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後三國時代 第一期

一、何為六鎮

北魏,其前身是拓跋鮮卑族建立的代國。淝水之戰後,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被東晉擊敗,統一之夢化為泡影。前秦苻堅政權土崩瓦解後,鮮卑族部落領袖拓跋珪趁機建立代國,並於同年改稱魏國,史稱北魏。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在先後擊敗了河北慕容後燕政權、東晉權臣劉裕的北伐軍、西北赫連勃勃大夏政權後,太武帝拓跋燾一統北方,並且和南朝劉宋(劉裕篡晉所建立)形成對峙。中華大地上,五胡十六國正式成為了歷史,南北朝時代開啟。從此時算起,鮮卑族成為了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從塞外入主中原後統治過百年的民族。因此,區別於之前五胡十六國時期短暫統治中原的那些政權,史學界也把北魏當做一個正統王朝來看待。

雖然來自塞外,但是拓跋鮮卑有個特點,就是沒有完全掌控過草原。鮮卑族本來起自我國東北,今東三省境內,匈奴族舉族西遷和部分南附後,鮮卑族趁機佔據了原匈奴故地漠北草原。但是鮮卑族並非一族,只是一個個鬆散的部落族群,拓跋鮮卑部落的勢力範圍更是一直活躍在今內蒙古境內,並且志在中原,廣大漠北苦寒之地並不是其主戰場。當年,一統中原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連年同南朝劉宋開戰,結果讓他極其鬱悶的是,此時漠北草原崛起了一個強大的草原政權,柔然。每當太武帝志在同劉宋大幹一場之時,柔然就趁機南下殺人放火。由於當時北魏都城在平城(山西大同),離柔然很近,於是,太武帝在平城以北、陰山以南設置了六座軍鎮,初名北鎮,號為“六鎮”。最西的是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往東依次是懷朔鎮(今固陽西南)、武川鎮(今武川西)、撫冥鎮(今四子王旗東南)、柔玄鎮(今興和臺基廟東北),最東的是懷荒鎮(今河北張北)。

一場起義孕育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詳解“六鎮大起義”

六鎮

此六鎮不設州郡,以鎮、戍將領領民,民即是兵,並且是世襲的兵戶。北魏初期的主力軍隊是鮮卑人為主的部落兵。這些部落兵是開國元兵,又是鮮卑族,因此深受信任,地位很高。六鎮作為都城平城的防禦網,起到了鞏固首都的作用,太武帝自然選擇信得過的鮮卑兵。因此,北魏初期,六鎮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地位都很高。鎮將必須都是皇帝心腹,鮮卑族高級貴族軍人組成。鎮兵也是精銳中的精銳,甚至一些中原高門強宗也紛紛將子弟送到六鎮中戍守北疆,在六鎮從軍是當時人們心中的好差事。此時,六鎮號“國之爪牙”。

二.六鎮的分水嶺:孝文帝改革

六鎮的分水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早在孝文帝之前,北魏六鎮就已經出現頹勢,一些犯了罪的囚徒多會被髮往六鎮當兵,可見六鎮兵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了。北魏遷都洛陽後,實行全面的漢化改革。此改革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吸入了士族門閥制度。孝文帝為了穩固統治,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因此重新恢復晉朝的士族門閥制度,將中原大族定為士族高門,認可他們在仕途、經濟領域的特權。同時,將遷入河南洛陽的鮮卑貴族也編為高門大姓,強行創造出鮮卑族的高門大姓,地位等同於中原大族。二者互相聯姻,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從此,拓跋鮮卑皇族徹底成為了河南元氏皇族(拓跋皇姓改為元氏)。

一場起義孕育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詳解“六鎮大起義”

孝文帝 拓跋宏

隨著政治中心南移洛陽,六鎮從拱衛首都的禁衛軍變成了邊塞軍,不僅沒有漢化,反而保留了鮮卑化。鮮卑化的六鎮地位嚴重下降的同時,更可怕的是仕途升遷之路被堵死,六鎮將領官階基本得不到提升。本為同族,又都為貴族後代,遷入河南的鮮卑軍人成為了新的御林軍、虎賁軍,不僅迅速漢化成為了朝廷新貴,還與漢族高門士族並列同為大姓,張口儒家經典,羽扇綸巾,魏晉衣冠,附庸風雅。洛陽的繁華,也迅速讓鮮卑貴族喪失了昔日的尚武精神,在風花雪月中開始了糜爛的生活。而留在六鎮的鮮卑軍人,不僅世代為兵,還被遷入河南的鮮卑貴族瞧不起,歧視他們為不知禮儀、粗魯的兵痞子,蔑稱為“北人”。在洛陽鮮卑新貴眼中,這些鄙陋的北人怎可進入中央掌握朝政?到了後期,甚至在朝廷犯了錯的官員,就會被貶為六鎮鎮將。昔日鎮將一職是何等榮耀,而今竟成了流放貶官之所,六鎮地位之低可想而知。而六鎮軍人即便是屢立戰功,也得不到升遷,不入中原鮮卑貴族的法眼。於是軍鎮的鎮將開始發洩自己的怨氣到鎮兵身上。而鎮兵又是兵又是民,不得遷移,不僅承擔嚴酷的軍役、農役,更成為了鎮將的私人奴隸。

