譜的是,檢查顯示天天根本就不需要佩戴硅膠牙套。

“天天只是正處於俗稱‘醜小鴨時期’的替牙階段,出現牙列不齊的現象很正常,並沒有恆牙替換障礙的問題,也沒有其他頜面部生長髮育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早期矯正。”施主任說。

“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無益甚至有害,不對症地佩戴硅膠牙套可能導致牙列前突,造成面型的不良改變等後果。”施主任認為,濫用硅膠牙套已經成為兒童正畸中的一種行業亂象。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需要佩戴硅膠牙套呢?施主任說,“MRC實際臨床應用一般用在一些譬如深覆合(上下前牙咬合很緊)或牙弓狹窄的狀況,但最穩妥的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諮詢正畸專科醫生,由正畸醫生來判斷和治療。”

“天天目前不用做任何干預,換牙稍慢了些,半年或一年後來複診即可。”

真的出現臉歪症狀了

可能是頜骨發育問題

儘早做正畸可以矯正

“我上個月接診過的一位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的男孩才是真的已經出現臉歪症狀,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越長越歪。”

俊俊(化名)今年才五週歲,爸爸媽媽去年就發現他的臉已經開始長“歪”了——字面意思的“歪”:左半臉變大,下巴歪,因為不對稱得很明顯,他們立刻帶著俊俊四處求診,從縣城醫院五官科看到口腔科,再來杭州找到省口正畸科,輾轉了半年多才確診。

“我們給俊俊做了全面的專科檢查,發現其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能是平時習慣單側咀嚼食物或替牙障礙所致,已經影響到頜面部發育了。”

施主任解釋,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導致面部不對稱,下巴小,牙齒咬合改變等問題。

“幸好發現得早,通過正畸干預就能引導關節正常發育,讓頜面生長回到正常軌道;而如果放任,不僅臉越來越歪,今後牙列也必定會咬合有問題。”

做了兩個月的正畸治療,俊俊的臉就恢復對稱了;施主任建議其在之後兩年的觀察期內定期回來複診。

“像這樣的頜骨發育問題,是要儘早做治療的,小時候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高峰期,治療效果會好許多。”

11-14週歲是最佳正畸年齡?

“這個建議更適用於牙列不齊者”

多數的正畸科普建議,男孩子12-14週歲,女孩子11-13週歲進行正畸比較合適,這是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

施主任解釋,這個建議年齡段是基於未成年人做正畸的牙性和骨性調整空間優於成年人,而這兩個年齡段分別是男孩和女孩們結束替牙期的平均年齡。

“如果只是牙齒排列不齊,這個建議是合適的,但我們臨床上建議對齙牙、地包天等患兒儘早進行早期矯正干預,一旦發現,可以先佩戴早期活動功能性矯正器,或局部佩戴固定矯正器,換句話說,一旦發現,馬上干預。”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施主任解釋,全口牙換完可能要到14歲左右,如果孩子有臉型/骨骼發育上的偏差和咬合紊亂,比如地包)、牙齒前突、小下巴等問題,等換完牙再幹預就會費時費力許多。

齙牙是最常見的牙列問題

建議8-9週歲就要干預

“正畸兒童中最常見的狀況就是齙牙,判斷齙牙從側面看比較明顯,很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用一把直尺嘗試連接鼻尖和下巴,正常情況下上下嘴脣都在這條線裡面——如果嘴脣超過了這條線,就表明有上頜前突或下頜後縮,都算齙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我家天天正在換牙,但長得慢,而且不齊,上個月在一家兒童口腔中心看過,說要戴硅膠牙套,不然以後臉型發育會有問題,會長歪,牙齒都可能長不出來。”

天天媽媽很著急,之所以當時沒立刻做治療,是因為報價太高了,第一期就要三萬。更離譜的是,檢查顯示天天根本就不需要佩戴硅膠牙套。

“天天只是正處於俗稱‘醜小鴨時期’的替牙階段,出現牙列不齊的現象很正常,並沒有恆牙替換障礙的問題,也沒有其他頜面部生長髮育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早期矯正。”施主任說。

“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無益甚至有害,不對症地佩戴硅膠牙套可能導致牙列前突,造成面型的不良改變等後果。”施主任認為,濫用硅膠牙套已經成為兒童正畸中的一種行業亂象。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需要佩戴硅膠牙套呢?施主任說,“MRC實際臨床應用一般用在一些譬如深覆合(上下前牙咬合很緊)或牙弓狹窄的狀況,但最穩妥的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諮詢正畸專科醫生,由正畸醫生來判斷和治療。”

“天天目前不用做任何干預,換牙稍慢了些,半年或一年後來複診即可。”

真的出現臉歪症狀了

可能是頜骨發育問題

儘早做正畸可以矯正

“我上個月接診過的一位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的男孩才是真的已經出現臉歪症狀,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越長越歪。”

俊俊(化名)今年才五週歲,爸爸媽媽去年就發現他的臉已經開始長“歪”了——字面意思的“歪”:左半臉變大,下巴歪,因為不對稱得很明顯,他們立刻帶著俊俊四處求診,從縣城醫院五官科看到口腔科,再來杭州找到省口正畸科,輾轉了半年多才確診。

“我們給俊俊做了全面的專科檢查,發現其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能是平時習慣單側咀嚼食物或替牙障礙所致,已經影響到頜面部發育了。”

施主任解釋,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導致面部不對稱,下巴小,牙齒咬合改變等問題。

“幸好發現得早,通過正畸干預就能引導關節正常發育,讓頜面生長回到正常軌道;而如果放任,不僅臉越來越歪,今後牙列也必定會咬合有問題。”

做了兩個月的正畸治療,俊俊的臉就恢復對稱了;施主任建議其在之後兩年的觀察期內定期回來複診。

“像這樣的頜骨發育問題,是要儘早做治療的,小時候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高峰期,治療效果會好許多。”

11-14週歲是最佳正畸年齡?

