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

20世紀80年代,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翟中和意識到我國的生命科學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當時已經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他,在年屆55歲時,決定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細胞核骨架及其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學習。

他說:"只有不斷調整方向與步伐才能跟上形勢。選擇先進的、有理論意義的又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科研課題,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關鍵問題。"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

20世紀80年代,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翟中和意識到我國的生命科學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當時已經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他,在年屆55歲時,決定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細胞核骨架及其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學習。

他說:"只有不斷調整方向與步伐才能跟上形勢。選擇先進的、有理論意義的又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科研課題,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關鍵問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85-86年翟中和在美國時,在實驗室做實驗

忘我的工作讓翟中和付出了健康的代價,長期的飲食失調使他患上了糖尿病,但他僅僅依靠一些藥物緩解病情,從未因此中斷科研與學習。

"我並不聰明,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奮。我相信勤能補拙。"這是翟中和認為自己能在專業領域取得成績最重要的原因。

當時,有關核骨架與核纖層是否存在學界一直存有爭議,然而這一問題的研究對解釋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於是,歸國後,翟中和決定選擇"細胞核骨架—核纖層-中間纖維體系"的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翟中和與他的五、六屆研究生經歷了十多年的艱苦奮戰,將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與世界接軌。

教學相長 師生情濃

從1978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裡,翟中和共指導了80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他培養起來的學生現在"已經不是一支隊伍,而是一個陣營了"。

1991年,翟中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時的翟中和仍以科研和教學為重,他堅持親自指導學生,在實驗室做論文的本科生的工作,他都要過問,並親自幫他們修改論文、聽預答辯。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

20世紀80年代,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翟中和意識到我國的生命科學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當時已經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他,在年屆55歲時,決定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細胞核骨架及其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學習。

他說:"只有不斷調整方向與步伐才能跟上形勢。選擇先進的、有理論意義的又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科研課題,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關鍵問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85-86年翟中和在美國時,在實驗室做實驗

忘我的工作讓翟中和付出了健康的代價,長期的飲食失調使他患上了糖尿病,但他僅僅依靠一些藥物緩解病情,從未因此中斷科研與學習。

"我並不聰明,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奮。我相信勤能補拙。"這是翟中和認為自己能在專業領域取得成績最重要的原因。

當時,有關核骨架與核纖層是否存在學界一直存有爭議,然而這一問題的研究對解釋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於是,歸國後,翟中和決定選擇"細胞核骨架—核纖層-中間纖維體系"的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翟中和與他的五、六屆研究生經歷了十多年的艱苦奮戰,將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與世界接軌。

教學相長 師生情濃

從1978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裡,翟中和共指導了80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他培養起來的學生現在"已經不是一支隊伍,而是一個陣營了"。

1991年,翟中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時的翟中和仍以科研和教學為重,他堅持親自指導學生,在實驗室做論文的本科生的工作,他都要過問,並親自幫他們修改論文、聽預答辯。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91年赴墨西哥開會途徑紐約與北大生物系畢業生相聚

多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讓翟中和知道,要當好老師,必須做科研;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翟中和一直有一個理想,也是他的教學理念,就是:把教學工作做好,並最終把教學經驗積累起來,寫幾本能夠影響一兩代人的教科書。

1995年,這個想法得以實現。翟中和主編撰寫了《細胞生物學》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了9萬多冊。如今,《細胞生物學》已經再版了四次,平均每年銷售5萬冊,有270多個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都在使用這本教材,是國內同類書籍中影響最大的之一。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

20世紀80年代,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翟中和意識到我國的生命科學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當時已經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他,在年屆55歲時,決定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細胞核骨架及其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學習。

他說:"只有不斷調整方向與步伐才能跟上形勢。選擇先進的、有理論意義的又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科研課題,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關鍵問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85-86年翟中和在美國時,在實驗室做實驗

忘我的工作讓翟中和付出了健康的代價,長期的飲食失調使他患上了糖尿病,但他僅僅依靠一些藥物緩解病情,從未因此中斷科研與學習。

"我並不聰明,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奮。我相信勤能補拙。"這是翟中和認為自己能在專業領域取得成績最重要的原因。

當時,有關核骨架與核纖層是否存在學界一直存有爭議,然而這一問題的研究對解釋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於是,歸國後,翟中和決定選擇"細胞核骨架—核纖層-中間纖維體系"的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翟中和與他的五、六屆研究生經歷了十多年的艱苦奮戰,將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與世界接軌。

教學相長 師生情濃

從1978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裡,翟中和共指導了80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他培養起來的學生現在"已經不是一支隊伍,而是一個陣營了"。