六鎮問題,成為了北魏帝國的一顆定時炸彈。不發則已,一旦爆發,就將徹底摧毀這個看似強大的帝國。

三、胡太后亂政,北魏一派亡國之相

經過北魏孝文帝、宣武帝父子兩代的經營,洛陽城重現昔日的繁華。北魏崇信佛教,為我國留下了很多佛教古蹟,比如著名的龍門石窟。洛陽城內,尼姑經常出入洛陽宮廷,宣揚佛法。有一個尼姑,在宣揚佛法之餘,順帶向宣武帝推銷了一下自己的親侄女胡氏。於是,胡氏就被宣武帝迎入後宮。北魏自建國伊始,就有“子繼母死”的規矩,即太子的母親除非為皇后,否則就要賜死。在北魏後宮,生太子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胡氏不這麼想,並且說:“天子怎麼可能沒有兒子,我怎麼能畏懼自己的死就不養育皇家的嫡子呢?”後來,她生下了皇子元詡,這就是未來的孝明帝。宣武帝駕崩後,胡氏在宦官劉騰、大臣於忠等人的保護下,居然打破了傳統,非但沒有被賜死,還成為了皇太后,臨朝稱制,掌握了朝廷大權。要說北魏最終的滅亡,這位胡太后可真是“功不可沒”。此時,南邊的南朝已經經歷了宋、齊兩代,來到了梁武帝蕭衍一朝。南朝的事,我們以後再講,而北朝在胡太后的治下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

一場起義孕育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詳解“六鎮大起義”

北魏胡太后

西晉初年,洛陽城裡就有著著名的“王石鬥富”的故事。這在有為君主看來,是亡國之相。但三百餘年後,這一幕居然再次在洛陽城發生了:故事的主角是河間王元琛和高陽王元雍。河間王元琛有一句名言,“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言下之意,即便是西晉富可敵國的石崇,他元琛也不放在眼裡。據史載,元琛府裡有一口水井,井欄用精美的玉石雕刻而成,五色的絲線捻就的井繩,下面繫著一個純金的吊桶。而他府裡的馬廄,也都用純金打造。馬廄的窗戶上也掛滿了精巧的飾物。高陽王元雍自然不甘示弱。他的府邸豪華似宮殿,家中養了六千餘僕童和五百個歌姬,每次出行都是洛陽城一景觀。元雍一頓飯都要花費數萬錢,當時的陳留侯李崇有句名言形容元雍:“高陽一日,敵我千日”。更有甚者,河間王元琛和高陽王元雍如此奢侈,非但沒有受到鄙夷,反而成了競相模仿的對象,崇拜者無數。章武王元融一直覺得自己很富有,看到河間、高陽二王后,自愧不如,居然氣的病倒了。

臣子如此,胡太后也不甘人後。有一次,胡太后帶著王公貴族近百人,來到太后自己的私庫,對大家說:“這是我的私庫,裡面東西隨便拿,拿多少都歸你,但只能拿一次。”話音未落,群臣再也顧不得什麼禮儀,瘋狂奪拿,醜態百出。陳留侯李崇和章武王元融因為拿的太多,摔倒在地。重臣侍中崔光,因為只拿了兩匹絹,還遭到了胡太后的嘲笑:“你小子也就這點見識”。不僅如此,胡太后強迫美資顏的清河王元懌做自己的情人,並用清河王為執政大臣。此時,當年幫助胡太后執政的大臣於忠已經被踢出局,宦官劉騰為了搬倒清河王,就聯合另一宗室侍中、領軍將軍元叉發動政變,軟禁了胡太后,殺了清河王。此時,孝明帝才十一歲,內外大事均被宦官劉騰和宗室元叉掌握。北魏朝廷,一派亡國之相。