“這個建議更適用於牙列不齊者”

多數的正畸科普建議,男孩子12-14週歲,女孩子11-13週歲進行正畸比較合適,這是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

施主任解釋,這個建議年齡段是基於未成年人做正畸的牙性和骨性調整空間優於成年人,而這兩個年齡段分別是男孩和女孩們結束替牙期的平均年齡。

“如果只是牙齒排列不齊,這個建議是合適的,但我們臨床上建議對齙牙、地包天等患兒儘早進行早期矯正干預,一旦發現,可以先佩戴早期活動功能性矯正器,或局部佩戴固定矯正器,換句話說,一旦發現,馬上干預。”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施主任解釋,全口牙換完可能要到14歲左右,如果孩子有臉型/骨骼發育上的偏差和咬合紊亂,比如地包)、牙齒前突、小下巴等問題,等換完牙再幹預就會費時費力許多。

齙牙是最常見的牙列問題

建議8-9週歲就要干預

“正畸兒童中最常見的狀況就是齙牙,判斷齙牙從側面看比較明顯,很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用一把直尺嘗試連接鼻尖和下巴,正常情況下上下嘴脣都在這條線裡面——如果嘴脣超過了這條線,就表明有上頜前突或下頜後縮,都算齙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的朱嘉珺醫生介紹,即使都表現為齙牙,病因不同也決定了治療方式和難度的不同——

比如由牙凸造成的齙牙,治療起來比較簡單,效果也好,一般拔4顆牙然後佩戴正畸矯正器,慢慢引導上下前牙內收,治療結束患者的側貌通常會有較大的改善;

但如果是合併了上、下頜骨發育的問題的骨性齙牙,不論是上頜凸,下頜縮或二者皆有,治療的難度就比較大,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正畸治療進行掩飾性矯正,但嚴重者就得等到成年後做正頜手術聯合正畸治療了;

功能性齙牙則通常為後天不良的口腔習慣或咬合干擾造成,例如口呼吸、打鼾、吮手指、牙弓狹窄等。

“功能性齙牙的治療從解除病因著手:不良習慣造成的,要先改掉壞習慣;因為上呼吸道問題如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引起的打呼嚕和口呼吸,那就先轉呼吸科治療再進行正畸干預;如果是咬合干擾造成的,就先解除干擾。”

朱醫生解釋:“如果是需要頜面部發育引導的齙牙治療,黃金年齡段是8-9週歲,這時候上下四顆門牙多已經換好了,這時候給孩子進行早期矯治,可以引導頜面部向好的趨勢生長,等換好牙後戴正畸矯正器效果會更好。”

此外,朱醫生也提醒,儘管齙牙的矯正治療並沒有什麼年齡限制,成年後也可以做,但青少年時期矯正效果往往更好。

“一旦發現齙牙症狀,可先去正畸科檢查,如有必要,儘早干預。”

“地包天”牙列問題者

干預時間可提前至乳牙期

一共可能要做三次干預治療

“有‘地包天’症狀的孩子,干預時間可以更早,甚至提前至乳牙期。”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我家天天正在換牙,但長得慢,而且不齊,上個月在一家兒童口腔中心看過,說要戴硅膠牙套,不然以後臉型發育會有問題,會長歪,牙齒都可能長不出來。”

天天媽媽很著急,之所以當時沒立刻做治療,是因為報價太高了,第一期就要三萬。更離譜的是,檢查顯示天天根本就不需要佩戴硅膠牙套。

“天天只是正處於俗稱‘醜小鴨時期’的替牙階段,出現牙列不齊的現象很正常,並沒有恆牙替換障礙的問題,也沒有其他頜面部生長髮育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早期矯正。”施主任說。

“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無益甚至有害,不對症地佩戴硅膠牙套可能導致牙列前突,造成面型的不良改變等後果。”施主任認為,濫用硅膠牙套已經成為兒童正畸中的一種行業亂象。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需要佩戴硅膠牙套呢?施主任說,“MRC實際臨床應用一般用在一些譬如深覆合(上下前牙咬合很緊)或牙弓狹窄的狀況,但最穩妥的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諮詢正畸專科醫生,由正畸醫生來判斷和治療。”

“天天目前不用做任何干預,換牙稍慢了些,半年或一年後來複診即可。”

真的出現臉歪症狀了

可能是頜骨發育問題

儘早做正畸可以矯正

“我上個月接診過的一位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的男孩才是真的已經出現臉歪症狀,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越長越歪。”

俊俊(化名)今年才五週歲,爸爸媽媽去年就發現他的臉已經開始長“歪”了——字面意思的“歪”:左半臉變大,下巴歪,因為不對稱得很明顯,他們立刻帶著俊俊四處求診,從縣城醫院五官科看到口腔科,再來杭州找到省口正畸科,輾轉了半年多才確診。

“我們給俊俊做了全面的專科檢查,發現其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能是平時習慣單側咀嚼食物或替牙障礙所致,已經影響到頜面部發育了。”

施主任解釋,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導致面部不對稱,下巴小,牙齒咬合改變等問題。

“幸好發現得早,通過正畸干預就能引導關節正常發育,讓頜面生長回到正常軌道;而如果放任,不僅臉越來越歪,今後牙列也必定會咬合有問題。”

做了兩個月的正畸治療,俊俊的臉就恢復對稱了;施主任建議其在之後兩年的觀察期內定期回來複診。

“像這樣的頜骨發育問題,是要儘早做治療的,小時候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高峰期,治療效果會好許多。”

11-14週歲是最佳正畸年齡?

