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比特幣 數字貨幣 期貨 讓思想在刀鋒上飛揚 2019-07-22
"

近期比特幣上下波動頻繁,相信很多投資者對持幣(Hodl)還是短線交易的選擇有了疑惑。

不同於股市等完全成熟的交易市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市場的週期性表現地更為明顯。

先以上一輪上漲週期為例:

在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日這782天,比特幣從最低287.83美元上漲至最高19166.97美元,漲幅達到了6659%,平均日漲幅接近0.53%,然而,其過程並非人們想象的一路上漲,而是呈現出不斷上下波動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

近期比特幣上下波動頻繁,相信很多投資者對持幣(Hodl)還是短線交易的選擇有了疑惑。

不同於股市等完全成熟的交易市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市場的週期性表現地更為明顯。

先以上一輪上漲週期為例:

在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日這782天,比特幣從最低287.83美元上漲至最高19166.97美元,漲幅達到了6659%,平均日漲幅接近0.53%,然而,其過程並非人們想象的一路上漲,而是呈現出不斷上下波動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圖片1,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牛市期間的日波動百分比情況,數據由每日BTC的Opening price和Closing Price計算得出)

通過觀察上圖,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在上一個上漲週期的這782天當中,至少有1/3的時間是負波動的,實際上準確的數字是319天,也就是40.79%,也就是說在上個牛市週期每5天當中,就有2天是跌的,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短線操作就有機會呢?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只考慮日跌幅接近或超過5%的情況(小跌),那麼這782天當中,只有大約49天是符合的,而其中日跌幅超過10%的天數(暴跌)則為11天。

也就是說,能夠短線實現更高盈利的天數佔比大約是49/782=6.26%,而能夠大幅賺幣的天數佔比約為11/782= 1.4% 。

"

近期比特幣上下波動頻繁,相信很多投資者對持幣(Hodl)還是短線交易的選擇有了疑惑。

不同於股市等完全成熟的交易市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市場的週期性表現地更為明顯。

先以上一輪上漲週期為例:

在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日這782天,比特幣從最低287.83美元上漲至最高19166.97美元,漲幅達到了6659%,平均日漲幅接近0.53%,然而,其過程並非人們想象的一路上漲,而是呈現出不斷上下波動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圖片1,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牛市期間的日波動百分比情況,數據由每日BTC的Opening price和Closing Price計算得出)

通過觀察上圖,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在上一個上漲週期的這782天當中,至少有1/3的時間是負波動的,實際上準確的數字是319天,也就是40.79%,也就是說在上個牛市週期每5天當中,就有2天是跌的,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短線操作就有機會呢?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只考慮日跌幅接近或超過5%的情況(小跌),那麼這782天當中,只有大約49天是符合的,而其中日跌幅超過10%的天數(暴跌)則為11天。

也就是說,能夠短線實現更高盈利的天數佔比大約是49/782=6.26%,而能夠大幅賺幣的天數佔比約為11/782= 1.4% 。

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圖片2,來自:pexels.com)

我們假設有投資者A和B和C,他們同時在2015年10月28日投入1萬美元購買了比特幣(約35BTC):投資者A的策略是持幣不動(HODL),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其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約為66.59萬美元

投資者B的策略是一半(17.5BTC)持幣不動,另一半則每天分別進行一次買賣交易,那麼計算其預期收入就變得十分麻煩,為了簡單計算,我們將日波動顯著低於5%的日子進行抵消計算(當作不虧不贏),而只計算每次交易需提供的交易費。

則我們只需計算剩餘的49天下跌行情和85天上漲行情的交易結果預期。並且我們假設投資者B在判斷方向正確的情況下,能夠完美實現操作(即在高點賣出,並從低點接回,但在現實情況是很難做到的),而其判斷方向的正確率為60%,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投資者賣飛(指賣掉後,幣價上漲)的日子概率約為25.37%(85/134*40%),能夠賺幣的日子概率約為21.94%(計算方式為 49/134*60%),而這85天上漲日均波動約為7.81%,49天下跌日均波動約為8.145%,那麼顯然,在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投資者B最後應該是虧幣的,理論上,其除非能夠實現超過70%(模糊計算值)的正確率,否則,投資者B在上一輪牛市週期進行交易,就會出現虧幣的情況。

然而,交易所顯然不是做慈善的,交易者每次交易還需要為其支付千分之二的手續費,而這782天就需要交易1564次,那在操作不虧不贏的情況下,其剩餘的資產百分比為(99.8%)^1564 = 4.366%。

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最終投資者B手中的持幣約等於18BTC,價值約34萬美元

而投資者C的策略,是全部拿來做短線,假設其判斷水平與投資者B類似,且同樣每天分別進行一次買賣交易,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最終投資者C手中的持幣約等於1 BTC,價值約1.9萬美元(實際情況可能會更低,甚至出現無法保本的情況)。

而如果交易者在交易的過程中加入了杆槓,則就有了歸零風險。

那是否就是說,短線就沒有希望了呢?並不是這麼說的,只需要交易者正確率超過70%,且降低交易頻率,只選擇在大跌前賣出,大跌後買回,那麼,其就有希望賺到幣,而這個日子的佔比如上所述約為6.26%。