1991年,翟中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時的翟中和仍以科研和教學為重,他堅持親自指導學生,在實驗室做論文的本科生的工作,他都要過問,並親自幫他們修改論文、聽預答辯。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91年赴墨西哥開會途徑紐約與北大生物系畢業生相聚

多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讓翟中和知道,要當好老師,必須做科研;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翟中和一直有一個理想,也是他的教學理念,就是:把教學工作做好,並最終把教學經驗積累起來,寫幾本能夠影響一兩代人的教科書。

1995年,這個想法得以實現。翟中和主編撰寫了《細胞生物學》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了9萬多冊。如今,《細胞生物學》已經再版了四次,平均每年銷售5萬冊,有270多個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都在使用這本教材,是國內同類書籍中影響最大的之一。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翟中和教授主持編寫的《細胞生物學》教科書第四版

翟中和不僅在學業上給予學生指導,在生活中也處處關心著他們。據他的學生焦仁杰回憶,研究生的第一年因為身體原因他休學一年,回實驗室後,翟老師見面後的第一句話是問他身體怎麼樣,然後才是工作上的事。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

20世紀80年代,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翟中和意識到我國的生命科學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當時已經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他,在年屆55歲時,決定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細胞核骨架及其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學習。

他說:"只有不斷調整方向與步伐才能跟上形勢。選擇先進的、有理論意義的又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科研課題,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關鍵問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85-86年翟中和在美國時,在實驗室做實驗

忘我的工作讓翟中和付出了健康的代價,長期的飲食失調使他患上了糖尿病,但他僅僅依靠一些藥物緩解病情,從未因此中斷科研與學習。

"我並不聰明,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奮。我相信勤能補拙。"這是翟中和認為自己能在專業領域取得成績最重要的原因。

當時,有關核骨架與核纖層是否存在學界一直存有爭議,然而這一問題的研究對解釋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於是,歸國後,翟中和決定選擇"細胞核骨架—核纖層-中間纖維體系"的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翟中和與他的五、六屆研究生經歷了十多年的艱苦奮戰,將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與世界接軌。

教學相長 師生情濃

從1978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裡,翟中和共指導了80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他培養起來的學生現在"已經不是一支隊伍,而是一個陣營了"。

1991年,翟中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時的翟中和仍以科研和教學為重,他堅持親自指導學生,在實驗室做論文的本科生的工作,他都要過問,並親自幫他們修改論文、聽預答辯。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91年赴墨西哥開會途徑紐約與北大生物系畢業生相聚

多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讓翟中和知道,要當好老師,必須做科研;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翟中和一直有一個理想,也是他的教學理念,就是:把教學工作做好,並最終把教學經驗積累起來,寫幾本能夠影響一兩代人的教科書。

1995年,這個想法得以實現。翟中和主編撰寫了《細胞生物學》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了9萬多冊。如今,《細胞生物學》已經再版了四次,平均每年銷售5萬冊,有270多個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都在使用這本教材,是國內同類書籍中影響最大的之一。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翟中和教授主持編寫的《細胞生物學》教科書第四版

翟中和不僅在學業上給予學生指導,在生活中也處處關心著他們。據他的學生焦仁杰回憶,研究生的第一年因為身體原因他休學一年,回實驗室後,翟老師見面後的第一句話是問他身體怎麼樣,然後才是工作上的事。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翟中和與學生及朋友在北京第五屆亞太電鏡會招待會上合影

2000年,70歲的翟中和仍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後因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往醫院,經醫生診斷患腦血栓。這之後的兩年,他又因同樣的病症先後住院兩次。

如今,年邁的翟中和已經不能在一線參加科研工作了,但我國還有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的科學工作者正為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默默付出和奉獻,向他們致敬。

"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都道他聰明才幹,他卻說勤能補拙,

嚴謹治學、自律獨立就是他的代名詞,

為追趕國際科研發展,

55歲遠赴美國研究學習。

他就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漫漫求學路

1930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農村水鄉。七歲時,他開始在鄉間初級小學接受教育,學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裡初小一至四年級共幾十名學生共同授課,每節課60分鐘,先生只能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就要靠學生自學。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49年初中畢業

