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或許,就像他曾經歷的,如今信奉的一樣。人的本質邪惡無比,文明理性不過是瘋狂的偽裝。

而蝙蝠俠,在阿蘭·摩爾的筆下,也被賦予了一種另類的瘋狂。

什麼樣的人,會把自己打扮成飛天老鼠,隱身於黑暗之中。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或許,就像他曾經歷的,如今信奉的一樣。人的本質邪惡無比,文明理性不過是瘋狂的偽裝。

而蝙蝠俠,在阿蘭·摩爾的筆下,也被賦予了一種另類的瘋狂。

什麼樣的人,會把自己打扮成飛天老鼠,隱身於黑暗之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對此有深刻體會的小丑說,他(蝙蝠俠)一定也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

兩個經歷過最黑暗時刻的人,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極端。

一個在黑暗中汲取力量,執行正義,追尋光明;一個被瘋狂吞噬心靈,目睹了另一個世界,領略了另一種規則——就像他給哈維·丹特洗腦的說辭,這世上毫無公平可言,除非把它變成混亂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界裡,沒有法律、秩序、道德,公平就成了碰運氣的概率問題。

《黑暗騎士》裡,小丑對蝙蝠俠說,公眾眼中的你我,對他們而言都是怪物。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或許,就像他曾經歷的,如今信奉的一樣。人的本質邪惡無比,文明理性不過是瘋狂的偽裝。

而蝙蝠俠,在阿蘭·摩爾的筆下,也被賦予了一種另類的瘋狂。

什麼樣的人,會把自己打扮成飛天老鼠,隱身於黑暗之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對此有深刻體會的小丑說,他(蝙蝠俠)一定也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

兩個經歷過最黑暗時刻的人,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極端。

一個在黑暗中汲取力量,執行正義,追尋光明;一個被瘋狂吞噬心靈,目睹了另一個世界,領略了另一種規則——就像他給哈維·丹特洗腦的說辭,這世上毫無公平可言,除非把它變成混亂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界裡,沒有法律、秩序、道德,公平就成了碰運氣的概率問題。

《黑暗騎士》裡,小丑對蝙蝠俠說,公眾眼中的你我,對他們而言都是怪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他們都是法外之徒,區別是,蝙蝠俠追求結果正義,小丑追求墮落到底。

所以哈維·丹特對他們而言,是關鍵人物。

蝙蝠俠需要一個不戴面具的英雄,不宣揚暴力(即使不是主觀意願),用世人能夠接受的法律、正義拯救哥譚;小丑要通過侵蝕哥譚的光明騎士,摧毀捍衛正義的希望。

小丑和蝙蝠俠的戰爭,雖然不是簡單的黑白善惡之分,但他們確實是把哥譚往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拉扯,在人心的戰場,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

小丑對蝙蝠俠說,你讓我變得完整。

我相信,這是小丑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或許,就像他曾經歷的,如今信奉的一樣。人的本質邪惡無比,文明理性不過是瘋狂的偽裝。

而蝙蝠俠,在阿蘭·摩爾的筆下,也被賦予了一種另類的瘋狂。

什麼樣的人,會把自己打扮成飛天老鼠,隱身於黑暗之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對此有深刻體會的小丑說,他(蝙蝠俠)一定也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

兩個經歷過最黑暗時刻的人,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極端。

一個在黑暗中汲取力量,執行正義,追尋光明;一個被瘋狂吞噬心靈,目睹了另一個世界,領略了另一種規則——就像他給哈維·丹特洗腦的說辭,這世上毫無公平可言,除非把它變成混亂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界裡,沒有法律、秩序、道德,公平就成了碰運氣的概率問題。

《黑暗騎士》裡,小丑對蝙蝠俠說,公眾眼中的你我,對他們而言都是怪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他們都是法外之徒,區別是,蝙蝠俠追求結果正義,小丑追求墮落到底。

所以哈維·丹特對他們而言,是關鍵人物。

蝙蝠俠需要一個不戴面具的英雄,不宣揚暴力(即使不是主觀意願),用世人能夠接受的法律、正義拯救哥譚;小丑要通過侵蝕哥譚的光明騎士,摧毀捍衛正義的希望。

小丑和蝙蝠俠的戰爭,雖然不是簡單的黑白善惡之分,但他們確實是把哥譚往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拉扯,在人心的戰場,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

