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不完美媽媽 體育 新聞 家庭教育 地球 育兒喇叭花 2019-09-18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①親身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就強調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一座少年宮裡,有一個萬有引力的模型,其實就是一個漏斗形大圓盤。當一顆球從圓盤的邊上斜斜滾下時,它就會逐漸加速往中心點滾去,而當他接近中心點時,這顆球又會因為下落時積累的動能,繞過中心點,滾上高處重新下落,劃過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這樣的“地心引力”時,他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模型,這就是最初的心智模型。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①親身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就強調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一座少年宮裡,有一個萬有引力的模型,其實就是一個漏斗形大圓盤。當一顆球從圓盤的邊上斜斜滾下時,它就會逐漸加速往中心點滾去,而當他接近中心點時,這顆球又會因為下落時積累的動能,繞過中心點,滾上高處重新下落,劃過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這樣的“地心引力”時,他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模型,這就是最初的心智模型。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②不斷修正

每一個人在認知的過程中,都是不斷推翻自己的認知,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孩子心智模型的建立也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當孩子在剛開始玩皮球的時候,他會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所有物體最終都會停止下來,而學習了牛頓定律中“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定律後,他對於腦海中皮球下落後,最終停下來的結果產生了疑問;

當他再次學到摩擦力的時候,終於明白皮球為什麼會停下來,這時他腦海中就會產生新的心智模型,這個模型有兩個不同的結論:當有摩擦力時,皮球最終會停下來;當沒有摩擦力時,皮球將會不斷地彈。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①親身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就強調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一座少年宮裡,有一個萬有引力的模型,其實就是一個漏斗形大圓盤。當一顆球從圓盤的邊上斜斜滾下時,它就會逐漸加速往中心點滾去,而當他接近中心點時,這顆球又會因為下落時積累的動能,繞過中心點,滾上高處重新下落,劃過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這樣的“地心引力”時,他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模型,這就是最初的心智模型。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②不斷修正

每一個人在認知的過程中,都是不斷推翻自己的認知,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孩子心智模型的建立也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當孩子在剛開始玩皮球的時候,他會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所有物體最終都會停止下來,而學習了牛頓定律中“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定律後,他對於腦海中皮球下落後,最終停下來的結果產生了疑問;

當他再次學到摩擦力的時候,終於明白皮球為什麼會停下來,這時他腦海中就會產生新的心智模型,這個模型有兩個不同的結論:當有摩擦力時,皮球最終會停下來;當沒有摩擦力時,皮球將會不斷地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③學習和生活相結合

前面說到把科技館中的模型當做“萬有引力”的心智模型,把氣球的彈起落下當做運動的心智模型,這就是學習和生活的結合,如果沒有觀察生活的過程,孩子在學習時就很難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對於知識的理解也就流於表面,難以更加深入地瞭解。


▬03▬

這樣做,學習才能變得容易,並學以致用

①細緻的理解

構建孩子的認知系統,就要求父母在向孩子解答疑惑時,能夠讓他更加細緻的理解,比如當他問起,天上的太陽為什麼這麼亮,月亮為什麼不亮?那家長就不能簡單地將它概括為:因為太陽亮白天才能看的清楚,月亮不亮夜晚才能安心入睡。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①親身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就強調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一座少年宮裡,有一個萬有引力的模型,其實就是一個漏斗形大圓盤。當一顆球從圓盤的邊上斜斜滾下時,它就會逐漸加速往中心點滾去,而當他接近中心點時,這顆球又會因為下落時積累的動能,繞過中心點,滾上高處重新下落,劃過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這樣的“地心引力”時,他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模型,這就是最初的心智模型。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②不斷修正

每一個人在認知的過程中,都是不斷推翻自己的認知,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孩子心智模型的建立也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當孩子在剛開始玩皮球的時候,他會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所有物體最終都會停止下來,而學習了牛頓定律中“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定律後,他對於腦海中皮球下落後,最終停下來的結果產生了疑問;

當他再次學到摩擦力的時候,終於明白皮球為什麼會停下來,這時他腦海中就會產生新的心智模型,這個模型有兩個不同的結論:當有摩擦力時,皮球最終會停下來;當沒有摩擦力時,皮球將會不斷地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③學習和生活相結合

前面說到把科技館中的模型當做“萬有引力”的心智模型,把氣球的彈起落下當做運動的心智模型,這就是學習和生活的結合,如果沒有觀察生活的過程,孩子在學習時就很難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對於知識的理解也就流於表面,難以更加深入地瞭解。


