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店大欺客的利之星有多大?所屬利星行是奔馳中國大賣場

羊城晚報記者 張愛麗

西安女奔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持續發酵。而事實上,涉事奔馳4S店西安利之星自開業以來,頻頻被曝光,除了汽車質量問題、暴力保養之外,還包括店員捲款逃跑、陌生男子輕易開走百萬奔馳車、因欠款遭堵門等等。

那麼,利之星的老闆是何許人?為何屢被指摘卻能安之若素?其與奔馳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

被指店大欺客的利之星有多大?所屬利星行是奔馳中國大賣場

涉事西安利之星4S店(網絡圖片)

40%的奔馳由利星行銷售

有資料顯示,利之星全國共有50家公司。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利之星的法定代表人為顏健生。他也是國內120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中包括利星行(中國)汽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此次涉事的西安利之星就是利星行集團成員,利星行公司官網顯示,利星行的汽車業務始於1993年,該公司官網介紹中稱,利星行是中國最大的豪華汽車經銷商之一,也是梅賽德斯-奔馳最大的經銷商之一。

據公開報道,截至2017年,利星行在國內77個城市擁有105家奔馳4S店、134個網點,其銷售量約佔到奔馳銷售量的40%左右。

既是奔馳中國股東也是經銷商

但奔馳與利星行,可不止車企廠商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那麼簡單。

據瞭解,利星行法定代表人顏健生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馳中國”)的董事,同時其也在奔馳中國的控股股東里。

而奔馳中國的股東包括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和INSIGHT LEGEND LTD。公開報道顯示,持股25%的INSIGHT LEGEND LTD的法定代表人也是顏健生。

也就是說,西安利之星、利星行、INSIGHT LEGEND LTD實際上都是一個老闆——顏健生,而他同時也是奔馳中國的董事和股東。

而2017年,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還收購了利星行15%的股份,將奔馳與利星行進一步深度捆綁。而有媒體報道稱,如今利星行在奔馳中國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此外,據媒體報道,利星行在韓國也是奔馳銷售的主體。據瞭解,奔馳在韓國最大的經銷商是韓星汽車,而利星行擁有韓星汽車100%的股權。

金融服務費為何成了行業“明規則”?

廣州有車商表示:豪車貸款服務費:1%起步

西安維權車主曝出了一個行業“潛規則”即收取金融服務費。據新京報報道,陝西消費者協會相關工作人員15日表示,在消費者不瞭解情況時收取金融服務費屬不合法,若消費者發現此類情況,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選擇和經營者協商,協商不了可到消費者協會,向相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或者請仲裁機關進行仲裁以及走法律途徑起訴等手段進行維權。

汽車金融服務到底服務了什麼?收述標準是否合理?為什麼只能用微信轉賬等電子支付方式?針對這些疑問,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汽車行業資深人士。

服務費本應有“服務”

“銀行流水是我自己去打的,戶籍證明是我自己去開的,房產證明也是我去辦理的,你們收取我1.5萬元的服務費到底提供了哪些服務?”針對維權車主對金融服務提出的這個質疑,曾在一合資汽車品牌4S店任金融及大客戶經理十多年的曾先生告訴記者,除了為消費者提供金融貸款的諮詢服務,金融服務還要收集消費者的身份證、銀行流水等資料,並遞交給金融公司或銀行。

另外,還要為車主將新車開至車管所辦理車輛抵押,貸款還完後還要辦理貸款解押,而這中間需要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等。“車輛從諮詢到下單,再到辦完所有手續後車輛開回家,這中間車商提供的一系列服務很難計算”。

一般每筆收費兩三千

在記者的走訪中,不少車商直言,收取汽車貸款金融服務費並不是什麼祕密,只不過大家的收取標準不同。

“4S店收金融服務費很常見,消費者找其他金融機構貸款也是會被收服務費的,提前還款還要收違約金。但從維權車主的自述中看,利之星4S店的收費標準確實太高了。”

一車商告訴記者,大多數合資品牌車商都是按貸款筆數收取服務費,每筆貸款通常收2000元到3000元,而豪華品牌車商通常則按貸款金額的1%到2%收取。

業內人士認為,利之星除了收費標準過高,最大問題是沒事先告知車主。“車商額外收取服務費很普遍,但通常會提前告知車主。”番禺一車商表示。

微信付款為了“避稅”

記者採訪瞭解到,在廣州市場上,大多車商會讓車主將金融服務費同車款、保險等相關費用一起刷卡交費,還有部分是通過第三方公司走賬。

“也有通過微信走賬的,因為賣車的利潤並不高,而服務利潤則非常高,幾乎接近純利,相應的稅費也就會非常高,所以,通過微信轉賬無非就是為了規避一些財務問題。”一劉姓業內人士表示,相關費用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走賬,最終還是都交給經銷商的。

購車金融服務費不能不明不白

陝西“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一事持續發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女車主投訴被強制收取金融服務費,這揭開了汽車銷售行業的一塊黑布,也觸碰到每個消費者的神經。

和發動機漏油一樣,收得不明不白的金融服務費同樣令人擔憂。此次維權事件暴露出,向貸款購車的消費者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國內汽車銷售行業的潛規則,此前許多消費者甚至都不知道有這筆費用,往往在銷售誘導下,稀裡糊塗交了錢。汽車銷售過程中的金融服務費因何而收、錢去向何處、該如何監管,不僅關乎消費者權益,也關乎市場秩序。

目前,相關監管部門已對事件立案調查,責成企業儘快妥善處理。然而,維權事件揭開的汽車銷售黑幕更值得深入調查。金融服務費等收費項目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強制收取以及不規範收費等問題,這些都應依據權威調查結果,給廣大消費者一個明白的說法,更要給市場立個明白的規矩。即使有必要收取購車金融服務費,該由哪個部門訂立收費標準,哪個部門負責監管?這也是一個需要解答的問題。

不能等著消費維權曝光,監管工作應該走在前面,有關部門應該抓住事件中暴露的深層次問題順藤摸瓜,深入細緻摸清行業運行中種種不合理、不合規的做法,逐一予以糾正和規範。

對汽車等大額耐用消費品的買賣,監管工作是否應該前置、遇有糾紛如何及時介入,這些問題除與消費者權益密切相關外,也關係到如何澄清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新華社)

來源 | 羊城晚報

責編 | 盧永城 實習生 王桂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