小丑對蝙蝠俠說,你讓我變得完整。

我相信,這是小丑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有蝙蝠俠,小丑的實驗或許將毫無難度地進行下去,卻也不會邪惡到讓人刻骨銘心;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或許,就像他曾經歷的,如今信奉的一樣。人的本質邪惡無比,文明理性不過是瘋狂的偽裝。

而蝙蝠俠,在阿蘭·摩爾的筆下,也被賦予了一種另類的瘋狂。

什麼樣的人,會把自己打扮成飛天老鼠,隱身於黑暗之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對此有深刻體會的小丑說,他(蝙蝠俠)一定也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

兩個經歷過最黑暗時刻的人,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極端。

一個在黑暗中汲取力量,執行正義,追尋光明;一個被瘋狂吞噬心靈,目睹了另一個世界,領略了另一種規則——就像他給哈維·丹特洗腦的說辭,這世上毫無公平可言,除非把它變成混亂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界裡,沒有法律、秩序、道德,公平就成了碰運氣的概率問題。

《黑暗騎士》裡,小丑對蝙蝠俠說,公眾眼中的你我,對他們而言都是怪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他們都是法外之徒,區別是,蝙蝠俠追求結果正義,小丑追求墮落到底。

所以哈維·丹特對他們而言,是關鍵人物。

蝙蝠俠需要一個不戴面具的英雄,不宣揚暴力(即使不是主觀意願),用世人能夠接受的法律、正義拯救哥譚;小丑要通過侵蝕哥譚的光明騎士,摧毀捍衛正義的希望。

小丑和蝙蝠俠的戰爭,雖然不是簡單的黑白善惡之分,但他們確實是把哥譚往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拉扯,在人心的戰場,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

小丑對蝙蝠俠說,你讓我變得完整。

我相信,這是小丑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有蝙蝠俠,小丑的實驗或許將毫無難度地進行下去,卻也不會邪惡到讓人刻骨銘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話說回來,沒有小丑,蝙蝠俠也不會真正成為即便擔負一切也要保存希望的隱忍英雄。而這,正是我們為蝙蝠俠傾心的重要原因。


"

滿打滿算,今年是蝙蝠俠誕生80週年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

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里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很多人把諾蘭的三部曲視為真人漫改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這耀眼光環,自然是導演的功勞。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

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

設置充滿張力的角色組合,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和蝙蝠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追求無序混亂,以窺視人性至暗為樂;一個捍衛正義秩序,為保存希望火焰,不惜犧牲自己。

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

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

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蝙蝠俠和小丑,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詮釋。


01

凡人之軀

接手《蝙蝠俠》之初,諾蘭就打算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

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孤身在黑暗墮落的哥譚市捍衛正義,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動力?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之前的影視改編,無一提到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只是把他當做理所應當的存在。

為什麼扮成蝙蝠形象,打擊犯罪的能力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兼顧超級英雄與花花公子兩個身份?

這些問題,在諾蘭的電影裡有了答案。

蝙蝠俠誕生於恐懼,成長於憤怒,隱於黑夜,化身正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如何以凡人之軀,對抗永無止境的黑暗?

布魯斯·韋恩如此說:我只是個血肉之軀,很容易被忽視、摧毀,但是成為正義化身,我就永遠不會被擊敗,永遠正氣長存。

他不被哥譚市統治者接受,無論是黑幫毒販還是腐敗政警,他們只是感到害怕。

害怕有一天正義降臨自己頭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恐懼,是蝙蝠俠選擇黑色制服的原因。

而披風、尖耳的經典造型之所以能得到保留,也是賦予了它們以功能性。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優秀導演,能給電影帶來氣質上的蛻變。