之後的求學路更為坎坷,初小四年級,10歲的翟中和獨自一人到離家六裡遠的小學繼續讀書。時局動盪不安,四處兵荒馬亂,他輾轉多地求學。

由於家庭成員多數是文盲,從開始上學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幫助。艱苦的環境下,他養成了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翟中和說:"我是和農民一起長大的,學習農學我也很樂意。" 就這樣,在考大學前,他做出了大學要進生物系學習的重要決定。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1951年,翟中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蘇聯學習。至今,他仍記得出發前,黨領導對他們的囑託:"新中國剛建立,現在國家還很窮,打仗、打天下是我們老一輩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建設祖國,所以在蘇聯學習要儘量考5分。"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蘇聯一起做細胞生物學

為此,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生物系讀書的日子裡,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除了一門歷史唯物主義考了4分,其他的44門課程全部考了5分。

從最初完全不懂俄語,到後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到北大訪問時,翟中和給他當翻譯。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57年為來訪北京大學的蘇聯主席伏羅希洛夫做翻譯

潛精研思 發展細胞生物學

1956年,26歲的翟中和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國。經組織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並從事遺傳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研究。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北京大學生物系58級放射班畢業合影

後來,翟中和再次前往蘇聯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修,主攻電子顯微鏡技術和生物電子顯微學。當時,應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超微結構是很先進的技術,翟中和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在細胞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系統而有特色的工作,成為我國生物電子顯微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科研條件極其簡陋,加之政治運動不斷,很多科學研究工作停滯不前。翟中和卻能以一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積極態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難。

他利用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病毒與細胞關係"這一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多種致病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裝配及其與細胞超微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後來成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在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

20世紀80年代,隨著DNA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翟中和意識到我國的生命科學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當時已經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他,在年屆55歲時,決定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細胞核骨架及其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學習。

他說:"只有不斷調整方向與步伐才能跟上形勢。選擇先進的、有理論意義的又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科研課題,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關鍵問題。"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85-86年翟中和在美國時,在實驗室做實驗

忘我的工作讓翟中和付出了健康的代價,長期的飲食失調使他患上了糖尿病,但他僅僅依靠一些藥物緩解病情,從未因此中斷科研與學習。

"我並不聰明,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奮。我相信勤能補拙。"這是翟中和認為自己能在專業領域取得成績最重要的原因。

當時,有關核骨架與核纖層是否存在學界一直存有爭議,然而這一問題的研究對解釋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於是,歸國後,翟中和決定選擇"細胞核骨架—核纖層-中間纖維體系"的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翟中和與他的五、六屆研究生經歷了十多年的艱苦奮戰,將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與世界接軌。

教學相長 師生情濃

從1978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裡,翟中和共指導了80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他培養起來的學生現在"已經不是一支隊伍,而是一個陣營了"。

1991年,翟中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時的翟中和仍以科研和教學為重,他堅持親自指導學生,在實驗室做論文的本科生的工作,他都要過問,並親自幫他們修改論文、聽預答辯。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1991年赴墨西哥開會途徑紐約與北大生物系畢業生相聚

多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讓翟中和知道,要當好老師,必須做科研;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翟中和一直有一個理想,也是他的教學理念,就是:把教學工作做好,並最終把教學經驗積累起來,寫幾本能夠影響一兩代人的教科書。

1995年,這個想法得以實現。翟中和主編撰寫了《細胞生物學》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了9萬多冊。如今,《細胞生物學》已經再版了四次,平均每年銷售5萬冊,有270多個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都在使用這本教材,是國內同類書籍中影響最大的之一。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翟中和教授主持編寫的《細胞生物學》教科書第四版

翟中和不僅在學業上給予學生指導,在生活中也處處關心著他們。據他的學生焦仁杰回憶,研究生的第一年因為身體原因他休學一年,回實驗室後,翟老師見面後的第一句話是問他身體怎麼樣,然後才是工作上的事。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翟中和與學生及朋友在北京第五屆亞太電鏡會招待會上合影

2000年,70歲的翟中和仍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後因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往醫院,經醫生診斷患腦血栓。這之後的兩年,他又因同樣的病症先後住院兩次。

如今,年邁的翟中和已經不能在一線參加科研工作了,但我國還有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的科學工作者正為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默默付出和奉獻,向他們致敬。

他主編了影響幾代人的書,55歲赴美學習,讓中國與世界接軌

2004年與張傳茂一起觀察電鏡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報 《我相信"勤能補拙"——記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院士》

[2]王麗媛.翟中和:勤奮為學,淡泊處世[J].今日科苑,2017(09):36-40.

[3]翟中和細胞生物學家[J].中國科技信息,2003(09):6-7.

[4]仇方迎.還孩子以天性──訪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翟中和[J].北京教育,1997(Z2):1.

[5] 翟中和主編《細胞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6]本文圖片來源於採集工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