“這個建議更適用於牙列不齊者”

多數的正畸科普建議,男孩子12-14週歲,女孩子11-13週歲進行正畸比較合適,這是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

施主任解釋,這個建議年齡段是基於未成年人做正畸的牙性和骨性調整空間優於成年人,而這兩個年齡段分別是男孩和女孩們結束替牙期的平均年齡。

“如果只是牙齒排列不齊,這個建議是合適的,但我們臨床上建議對齙牙、地包天等患兒儘早進行早期矯正干預,一旦發現,可以先佩戴早期活動功能性矯正器,或局部佩戴固定矯正器,換句話說,一旦發現,馬上干預。”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施主任解釋,全口牙換完可能要到14歲左右,如果孩子有臉型/骨骼發育上的偏差和咬合紊亂,比如地包)、牙齒前突、小下巴等問題,等換完牙再幹預就會費時費力許多。

齙牙是最常見的牙列問題

建議8-9週歲就要干預

“正畸兒童中最常見的狀況就是齙牙,判斷齙牙從側面看比較明顯,很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用一把直尺嘗試連接鼻尖和下巴,正常情況下上下嘴脣都在這條線裡面——如果嘴脣超過了這條線,就表明有上頜前突或下頜後縮,都算齙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的朱嘉珺醫生介紹,即使都表現為齙牙,病因不同也決定了治療方式和難度的不同——

比如由牙凸造成的齙牙,治療起來比較簡單,效果也好,一般拔4顆牙然後佩戴正畸矯正器,慢慢引導上下前牙內收,治療結束患者的側貌通常會有較大的改善;

但如果是合併了上、下頜骨發育的問題的骨性齙牙,不論是上頜凸,下頜縮或二者皆有,治療的難度就比較大,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正畸治療進行掩飾性矯正,但嚴重者就得等到成年後做正頜手術聯合正畸治療了;

功能性齙牙則通常為後天不良的口腔習慣或咬合干擾造成,例如口呼吸、打鼾、吮手指、牙弓狹窄等。

“功能性齙牙的治療從解除病因著手:不良習慣造成的,要先改掉壞習慣;因為上呼吸道問題如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引起的打呼嚕和口呼吸,那就先轉呼吸科治療再進行正畸干預;如果是咬合干擾造成的,就先解除干擾。”

朱醫生解釋:“如果是需要頜面部發育引導的齙牙治療,黃金年齡段是8-9週歲,這時候上下四顆門牙多已經換好了,這時候給孩子進行早期矯治,可以引導頜面部向好的趨勢生長,等換好牙後戴正畸矯正器效果會更好。”

此外,朱醫生也提醒,儘管齙牙的矯正治療並沒有什麼年齡限制,成年後也可以做,但青少年時期矯正效果往往更好。

“一旦發現齙牙症狀,可先去正畸科檢查,如有必要,儘早干預。”

“地包天”牙列問題者

干預時間可提前至乳牙期

一共可能要做三次干預治療

“有‘地包天’症狀的孩子,干預時間可以更早,甚至提前至乳牙期。”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朱醫生提醒:如果乳牙就發現有地包天症狀,那麼在4-4.5週歲時就可以干預治療。

“本來可以更早干預的,但因為孩子三週歲以上才會在引導下有自律意識,‘地包天’早期干預要通過上牙從脣外咬下嘴脣來做習慣訓練,還要取模型、佩戴活動功能矯正器等,都是需要孩子的配合。”

第二個就醫時間是8-9週歲,完成上下門牙換牙後,已經可以看到前牙的咬合關係——如果是牙性或功能性的地包天問題,這時候就可以作正畸治療來矯正了,即使是骨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視情況干預。

“但要強調的是,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因素,這類患者即使進行了早期干預,仍可能隨著生長髮育復發並趨於嚴重,最終發展成骨性的‘地包天’,需要成年(18週歲)以後再做評估,不排除正畸-正頜的聯合治療的可能性。”

其實 90%的兒童都有牙列問題

如何判斷需不需要正畸?

你適合什麼樣的治療時間表?

兒童正畸15問請收好

“其實如果按照完美牙列標準來衡量,牙列問題在90%以上的人群中存在,只是症狀有重有輕。”

朱醫生說,因為現代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牙列問題者以後只會越來越多。“許多孩子的牙列不齊都是缺乏咀嚼功能訓練引起的,早期不用幹預,多啃啃蘋果、玉米、堅果就會好。”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我家天天正在換牙,但長得慢,而且不齊,上個月在一家兒童口腔中心看過,說要戴硅膠牙套,不然以後臉型發育會有問題,會長歪,牙齒都可能長不出來。”

天天媽媽很著急,之所以當時沒立刻做治療,是因為報價太高了,第一期就要三萬。更離譜的是,檢查顯示天天根本就不需要佩戴硅膠牙套。

“天天只是正處於俗稱‘醜小鴨時期’的替牙階段,出現牙列不齊的現象很正常,並沒有恆牙替換障礙的問題,也沒有其他頜面部生長髮育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早期矯正。”施主任說。

“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無益甚至有害,不對症地佩戴硅膠牙套可能導致牙列前突,造成面型的不良改變等後果。”施主任認為,濫用硅膠牙套已經成為兒童正畸中的一種行業亂象。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需要佩戴硅膠牙套呢?施主任說,“MRC實際臨床應用一般用在一些譬如深覆合(上下前牙咬合很緊)或牙弓狹窄的狀況,但最穩妥的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諮詢正畸專科醫生,由正畸醫生來判斷和治療。”