孝文帝時期,原本抗拒南遷洛陽的鮮卑貴族,作為漢化的既得利益者,此時爭相奢華,早將北方六鎮的鮮卑同胞拋諸腦後。本是同根生,如今六鎮的鮮卑人在壓抑中等待爆發,而洛陽城裡的鮮卑貴族則在胡太后的帶領下紙醉金迷。北魏朝堂之上不是沒有有識之士。宗室之中,任城王元澄最有才能,他深感六鎮問題終將爆發,提醒胡太后重視,但沒有得到迴應。胡太后被軟禁後,之前被踢出局的大臣於忠的兄弟於景反對元叉,結果元叉將他貶為懷荒鎮的鎮將。後來,就是這個於景的懷荒鎮,成為了六鎮起義的導火索。

公元523年,即北魏正光四年,意識到六鎮問題嚴重性的陳留侯李崇的屬官魏蘭根向李崇提出:“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悉免為民”的建議。李崇深以為然,並且上報朝廷。忙於奢侈和內鬥的北魏朝廷根本無人理會,同年,六鎮起義爆發了。

四.六鎮大起義

公元523年,北魏正光四年,北方的老鄰居柔然可汗阿那瓌領兵南下,搶掠北魏。昔日的“國之爪牙”六鎮兵民早已殘破不堪,面對北魏版的“凜冬將至”,上文提到的懷荒鎮鎮將於景拒不發糧,導致懷荒鎮鎮民殺於景造反。這一反不要緊,引發了連鎖反應,轟轟烈烈的六鎮大起義開始了。

一場起義孕育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詳解“六鎮大起義”

六鎮起義

在懷荒鎮造反後,沃野鎮鎮民破六韓拔陵也率眾造反,殺了鎮將攻佔沃野鎮。破六韓拔陵又分兵給另一統帥衛可孤,後者攻下了武川鎮、懷朔鎮。請記住這兩個鎮,因為這兩個鎮孕育了今後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一舉奠定了今後三百年的歷史走向。這裡先按下不表,先講起義。此時,關中大地也狼煙四起,羌族人莫折大提、敦勒族人胡琛起兵稱王。北魏政府先後派宗室元彧、陳留侯李崇鎮壓六鎮義軍,皆被打敗。而派去關中鎮壓的大將蕭寶寅則是南齊滅國之時投降過來的南齊宗室,在關中征討不利,只能消極防守。此時,胡太后發動政變,奪回政權,遣使去柔然,讓柔然幫助平叛,所謂“借師助剿”,看來歷朝歷代都如此。柔然可汗出兵十萬大破六鎮之軍。諷刺的是,六鎮大起義近一年的時間,唯一一場勝仗,居然是柔然幫著打贏的。而六鎮之兵,原本是用來防禦柔然的。

在柔然的幫助下,北魏政府也派出富可敵國河間王元琛率軍平叛。結果,河間王元琛再次被義軍首領破六韓拔陵打敗。元琛打仗不行,可是他富有啊,他開始用金錢分化招降義軍。這一招數果然見效,不久元琛就大破義軍,破六韓拔陵逃亡,近20萬六鎮義軍投降,被安置在河北就食。可是起義並未就此結束,反而愈演愈烈。不久,柔玄鎮鎮民杜洛周也起兵造反。而被安置在河北的投降義軍因為糧食吃完,在鮮于修禮的率領下再次起義。後來,修禮被殺,這支軍隊落入了葛榮手裡。而關中大地則更為熱鬧,敦勒族人胡琛戰死,部將万俟醜奴做了首領。南齊宗室蕭寶寅實在打不過叛軍,又怕被降罪,就在關中造反重建大齊帝國。

六鎮起義的第五個年頭,即公元528年,杜洛周攻克定州,在河北大地遭遇葛榮起義軍。兩支軍隊火併,結果是葛榮殺死杜洛周,吞併了他的軍隊。至此,葛榮擁兵幾十萬,六鎮軍民集體響應,起義軍佔領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之地,南圍鄴城,是六鎮起義的巔峰。

一場起義孕育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詳解“六鎮大起義”

六鎮的巔峰 葛榮

五.既是亂世的開始,也是未來大一統的開始

按照我國古代的劇本,任何的起義,最後都是為他人做嫁衣,六鎮起義也不例外。在六鎮起義如火如荼、葛榮如日中天之際,北魏山西境內一契胡酋長爾朱榮在亂世中崛起。此時,北魏朝廷再次發生內鬥,胡太后再次掌權後,孝明帝已經16歲了。胡太后為了牢固掌權,居然毒殺了自己的親子孝明帝!這個愚蠢的女人,用最愚蠢的方式徹底摧毀了北魏政權。爾朱榮抓住時機,以清君側的名義進軍洛陽,不僅殺了胡太后,還發動河陰之變,將北魏孝文帝漢化以來的高門士族、南遷的鮮卑權貴屠殺殆盡,北魏名存實亡。隨後擁立新帝,成為了北魏實際上的掌權者。