▬03▬

這樣做,學習才能變得容易,並學以致用

①細緻的理解

構建孩子的認知系統,就要求父母在向孩子解答疑惑時,能夠讓他更加細緻的理解,比如當他問起,天上的太陽為什麼這麼亮,月亮為什麼不亮?那家長就不能簡單地將它概括為:因為太陽亮白天才能看的清楚,月亮不亮夜晚才能安心入睡。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這樣的回答無異於對孩子的搪塞,不妨直接向孩子解釋太陽系的運行規律,向孩子解釋,月亮其實是借太陽的光。這樣,當孩子學習天體的時候,心裡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細緻的解釋,細緻的理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構架,他學習起其他的知識時也能夠融會貫通。

②精準的表達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大概”“差不多”這樣的字眼,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儘量精準,這樣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影響下,對知識的探索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而是耐心尋找最為精確的答案。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①親身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就強調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一座少年宮裡,有一個萬有引力的模型,其實就是一個漏斗形大圓盤。當一顆球從圓盤的邊上斜斜滾下時,它就會逐漸加速往中心點滾去,而當他接近中心點時,這顆球又會因為下落時積累的動能,繞過中心點,滾上高處重新下落,劃過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這樣的“地心引力”時,他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模型,這就是最初的心智模型。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②不斷修正

每一個人在認知的過程中,都是不斷推翻自己的認知,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孩子心智模型的建立也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當孩子在剛開始玩皮球的時候,他會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所有物體最終都會停止下來,而學習了牛頓定律中“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定律後,他對於腦海中皮球下落後,最終停下來的結果產生了疑問;

當他再次學到摩擦力的時候,終於明白皮球為什麼會停下來,這時他腦海中就會產生新的心智模型,這個模型有兩個不同的結論:當有摩擦力時,皮球最終會停下來;當沒有摩擦力時,皮球將會不斷地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③學習和生活相結合

前面說到把科技館中的模型當做“萬有引力”的心智模型,把氣球的彈起落下當做運動的心智模型,這就是學習和生活的結合,如果沒有觀察生活的過程,孩子在學習時就很難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對於知識的理解也就流於表面,難以更加深入地瞭解。


▬03▬

這樣做,學習才能變得容易,並學以致用

①細緻的理解

構建孩子的認知系統,就要求父母在向孩子解答疑惑時,能夠讓他更加細緻的理解,比如當他問起,天上的太陽為什麼這麼亮,月亮為什麼不亮?那家長就不能簡單地將它概括為:因為太陽亮白天才能看的清楚,月亮不亮夜晚才能安心入睡。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這樣的回答無異於對孩子的搪塞,不妨直接向孩子解釋太陽系的運行規律,向孩子解釋,月亮其實是借太陽的光。這樣,當孩子學習天體的時候,心裡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細緻的解釋,細緻的理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構架,他學習起其他的知識時也能夠融會貫通。

②精準的表達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大概”“差不多”這樣的字眼,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儘量精準,這樣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影響下,對知識的探索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而是耐心尋找最為精確的答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③完整的知識鏈

其實知識本身是互相兼容的,比如歷史的發展進程影響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地理地貌的不同導致生物特徵的不同等等,在教育孩子時,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形成發散思維。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用更多的問題,讓孩子觸類旁通,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鏈,並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充實。

“碎片式”的記憶對於孩子來說實際上是一種虛假的“有用”記憶,孩子總覺得自己已經掌握這些知識,可是應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所能想起來的都是一顆顆斷線的“珠子”,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用一根“繩子”將它們串聯,形成完整的知識鏈。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些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啥都不知道,題目一個也答不上來,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假象”,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自己所掌握的具體內容的一個反思,當孩子出現“元認知假象”的時候,大半是“碎片式”的教育在搞鬼。

碎片式的教育表明孩子並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而是碎片式的裝進腦子裡,這樣當他需要從腦子裡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異常的困難,碎片式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接受知識,但卻不能將其歸納總結,從而對未來的發展幾乎沒有用處。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1▬

“碎片式”的教育通常指什麼?有什麼後果?