(Ps: 所謂高頻交易,其實是做交易所之間的價格差,確定性較強,而不是像交易者那樣壓大壓小,因此並不能進行對比)

可見,在牛市週期裡,對於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HODL遠比頻繁交易要更合適,而專業型投資者想要跑贏,其判斷正確率需超過70%這個閾值,且儘量少進行交易。

那麼熊市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如下圖所示:


"

近期比特幣上下波動頻繁,相信很多投資者對持幣(Hodl)還是短線交易的選擇有了疑惑。

不同於股市等完全成熟的交易市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市場的週期性表現地更為明顯。

先以上一輪上漲週期為例:

在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日這782天,比特幣從最低287.83美元上漲至最高19166.97美元,漲幅達到了6659%,平均日漲幅接近0.53%,然而,其過程並非人們想象的一路上漲,而是呈現出不斷上下波動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圖片1,2015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17牛市期間的日波動百分比情況,數據由每日BTC的Opening price和Closing Price計算得出)

通過觀察上圖,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在上一個上漲週期的這782天當中,至少有1/3的時間是負波動的,實際上準確的數字是319天,也就是40.79%,也就是說在上個牛市週期每5天當中,就有2天是跌的,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短線操作就有機會呢?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只考慮日跌幅接近或超過5%的情況(小跌),那麼這782天當中,只有大約49天是符合的,而其中日跌幅超過10%的天數(暴跌)則為11天。

也就是說,能夠短線實現更高盈利的天數佔比大約是49/782=6.26%,而能夠大幅賺幣的天數佔比約為11/782= 1.4% 。

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圖片2,來自:pexels.com)

我們假設有投資者A和B和C,他們同時在2015年10月28日投入1萬美元購買了比特幣(約35BTC):投資者A的策略是持幣不動(HODL),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其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約為66.59萬美元

投資者B的策略是一半(17.5BTC)持幣不動,另一半則每天分別進行一次買賣交易,那麼計算其預期收入就變得十分麻煩,為了簡單計算,我們將日波動顯著低於5%的日子進行抵消計算(當作不虧不贏),而只計算每次交易需提供的交易費。

則我們只需計算剩餘的49天下跌行情和85天上漲行情的交易結果預期。並且我們假設投資者B在判斷方向正確的情況下,能夠完美實現操作(即在高點賣出,並從低點接回,但在現實情況是很難做到的),而其判斷方向的正確率為60%,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投資者賣飛(指賣掉後,幣價上漲)的日子概率約為25.37%(85/134*40%),能夠賺幣的日子概率約為21.94%(計算方式為 49/134*60%),而這85天上漲日均波動約為7.81%,49天下跌日均波動約為8.145%,那麼顯然,在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投資者B最後應該是虧幣的,理論上,其除非能夠實現超過70%(模糊計算值)的正確率,否則,投資者B在上一輪牛市週期進行交易,就會出現虧幣的情況。

然而,交易所顯然不是做慈善的,交易者每次交易還需要為其支付千分之二的手續費,而這782天就需要交易1564次,那在操作不虧不贏的情況下,其剩餘的資產百分比為(99.8%)^1564 = 4.366%。

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最終投資者B手中的持幣約等於18BTC,價值約34萬美元

而投資者C的策略,是全部拿來做短線,假設其判斷水平與投資者B類似,且同樣每天分別進行一次買賣交易,那麼到2017年12月17日,最終投資者C手中的持幣約等於1 BTC,價值約1.9萬美元(實際情況可能會更低,甚至出現無法保本的情況)。

而如果交易者在交易的過程中加入了杆槓,則就有了歸零風險。

那是否就是說,短線就沒有希望了呢?並不是這麼說的,只需要交易者正確率超過70%,且降低交易頻率,只選擇在大跌前賣出,大跌後買回,那麼,其就有希望賺到幣,而這個日子的佔比如上所述約為6.26%。

(Ps: 所謂高頻交易,其實是做交易所之間的價格差,確定性較強,而不是像交易者那樣壓大壓小,因此並不能進行對比)

可見,在牛市週期裡,對於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HODL遠比頻繁交易要更合適,而專業型投資者想要跑贏,其判斷正確率需超過70%這個閾值,且儘量少進行交易。

那麼熊市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如下圖所示:


比特幣頻繁波動,持幣(HODL)還是交易?


(圖片3:2017年12月18日-2018年12月10日的數據)

簡單給結論:與牛市相反,熊市選擇HODL是很慘的,投資者基本會縮水80—90%的資產,相比之下,選擇高點清倉並離場會是最佳,而選擇頻次較低的交易,會比HODL更好一些,高頻次的交易則比HODL更慘,而最慘的莫過於動用槓桿和期貨,當然,正確率超高的交易者除外。

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於絕大多數參與者而言,牛市持幣不動最佳,熊市清倉離場最佳,交易次數越多則虧損概率越大,而動用槓桿的倍數越高,歸零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當前市場處於什麼週期,投資者該選擇哪種方式,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