“天天目前不用做任何干預,換牙稍慢了些,半年或一年後來複診即可。”

真的出現臉歪症狀了

可能是頜骨發育問題

儘早做正畸可以矯正

“我上個月接診過的一位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的男孩才是真的已經出現臉歪症狀,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越長越歪。”

俊俊(化名)今年才五週歲,爸爸媽媽去年就發現他的臉已經開始長“歪”了——字面意思的“歪”:左半臉變大,下巴歪,因為不對稱得很明顯,他們立刻帶著俊俊四處求診,從縣城醫院五官科看到口腔科,再來杭州找到省口正畸科,輾轉了半年多才確診。

“我們給俊俊做了全面的專科檢查,發現其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能是平時習慣單側咀嚼食物或替牙障礙所致,已經影響到頜面部發育了。”

施主任解釋,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導致面部不對稱,下巴小,牙齒咬合改變等問題。

“幸好發現得早,通過正畸干預就能引導關節正常發育,讓頜面生長回到正常軌道;而如果放任,不僅臉越來越歪,今後牙列也必定會咬合有問題。”

做了兩個月的正畸治療,俊俊的臉就恢復對稱了;施主任建議其在之後兩年的觀察期內定期回來複診。

“像這樣的頜骨發育問題,是要儘早做治療的,小時候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高峰期,治療效果會好許多。”

11-14週歲是最佳正畸年齡?

“這個建議更適用於牙列不齊者”

多數的正畸科普建議,男孩子12-14週歲,女孩子11-13週歲進行正畸比較合適,這是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

施主任解釋,這個建議年齡段是基於未成年人做正畸的牙性和骨性調整空間優於成年人,而這兩個年齡段分別是男孩和女孩們結束替牙期的平均年齡。

“如果只是牙齒排列不齊,這個建議是合適的,但我們臨床上建議對齙牙、地包天等患兒儘早進行早期矯正干預,一旦發現,可以先佩戴早期活動功能性矯正器,或局部佩戴固定矯正器,換句話說,一旦發現,馬上干預。”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施主任解釋,全口牙換完可能要到14歲左右,如果孩子有臉型/骨骼發育上的偏差和咬合紊亂,比如地包)、牙齒前突、小下巴等問題,等換完牙再幹預就會費時費力許多。

齙牙是最常見的牙列問題

建議8-9週歲就要干預

“正畸兒童中最常見的狀況就是齙牙,判斷齙牙從側面看比較明顯,很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用一把直尺嘗試連接鼻尖和下巴,正常情況下上下嘴脣都在這條線裡面——如果嘴脣超過了這條線,就表明有上頜前突或下頜後縮,都算齙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的朱嘉珺醫生介紹,即使都表現為齙牙,病因不同也決定了治療方式和難度的不同——

比如由牙凸造成的齙牙,治療起來比較簡單,效果也好,一般拔4顆牙然後佩戴正畸矯正器,慢慢引導上下前牙內收,治療結束患者的側貌通常會有較大的改善;

但如果是合併了上、下頜骨發育的問題的骨性齙牙,不論是上頜凸,下頜縮或二者皆有,治療的難度就比較大,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正畸治療進行掩飾性矯正,但嚴重者就得等到成年後做正頜手術聯合正畸治療了;

功能性齙牙則通常為後天不良的口腔習慣或咬合干擾造成,例如口呼吸、打鼾、吮手指、牙弓狹窄等。

“功能性齙牙的治療從解除病因著手:不良習慣造成的,要先改掉壞習慣;因為上呼吸道問題如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引起的打呼嚕和口呼吸,那就先轉呼吸科治療再進行正畸干預;如果是咬合干擾造成的,就先解除干擾。”

朱醫生解釋:“如果是需要頜面部發育引導的齙牙治療,黃金年齡段是8-9週歲,這時候上下四顆門牙多已經換好了,這時候給孩子進行早期矯治,可以引導頜面部向好的趨勢生長,等換好牙後戴正畸矯正器效果會更好。”

此外,朱醫生也提醒,儘管齙牙的矯正治療並沒有什麼年齡限制,成年後也可以做,但青少年時期矯正效果往往更好。

“一旦發現齙牙症狀,可先去正畸科檢查,如有必要,儘早干預。”

“地包天”牙列問題者

干預時間可提前至乳牙期

一共可能要做三次干預治療

“有‘地包天’症狀的孩子,干預時間可以更早,甚至提前至乳牙期。”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朱醫生提醒:如果乳牙就發現有地包天症狀,那麼在4-4.5週歲時就可以干預治療。

“本來可以更早干預的,但因為孩子三週歲以上才會在引導下有自律意識,‘地包天’早期干預要通過上牙從脣外咬下嘴脣來做習慣訓練,還要取模型、佩戴活動功能矯正器等,都是需要孩子的配合。”

第二個就醫時間是8-9週歲,完成上下門牙換牙後,已經可以看到前牙的咬合關係——如果是牙性或功能性的地包天問題,這時候就可以作正畸治療來矯正了,即使是骨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視情況干預。

“但要強調的是,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因素,這類患者即使進行了早期干預,仍可能隨著生長髮育復發並趨於嚴重,最終發展成骨性的‘地包天’,需要成年(18週歲)以後再做評估,不排除正畸-正頜的聯合治療的可能性。”

其實 90%的兒童都有牙列問題

如何判斷需不需要正畸?

你適合什麼樣的治療時間表?

