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筆記本電腦 教育 千育教育 2018-12-02

高一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高一新生進入高中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適應高中學習,出現學習困難。第一次期中考試成績與入學成績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某些原來的優秀生成為學困生。經過觀察、座談、調查等了解到,出現這種現象的有多種原因,如課目增多、課程難度加大、學習要求提高、學習和生活不適應等等,但是,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性較差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與高中學習相比,初中學習的科目較少,學科內容少,主要偏重於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教師的教學安排得非常細緻,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教、反覆練習,用較短的時間講完課程,用較長的時間進行復習、練習。學生習慣了在老師的精心安排和監督下進行學習,自己學習缺乏主見性和主動性,進入高中後,沒有了老師的學習指令,叫他自己去安排學習時,學生感到措手不及,茫然不知所措,出現學習不適應、學習困難等現象。

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很難自覺形成的,需要在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幫助和指導下逐步形成。如何培養高一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呢?

1、引導學生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即“為什麼而學”的動力問題。

讓學生明確地認識,即使僅僅相差一天,昨天你是一名初中生,今天你已經是一名具有遠大志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的高中生了。無論從遠大的理想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來看,高中階段學習都是極其重要的。高中學習與以前的學習相比具有本質的差別:即高中學習具有明顯的目標性,學習需要更加自覺,自己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完全靠興趣是很難支持下去的。責任心強的學生,具有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個性品質,是學習穩定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學習主動性的內在驅動力。

2、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

首先從理清高中要學的書本開始,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請學生們在一張紙上詳細地列出:所學的課本名稱、各學科的參考資料、隨堂練習、各科訂的報刊等。等他們列完後,看著滿滿一大篇的書目名稱,不約而同地驚訝的叫了一聲:“啊,這麼多呀。”隨後請同學們分析:面對這樣繁重的學習任務,如何安排學習?教育學生做到:⑴克服學習上的無目的性和盲從,要分析各個學科的特點;自己在各個學科上的優勢與劣勢,對不同的學科採取不同的要求和做法。⑵自己對每天的學習時間進行全面規劃,充分利用早自習、晚自習,以學習的時效性為依據安排好學習時間,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把計劃寫在紙上,堅持一週按計劃學習,然後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3)計劃制訂後,一定要堅持按計劃進行學習,不能遷就自己。

3、必須切實做好學習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預習、及時複習、章節整理。

調查顯示學生的預習和複習的習慣並不好,對單元知識整理的思維訓練不夠重視,學生比較樂意完成具體的練習作業,如果作業完成後,就覺得無事可幹,不願(或沒有習慣)自己靜下來回顧、整理、總結、歸納已學的內容,缺乏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欠缺對知識的內化過程,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膚淺的表面上,這一點恰恰是導致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學生自主地及時預習和複習,這種看起來很平常的學習活動,學生做起來卻很困難,但它卻是真正有效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要經常給予“導學”提示,佈置適量的預習思考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逐步培養自學能力,並且及時進行檢查,培養學生形成預習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好筆記本,以筆記本作為依託進行及時複習,學完一個單元后,拿出一定時間,把學過的主要內容、題型、疑問等整理在筆記本上。每次測試後,也要把測試中出現的問題整理到筆記本上,並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自己採取合理的補救措施。

4、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

引導學生自覺地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改進,即加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例如:對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計劃的反思;對思維方法、解題思路的反思;對學習結果的反思;對自己的認知特點、認知能力的反思;對自己在學習中的經驗或教訓的反思等。也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上做到“日三省吾身”,經常思考自己的學習,不要等老師給指出後才醒悟,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實現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

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並不是老師可以放手不管,而是充分相信和開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要從高一入學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其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教他們學會學習,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