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國內試管嬰兒嗎?先看看有沒有這些醫學指徵(適應症)上

備孕 懷孕 孕產 庭雪溪舟 庭雪溪舟 2017-08-03

生病了,醫生給你開藥。這是個簡單的醫療過程。醫生給你的藥叫處方藥,他不開,你也買不到。而這個病,就叫醫學指徵(適應症)。換句話說:

“你想吃這個藥,必須得這個病。”

那推演到試管嬰兒助孕治療中,邏輯又是什麼呢?很簡單:

“你想試管嬰兒,就必須得這個病。”

其實,試管嬰兒技術中,有必要值得寫的,就只有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診斷、配型。其他的都是老生常談。但我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還是從最古老的技術說起。

想在國內試管嬰兒嗎?先看看有沒有這些醫學指徵(適應症)上

關於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即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的醫學指徵(適應症):

簡單點說,大體上就是女性因為卵子輸送異常而導致了不孕。如果這麼說有點學術,那你也忍著。我實在不願在一個文物上多花筆墨。

至於吃瓜病友最關注的成功率,我來給個定論:

  1. 我厭惡成功率的說法,應該是臨床妊娠率。

  2. 決定臨床妊娠率的主因是女方年齡,最佳年齡段是23-28,29-32也還不錯。37之前要抓緊,再往後就自求多福了。

  3. 其他因素你也控制不了,除非你自己是醫生加胚胎學家,可以自己促排、取卵、胚胎培養、胚胎移植……

  4. 一代的臨床妊娠率本來就不高,做了三個完整週期的吃瓜病友應該反思“是不是被庸醫耽誤了”,因為這些錢足夠出國做第三代了。

想在國內試管嬰兒嗎?先看看有沒有這些醫學指徵(適應症)上

關於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即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的醫學指徵(適應症):

簡單點說,大體上就是男性因為精子輸送異常,或患有少弱精症,而導致女方不孕。

同時,身為男性,我也想告誡一小部分男性:

“性能力和生育力是兩碼事,床上威風凜凜的表現不等於生育力也很強。”

現實生活中,這些男性往往把不孕怪罪在伴侶身上,而且打死都不肯去醫院做檢查。這是缺乏責任感和常識的表現,是無知。

回到醫療過程,這裡要強調的是,所謂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其實是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中加入了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

打個比方,如果一代技術是一杯紅茶,那二代就是一杯加了糖的紅茶。

無論男方的精子有多糟糕,有責任心的胚胎實驗員仍會在無數的精子中選擇最有活力的那一個注入卵子。極個別情況下,如果男性患有無精症,那就需要做睪丸穿刺手術。

關於第二代試管嬰兒的成臨床妊娠率,我也來給個定論:

  1. 略微提高卵子的受精率。

  2. 沒有改善臨床妊娠率,大體和一代一樣。

想在國內試管嬰兒嗎?先看看有沒有這些醫學指徵(適應症)上

今天先寫到這裡,在《下》裡面再寫第三代。

本文由沁溪健康首席助孕官潘藝舟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