一場起義孕育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詳解“六鎮大起義”

爾朱榮

不久,爾朱榮親率七千精銳契胡騎兵北上,對抗葛榮的六鎮義軍。葛榮有數十萬大軍,十分輕視爾朱榮。此時的爾朱榮手下名將如雲,手下大將高歡曾經參加過六鎮起義,親自在陣前勸降,導致葛榮軍大部倒戈。爾朱榮抓住時機,親自率領大將侯景衝擊葛榮中軍。葛榮仗著人多,大陣擺的很開,綿延數十里,此時竟因為陣和陣離得過遠而無法互相支援。葛榮一戰被擒,六鎮義軍20餘萬投降。轟轟烈烈的六鎮起義到此結束。

六鎮大起義,不僅實際上滅亡了北魏,也掀開了中國南北大一統的序幕。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六鎮,更是孕育出了未來北齊、北周、隋、唐四個王朝。這段歷史很精彩,英雄人物輩出,我們在後面幾期都會一一詳細講到。在此,我們先來看一看,日後的這些風雲人物,是怎樣一個個走出六鎮,進而逐鹿天下的。

高歡,懷朔鎮人,六鎮起義之時投身杜洛周義軍,後來加入葛榮義軍,最後投奔爾朱榮。爾朱榮死後,一舉殲滅爾朱氏勢力,統一關東地區,擁立新帝建立東魏,是東魏權臣。其子後來篡位建立北齊王朝。

侯景,懷朔鎮人,六鎮起義中,投靠爾朱榮,後投靠高歡。高歡死後,南下投靠南樑皇帝蕭衍,結果再次造反,一舉摧毀了南朝的根基,世稱“侯景之亂”。南朝實力徹底被北朝壓倒,都是拜侯景所賜。

至於段榮(他有個北齊戰神兒子段韶)、斛律金、斛律光、高敖曹這些日後北齊名將,都是高歡的元從之臣。可以說,懷朔鎮撐起了整個東魏、北齊王朝。下面的這幾位就更厲害了:

賀拔嶽,既是武川鎮人(祖父是武川鎮將),又是懷朔鎮人(父親是懷朔鎮將),六鎮起義之時,與其父賀拔度、兄長賀拔允、賀拔勝一起奉命抵抗義軍衛可孤。失敗後一起被衛可孤的義軍俘虜。後來賀拔一家與宇文肱、宇文泰父子一起擊殺衛可孤。後賀拔一家投靠爾朱榮。爾朱榮死後,賀拔三兄弟分道揚鑣,賀拔嶽統領關西軍團,稱霸西北,是第一任關西軍團首領。賀拔勝駐紮荊州,後被高歡擊敗,投靠了宇文泰(賀拔嶽死後宇文泰接班)。而賀拔允則直接投靠高歡,一直在高歡帳下效力。

宇文泰,武川鎮人,與其父一起參加六鎮起義,同賀拔家族合作擊殺衛可孤後,投奔懷朔鎮人鮮于修禮的義軍,後輾轉加入葛榮軍隊。葛榮戰敗後,宇文泰被爾朱榮收編,因其與賀拔嶽有舊,就編入了賀拔嶽麾下,跟隨賀拔嶽來到了西北。賀拔嶽被刺死後,接管了西北軍團,後與高歡對抗,扶植傀儡建立西魏,成為一代梟雄,親手創立了關隴軍事集團,赫赫威名的西魏柱國俱在其麾下。其子建立了北周王朝。

獨孤信,武川鎮人,美資顏,特別出名的南北朝帥哥。六鎮起義後,先加入爾朱榮義軍,之後輾轉投入爾朱榮麾下。爾朱榮死後追隨賀拔勝,後加入宇文泰的關隴集團。位列西魏八柱國之一,其一門三女,先後嫁給了北周、隋朝、唐朝皇室,號“一門三皇后”(其中二女是李淵之母,李唐建國後被追封為皇后,其餘兩位都是生前就是皇后)。

楊忠,武川鎮人,追隨獨孤信加入西魏,初為十二大將軍之一(沒有位列八柱國)。其子楊堅後來篡周,建立隋王朝。

李虎,武川鎮人,追隨賀拔嶽入關中,後歸入宇文泰麾下。其孫李淵,在隋末起兵建立大唐王朝。

至於其他的西魏八柱國中,趙貴、侯莫陳崇也都出自武川鎮。可以這麼說,六鎮起義,懷朔鎮孕育了北齊王朝,而武川鎮則孕育了北周、隋、唐三個王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