蒂姆·波頓給蝙蝠俠帶去了哥特黑暗氣質,諾蘭賦予了蝙蝠俠真實感

正是這種真實感,拉近了觀眾和角色距離,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放在布魯斯·韋恩身上,是他在成為蝙蝠俠之前,沉溺於為父母報仇的憤怒,無法擺脫憤怒的軟弱,被複仇快感吞噬的迷失;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進入影武者聯盟,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理解恐懼的意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是他雖然穿上制服,仍然會受傷會失敗,甚至需要阿福拯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也是真實感,讓觀者能夠認可蝙蝠俠,代入他的成長、挫折、犧牲。

真實,讓情感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

犧牲愛情,承受痛苦,布魯斯·韋恩帶上面具的代價,是把一切美好都從他身邊推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同時,面具也成為正義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誰,只要心向正義,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饒是如此,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早已深入人心,誰都可以成為蝙蝠俠,但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布魯斯·韋恩一樣的蝙蝠俠。

我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從來不用槍,不殺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是他為了不在與惡龍纏鬥時成為惡龍,必須遵從的原則。

問題是,堅持這原則的動力從何而來?

布魯斯·韋恩生長於哥譚,憤怒和恐懼從小佔據他的內心,情況如此,按說不由得他不墮落。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但身處黑暗中,如果有光明指引,就有希望走出囚禁之地。

戈登局長的安慰,給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以安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這樣的安慰,遠比凶手被抓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更重要。

因為,他讓一顆即將變得冰冷的心,重新暖和過來。

瑞秋的掌摑,讓想手刃仇人的布魯斯·韋恩清醒。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沉溺復仇的慾望太久,讓他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在即將被侵蝕的時候,瑞秋讓布魯斯·韋恩重新振作。

阿福的智慧,讓迷失的布魯斯·韋恩找回方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更何況,兩種生活的重量,一個人總是難以承受的。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蝙蝠俠之所以為哥譚付出一切,是因為雖然這裡黑暗罪惡交織纏繞,但在縫隙之中,仍有星星點點的希望之光投射出來。

身在黑暗中的他,看得無比清楚。


02

混沌領主

為了飾演小丑,希斯·萊傑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長達6周時間。

他說,這是為了試圖轉變成一個怪胎,找到瘋子一樣的走路姿勢,找到正確的聲音。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片場,希斯·萊傑會自己畫上小丑裝,這讓他的手指上留下了白色粉底的痕跡。

仔細想來,這正是角色能讓人信服的巧妙細節,諾蘭也在電影中給了小丑手指一處特寫。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而為了保持嘴部道具不在說話的時候脫落,希斯·萊傑漸漸把舔嘴脣的動作代入小丑身上,反而讓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能夠表現角色真實怪誕的細節,都被用來填充進小丑的皮囊。

這就是真實的魔力,讓人相信,從而深刻腦海。

所有人都認為小丑是瘋子、精神病人,行事癲狂無所顧忌,但他不僅如此。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瘋子沒有目的,行為沒有邏輯。

但小丑有。

小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他的行動來看,他想要證明人性的自私黑暗,沒有底線

只要經歷一場瘋狂,就能摧毀一個人幾十年建立的原則、道德信仰。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想挑起一場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的戰爭,並完全站在黑暗一方。

恐懼、憤怒,他精通人性弱點,並用以控制他人。

那麼他自己的弱點,又是什麼?

還是經驗豐富的阿福一眼看出,小丑這樣的人,不能用普通的壞人思維來框定。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你沒法用世俗的規則框定小丑


“有些人,對有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比如錢。對於他們,收買、威脅、理喻、談判,全都不管用。有些人就想看著人間變成地獄。”

如果沒有著力點,又該如何阻止他?

燒光他所藏身的陰暗森林,讓他暴露於光明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有他的目標,追求混亂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極端公平。

就像電影裡,他不斷進行的實驗:讓蝙蝠俠主動現身,讓公眾追殺洩露蝙蝠俠身份的人,讓兩艘船上的人各自握有引爆對方船上炸彈的引爆器。

他相信,現代人類踐行的法律、道德,不過是脆弱的圍牆,一推即塌。

只要涉及生死困境,光鮮靚麗的文明人就會自動推倒圍牆,釋放人性中被壓抑的惡,並與其融洽相處。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人知道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幾個故事,雖然充斥著絕望、墮落,但你會覺得,不是絕望塑造了小丑,而是小丑身上處處飄散著墮落氣息。