兒童正畸15問請收好

“其實如果按照完美牙列標準來衡量,牙列問題在90%以上的人群中存在,只是症狀有重有輕。”

朱醫生說,因為現代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牙列問題者以後只會越來越多。“許多孩子的牙列不齊都是缺乏咀嚼功能訓練引起的,早期不用幹預,多啃啃蘋果、玉米、堅果就會好。”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那麼哪些牙列問題需要早期干預?不同牙列問題各適合什麼樣的矯正器?

我們請朱嘉珺醫生解答了以下15個常見的兒童正畸問題——

1哪些牙列問題需要做正畸治療?

答:大家通常所說的牙列問題在我們專業看來其實是合併了牙列、頜骨和麵部的問題。因此,不是所有的“牙列問題”都可以通過正畸來治療,但多數常見的錯合畸形是可以矯正的,例如牙齒擁擠、深覆合、牙性和功能性為主的齙牙和地包天等。

部分骨性齙牙和骨性地包天則需要接受正頜手術,進行正畸-正頜的聯合治療。

2乳牙期牙齒整齊

是不是大多在換牙後也能保持整齊?

答:不一定,乳牙本身體積就比恆牙小,容易排列整齊。我還遇到過一些家長疑惑地表示:伢兒乳牙期非常整齊,牙縫都沒有,怎麼換好牙就長亂了?

可以說,乳牙期沒有牙縫一般都會在恆牙期發生牙列擁擠的狀況。作為正畸醫生,我們希望還在在替牙期開始的時候乳牙是有縫的,這樣預示著恆牙將有比較充足的空間可以萌出。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咀嚼,避免食物過於精細。

3哪些患兒需要

在12歲前就做早期矯正?

答:需要早期矯正的患兒,一般在8-9週歲可以開始進行早期矯正,其主要目的是引導牙頜面的正常生長髮育,而並不是許多家長訴求的單純排齊牙齒。

早期矯治主要應用於兩類牙列問題:一是有咬合干擾的,比如上牙或下牙咬合時互相撞擊,這樣會損傷牙根,引起牙鬆動,需要矯正器解除撞擊;第二類就是存在阻礙頜骨發育的因素,比如功能性齙牙和地包天患者。

4做正畸治療

必須等到牙齒都長齊嗎?

答:除了上一個問題提到的早期矯正人群,多數正畸者可在上下14顆牙都長齊,也就是第二磨牙也長好後,開始矯正。

5哪些正畸者需要拔牙治療?

答:其實正畸者中70%都是需要拔牙的,尤其是齙牙和牙列擁擠者,大多需要拔4顆牙後再做正畸矯正。

6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

正畸矯正器?

答:目前臨床常用的正畸矯正器有固定牙套和隱形牙套兩種,固定牙套又可分為金屬和陶瓷兩種材質,以及全口和局部兩種形式。青少年正畸目前多選擇全口鋼託,它的適應症比局部牙套和隱形牙套更廣,與陶瓷牙套的區別在於美觀度較差。

隱形牙套美觀度和舒適度都很高,但適應症相對固定牙套窄,比如拔牙病例需要慎重選擇,拔牙正畸者中至少50%不符合隱形牙套的適應證。

7傳統鋼託矯正器

和隱形矯正器價格相差大嗎?

答:我們醫院進口自鎖託槽與隱形矯正器的差價在1-2萬左右,但實際定價因人而異。

8發生率最高的齙牙人群,

最遲什麼時候還能做矯正?

答:理論上沒有什麼年齡限制,只要牙周條件許可,成年人都是可以做的。只是青少年矯治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牙周改建更活躍於是療程相對較短等。

但嚴重的骨性齙牙患者還是需要等到成年後進行正畸-正頜聯合治療。

9正畸治療是個什麼樣的診療過程?

答:大概的診療步驟是這樣的:

a.初次面診(此處提醒下孩子必須本人一起來),做檢查:拍X光片、取牙模、牙科CT、拍照;

b.初次複診:溝通確定矯正方案;

c.開始矯正,之後固定牙套的話1-1.5個月複診一次;隱形矯正的透明矯正器是在確定

方案定製後一次性製作出來的,一般1-2周更換一副(遵醫囑),兩個月複診一次。

10整個正畸療程大概要多久?

答:完整的正畸療程其實至少4年:2年佩戴正畸矯正器+至少2年佩戴保持器。

特別配合的孩子只需要佩戴1.5年矯正器,但多數還是需要2年的,保持器的佩戴時間要遵循複診的醫囑安排。

11牙齒已經矯正到位了,

為什麼還要佩戴這麼長時間的保持器?

答:佩戴保持器是用以穩固矯正效果的——可以說,矯正完成後半年內如果不戴保持器,復發移位機率是百分百;每位患者佩戴保持器的時間各不相同,根據複診觀察確定,可能還會超過2年,保持器複診的建議頻率:開始時1個月1次,三個月後3-6個月一次。

12正畸治療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需要洗牙嗎?

答:初診前不用做什麼特別的準備,醫生在初診時通常會檢查除了正畸問題以外的情況,比如蛀牙、牙齦炎(表現為刷牙出血、牙齦紅腫)等,然後給與補牙、洗牙的醫囑。

13我孩子下巴有點短/內縮,

聽說正畸有改臉型的效果?

答:確實可以有,正畸治療對面型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側貌,比如由於上下脣隨著牙齒的內收而不再前突,於是出現了凸面型變直面型的改善,原本內縮的下巴也好像長了出來。

但這種改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具體要看個人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找正畸醫生檢查評估,而不是迷信網絡宣傳哦。

14剛開始做正畸治療會疼嗎?

需要請假或趁假期做治療嗎?