①碎片式的授予

不能按照孩子心智發展的成熟度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是將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的信息,強行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片式的教育。

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的成長,就開始對孩子授予各種興趣、知識,這其實讓孩子很難吸收。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類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個漂亮的珠子,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裝滿各種珠子,但如果沒有一根結實的繩子串起來,那麼孩子身上的珠子只會邊走邊掉。

②碎片式的認知

孩子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對於他的認知是極為不利的,孩子的世界觀是建立在他對眾多事物的理解上。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如果每一個事物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解,沒能建立起完成的體系的話,在之後的學習中,就會陷入到“元認知假象”中,明明一些知識看過就會,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拿不出來。

③碎片式的記憶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新聞、微博、電視欄目等等給人們帶來的“無效信息”是急劇膨脹的。

碎片式的記憶就來源於此,很多人能夠記住某些歌星的歌詞,但記不住課本上的一段文字,對於外部事物的無用記憶,讓孩子的大腦難以對知識形成一種體系,而不成體系的話,那麼知識也只是無用的是碎片。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尼采就曾在《我為什麼這麼聰明》這篇文章中寫道:“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④碎片式的應用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家長在向孩子解釋他說不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只幫他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也只是事物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原理和本質。

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每一步的步驟都在丟失,那麼這樣的應用也是碎片化的。

⑤後果:元認知假象

前面說過,元認知就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認知程度的判斷,也就是認知自己的認知。一旦孩子在碎片式的認知中得到一個錯誤的元認知:認為自己都懂了,那麼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誤的認知還會繼續下去。造成孩子認知深度的不足,以至於成為一個流於表面的人。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

一個學生,如果他把牛頓運動的定律學得很好,那麼即便沒有紙筆,他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上演”牛頓運動定律,想象一個不斷下落的物體,如何進行自由落體的過程。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

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①親身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就強調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一座少年宮裡,有一個萬有引力的模型,其實就是一個漏斗形大圓盤。當一顆球從圓盤的邊上斜斜滾下時,它就會逐漸加速往中心點滾去,而當他接近中心點時,這顆球又會因為下落時積累的動能,繞過中心點,滾上高處重新下落,劃過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就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這樣的“地心引力”時,他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模型,這就是最初的心智模型。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②不斷修正

每一個人在認知的過程中,都是不斷推翻自己的認知,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孩子心智模型的建立也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當孩子在剛開始玩皮球的時候,他會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所有物體最終都會停止下來,而學習了牛頓定律中“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定律後,他對於腦海中皮球下落後,最終停下來的結果產生了疑問;

當他再次學到摩擦力的時候,終於明白皮球為什麼會停下來,這時他腦海中就會產生新的心智模型,這個模型有兩個不同的結論:當有摩擦力時,皮球最終會停下來;當沒有摩擦力時,皮球將會不斷地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③學習和生活相結合

前面說到把科技館中的模型當做“萬有引力”的心智模型,把氣球的彈起落下當做運動的心智模型,這就是學習和生活的結合,如果沒有觀察生活的過程,孩子在學習時就很難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對於知識的理解也就流於表面,難以更加深入地瞭解。


▬03▬

這樣做,學習才能變得容易,並學以致用

①細緻的理解

構建孩子的認知系統,就要求父母在向孩子解答疑惑時,能夠讓他更加細緻的理解,比如當他問起,天上的太陽為什麼這麼亮,月亮為什麼不亮?那家長就不能簡單地將它概括為:因為太陽亮白天才能看的清楚,月亮不亮夜晚才能安心入睡。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這樣的回答無異於對孩子的搪塞,不妨直接向孩子解釋太陽系的運行規律,向孩子解釋,月亮其實是借太陽的光。這樣,當孩子學習天體的時候,心裡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細緻的解釋,細緻的理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構架,他學習起其他的知識時也能夠融會貫通。

②精準的表達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大概”“差不多”這樣的字眼,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儘量精準,這樣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影響下,對知識的探索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而是耐心尋找最為精確的答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③完整的知識鏈

其實知識本身是互相兼容的,比如歷史的發展進程影響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地理地貌的不同導致生物特徵的不同等等,在教育孩子時,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形成發散思維。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用更多的問題,讓孩子觸類旁通,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鏈,並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充實。

“碎片式”的記憶對於孩子來說實際上是一種虛假的“有用”記憶,孩子總覺得自己已經掌握這些知識,可是應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所能想起來的都是一顆顆斷線的“珠子”,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用一根“繩子”將它們串聯,形成完整的知識鏈。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瞭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今日互動話題:在育兒的過程中,你是否讓孩子把生活和學習相結合,讓他把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

育兒喇叭花,做您育兒路上最貼心的解語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