小丑到底是誰,不知道,也就意味著,一旦接受墮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為了證明人性之惡,為了讓光明騎士墮落,小丑無所不用其極。

他會惹怒所有人,無論是蝙蝠俠還是哈維·丹特,只為了讓他們被憤怒吞噬,親手毀掉自己堅守的原則。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一個細節,當小丑追殺哈維·丹特,被蝙蝠俠阻止後,蝙蝠俠騎著摩托車向小丑衝了過去。

小丑像是期待已久,不僅不躲閃反而迎了上去。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一刻,他把自己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品,小丑最想要的結果,就是蝙蝠俠把自己撞死,讓他親手打破自己不殺人的原則,以此證明,就算是蝙蝠俠,也會墮落。

結果,讓小丑失望了。

蝙蝠俠拼著自己受傷的危險,向旁邊閃避。而此時小丑回過頭來,一臉失望至極的表情,並做了個“f**k”的嘴型。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那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那或許,也是小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有的人不可侵蝕。


03

相愛相殺

1939年,蝙蝠俠誕生。1940年,小丑緊接著被創作出來。

1988年,《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作者,大神阿蘭·摩爾與布萊恩·柏蘭德合作了《蝙蝠俠:致命玩笑》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在這本薄薄的漫畫裡,你能看到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小丑的影子,看到他們的靈感、參照,以及無與倫比的瘋狂。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讓人發瘋的實驗,幾十年前小丑就已經在戈登局長身上做過。

打斷戈登女兒芭芭拉的脊椎,拍下她的裸照,然後逼著戈登看照片上倒在血泊中的芭芭拉。

“只要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

小丑想要證明的,是人對於原則、秩序的脆弱堅守,不堪一擊。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或許,就像他曾經歷的,如今信奉的一樣。人的本質邪惡無比,文明理性不過是瘋狂的偽裝。

而蝙蝠俠,在阿蘭·摩爾的筆下,也被賦予了一種另類的瘋狂。

什麼樣的人,會把自己打扮成飛天老鼠,隱身於黑暗之中。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對此有深刻體會的小丑說,他(蝙蝠俠)一定也經歷過噩夢般的一天。

兩個經歷過最黑暗時刻的人,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極端。

一個在黑暗中汲取力量,執行正義,追尋光明;一個被瘋狂吞噬心靈,目睹了另一個世界,領略了另一種規則——就像他給哈維·丹特洗腦的說辭,這世上毫無公平可言,除非把它變成混亂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界裡,沒有法律、秩序、道德,公平就成了碰運氣的概率問題。

《黑暗騎士》裡,小丑對蝙蝠俠說,公眾眼中的你我,對他們而言都是怪物。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他們都是法外之徒,區別是,蝙蝠俠追求結果正義,小丑追求墮落到底。

所以哈維·丹特對他們而言,是關鍵人物。

蝙蝠俠需要一個不戴面具的英雄,不宣揚暴力(即使不是主觀意願),用世人能夠接受的法律、正義拯救哥譚;小丑要通過侵蝕哥譚的光明騎士,摧毀捍衛正義的希望。

小丑和蝙蝠俠的戰爭,雖然不是簡單的黑白善惡之分,但他們確實是把哥譚往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拉扯,在人心的戰場,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

小丑對蝙蝠俠說,你讓我變得完整。

我相信,這是小丑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沒有蝙蝠俠,小丑的實驗或許將毫無難度地進行下去,卻也不會邪惡到讓人刻骨銘心;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話說回來,沒有小丑,蝙蝠俠也不會真正成為即便擔負一切也要保存希望的隱忍英雄。而這,正是我們為蝙蝠俠傾心的重要原因。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小丑,讓蝙蝠俠變得更好;蝙蝠俠,讓小丑變得完整。

他們代表著光明的指引,黑暗的誘惑,此消彼長卻又相互依存。

他們都從黑暗中崛起,只不過一個向上,一個向下,都在努力探尋著人性極限。

放眼整個超級英雄漫畫領域,恐怕也很難找到像他們這一對相愛相殺、相互成就,又不會真的殺死對方的CP了。

- END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