答:剛戴上牙套之後會出現牙齒的痠軟脹痛,痛感因人而異,一般都可以接受;事實上每一次複診之後可能都會出現這種脹痛,持續時間在一週左右。

許多家長認為假期比較適合開始做正畸治療,或詢問是不是要請幾天假讓孩子專門在家裡適應,作為醫生我的想法是可以理解但這樣做的必要性並不是很大。

因為矯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孩子基本需要每個月複診,並且每個月複診之後,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脹痛不適,因此即使趕著假期佩戴矯治器的意義並不是那麼大。當然我們理解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更寬鬆的環境下度過矯治初期的適應階段,因此我們假期也都增加初診醫生排班,儘量滿足希望在假期初戴矯治器的患者。

15正畸期間清潔牙齒有什麼要求?

隱形牙套是否更容易清潔?

答:我們的理想要求是:每頓飯後都刷牙,並用衝牙器清洗,一天至少三次,鋼託矯正的患者最好還能用帶勾牙線仔細清洗;如果做不到,至少保證每餐後都刷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會每天多排一位專門看初診的正畸醫生,因為作為正畸主力的孩子們都放假了,七八月的初診量常年是平日裡的兩倍。”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口的候診區和走道里,擠滿了家長和孩子,正畸科主任施潔珺醫生介紹,現在他們一個科室每天要接診初次就診患者約200位。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孩子的正畸治療越來越受重視了,這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有些過度干預了。”

常有家長,孩子剛坐上牙椅,還沒拍片就要討論矯正方案:“我家寶寶上頜凸,下巴縮,骨性II類,應該是下巴發育不足,我們戴過網上買的硅膠牙套矯正器,但沒什麼用,醫生你看矯正後能不能讓上頜內收,並且促進下巴再發育?”

……

“拍過片嗎?”

“還沒有,我根據孩子側面形態判斷的。”

“先做全套檢查吧,才能明確診斷,另外網上的硅膠牙套不要亂用,適應症不對,質量也沒有保證。”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施潔珺提醒,不要根據網絡信息盲目自診,更不要隨意自行購買硅膠牙套等兒童早期矯正器使用。

三萬vs. 三百

網上流行的硅膠牙套價差怎麼這麼大

專家:絕大多數替牙期兒童沒必要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每副“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宣稱3個月見效,3-6個月一個療程,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各種症狀。

“這種硅膠牙套學名MRC,全稱兒童肌功能早期矯正器,其實它的臨床適應症是比較狹窄的。”

施主任說,她一年需要用硅膠牙套(MRC)的正畸病例大約只有三四例。

“我們留意到,現在許多兒童被診所建議或父母自行購買佩戴硅膠牙套,但這些病例大部分都可能是過度醫療或不對症治療。”

上週,一位9歲的男孩天天(化名)來找施主任看診,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陪來了,一張嘴,乳牙恆牙錯亂不齊,有些部位乳牙脫落了卻沒見到新牙冒頭,有些乳牙還沒完全脫落新牙卻從一旁長了出來,乍一看確實讓人憂心。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我家天天正在換牙,但長得慢,而且不齊,上個月在一家兒童口腔中心看過,說要戴硅膠牙套,不然以後臉型發育會有問題,會長歪,牙齒都可能長不出來。”

天天媽媽很著急,之所以當時沒立刻做治療,是因為報價太高了,第一期就要三萬。更離譜的是,檢查顯示天天根本就不需要佩戴硅膠牙套。

“天天只是正處於俗稱‘醜小鴨時期’的替牙階段,出現牙列不齊的現象很正常,並沒有恆牙替換障礙的問題,也沒有其他頜面部生長髮育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早期矯正。”施主任說。

“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無益甚至有害,不對症地佩戴硅膠牙套可能導致牙列前突,造成面型的不良改變等後果。”施主任認為,濫用硅膠牙套已經成為兒童正畸中的一種行業亂象。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需要佩戴硅膠牙套呢?施主任說,“MRC實際臨床應用一般用在一些譬如深覆合(上下前牙咬合很緊)或牙弓狹窄的狀況,但最穩妥的還是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諮詢正畸專科醫生,由正畸醫生來判斷和治療。”

“天天目前不用做任何干預,換牙稍慢了些,半年或一年後來複診即可。”

真的出現臉歪症狀了

可能是頜骨發育問題

儘早做正畸可以矯正

“我上個月接診過的一位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的男孩才是真的已經出現臉歪症狀,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越長越歪。”

俊俊(化名)今年才五週歲,爸爸媽媽去年就發現他的臉已經開始長“歪”了——字面意思的“歪”:左半臉變大,下巴歪,因為不對稱得很明顯,他們立刻帶著俊俊四處求診,從縣城醫院五官科看到口腔科,再來杭州找到省口正畸科,輾轉了半年多才確診。

“我們給俊俊做了全面的專科檢查,發現其有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能是平時習慣單側咀嚼食物或替牙障礙所致,已經影響到頜面部發育了。”

施主任解釋,顳下頜關節發育問題可導致面部不對稱,下巴小,牙齒咬合改變等問題。

“幸好發現得早,通過正畸干預就能引導關節正常發育,讓頜面生長回到正常軌道;而如果放任,不僅臉越來越歪,今後牙列也必定會咬合有問題。”

做了兩個月的正畸治療,俊俊的臉就恢復對稱了;施主任建議其在之後兩年的觀察期內定期回來複診。

“像這樣的頜骨發育問題,是要儘早做治療的,小時候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高峰期,治療效果會好許多。”

11-14週歲是最佳正畸年齡?

“這個建議更適用於牙列不齊者”

多數的正畸科普建議,男孩子12-14週歲,女孩子11-13週歲進行正畸比較合適,這是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

施主任解釋,這個建議年齡段是基於未成年人做正畸的牙性和骨性調整空間優於成年人,而這兩個年齡段分別是男孩和女孩們結束替牙期的平均年齡。

“如果只是牙齒排列不齊,這個建議是合適的,但我們臨床上建議對齙牙、地包天等患兒儘早進行早期矯正干預,一旦發現,可以先佩戴早期活動功能性矯正器,或局部佩戴固定矯正器,換句話說,一旦發現,馬上干預。”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施主任解釋,全口牙換完可能要到14歲左右,如果孩子有臉型/骨骼發育上的偏差和咬合紊亂,比如地包)、牙齒前突、小下巴等問題,等換完牙再幹預就會費時費力許多。

齙牙是最常見的牙列問題

建議8-9週歲就要干預

“正畸兒童中最常見的狀況就是齙牙,判斷齙牙從側面看比較明顯,很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用一把直尺嘗試連接鼻尖和下巴,正常情況下上下嘴脣都在這條線裡面——如果嘴脣超過了這條線,就表明有上頜前突或下頜後縮,都算齙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的朱嘉珺醫生介紹,即使都表現為齙牙,病因不同也決定了治療方式和難度的不同——

比如由牙凸造成的齙牙,治療起來比較簡單,效果也好,一般拔4顆牙然後佩戴正畸矯正器,慢慢引導上下前牙內收,治療結束患者的側貌通常會有較大的改善;

但如果是合併了上、下頜骨發育的問題的骨性齙牙,不論是上頜凸,下頜縮或二者皆有,治療的難度就比較大,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正畸治療進行掩飾性矯正,但嚴重者就得等到成年後做正頜手術聯合正畸治療了;

功能性齙牙則通常為後天不良的口腔習慣或咬合干擾造成,例如口呼吸、打鼾、吮手指、牙弓狹窄等。

“功能性齙牙的治療從解除病因著手:不良習慣造成的,要先改掉壞習慣;因為上呼吸道問題如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引起的打呼嚕和口呼吸,那就先轉呼吸科治療再進行正畸干預;如果是咬合干擾造成的,就先解除干擾。”

朱醫生解釋:“如果是需要頜面部發育引導的齙牙治療,黃金年齡段是8-9週歲,這時候上下四顆門牙多已經換好了,這時候給孩子進行早期矯治,可以引導頜面部向好的趨勢生長,等換好牙後戴正畸矯正器效果會更好。”

此外,朱醫生也提醒,儘管齙牙的矯正治療並沒有什麼年齡限制,成年後也可以做,但青少年時期矯正效果往往更好。

“一旦發現齙牙症狀,可先去正畸科檢查,如有必要,儘早干預。”

“地包天”牙列問題者

干預時間可提前至乳牙期

一共可能要做三次干預治療

“有‘地包天’症狀的孩子,干預時間可以更早,甚至提前至乳牙期。”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朱醫生提醒:如果乳牙就發現有地包天症狀,那麼在4-4.5週歲時就可以干預治療。

“本來可以更早干預的,但因為孩子三週歲以上才會在引導下有自律意識,‘地包天’早期干預要通過上牙從脣外咬下嘴脣來做習慣訓練,還要取模型、佩戴活動功能矯正器等,都是需要孩子的配合。”

第二個就醫時間是8-9週歲,完成上下門牙換牙後,已經可以看到前牙的咬合關係——如果是牙性或功能性的地包天問題,這時候就可以作正畸治療來矯正了,即使是骨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視情況干預。

“但要強調的是,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因素,這類患者即使進行了早期干預,仍可能隨著生長髮育復發並趨於嚴重,最終發展成骨性的‘地包天’,需要成年(18週歲)以後再做評估,不排除正畸-正頜的聯合治療的可能性。”

其實 90%的兒童都有牙列問題

如何判斷需不需要正畸?

你適合什麼樣的治療時間表?

兒童正畸15問請收好

“其實如果按照完美牙列標準來衡量,牙列問題在90%以上的人群中存在,只是症狀有重有輕。”

朱醫生說,因為現代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牙列問題者以後只會越來越多。“許多孩子的牙列不齊都是缺乏咀嚼功能訓練引起的,早期不用幹預,多啃啃蘋果、玉米、堅果就會好。”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那麼哪些牙列問題需要早期干預?不同牙列問題各適合什麼樣的矯正器?

我們請朱嘉珺醫生解答了以下15個常見的兒童正畸問題——

1哪些牙列問題需要做正畸治療?

答:大家通常所說的牙列問題在我們專業看來其實是合併了牙列、頜骨和麵部的問題。因此,不是所有的“牙列問題”都可以通過正畸來治療,但多數常見的錯合畸形是可以矯正的,例如牙齒擁擠、深覆合、牙性和功能性為主的齙牙和地包天等。

部分骨性齙牙和骨性地包天則需要接受正頜手術,進行正畸-正頜的聯合治療。

2乳牙期牙齒整齊

是不是大多在換牙後也能保持整齊?

答:不一定,乳牙本身體積就比恆牙小,容易排列整齊。我還遇到過一些家長疑惑地表示:伢兒乳牙期非常整齊,牙縫都沒有,怎麼換好牙就長亂了?

可以說,乳牙期沒有牙縫一般都會在恆牙期發生牙列擁擠的狀況。作為正畸醫生,我們希望還在在替牙期開始的時候乳牙是有縫的,這樣預示著恆牙將有比較充足的空間可以萌出。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咀嚼,避免食物過於精細。

3哪些患兒需要

在12歲前就做早期矯正?

答:需要早期矯正的患兒,一般在8-9週歲可以開始進行早期矯正,其主要目的是引導牙頜面的正常生長髮育,而並不是許多家長訴求的單純排齊牙齒。

早期矯治主要應用於兩類牙列問題:一是有咬合干擾的,比如上牙或下牙咬合時互相撞擊,這樣會損傷牙根,引起牙鬆動,需要矯正器解除撞擊;第二類就是存在阻礙頜骨發育的因素,比如功能性齙牙和地包天患者。

4做正畸治療

必須等到牙齒都長齊嗎?

答:除了上一個問題提到的早期矯正人群,多數正畸者可在上下14顆牙都長齊,也就是第二磨牙也長好後,開始矯正。

5哪些正畸者需要拔牙治療?

答:其實正畸者中70%都是需要拔牙的,尤其是齙牙和牙列擁擠者,大多需要拔4顆牙後再做正畸矯正。

6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

正畸矯正器?

答:目前臨床常用的正畸矯正器有固定牙套和隱形牙套兩種,固定牙套又可分為金屬和陶瓷兩種材質,以及全口和局部兩種形式。青少年正畸目前多選擇全口鋼託,它的適應症比局部牙套和隱形牙套更廣,與陶瓷牙套的區別在於美觀度較差。

隱形牙套美觀度和舒適度都很高,但適應症相對固定牙套窄,比如拔牙病例需要慎重選擇,拔牙正畸者中至少50%不符合隱形牙套的適應證。

7傳統鋼託矯正器

和隱形矯正器價格相差大嗎?

答:我們醫院進口自鎖託槽與隱形矯正器的差價在1-2萬左右,但實際定價因人而異。

8發生率最高的齙牙人群,

最遲什麼時候還能做矯正?

答:理論上沒有什麼年齡限制,只要牙周條件許可,成年人都是可以做的。只是青少年矯治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牙周改建更活躍於是療程相對較短等。

但嚴重的骨性齙牙患者還是需要等到成年後進行正畸-正頜聯合治療。

9正畸治療是個什麼樣的診療過程?

答:大概的診療步驟是這樣的:

a.初次面診(此處提醒下孩子必須本人一起來),做檢查:拍X光片、取牙模、牙科CT、拍照;

b.初次複診:溝通確定矯正方案;

c.開始矯正,之後固定牙套的話1-1.5個月複診一次;隱形矯正的透明矯正器是在確定

方案定製後一次性製作出來的,一般1-2周更換一副(遵醫囑),兩個月複診一次。

10整個正畸療程大概要多久?

答:完整的正畸療程其實至少4年:2年佩戴正畸矯正器+至少2年佩戴保持器。

特別配合的孩子只需要佩戴1.5年矯正器,但多數還是需要2年的,保持器的佩戴時間要遵循複診的醫囑安排。

11牙齒已經矯正到位了,

為什麼還要佩戴這麼長時間的保持器?

答:佩戴保持器是用以穩固矯正效果的——可以說,矯正完成後半年內如果不戴保持器,復發移位機率是百分百;每位患者佩戴保持器的時間各不相同,根據複診觀察確定,可能還會超過2年,保持器複診的建議頻率:開始時1個月1次,三個月後3-6個月一次。

12正畸治療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需要洗牙嗎?

答:初診前不用做什麼特別的準備,醫生在初診時通常會檢查除了正畸問題以外的情況,比如蛀牙、牙齦炎(表現為刷牙出血、牙齦紅腫)等,然後給與補牙、洗牙的醫囑。

13我孩子下巴有點短/內縮,

聽說正畸有改臉型的效果?

答:確實可以有,正畸治療對面型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側貌,比如由於上下脣隨著牙齒的內收而不再前突,於是出現了凸面型變直面型的改善,原本內縮的下巴也好像長了出來。

但這種改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具體要看個人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找正畸醫生檢查評估,而不是迷信網絡宣傳哦。

14剛開始做正畸治療會疼嗎?

需要請假或趁假期做治療嗎?

答:剛戴上牙套之後會出現牙齒的痠軟脹痛,痛感因人而異,一般都可以接受;事實上每一次複診之後可能都會出現這種脹痛,持續時間在一週左右。

許多家長認為假期比較適合開始做正畸治療,或詢問是不是要請幾天假讓孩子專門在家裡適應,作為醫生我的想法是可以理解但這樣做的必要性並不是很大。

因為矯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孩子基本需要每個月複診,並且每個月複診之後,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脹痛不適,因此即使趕著假期佩戴矯治器的意義並不是那麼大。當然我們理解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更寬鬆的環境下度過矯治初期的適應階段,因此我們假期也都增加初診醫生排班,儘量滿足希望在假期初戴矯治器的患者。

15正畸期間清潔牙齒有什麼要求?

隱形牙套是否更容易清潔?

答:我們的理想要求是:每頓飯後都刷牙,並用衝牙器清洗,一天至少三次,鋼託矯正的患者最好還能用帶勾牙線仔細清洗;如果做不到,至少保證每餐後都刷牙。

每年暑假,杭州這個地方都爆滿!醫生:重視是好事,但有些爸媽過度干預了

相比鋼託,因為少了託槽和鋼絲的阻礙,隱形牙套的刷牙難度低了許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腔清潔不到位,隱形牙套可能因為其封閉性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大範圍的蛀牙。真心呼籲矯正的孩子們能夠認真刷牙,千萬不要在矯正後得到了一口——整齊的蛀牙。

通訊員 葉飄 王晨幾

( 作者:記者 章貝佳 編輯:朱慧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